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二首 其二唐代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然。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2021-03-30 15:20:43 字數 6205 閱讀 4999

1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原文: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裡的風景畫,描寫出了暮春時的美麗景色,濡飽墨於紙面,施濃彩於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豔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一團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燦爛。

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乙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乙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兩句狀江、山、花、鳥四景,並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

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遊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並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絕句二首 杜甫

2樓:縱橫豎屏

原文:bai

《絕句二首》

【作者】杜du甫zhi 【朝代】唐

遲日江山麗,春dao風花草香。泥融

版飛燕子,沙暖睡權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譯文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麼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燕子銜著溼泥忙築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

江水碧波浩蕩,襯托水鳥雪白羽毛,山巒鬱鬱蒼蒼,紅花相映,便要燃燒。今年春天眼看就要過去,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的日期?

3樓:匿名使用者

其一遲日江山麗⑴,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⑵,沙暖睡鴛鴦⑶。

其二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⑷。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4樓:半醒半硬狀態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5樓:匿名使用者

絕句二首的主萬里內容

6樓:聊實芒麗華

靜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專

,低頭思故鄉

描繪場屬景:那透過窗戶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為是一層層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鄉這首五言絕句從「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詩人的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鄉圖。

7樓:匿名使用者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杜甫《絕句二首(其二)》 寫作背景

8樓:

寫作背景

安史之亂中,杜甫避難於蜀中。在朋友的資助下,於成都西郊浣花溪旁建起一座草堂,備嘗艱苦的一家人暫時安定下來。在杜甫的一生中,浣花溪畔草堂裡的生活是一段愉快的時光。

這是《絕句二首》中的第二首,是詩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於公元764年(廣德二年)暮春,當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

在這首小詩中,杜甫通過描寫明媚艷麗的春天景色,深沉地表達了他的思鄉之情。

唐代詩人杜甫《絕句二首·其二》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譯文:碧綠的江水把鳥兒的羽毛映襯得更加潔白,山色青翠欲滴,紅豔的野花似乎將要燃燒起來。今年春天眼看著又要過去了,我返回故鄉的日期到底是何年何月呢?

擴充套件資料

詩詞賞析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裡的風景畫,描寫出了暮春時的美麗景色,濡飽墨於紙面,施濃彩於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

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豔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一團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燦爛。

第一小句寫江水和水鳥,江水碧綠,襯托出烏的羽毛更白。乙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

第二小句寫山和花,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乙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

兩句詩把「江」、「鳥」、「山」、「花」四種實物塗上一層碧綠、青翠、瑩白、緋紅的油彩。景色清新,沁人心脾,充滿動感。

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

第三小句寫春景物雖好,但已匆匆飛逝,觸景生情。並著力地勾出了第四句「何日是歸年」。春歸人未歸,沉沉的傷感,縷縷的分愁,一筆湧出,發自心靈深處。言已盡而意無窮,使人置念不已。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遊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本詩的藝術成就,首先是情景交融,其中第

一、二句寫景,

三、四句抒情,以景寓情,情深意長。其次是以敘景寄鄉思,在春光融融的一片暖色中,本可因物而喜,卻透露出詩人的懷鄉愁思。

9樓:匿名使用者

安史之亂中,杜甫避難於蜀中。在朋友的資助下,於成都西郊浣花溪旁建起一座草堂,備嘗艱苦的一家人暫時安定下來。在杜甫的一生中,浣花溪畔草堂裡的生活是一段愉快的時光。

這是《絕句二首》中的第二首,是詩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於公元764年(廣德二年)暮春,當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

在這首小詩中,杜甫通過描寫明媚艷麗的春天景色,深沉地表達了他的思鄉之情

10樓:5無為無畏

此詩為杜甫入蜀後所作,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並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11樓:柯玉

寫作背景:

此詩為杜甫入蜀後所作,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並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原文:絕句二首·其二

(唐)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然。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譯文:江水碧綠使水鳥的白翎顯得更加潔白,山峰青翠映襯得花兒像燃燒的火一樣紅。今年的春天眼看又過去了,不知什麼時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12樓:餜拑餜拑餜惗

安史之亂啦。?

杜甫難以回到家鄉。

13樓:匿名使用者

杜甫《絕句四首(其三

)》賞析陳才智

絕句四首(其三)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題解 這首詩是廣德二年(764)杜甫居成都草堂時寫的。明末王嗣奭《杜臆》說「是自適語」,「蓋作於卜居草堂之後,擬客居此以終老,而自敘情事如此。」其時,安史之亂已平定,杜甫蒙友人資助,居於城外風景清幽的草堂,心情不錯。

面對生氣勃勃的景象,他情不自禁,寫下一組即景小詩。興到筆隨,事先既未擬題,詩成後也不打算擬題,乾脆以「絕句」為題。

句解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兩隻黃鸝在新綠的柳枝間鳴唱,一行白鷺列隊飛向青天。黃鸝、翠柳顯出活潑的氣氛,白鷺、青天給人以平靜、安適的感覺。「鳴」字表現了鳥兒的怡然自得。

