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元量的《潼關》中詩歌後兩聯刻畫了怎麼樣的詩人形象

2021-03-03 23:58:45 字數 1209 閱讀 9138

1樓:匿名使用者

親身經歷亡國(感覺不悲慘),其詞格調悽惻哀怨,去國離鄉的歲月裡,那時空的變換,潦倒窮困,黯然淚下,愁緒滿懷

2樓:佳人醉月

刻畫了詩人面對國破家亡而悲痛感傷的形象

3樓:匿名使用者

悲國思鄉 孤苦無依 伶仃漂泊的淒涼形象

潼關 汪元量 請從情景關係的角度分析詩歌前兩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樓:彤兒的春天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容若雖然去了,可是他的詩卻流傳下來,詩中的意境懂他的人能夠體會,蓮花枯萎了,花的心事有誰知?

《潼關》此詩首聯描寫了什麼樣的情景?有何作用

5樓:匿名使用者

《潼關》宋 汪元量

蔽日烏雲撥不開,

昏昏勒馬度關來。

綠蕪徑路人千里,黃葉郵亭酒版一杯權。

事去空垂悲國淚,愁來莫上望鄉台。

桃林塞外秋風起,大漠天寒鬼哭哀。

本詩的前兩聯借景抒情,抒發了詩人壓抑、淒楚、傷感的離別之情。烏雲蔽日寫出了天地的陰沉昏暗,綠蕪和黃葉寫出了雜草叢生、葉已枯黃的蕭條衰敗之景,同時通過「撥不開」「昏昏勒馬」「人千里」「酒一杯」等抒情之筆寫出了詩人的愁苦心情。

《潼關》詩歌最後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6樓:匿名使用者

偉大的壯觀還在更高更遠的地方。潼關地處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點,南鄰華山群峰,東望豫西平原。詩人立馬城關,眼見黃河從北面高原峽谷奔騰怒吼而來,到懸崖腳下猛然一轉彎,奔向平坦廣闊的原野,但氣勢卻不見緩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緊;而那連綿不斷的山峰,在關東並不怎樣惹眼,剛入潼關便突兀而起、聳入雲天,一座座爭奇鬥險,唯恐自己顯得平庸!

自然,所謂大河「猶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黃河、華山的磅礴氣勢在詩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應,反映著這位少年詩人豪邁奔放的激情和衝決封建束縛、追求思想解放的願望,而這願望,這激情,同當時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變革圖強的社會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十九世紀末葉,在我國歷史上,是乙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代,也是乙個民族精神空前高揚的時代。透過少年譚嗣同這首充滿浪漫主義精神的山水絕句,我們彷彿聽到乙個迅速臨近的新時代的腳步聲。

《潼關》中描寫北國山河壯麗風采的詩句是

潼關 中描寫北國山河壯麗風采的詩句是河流大野猶嫌束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解2不平。注釋譯文 編輯潼關 在今陝西,關城地勢險峻,自古即為要塞。解 懂得 作品鑑賞 編輯這位英氣勃發的少年,騎馬登上半山間的潼關古道,傍山監河,乘興前進,任清脆的馬蹄聲被獵獵西風吹散 吹遠...

贈范曄這首詩表達的感情是,贈汪倫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什麼思想感情

古時贈友詩無數,陸凱這一首以其短小 平直獨具一格,全詩又似一封給友人的書信,親切隨和,頗有情趣。詩的開篇即點明詩人與友人遠離千里,難以聚首,只能憑驛使來往互遞問候。而這一次,詩人傳送的不是書信卻是梅花,是可見得兩個之間關係親密,已不拘泥形式上的情感表達。一個 逢 字看似不經意,但實際上卻是有心 由驛...

有關中秋,端午,重陽,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的詩詞,對聯

上聯 中秋賞月,天月圓,地月缺。下聯 遊子思鄉,他鄉苦,本鄉甜。清代徐稚 上聯 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下聯 五月五,九月九,端陽重陽。明代文徵明 上聯 東籬開壽菊 下聯 南陌獻嘉禾。上聯 丹鳳呈祥龍獻瑞 下聯 紅桃賀歲杏迎春 橫批 福滿人間 上聯 三五良宵,花燈吐豔映新春 下聯 一年初望,明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