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中國什麼時候出現的?具體說說,沒有拼音之前,又是什麼情況

2021-03-29 02:15:37 字數 5594 閱讀 8322

1樓:匿名使用者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於2023年—2023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

2樓:

新中國成立後出現,在之前是類似於日文假名的注音符號,在新華字典裡字的後面還標註那個

拼音什麼時候發明的?沒有拼音之前中國人是怎麼認字的?

3樓:公子沈苒嘉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於2023年—2023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註,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

在發明拼音之前漢字注音採用的是切注發。就是兩個漢字合在一起,用前乙個漢字的前半音和後乙個漢字的後半音合起來注音。如:菜,注音就是「此愛」。康熙字典就是採用的這種方式。

古人在拼音發明之前還有很多認字的方法:

「讀若」法。

即找乙個讀音相似的字來給原字注音,寫作「甲,讀若乙。」。如「珣,讀若宣」,我們就知道「珣」字和「宣」的讀音相似。

直音法。

找乙個同音字來給原字注音,寫作「甲,音乙。」。如「蠱,音古」,我們就知道「蠱」和「古」是同音字,按照「古」字的讀法讀就可以了。

反切法。

即找兩個字來「拼」音,寫作「甲,乙丙切」。具體讀音的時候,取乙字的聲母,加上丙字的韻母和聲調即是甲字讀音。或者通俗的辦法是將乙丙兩字連起來快速讀即得到甲字的讀法,即比如:

練,郎甸切,即是將「郎」的聲母和「甸」的韻母、聲調結合起來得到「練」的讀音。(中古音練讀len,甸讀den)

等韻法。

宋代出現的《七音略》《切韻指掌圖》等韻書,將23兩個方法結合起來,相當於現在的查字典,具體的使用方法是:將漢字分成三十六母,二百零六個韻部,四聲,即用三個座標標註乙個漢字,查詢時按圖索驥即可找到同音的字,然後按照同音字的讀法取多就可以了,如果沒有同音的字,可以尋找其他幾個座標相同而有乙個座標不同字,然後按照讀音規律推測。例如「韜」字是透母,豪韻,平聲。

4樓:喜歡你纖

古代時,漢字注音採用的是切注發。就是兩個漢字合在一起,用前乙個漢字的前半音和後乙個漢字的後半音合起來注音。如:

菜,注音就是「此愛」。康熙字典就是採用的這種方式。注音方式還有其它好幾種,直到**時期,漢語拼音趨於完善,像現在的字典附錄裡那種不認識的符號,那就是**時人們使用的漢語拼音,到中國成立,人們才開始使用現代漢語拼音方案,也就是現在的漢語拼音。

5樓:張維怡

有一種古體拼音吧,你應該見過原來的《新華字典》上有那種古體拼音的字型在上面的,不過在古體拼音之前好像是象形文本和甲骨文

6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時候發明的,用字典!

7樓:匿名使用者

先有像型文字,一直後人都是死記硬背的,應該在清代時期改進的。

最古老的中國漢字也有拼音嗎,拼音是從什麼時候興起的?具體點!

8樓:

古代當然沒有拼音的

拼音是建國以後「製造」出來的

古代使用「切」法來標音

既是:前乙個字的「音母」與後乙個字的「聲母」相「切」(就是相拼的意思)。

如:「國」字

可以標為:個火切。

即表示:個的「音母」--「g」

火的「韻母」--「uo」

兩個相拼所得的音,就是「國」的讀音。

9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 古代直接認字還是繁體字。到新中國才採用拼音。

漢語拼音方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中國古代有漢語音標嗎?拼音什麼時候發明的?那沒發明拼音之前人們怎麼學中文的?