「上」字表現出白鷺的悠然飄逸。黃、翠、白、青,色澤交錯,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傳達出詩人歡快自在的心情。《艇齋詩話》引韓子蒼雲:

「古人用顏色字,亦須配得相當方用。『翠』上方見得『黃』,『青』上方見得『白』,此說有理」。詩句有聲有色,意境優美,對仗工整。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從視窗望去,西嶺上千年不化的積雪,似乎近在眼前;門外江上停泊著行程萬里、從東吳歸來的航船。乙個「含」字,表明詩人是憑窗遠眺,此景彷彿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這兩句表現出詩人心情的舒暢和喜悅。

「千秋雪」言時間之久,「萬里船」言空間之廣。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襟何等開闊!

「西嶺」,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東吳」,三國時孫權在今江蘇南京定都建國,國號為吳,也稱東吳。這裡借指長江下游的江南地區。

評解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兩兩對仗,寫法精緻考究,但讀起來十分自然流暢,一點兒也不覺得有雕琢之感。因為一以貫之的是詩人的內在情感。一開始寫草堂的春色,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觸動了他的鄉情。

四句景語完整表現了詩人這種複雜細緻的內心思想活動。

蘇軾曾經說過:「少陵翰墨無形畫」,此詩就像一幅絢麗生動的山水條幅:畫的中心是幾棵翠綠的垂柳,黃鶯兒在枝頭婉轉歌唱;面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行白鷺映於碧空;遠處高山明滅可睹,遙望峰巔猶是經年不化的積雪;近處露出半邊茅屋,門前一條大河,水面停泊著遠方來的船隻。

從顏色和線條看,作者把兩筆鵝黃點染在一片翠綠之中,在青淡的空間斜勾出一條白線。點線面有機結合,色彩鮮明而又和諧。圖象有動有靜,視角由近及遠,再由遠及近,給人以既細膩又開闊的感受。

其空間感和時間感運用巧妙,使人覺得既在眼前,又及萬里;既是瞬間觀感,又通連古今甚至未來;既是寫實又富於想象。

​原載:《杜甫詩精品賞讀》,五洲傳播出版社2023年10月出版。

14樓:匿名使用者

杜甫(公元712--770),唐代,漢族,字子美,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市),後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縣),世稱杜工部、杜拾遺,自號少陵野老,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詩聖,世界文化名人,與同年代「詩仙」李白並稱「李杜」。杜甫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

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後世尊為「詩聖」。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的詩對後世影響深遠。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

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巨集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著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願做自我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以最普通的老百姓為主角,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

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乙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鬱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於變化,講求煉字鍊句。同時,其詩兼備眾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

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縛,創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死後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

杜詩對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後。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備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

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範圍。生平詳見《舊唐書》卷一九〇。

「三吏」、「三別」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傑作。它真實地描寫了特定環境下的縣吏、關吏、老婦、老翁、新娘、徵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動、語言,生動地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社會現實和廣大勞動人民深重的災難和痛苦,展示給人們一幕幕悽慘的人生悲劇。在這些人生苦難的描述中,一方面,詩人對飽受苦難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對官吏給於人民的奴役和**深惡痛絕;另一方面,他又擁護王朝的平亂戰爭,希望人民忍受苦難,與王朝合作平定叛亂。

這種複雜、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面貌的。

杜甫(712—770)開元時期,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

此詩為杜甫入蜀後所作,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並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絕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用了對比對偶的修辭手法,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用了什麼設問的修辭手法,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迫切希望回到家鄉的心情。1 比擬 山的青翠襯托出花的艷麗,花艷麗的好像要燃燒的火一樣。欲 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2 運用了對比比喻等修辭和表現形式,表達了作者看到如此...

《絕句》二首其二閱讀答案,《絕句二首》其二的意思是什麼

江 清澈。鳥 潔白。山 青翠。花 鮮豔。欲字化靜為動,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了花的嬌豔,簡直像是要燃燒起來,讓人更加清楚的感受到景色之美 絕句二首 其二 的意思是什麼?意思是 江水碧綠水鳥的白翎顯得更加潔白,山峰青翠映襯得花兒象燃燒的火一樣紅。今年的春天眼看又過去了,不知什麼時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原詩如下...

絕句二首其二詩中寫四種景物,絕句二首詩中的三,四句中描寫的景物分別在做什麼

碧波蕩漾的江水,顯露白翎的水鳥,青翠欲滴的山峰,如同燃燒的火焰一般鮮豔的鮮花。絕句二首詩中的三,四句中描寫的景物分別在做什麼?第三句詩人選擇初春最常見,也是最具有特徵性的動態景物來勾畫。春暖花開,泥融土溼,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築巢。這生動的描寫,使畫面更加充滿勃勃生機,春意盎然,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