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總是害怕說的話被鄰居偷聽到,在家不敢大聲說話,常壓抑自己害怕別人知道我所想的

2021-03-27 01:44:18 字數 6841 閱讀 7069

1樓:匿名使用者

不怎麼正常 · 白天不做虧心事 半夜不怕鬼敲門

2樓:相思骸

誰都不想把自己的想法隨意的暴露在別人面前,首先這是一般人常有的情況,你不必老是想著。但是你在無意或有意都想著這件事的話,建議你去看一下心理醫生。

3樓:東北南希

你該不是常說別人的壞話吧 要麼幹嘛怕被人聽到

4樓:匿名使用者

我跟你的情況一樣,不,比你還嚴重,最嚴重的時候,坐在凳子上一動也不敢動。去檢查是心理疾病。你現在應該做的是盡快去看心理醫生,越快越好,這種事拖得越久,痊癒的機率越小,我去的有點晚了,雖然現在,情況比以前好了點,但心裡還是擔心被別人聽到,建議你盡快去看醫生!

5樓:貓戀魚

以前我也會,這樣很累,說你自己的,要理那麼多嗎,我現在就解開了

為什麼我總是害怕說的話被鄰居偷聽到,在家不敢大聲說話,常壓抑自己害怕別人知道我所想的,有時我說話大

6樓:威猛金剛

不做虧心事,你怕什麼?

7樓:請讓時間說真話

你可能不自信,比較敏感

8樓:忘卻

說自己。不要說別人。

9樓:匿名使用者

找個人多的地方吼一聲

我不敢大聲說話,不敢發出動作,別人說話,我也怕自己聽見別人的聲音,怕別人覺得我在偷聽他,我總覺得自 10

10樓:宰眹臼細褗

你病了,心理病……妄想症……看醫生

11樓:匿名使用者

缺乏自信,要有與熊決鬥的精神,這樣的性格,要試著慢慢改變。

12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自信心,缺乏自我成就感。總以為被別人看不起遭到排擠,其實你應該多交交朋友,在一起時自我主見要加強,只要你是對的朋友們總會贊同你的!

我好害怕,我總是聽到隔壁有人說話,老覺得心神不寧,膽子小,晚上不敢自己外出,以前有被人跟蹤的經歷,

13樓:追著幸福跑

別怕,男生也不盡然都是壞人的

14樓:手機使用者

不要自己出入,讓親人朋友陪伴最安全

15樓:陶老闆

有些男人不壞,晚上可以在睡覺前看電視

16樓:酒仙24484活寶

還是找個好男人把自己嫁給他

我用時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說話,害怕大聲說話,害怕隔空和別人說話,總是有很多顧慮,感覺別人在審視自己

17樓:谷晟照明

做好自己就好了,太在意外界的看法會更加沒有自信。自信一些,加油

18樓:海之聲蘇州店

提高自信,不用在意別人的看法

19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必要在意別人的想法。

20樓:簡愛你吧

自尋煩惱,誰看誰都有可能不順眼,何必這麼計較

為什麼我那麼害怕別人對我大聲說話,我會害怕我還會亂

21樓:匿名使用者

害怕別人對自己大聲說話,

可能在小時候有這樣的經歷吧,

或者也不排除,

就是家庭中環境的影響。

如果有必要的話,

建議看看心理醫生。

或者不斷的告訴自己,

別人說話聲大並沒有惡意,

只是他們的習慣而已。

2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小時候發生的事吧,或者以前的不好的經歷,我就有一點,別人一對我大聲說話,我就有點打怵,要努力克服,沒事留給自己打打氣

23樓:匿名使用者

是不是以前受過驚嚇。還是適當的調整心態,從家人開始,讓他們幫助你嘗試鍛鍊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很嚴重,就得去看心理醫生。

24樓:匿名使用者

直觀來看,害怕別人對你大聲說話,說明你自己說話是比較溫柔細聲的。

因為自身是細版聲的,大聲對於權你來說就是另一種狀態,潛意識可能就以為那就是在聲討、欺負、辱罵等負面的或是站在你對立面的,所以會害怕,自己的思緒就會亂,說話也發顫。

