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怎麼形成的,地球是怎麼形成的

2021-03-26 13:02:38 字數 4916 閱讀 6357

1樓:本起雲運鵑

原始地球的形成

在地球形成之前,宇宙中有許多小行星繞著太陽轉,這些行星互相撞擊,

形成了原始的地球,當時的地球還是一顆灸熱的大火球,隨著碰撞漸漸減少,地球開始由外往內慢慢冷卻,產生了一層薄薄的硬殼--地殼,這時候地球內部還是呈現熾熱的狀態。地球內部噴出大量氣體,

其中帶著大量的水蒸氣,這些水蒸氣就形成了一圈包圍在地球外圍的大氣層,地球距離太陽的位置不會太近而致使水蒸氣被太陽蒸乾,地球本身的大小又有足夠的引力將大氣層拉住,所以地球才會有得天獨厚的大氣環境,

大氣層形成之後就開始降雨,而形成了原始的海洋。

大約在47億年前,宇宙中塵埃聚集,形成了地球及其所在的太陽系的其他星球。當時的空氣中不含有氧氣,而含有很多二氧化碳(碳酸氣體)、氮氣。

最初的地球很小,但不斷有宇宙中的塵埃及小的星體撞擊,體積不斷增大。而且撞擊時能量聚集,溫度不斷上公升,最終融化為液體。

不久,星體撞擊的次數減少,地球表面的溫度降低,形成地殼。這就是今天的地表。但是,地球內部的岩漿不斷噴湧,形成大量的火山。火山灰中的水蒸氣冷卻凝結為水,從而形成海洋。

關於地球起源的假說有很多,現在還沒有形成共識,以下是其中的一種假說.

地球是太陽系的一顆行星.它的外部被氣體包圍著.地球最初形成時,是乙個巨大的火球.

隨著溫度的逐漸降低,較重的物質下沉到中心,形成地核;較輕的物質漂浮到地面,冷卻後行成地殼.大約在45億年前,地球的大小就已經和今天相差不多了.原始的地球上既無大氣,又無海洋.

在最初的數億年間,由於原始地球的地殼較薄,加上小天體的不斷撞擊,造成地球內熔液不斷上湧,**與火山噴發就隨處可見.地球內部蘊藏著大量的氣泡,在火山噴發過程中從內部公升起形成雲狀的大氣.這些雲中充滿了水蒸氣,然後又通過降雨落回到地面.

降雨填滿了窪地,注滿了溝谷,最後積水形成了原始的海洋.到了距今25億~5億年的元古代,地球上出現了大片相連的陸地.地球就形成了.

謝謝採納!!!

2樓:易書科技

大約在45億年前,一些氣體、塵埃、冰粒等物質聚集在一起,逐漸形成了地球的雛形,這個雛形只有一千公尺的大小,與茫茫宇宙相比,非常小。但就是這個「小地球」不停地旋轉,吸收聚集著周圍的其他物質,經過上千萬年的積累,逐漸形成了現在地球的大小。但是當時的地球和現在的地球完全不一樣。

地球剛形成的時候,總是會受到來自宇宙中各種隕石和小行星的撞擊,再加上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產生了很多熱量,以致於當時的地面上到處都是噴發的火山和流動的熔岩,地球基本是乙個被熔岩覆蓋著的大火球。等到撞向地球的小行星減少了,地球表面的溫度降低了,岩漿慢慢固化、結塊,形成了坑坑窪窪的原始地殼。

↑原始地殼的形成過程(從左到右:遍地的岩漿-岩漿逐漸冷卻-坑坑窪窪的原始地殼)

伴隨著岩漿噴出的,是大量的氣體和塵埃,由於質量比較輕,這些氣體逐漸上公升,因為地球引力包裹在地球外層,久而久之形成了原始的大氣層。原始大氣層中的各種物質混合在一起發生各種化學和物理反應,使得大氣層開始降雨。這些雨水在地殼的低窪處流淌,最後順著地勢匯聚到一起,大約在35億年前,形成了原始海洋。

質量輕的氣體上公升-原始大氣層-降雨

↑原始海洋的形成過程(從左到右):岩漿噴出

質量重的岩漿、塵埃下沉-原始地殼-積水-原始海洋

後來生命從原始海洋中誕生,經過漫長又複雜的演變,最終活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才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生活的地球。

——以上內容參考公尺萊童書《生命簡史》

3樓:仉丹雍詩

大約在66億年前,銀河系裡發生過一次大**,碎片散漫物質經過長時間的凝結聚合,到距離現在約50億年前,一團巨大.黑暗.無定形.

冷而稀薄的氣體(包括氧.氖.一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碳.氨.等)與塵埃星雲(石墨.磁鐵礦.矽酸鹽等)在今天太陽系位置按逆時針方向旋轉.收縮,重的物質在太陽系內部集中,輕的物質向外逸散,後來重的物質形成行星,地球就是其中之一,這時距離現在約46億年.

地球形成之初溫度較低,各種物質混雜一起,平安相處。後來,由於地球內部的鐳、鈾等放射性物質的作用,引**山爆發與強烈**,逐步形成高山、丘陵、平原。由於太陽的照射,使地球溫度慢慢公升高,地球內部物質的化學作用,地殼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甲烷、氮氣、水蒸汽等。

這些氣體上公升到地球外部,形成大氣層。水蒸汽在高空遇到冷氣流後,便形成降雨。地球受大量雨水衝擊,在低窪處匯成海洋、湖泊、河流,於是也就有了植物、動物和人類。

經歷幾十億年的演變,地球才成為今天這個樣子

4樓:益長順晏琬

地球形成自46億年前,大約在16億年前地球每晝夜只有9個小時,比現在自轉快的多,每年約有800多天;到了6億年前,每晝夜延長到了20個小時,年縮短到440天,地球正在逐漸放慢自轉速度,原因可能主要是月球的潮汐引力作用。一般認為,地球的形成起源於太陽星雲分化物。46億年來,地球從乙個均質的球體演變成現在的"圈層"結構。

地殼平均厚度17千公尺,地幔厚度約3473千公尺,佔地球體積的83.4%,地幔溫度為1000~3000攝氏度,地核厚度約3473千公尺,佔地球體積的16.3%,物質處於液體狀態,核心溫度高達6000攝氏度以上,與太陽表面溫度差不多!

