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谷寫的《淮上與友人別》這首詩中採用了哪些詩歌意象?這些意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2021-03-28 18:36:52 字數 4110 閱讀 3335

1樓:匿名使用者

晚唐絕句自杜牧、李商隱以後,單純議論之風漸熾,抒情性、形象性和**性都大為減弱。而鄭谷的七絕則仍然保持了長於抒情、富於風韻的特點。

這首詩是詩人在揚州(即題中所稱「淮上」)和友人分手時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別:友人渡江南往瀟湘(今湖南一帶),自己則北向長安。

一、二兩句即景抒情,點醒別離,寫得瀟灑不著力,讀來別具一種天然的風韻。畫面很疏朗:揚子江頭的渡口,楊柳青青,晚風中,柳絲輕拂,楊花飄盪。

岸邊停泊著待發的小船,友人即將渡江南去。淡淡幾筆,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畫。景中寓情,富於含蘊。

依依裊裊的柳絲,牽曳著彼此依依惜別的深情,喚起一種「柳絲長,玉驄難系」的傷離意緒;濛濛飄盪的楊花,惹動著雙方繚亂不寧的離緒,勾起天涯羈旅的漂泊之感。美好的江頭柳色,宜人春光,在這裡恰恰成了離情別緒的觸媒,所以說「愁殺渡江人」。詩人用淡墨點染景色,用重筆抒寫愁緒,初看似不甚協調,細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諧統一。

兩句中「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複,構成了一種既輕爽流利,又回環往復,富於情韻美的風調,使人讀來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顯得過於沉重與傷感。次句雖單提「渡江人」,但彼此羈旅漂泊,南北乖離,君愁我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三、四兩句,從江頭景色收轉到離亭別宴,正面抒寫握別時情景。驛亭宴別,酒酣情濃,席間吹奏起了淒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許正是象徵著別離的《折楊柳》吧。

這笛聲正傾訴出彼此的離衷,使兩位即將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馳,默默相對,思緒縈繞,隨風遠揚。離笛聲中,天色彷彿不知不覺地暗了下來,握別的時間到了。兩位朋友在沉沉暮靄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瀟湘我向秦。

詩到這裡,戛然而止。

這首詩的成功,和有這樣乙個別開生面的富於情韻的結尾有密切關係。表面上看,末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的敘述語,既乏寓情於景的描寫,也無一唱三歎的抒情,實際上詩的深長韻味恰恰就蘊含在這貌似樸直的不結之結當中。由於前面已通過江頭春色、楊花柳絲、離亭宴餞、風笛暮靄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對離情進行反覆渲染,結句的截然而止,便恰如抔土之障黃流,在反激與對照中愈益顯出其內涵的豐富。

臨歧握別的黯然傷魂,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乃至漫長旅程中的無邊寂寞,都在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達。「君」「我」對舉,「向」字重迭,更使得這句詩增添了詠歎的情味。

2樓:匿名使用者

意象:楊柳,楊花 情感見下文

淮上與友人別

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 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 君向瀟湘我向秦。

晚唐絕句自杜牧、李商隱以後,單純議論之風漸熾,抒情性、形象性和**性都大為減弱。而鄭谷的七絕則仍然保持了長於抒情、富於風韻的特點。

這首詩是詩人在揚州(即題中所稱「淮上」)和友人分手時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別:友人渡江南往瀟湘(今湖南一帶),自己則北向長安。

一、二兩句即景抒情,點醒別離,寫得瀟灑不著力,讀來別具一種天然的風韻。畫面很疏朗:揚子江頭的渡口,楊柳青青,晚風中,柳絲輕拂,楊花飄盪。

岸邊停泊著待發的小船,友人即將渡江南去。淡淡幾筆,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畫。景中寓情,富於含蘊。

依依裊裊的柳絲,牽曳著彼此依依惜別的深情,喚起一種「柳絲長,玉驄難系」的傷離意緒;濛濛飄盪的楊花,惹動著雙方繚亂不寧的離緒,勾起天涯羈旅的漂泊之感。美好的江頭柳色,宜人春光,在這裡恰恰成了離情別緒的觸媒,所以說「愁殺渡江人」。詩人用淡墨點染景色,用重筆抒寫愁緒,初看似不甚協調,細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諧統一。

兩句中「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複,構成了一種既輕爽流利,又回環往復,富於情韻美的風調,使人讀來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顯得過於沉重與傷感。次句雖單提「渡江人」,但彼此羈旅漂泊,南北乖離,君愁我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三、四兩句,從江頭景色收轉到離亭別宴,正面抒寫握別時情景。驛亭宴別,酒酣情濃,席間吹奏起了淒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許正是象徵著別離的《折楊柳》吧。

這笛聲正傾訴出彼此的離衷,使兩位即將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馳,默默相對,思緒縈繞,隨風遠揚。離笛聲中,天色彷彿不知不覺地暗了下來,握別的時間到了。兩位朋友在沉沉暮靄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瀟湘我向秦。

詩到這裡,戛然而止。

這首詩的成功,和有這樣乙個別開生面的富於情韻的結尾有密切關係。表面上看,末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的敘述語,既乏寓情於景的描寫,也無一唱三歎的抒情,實際上詩的深長韻味恰恰就蘊含在這貌似樸直的不結之結當中。由於前面已通過江頭春色、楊花柳絲、離亭宴餞、風笛暮靄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對離情進行反覆渲染,結句的截然而止,便恰如抔土之障黃流,在反激與對照中愈益顯出其內涵的豐富。