10樓:

北京屬於專有名詞,是統一寫法,比如**,tibet,就和拼音不一樣了吧。漢語拼音是中國建國後50年代末發明的。

沒有拼音前,古人如何學字

11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拼音前,古人如何學字: 在中國古代,由於沒有拼音字母,所以古人要認識漢字、讀出漢字,只好用漢字來注音。 這樣便先後產生了一些不同的注音方式。

首先是直音法。直音法盛於漢代。這一點在許慎編撰的《說文解字》中表現的尤為突出。

《說文解字》中對漢字的讀音常常說「讀若某」或者「某聲」,就是這種情況。例如《說文》中的「材,才聲」,意思是說「材」這個字的讀音應該讀成「才」。 後代的經學家把這種方法說成「音某」,也是同乙個意思。

比如唐代陸德明編寫的《經典釋文》有「拾,音十」。直音法雖然簡單易懂,但是它有很大的侷限性。有時候會出現某個漢字沒有同音字的情況,比如「丟」字,我們找不到同音字來注直音;有時候這個字雖然有直音,但是那些注直音的漢字比被注音的字更難懂、難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用生僻字注常用字,這是違反學習原則的。

另一種注音法和直音法很相似,那就是用同音不同調的字來注音。例如「刀」字,《康熙字典》注「到平聲」。「刀」是平聲字,「到」是去聲字,單用「到」來對「刀」字注音是不準確的,因此必須法「到」字的聲調改變了,才能得到「刀」字的讀音。

同樣的,這種注音法雖然比直音法有所進步,但是由於需要改變聲調,然後才能讀出字音,所以不是很方便。

還有一種注音法,就是我們熟知的反切法,又稱反音、切。反切法自東漢到清末長達一千六百多年的時間裡,一直對漢字標音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反切法的起源眾說紛紜,主要有四種觀點:

一、起源於三國魏人孫炎。這種說法最早見於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中的《音辭篇》:「孫叔然(就是孫炎)創《爾雅音義》,是漢末人獨知反語,至於魏世,此事大行。」

二、起源於東漢末服虔。日本釋安然《悉曇藏》引用唐朝武玄的《韻詮》中《反音例》稱到:「服虔始反音。」清代的章炳麟等人就主張這種說法。

三、來自西域。宋代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三:「反切直學,自西域入於中國,至齊梁間盛行。」

四、中國古來有之。這種說法可能**於「二合音」,沈括在《夢溪筆談》裡的《藝文二》卷十五中寫道:「切韻之學,本出於西域,漢人訓字止曰讀如某字,未用反切。

然古語已有二聲合為一字者,如『不可』為『叵』,『何不』為『盍』,『如是』為『爾』,『而已』為『耳』,『之乎』為『諸』之類,似西域二合之音,蓋切字之源也。」也可能是起源於文字創制之時,清代劉熙載所著的《說文雙聲》裡的《敘》說道:「切音始於西域乎?

非也。始於魏孫炎乎?亦非也。

然則於何而起?曰:起於始制文字者也。

許氏《說文》於字下繫之以聲,其有所受之矣。夫六書之中較難知者,莫如諧聲。迭韻、雙聲,皆諧聲也。

許氏論形聲及於『江』『河』二字。方許氏時,未有迭韻、雙聲之名,然『河』『可』為迭韻,『江』『工』為雙聲,是其實也。後世切音,下一字為韻,取迭韻;上一字為母,取雙聲,非此何以開之哉?

」反切法就是用兩個字拼出乙個音。如「昌」字,音「尺良反」,就是說「尺」和「良」相拼,得出「昌」字的讀音。到了唐代,把「反」字去掉,稱為某某切,例如「昌,尺良切」。

由此可見,反切是一種拼音方法,但是它和現代的漢語拼音不一樣。現代的漢語拼音是一種音素拼音,即每個音素用乙個或兩個字母表示,因此,用漢語拼音注音,既可以用乙個字母,如「哦」,也可以用兩個字母,如「四」,也可以用三個、四個字母來標註乙個漢字的讀音。反切是根據聲韻原則來進行拼音的,它其實是一種雙拼法,總是用兩個字來拼音的。

反切中第乙個字(上字)代表聲母,第二個字(下字)表示韻母以及聲調即使是「零聲母」,也必須要有反切上字。例如「安」就是「烏寒切」。同樣的,即使既有韻頭又有韻尾的韻母,也只能用乙個反切下字。

比如「香」就是「許良切」。

由此可見,反切比起上述兩種注音方法,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不可避免的,反切法也有它的侷限性。首先,反切的上字既然代表聲母,就應該只表示子音,但是實際上每乙個漢字都代表乙個完整的音節,單純表示子音的漢字是不存在的。