這時候需要心理暗示,第一,可能是對方嗓門就是那麼大的,習慣使然,並無惡意。第二,自己沒錯而對方是惡意的,你也不要把自己放在乙個比他低比他弱的位置,大家都是一樣的平等的,沒什麼大不了,對方憑什麼兇。第三,如果犯錯了,對方大聲斥責,該被批評該反省的就要反省了。

(僅個人小觀點)

本人快21了為什麼平時見到有些人就緊張不敢大聲說話!又害怕表現自己!但又害怕被別人看出來!為什麼

25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社交恐懼症

醫學指導/大學心理**師方瞻

生活當中,你不可避免地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特別是office lady,社交是展示風采的重要方面,可能需要和重要人物交談,在公眾場合發表你的觀點,出現在談判、酒會、晚宴等各種社交場所。但是,你總是不由自主地退卻,或硬著頭皮去了,卻因表現失態而讓好機會白白溜走。你懊惱、後悔,可當下乙個機會出現的時候,你又開始膽怯、猶豫、心慌、手顫,久而久之,自信心在一次次窘態中消耗殆盡。

你或你身邊是否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景:

「我在上司面前說不清楚我的意思,表現力極差,越是想表現越是不知所措。」 ——龐若纖說,她29歲。

我在做策劃,我知道自己很能幹,也有很多好的ideas。但我常常當著高層的面,就笨嘴拙腮,根本表達不清自己的意思。就像剛才的策劃會議,我在底下和同事們討論得相當熱烈,好創意不斷湧現,精彩極了。

但是,一看見領導,我忽然說不出話來,彷彿所有的東西都卡在了嗓子眼裡,而且當我看到老總越來越緊皺的眉頭,就更是說得七零八落的,頻頻讓我在大家面前失分。

「我真的不想去參加這個同學聚會,因為我不知道穿什麼才好。」——楊玫薇說,她34歲。

接到老班長的,說下週老同學們要搞乙個隆重的十週年聚會。這一星期我都心緒不寧。說實話,我也非常想念我的那些老同學,可是我一想到沒有幾件高檔衣服給自己襯臉,臉上最近新長出了好多的斑,我希望光彩照人地去,讓所有人感到我比他們活的好,否則還不如不去。

於是,我藉口出差逃避了。這樣的逃避已經發生了好幾回。

「我實在沒辦法在外面方便!」——小欣說,她26歲。

出門在外,尋找「方便」的所在,實在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在大城有些衛生間修得跟五星級賓館似的,乾淨、舒適。但是,有些地方的衛生間,連單獨隔間的門都沒有,我實在不好意思在那裡解決問題。

在眾目睽睽之下,我覺得特別難為情。

大學心理**師方瞻認為——恐懼社交也是病:

這三位小姐不僅僅是性格的問題,很顯然,她們不僅僅只是面對別人覺得害羞、不好意思,而是對自己以外的世界有著強烈的不安感和排斥感。這種對社交生活和體的不適應而產生的恐懼和社交障礙在醫學領域上被稱為一種精神上的疾病棗社交恐懼症,也叫社交焦慮症。

不要小看了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已是繼抑鬱症和酗酒之後排名第三的心理疾病,這可能是因為現代人面臨的生存壓力愈來愈大,特別是網路時代的來臨,為人們帶來了新的社交領域,若沉溺於網路上虛擬社會的社交活動,則會減弱與真實社會中人與人的直接交流的社交技巧。

中國人,特別是女性多數內斂、含蓄,不輕易表達自己的感情。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社交焦慮症的判定。多半以為這只是性格上的弱點,而不是病態,或者不認為這是一種疾病,或者根本就非常忌諱說這是一種精神疾病。

方提醒大家,不要聽到風就是雨,不必為自己經常跟陌生人說話愛臉紅而耿耿於懷,中國女性的某些含蓄內斂的表現,並不能認定就是患了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的表現形式不僅僅是面對陌生人而手足無措,而且還表現為不能在公眾場合打,不能在公眾場合和人共飲,不能單獨和陌生人見面,不能在有人注視下工作等較為極端的行為。在這種恐懼、焦慮的情緒出現時,還常伴有心慌、顫抖、出汗、呼吸困難等症狀。