臨歧握別的黯然傷魂,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乃至漫長旅程中的無邊寂寞,都在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達。「君」「我」對舉,「向」字重迭,更使得這句詩增添了詠歎的情味。

3樓:

意象:楊柳,江頭,風笛,離亭

感情:臨歧握別的黯然傷魂,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乃至漫長旅程中的無邊寂寞,都在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達。

4樓:淺顏悲傷

楊柳,江頭,風笛,離亭

黯然傷魂,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乃至漫長旅程中的無邊寂寞,都在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達。

5樓:終結阿布聖龍

淮上與友人別

【唐】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

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

君向瀟湘我向秦。

〔解說〕

瀟湘在南,秦在西,詩人與朋友從此分別,誰知何時再能相會?暮春的楊花,更增添了詩人的愁思。

詩詞大意:

揚子江渡口,岸邊的楊柳枝葉青翠,一派濃郁的春色,時近暮春,天空瀰漫著如絮般的楊花,像我心頭滋長的愁緒,煎熬著即將分手渡江遠去的人。晚風中,傳來幾聲短促淒清的竹笛曲調,暮色蒼茫,渡口旁的離亭裡兩位朋友正在告別。從今後你走向遙遠的南方,那瀟水湘江之畔;而我卻要向北旅行,到三秦之地去。

作者簡介:

鄭谷,唐代詩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光啟三年擢第,官右拾遺,曆都官郎中。幼即能詩,名盛唐末。有《雲台編》三卷,《宜陽集》三卷,《外集》三卷,今編詩四卷。

賞析:晚唐絕句自杜牧、李商隱以後,單純議論之風漸熾,抒情性、形象性和**性都大為減弱。而鄭谷的七絕則仍然保持了長於抒情、富於風韻的特點。

這首詩是詩人在揚州(即題中所稱「淮上」)和友人分手時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別:友人渡江南往瀟湘(今湖南一帶),自己則北向長安。

一、二兩句即景抒情,點醒別離,寫得瀟灑不著力,讀來別具一種天然的風韻。畫面很疏朗:揚子江頭的渡口,楊柳青青,晚風中,柳絲輕拂,楊花飄盪。

岸邊停泊著待發的小船,友人即將渡江南去。淡淡幾筆,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畫。景中寓情,富於含蘊。

依依裊裊的柳絲,牽曳著彼此依依惜別的深情,喚起一種「柳絲長,玉驄難系」的傷離意緒;濛濛飄盪的楊花,惹動著雙方繚亂不寧的離緒,勾起天涯羈旅的漂泊之感。美好的江頭柳色,宜人春光,在這裡恰恰成了離情別緒的觸媒,所以說「愁殺渡江人」。詩人用淡墨點染景色,用重筆抒寫愁緒,初看似不甚協調,細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諧統一。

兩句中「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複,構成了一種既輕爽流利,又回環往復,富於情韻美的風調,使人讀來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顯得過於沉重與傷感。次句雖單提「渡江人」,但彼此羈旅漂泊,南北乖離,君愁我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三、四兩句,從江頭景色收轉到離亭別宴,正面抒寫握別時情景。驛亭宴別,酒酣情濃,席間吹奏起了淒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許正是象徵著別離的《折楊柳》吧。

這笛聲正傾訴出彼此的離衷,使兩位即將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馳,默默相對,思緒縈繞,隨風遠揚。離笛聲中,天色彷彿不知不覺地暗了下來,握別的時間到了。兩位朋友在沉沉暮靄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瀟湘我向秦。

詩到這裡,戛然而止。

這首詩的成功,和有這樣乙個別開生面的富於情韻的結尾有密切關係。表面上看,末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的敘述語,既乏寓情於景的描寫,也無一唱三歎的抒情,實際上詩的深長韻味恰恰就蘊含在這貌似樸直的不結之結當中。由於前面已通過江頭春色、楊花柳絲、離亭宴餞、風笛暮靄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對離情進行反覆渲染,結句的截然而止,便恰如?

g土之障黃流,在反激與對照中愈益顯出其內涵的豐富。臨歧握別的黯然傷魂,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乃至漫長旅程中的無邊寂寞,都在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達。「君」「我」對舉,「向」字重疊,更使得這句詩增添了詠歎的情味。

鄭谷的柳寫的是什麼時間的春天柳鄭谷古詩寫的是早春嗎

寫在正值中春在時候。鄭谷 唐代 柳 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注釋 半煙半雨 雲霧夾雜著細雨。映杏映桃 與杏樹和桃樹相映。會得 懂得,理解。離人 遠離故鄉的人。無限意 指思鄉的情感。絮 柳絮。惹 招引,挑逗。翻譯 柳樹種植在溪橋邊和山路旁,與杏樹和桃樹相映。又好...

鄭谷鷓鴣的意思

鄭谷 約851 910 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 鷓鴣詩 得名,人稱鄭鷓鴣。鄭谷的鷓鴣詩 七律 鷓鴣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遊子乍聞徵袖溼,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鷓...

鄭谷的柳中用擬人手法憑藉春天柳樹的輕柔多姿抒發思鄉之情的詩句

千絲萬絮惹春風。惹字運用了 擬人 的手法把春風中的一些意象統統表達出來把柳寫活了,更具有寫意傾向 擬人,妙就妙在顛倒,本來是風吹動著柳枝,卻被詩人妙筆一轉,寫成了柳枝不識趣地招惹春風,把詩人自己的心事表露無遺 景色雖美,入我眼中卻被我的心情搞成了這樣,真不知是你無端來招我還是我不應該這麼看你呢 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