簡述五經對中國歷史的意義,五經對中國歷史的意義

2021-03-04 00:25:12 字數 5474 閱讀 2430

1樓:第一光年

五經是儒家作為研究基礎的古代五本經典書籍的合稱,相傳它們都經過儒家創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編輯或修改。儒家本來有六經,它們是《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和《春秋》。

2樓:馬佳振華萬妝

五經:儒家典籍《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的合稱。溫柔寬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詞比事,《春秋》教也。

漢武帝立五經博士,儒教國家化由此謂開端。

儒家對人的複雜性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儒家五經,從抽象和象徵的意義上說,分別**的是人的情感性問題(《詩》)、社會性問題(《禮》)、政治性問題(《書》)、歷史記憶問題(《春秋》)、形而上問題(《易》)。

金海峰教授接受了杜維明先生的思想,在講學過程中多次強調:閱讀五經,能夠從五個角度理解人生,即:《周易》——哲學角度;《尚書》——政治角度;《詩經》——藝術角度;《禮記》——社會角度;《春秋》——歷史角度。

五經對中國歷史的意義

3樓:匿名使用者

五經:儒家典籍《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的合稱。溫柔寬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詞比事,《春秋》教也。

漢武帝立五經博士,儒教國家化由此謂開端。

儒家對人的複雜性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儒家五經,從抽象和象徵的意義上說,分別**的是人的情感性問題(《詩》)、社會性問題(《禮》)、政治性問題(《書》)、歷史記憶問題(《春秋》)、形而上問題(《易》)。

金海峰教授接受了杜維明先生的思想,在講學過程中多次強調:閱讀五經,能夠從五個角度理解人生,即:《周易》——哲學角度;《尚書》——政治角度;《詩經》——藝術角度;《禮記》——社會角度;《春秋》——歷史角度。

4樓:匿名使用者

"五經"是中國最古老的五部典籍,從秦漢到明清,它始終是中國 文化大廈的支柱。

「五經」是中國本土原生的、屬於中國文化源頭的典籍。「五經」體現了中國古代對宇宙、人生、社會、歷史、現實等各個方面的智慧型,逐漸成為塑造中華民族精神的主要因素,並維繫著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特別是其在維護社會和諧方面的價值,孝、悌、忠、信、禮、義、廉、 恥是中華民族價值觀的基本核心,它們已滲入中國人的血脈,代代相傳,形成了一條文化的長河。

5樓:蒯思真闞熠

五經是儒家作為研究基礎的古代五本經典書籍的合稱,相傳它們都經過儒家創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編輯或修改。儒家本來有六經,它們是《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和《春秋》。

四書五經在古代處於什麼地位

6樓:繼潤

中國古代有「四書五經」,幾與耶教有聖經、伊教有古蘭經相似。被用為科舉中選拔人才的命題書和教科書。如果說今日學子不知「四書五經」為何物,恐怕會是件難堪的事。

我們只要談到中國傳統文化,必然得提到「四書五經」。「四書五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更是中國歷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儒家經典「四書五經」包含內容極其廣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

「四書五經」詳實地記載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最活躍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實資料及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學思想。歷代科興選仕,試卷命題無他,必出自「四書五經」足見其對為官從政之道、為人處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時至今日,「四書五經」所載內容及哲學思想仍對我們現代人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極強的參考價值。

四書五經在社會規範、人際交流,社會文化等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其影響傳播於海內外,福蔭子孫萬代。四書五經延續中華文化的千古名篇,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

7樓:匿名使用者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

值得一提的是漢代時從漢武帝以後,重要的是《尚書》《詩經》,可以說絕對的至尊版書籍。

讀書也就是讀《尚書》的意思。

到了唐代的時候,還是注重《尚書》《詩經》,韓愈等人的古文運動之後,《詩經》《尚書》的地位就明顯下降了。尤其是詩經,因為有了唐詩宋詞可以念,選擇更多了,唐詩宋詞和古詩書比,就好像——流行**對比古典**。因為《尚書》帝王師,《詩經》『思無邪』的作用不是新的古文新詩所能代替的。