所以,你是否患有社交恐懼症,得由精神科來進行判定,一般可用以下的專業測試表來進行測試得知:

1、我怕在重要人物面前講話。 答:(1 2 3 4 )

2、在人面前臉紅我很難受。 答:(1 2 3 4 )

3、聚會及一些社交活動讓我害怕。 答:(1 2 3 4 )

4、我常迴避和我不認識的人進行交談。 答:(1 2 3 4 )

5、讓別人議論是我不願的事情。 答:(1 2 3 4 )

6、我迴避任何以我為中心的事情。 答:(1 2 3 4 )

7、我害怕當眾講話。 答:(1 2 3 4 )

8、我不能在別人注目下做事。 答:(1 2 3 4 )

9、看見陌生人我就不由自主的發抖,心慌。 答:(1 2 3 4 )

10、我夢見和別人交談時出醜的窘樣。 答:(1 2 3 4 )

記分方法:

每個問題有4個答案可以選擇,它們分別代表:1、從不或很少如此;2、有時如此;3、經常如此;4、總是如此。根據你的情況在上表中圈出相應的答案,此數字也是你每題所得的分數。

將分數累加,便是你的最後得分了。

(1-9分)放心好了,你沒患社交恐懼症。(10-24分)你已經有了輕度症狀,照此發展下去可能會不妙。(25-35分)你已經處在社交恐懼症中度患者的邊緣,如有時間一定要到求助精神科。

(36-40分)很不幸,你已經是名嚴重的社交恐懼症患者了,快去求助精神科,他會幫你擺脫困境的。

快把恐懼症趕走

據統計,平均每10人中就有一人為社交恐懼症所苦,但就診者寥寥無幾。不及時**的後果是什麼呢?許多患者因處於人際關係障礙及社交功能喪失的情況下併發了酒癮、毒癮或抑鬱症等精神疾病。

我們每天都要同人打交道,怎能將自己孤立起來呢?

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的發病原因。年在上海召開了有關社交恐懼症的研討會,主講人美國著名精神病學教授戴維·西漢先生說,心理、生理兩方面的因素會共同導致社交恐懼症,它的發病是因為人體內一種叫「5-羥色胺」的化學物質失調所致。這種物質負責向大腦神經細胞傳遞資訊。

這種物質過多或過少都可引起人們的恐懼情緒。

社交焦慮症還可能是家庭背景所致:從小性格受到壓抑或者是父母沒有教會他們社交的技能、要麼就是搬家過多。或者是心理上的原因所致:

自尊心太弱,害怕被別人拒絕;或者就是對自已的外貌沒有信心,過分肥胖或長有嚴重痤瘡等。

針對這些原因,對社交焦慮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催眠**:精神師將你催眠,挖掘你心靈或記憶深處的東西,看你是否經歷過某種窘迫的事件,試圖尋找到你發病的根源。這種**時間長,花費也比較大。

2、強迫**:讓你站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或者讓你站在自己很懼怕的異性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對你進行強迫**。

3、情景**:讓你在乙個假想的空間裡,不斷地模擬發生社交恐懼症的場景,不斷練習重**生症狀的情節,精神師會不斷地鼓勵你面對這種場面,讓你從假想中適應這種產生焦慮緊張的環境。

4、認知**:這是一種不斷灌輸觀念的**方法。不斷地告訴你,這種恐懼是非正常的,讓你正確認識人與人交往的程式,教你一些與人交往的方法。

5、藥物**:這是目前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是針對你的發病是因為你體內某種化學物質的失調所致,所以運用某類藥物調節平衡。

給你個自療的方法

1、不否定自己,不斷地告誡自己「我是最好的餓」,「天生我材必有用」。

2、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麼地步就做到什麼地步,只要盡力了,不成功也沒關係。

3、不回憶不愉快的過去,過去的就讓他過去,沒有什麼比現在更重要的了。

4、友善地對待別人,助認為快樂之本,在幫助他人時能忘卻自己的煩惱,同時也可以證明自己的價值存在。

5、找個傾訴物件,有煩惱是一定要說出來的,找個可信賴的人說出自己的煩惱。可能他人無法幫你解決問題,但至少可以讓你發洩一下。

6、每天給自己10分鐘的思考,不斷總結自己才能夠不斷面對新的問題和挑戰。

7、到人多的地方去,讓不斷過往的**在眼前經過,試圖給人們以微笑

你見到陌生人緊張其實是你自卑的一種表現,害怕自己說錯話會被別人笑話,相信你和熟悉的人就不會這樣了吧。

其實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別人和你一樣也會有不懂的領域不必因為害怕而不敢說話。