反切的下字既然是表示韻母的,就應該只表示母音,但是同樣的,以母音開頭的漢字又是很少的,因此常常必須借用帶有子音的漢字來作為反切用的下字;其次,在音韻學中,反切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反切的上字不一定和它所切的字同「呼」(所謂的「呼」是音韻學中的乙個概念,現代漢語中有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以及撮口呼,而中古時期則只有開口呼與合口呼兩種)。例如,「烏,哀都切」,其中「烏」是合口呼,「哀」是開口呼。

12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拼音前,古人學字有3種方式,一是口頭學習,二是用乙個簡易的同音字注音,三是用兩個字xx切的形式注音,如」堆「都回切」,就是用「都」的聲母和」回「的韻母相拼,就是」堆「的讀音。著名的《第康熙字典》就是採取第三種形式注音。這3中方式顯然都有弊病。

後經歷了西方傳教士利瑪竇拼音方案,清末民初的切音法,最後,才有了現在的拉丁字母作為漢語拼音的符號。

13樓:淺題

一是口頭學習,二是用乙個簡易的同音字注音,三是用兩個字xx切的形式注音

14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人用切字等等方法,看看《說文解字》裡面就會很清楚的看到古代人是怎麼注音的了。還會了解到一些已經消失或替換的古音。

拼音是後來借用外國的注音字母的,汲取了其中的20多個,這些你都能從國際大音標中找到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古時候地方都是方言`沒有普通話```

所以大家學的都是同樣的字`但是念出來不一樣``新中國有了普通話``後來才開始學拼音了`

個人理解``

16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用的是所謂的反切,也就是用兩個字,第乙個字的聲母,第二個字的韻母,比如;公尺,木衣切。

沒有漢語拼音之前,漢字讀音怎麼拼

17樓:平常心新號

注音字母

zhùbaiyīnzìmǔ

在漢語拼

du音方案公布以前用來zhi標註漢dao字字音的音標,採用筆版划簡單的權

漢字,有的加以修改。有二十四個聲母,即ㄅㄆㄇㄈ萬ㄉㄊㄋㄌㄍㄎπㄏㄐㄑㄒㄓㄔㄕㄖㄗㄘㄙ(其中萬π廣是拼寫方言用的),十六個韻母,即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ㄧㄨㄩ。也叫注音符號。

18樓:匿名使用者

1、直音法

2、切音法

3、注音法

漢語拼音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19樓:小白兔魚兒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頒布的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於2023年-2023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

沒有漢語拼音之前中國各省市的英文名稱? 5

20樓:匿名使用者

烏魯木齊bai----urumqi

呼和du浩特----huhhot

北京--------peking , beijing拉薩--------lhasa

西zhi藏dao--------tibet內蒙古-------inner mongolia山西回---------shanxi

陝西---------shaanxi

哈爾濱-------harbin

澳門---------macao

香港答---------hong kong

乞丐的漢語拼音,中國舊式的漢語拼音表

乞丐 q g i 釋義 1.乞求 請求 2.專靠要飯要錢過活的人 百科 乞丐 beggar 就是以乞討為生的人統稱回為乞丐,也叫 叫花子答 或作 要飯的 乞丐在中國上古文字中,最早是以單音詞出現的。乞 在金文本中的意思是乞求 求討,同時又可用為反義,指給予。丐 又作 句 gai丐 在甲骨卜辭中多作祭...

漢語拼音中什麼時候用h,什麼時候用g

可以查新華字典中的拼音,h和g都集中在一起的。例 he喝 水 ge鴿 子 漢語拼音中什麼時候用h,什麼時候用g?比如嫩綠的嫩拼音是nen而不是neng,灑是sa而為什麼不是sha?nen和neng前者是前鼻音,後者是後鼻音 sa和sha前者是平舌音了,後者是翹舌音 你這個問題是不能回答清楚的,就好像...

中國的拼音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中國什麼時候開始使用拼音

拼音由來古代 古代沒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兩個認識會唸的字,取第乙個的聲母,取第二個的韻母,拼合起來就行了.古代,中國的回族兄弟不學漢字,學習阿拉伯語,但他們用阿拉伯文的字母來拼寫口語 漢語 所以這是中國最早的拼音。元朝蒙古統治者用改變了的藏文的字母來拼寫漢語等語言,叫八思巴字。雖然不是專門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