所以中國人開始變得不「雅」,開始「俗」,古典文化開始衰落了。

然後到朱熹等人的「挽救」文化,把四書五經進行歸類,以一己之見,用短短數載,把四書五經進行歸類簡化翻譯歸納總結,實在是太草率了,結果也是毀滅性的,中國的古典文化再次遭受到毀滅性打擊。從此八股文開始或即將開始誕生,四書五經變成了統治思想的工具。

可以這樣說,本來四書五經可以比作大象,到了朱熹等人就留下個軀幹或者大腿,然後不幸的竟然是——軀幹或大腿就成了全部。

然後讀書人就不用思考了,照背就可以,背下來就有官做,榮華富貴,背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

這就可以很好地解釋我們今天的教育,為什麼是灌輸教育。

8樓:潤朱丶失落精靈

相當於現在小學的《思想品德》,中學的《思想政治》,大學的《馬哲》《毛概》

9樓:亦茗菲

宋代以後,程朱理學成為國學,儒家經典被縮減為四書五經,大學、中庸、孟子、論語成為基礎教材

10樓:匿名使用者

語文課本,政治課本,歷史課本,地理課本,以及哲學課本

11樓:葉子

科舉考試就考四書五經,就等於是我們現在的語、數、英一樣,是必學的。

12樓:飛貓

這個嗎,應該是處於很高的地位。大家都咱看,連現在都有很多人在看。

13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公****必修課,,決定命運

列舉「四書」、「五經」,並簡述其意義

14樓:匿名使用者

四書五經是四書、五經的合稱,泛指儒家經典著作。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禮記》通常包括三禮,即《儀禮》《周禮》《禮記》。

《春秋》由於文字過於簡略,通常與解釋《春秋》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分別合刊。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

「四書五經」詳實地記載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最活躍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實資料及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學思想。歷代科興選仕,試卷命題無他,必出自「四書五經」足見其對為官從政之道、為人處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時至今日,「四書五經」所載內容及哲學思想仍對我們現代人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極強的參考價值。

四書五經在社會規範、人際交流,社會文化等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其影響傳播於海內外,福蔭子孫萬代。四書五經延續中華文化的千古名篇,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民族自信心大大加強,但是沒有能夠及時的認識大國學在新時代的重要性,甚至僅存的一點國學文化遺產也進一步成為被拋棄的物件。在全面批判全盤西方化的同時,卻走向了西方化。改革開放三十年後,走向富強的國人終於醒悟,保護和振興國學成為全明的共識。

乙個強大的自立於世界民族的國家,必然要有與之匹配的偉大的民族文化。中國人,從學術界到普通百姓,都在重新發現國學的現代價值。同時,在走向全球化的程序中,西方國家也把目光投向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的文化,中國的一切都在被重新的評價。中國不僅為了自身的建設和發展需要從傳統文化中吸取智慧型,而且,中國也面臨著優秀的中華文化向全人類貢獻智慧型和機會。 四書五經延續中華文化的千古名篇,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

五經在中國古代文化發展史上的奠基作用

15樓:棋盤上的小棋子

《詩經》《

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合稱「五經」。

四書五經的影響

16樓:番茄

中國古代有「四書五經」,幾與耶教有聖經、伊教有古蘭經相似。被用為科舉中選拔人才的命題書和教科書。如果說今日學子不知「四書五經」為何物,恐怕會是件難堪的事。

我們只要談到中國傳統文化,必然得提到「四書五經」。「四書五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更是中國歷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儒家經典「四書五經」包含內容極其廣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

「四書五經」詳實地記載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最活躍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實資料及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學思想。歷代科興選仕,試卷命題無他,必出自「四書五經」足見其對為官從政之道、為人處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時至今日,「四書五經」所載內容及哲學思想仍對我們現代人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極強的參考價值。

四書五經在社會規範、人際交流,社會文化等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其影響傳播於海內外,福蔭子孫萬代。四書五經延續中華文化的千古名篇,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