給你一些小小的建議,你先試試

1、獨自在家的時候對著鏡子,大聲朗讀自己喜愛的文章。

2、試著直視別人的眼睛,聽別人說話。

3、找些比較擅長和感興趣的話題與關係比較親密的好友聊 一下。

4、參加一些人較多的聚會,試著與別人交談。

在人前講話費勁,心跳氣促,舌頭發硬,嘴巴不聽使喚。意思支離破碎,使人聽起來彆扭,難以理解。這是很多人剛開始存在的通病之一,其實你只要:

(l)要打破說話緊張、語無倫次的壞習慣,注意做到平時說話應盡量冷靜,放慢速度。

(2)堅持練習朗誦,找一些優秀散文,細心體會,反覆朗讀。

(3)多參加些唱、演講等活動多出頭露面,克服羞怯心理,增強耐性。

還有在與人打交道時,一說話就臉紅、心慌,一見陌生人就緊張,在人多的時候不敢說話,不願說話,眼睛不敢看人,在一些公共場合特別拘束、手腳不知往**放,說起話來前言不搭後語,侷促不安等。 你可以:

(1)膽怯是許多人都曾有過的一種在交往過程中產生的情緒狀態,只是程度不同而且。但膽怯有礙於人們更好地適應社會,不利於人際交往、職業選擇,不能算做是一種健康的心理。

(2)尋找產生膽怯的原因。膽怯從產生的原因上可分為不同的種類,如氣質性膽怯,即生來性格比較內向,氣質比較沉靜,不願與陌生人打交道,一旦交往起來,也是思前想後,顧慮重重;認識性膽怯,即過分注重自己的形象,患得患失,生怕自己的言行被別人笑話,沒有十分的把握不會輕易說話或行動,久而久之,則不願與人接觸;挫折性膽怯,即本來性格比較開朗,交往也積極主動,但在實際中遭到挫折的打擊,變得消極被動了。

(3)加強自主能力的培養,不要過分追求安全感,放下思想包袱。

(4)走向社會,走向人,多和別人交往,特別是與性格比較開朗的同齡人交往。

(5)依靠個人的努力,積極改變自身所存在的弱點,補償自己在某方面的弱點,避免通過膽怯來減輕心理緊張,避免進行消極的自我逃避式的心理防禦。

為什麼我心裡老是害怕,為什麼心裡總是害怕

很多人有害怕心理,在害怕心理學中這樣的現象叫做恐懼症,主要是因為對自己的不自信,過於懦弱引起的,而這種害怕勢必會引來各種症狀,比如,不能像正常人一樣成熟 成長,不敢面對現實等等,這些表現在這個激烈競爭的社會是不可以出現的,即有這種心理即是落後,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除害怕心理呢?第一,樹立自信心理是戰勝...

為什麼我總是覺得別人說的話有道理

道理?道理不代表是真理 我也是,總覺得別人說的都有道理。還會按照去做,不過我發現這樣不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不一定適合別人的也適合自己,只能參考。我也有這種感覺,再結合你想法,從乙個局外人的角度去看的話,有以下幾個回方面,首先是優柔答寡斷,缺乏主見,二是意志不夠堅定,三是不懂得換位思考 自己好好...

為什麼父母總是不聽我說的話,為什麼我父母總是不聽我說,我沒朋友,不管我做什麼事,他們永遠都對我抱著失望的態度,甚至冷嘲熱諷 50

oo哈利擼呀 很多父母都把自己的孩子當做小孩子不懂事。所以不重視孩子說的話。可能經歷這件事以後,你的父母會對你另眼相待。 lovely慵懶 我的家長也有這樣的情況,他們總是不會去相信孩子的科普。而願意去相信朋友圈的營銷廣告。或許老教授應該把真正的科普以營銷廣告的形式發給家長 馬依昂 這個可能是父母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