簡述一下中國的服飾發展歷史。

17樓:奶思呀呀

一、先秦時期:婦女不穿褲子穿裙子,人們常說的衣裳指的是衣服和裙子,上為衣,下為裳。

二、漢朝時期:最有名的是留仙裙,而且漢朝女人每層衣服的領子必須露出。層層疊疊可以超過3層,名曰三重衣。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時的條紋間色裙走紅,飄逸的長裙是諸位貴族女士的標配,而曳地五尺是常用標準,寬大的袖口綴有不同顏色的袖貼,條紋間色長裙讓視覺很有跳躍感。

四、隋唐時期:隋朝時隋文帝厲行節儉,衣著簡樸,不注重服裝的等級尊卑,在位時平時只戴烏紗帽。到唐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服飾也趨向於表現自由、豐滿、肥壯的藝術風格。

唐朝時期的女子服飾,可謂中國服裝中最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豐美華麗,妝飾之奇異紛繁,都令人目不暇接。

五、宋遼夏金元:

宋代基本保留了漢民族服飾的風格,遼、西夏、金及元代的服飾則分別具有契丹、黨項、女真及蒙古民族的特點。各民族服飾再度交流與融合。

六、明代:

恢復漢族的傳統,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漢服服飾制度。明代皇帝戴烏紗折上巾(烏紗翼善冠),帽翅自後部向上豎起。明初要求衣冠恢復唐制,其法服的式樣與唐代相近,只是將進賢冠改為梁冠,又增加了忠靖冠等冠式。

七、清代:

清王朝取代朱明,即以暴力手段推行剃髮易服,按滿族習俗統一男子服飾。順治九年(1652),欽定《服色肩輿條例》頒行,從此廢除了濃厚漢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明代男子一律蓄髮挽髻,著寬鬆衣,穿長統襪、淺面鞋;清時則剃髮留辮,辮垂腦後,穿瘦削的馬蹄袖箭衣、緊襪、深統靴。

但官民服飾依律涇渭分明。

八、**時期:

(1)**:**初年出現西裝革履與長袍馬褂並行不悖的局面。穿著中西裝都戴禮帽,被認為是最莊重的服飾。

20年代前後出現中山裝、逐漸在城市普及。廣大農村一直沿用傳統的襖褲,頭戴氈帽或斗笠,腳著自家縫納的布鞋。

(2)**:辛亥革命帶來了多樣化,一身襖褲之外,又多穿用襖裙套裝。20年代以來,婦女喜愛旗袍,旗袍逐漸成為時裝而不衰。

九、現代服飾:中山裝漸成男子主體服裝,此外流行過軍便裝,人民裝;**受蘇聯影響,連衣裙風靡城市,此外還流行過列寧裝等。但在農村,上衣下褲一直是大多數農民的傳統裝束。

2023年後,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體現時代精神、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服飾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面貌簇新。

「四書五經」中的「五經」,具體都含有哪些經書

五經 詩經 和 尚書 禮記 和 周易 以及 春秋 九經 四書五經 的概念後起,清代有人想把說文塞進去為十四經呢!從學習考量,七經 比 四書五經 體貼。兒童讀經問題爭議太大。成年人學術取向,建議讀法。不是流於內容,而是形式。這句話能夠明白的,就能讀下去,不明白的,就沒有必要讀了。前倆不耐讀,直接看經子...

四書五經名字請列出四書五經的名字

1 四書 1.1 大學 1.2 中庸 1.3 論語 1.4 孟子 2 五經 2.1 詩經 2.2 尚書 2.3 禮記 2.4 周易 2.5 春秋 四書五經 四書 五來經自的合稱,泛指儒家經典著作。四書指的是 大學 中庸 論語 孟子 五經指 詩經 尚書 禮記 周易 春秋 禮記 通常包括三禮,即 儀禮 ...

四書五經的學習順序四書五經的正確閱讀順序

先學四書。順序是 大學 論語 孟子 中庸 這個相當於基礎課。朱熹所編定的 四書 次序是 大學 論語 孟子 中庸 是按照由淺入深進修的順序排列的。後人因為 大學 中庸 的篇幅較短,為了刻寫出版的方便,而把 中庸 提到 論語 之前,成了現在通行的 大學 中庸 論語 孟子 順序。五經是專業課,先學哪個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