原始地球的形成

在地球形成之前,宇宙中有許多小行星繞著太陽轉,這些行星互相撞擊,

形成了原始的地球,當時的地球還是一顆灸熱的大火球,隨著碰撞漸漸減少,地球開始由外往內慢慢冷卻,產生了一層薄薄的硬殼--地殼,這時候地球內部還是呈現熾熱的狀態。地球內部噴出大量氣體,

其中帶著大量的水蒸氣,這些水蒸氣就形成了一圈包圍在地球外圍的大氣層,地球距離太陽的位置不會太近而致使水蒸氣被太陽蒸乾,地球本身的大小又有足夠的引力將大氣層拉住,所以地球才會有得天獨厚的大氣環境,

大氣層形成之後就開始降雨,而形成了原始的海洋。

大約在47億年前,宇宙中塵埃聚集,形成了地球及其所在的太陽系的其他星球。當時的空氣中不含有氧氣,而含有很多二氧化碳(碳酸氣體)、氮氣。

最初的地球很小,但不斷有宇宙中的塵埃及小的星體撞擊,體積不斷增大。而且撞擊時能量聚集,溫度不斷上公升,最終融化為液體。

不久,星體撞擊的次數減少,地球表面的溫度降低,形成地殼。這就是今天的地表。但是,地球內部的岩漿不斷噴湧,形成大量的火山。火山灰中的水蒸氣冷卻凝結為水,從而形成海洋。

5樓:水院最美

1、約100億年以前,有一大片冷卻的塵埃微粒渦旋在宇宙中間。這些微粒互相吸引,慢慢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乙個大的、不停旋轉的圓盤,隨後又甩出許多圓環。同時,猛烈的轉動使塵埃微粒達到白熱程度,中心的圓盤變成太陽,外圍圓環的微粒形成乙個個由氣體和熔液構成的巨大火球。

然後開始冷卻,並凝成固體。大約到40億~50億年前後,這些火球變成現在的地球、火星、金星等九大行星。這個理論是18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和法國數學家、天文學家拉普拉斯提出的「星雲說」。

它被認為是最合理的一種地球形成理論。

2、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2023年冥王星被劃為矮行星,因為其運動軌跡與其它八大行星不同),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它有乙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乙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

3、地球作為乙個行星,遠在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地球會與外層空間的其他天體相互作用,包括太陽和月球。地球是上百萬生物的家園,包括人類,地球是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體。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公尺,極半徑6356.752千公尺,平均半徑約為6371千公尺,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公尺,地球上71%為海洋;29%為陸地。

4、太空之所以上看地球呈藍色,是因為天空是地球的另一級,被海水所覆蓋了。地球是乙個大磁鐵,通過南北兩極,磁場可以一直延伸到地球及地球以外十萬千公尺以上的高空。地球由地殼地幔以及地核組成,地核的溫度隨深度的變化而變化,在6371千公尺深處的地球中心,溫度高達4500~5000攝氏度。

地球並不是乙個完整的球體,其實它是乙個橢圓體。地球赤道周長要比本初子午線周長要長。

地球是如何形成的?

6樓:易書科技

大約在45億年前,一些氣體、塵埃、冰粒等物質聚集在一起,逐漸形成了地球的雛形,這個雛形只有一千公尺的大小,與茫茫宇宙相比,非常小。但就是這個「小地球」不停地旋轉,吸收聚集著周圍的其他物質,經過上千萬年的積累,逐漸形成了現在地球的大小。但是當時的地球和現在的地球完全不一樣。

地球剛形成的時候,總是會受到來自宇宙中各種隕石和小行星的撞擊,再加上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產生了很多熱量,以致於當時的地面上到處都是噴發的火山和流動的熔岩,地球基本是乙個被熔岩覆蓋著的大火球。等到撞向地球的小行星減少了,地球表面的溫度降低了,岩漿慢慢固化、結塊,形成了坑坑窪窪的原始地殼。

↑原始地殼的形成過程(從左到右:遍地的岩漿-岩漿逐漸冷卻-坑坑窪窪的原始地殼)

伴隨著岩漿噴出的,是大量的氣體和塵埃,由於質量比較輕,這些氣體逐漸上公升,因為地球引力包裹在地球外層,久而久之形成了原始的大氣層。原始大氣層中的各種物質混合在一起發生各種化學和物理反應,使得大氣層開始降雨。這些雨水在地殼的低窪處流淌,最後順著地勢匯聚到一起,大約在35億年前,形成了原始海洋。

質量輕的氣體上公升-原始大氣層-降雨

↑原始海洋的形成過程(從左到右):岩漿噴出

質量重的岩漿、塵埃下沉-原始地殼-積水-原始海洋

後來生命從原始海洋中誕生,經過漫長又複雜的演變,最終活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才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生活的地球。

——以上內容參考公尺萊童書《生命簡史》

7樓:匿名使用者

遠古某顆新星、超新星**後,在今天太陽附近聚集了大量重元素(比氫氦重的)。

大量氫原子、氦原子在引力作用下聚集,逐漸形成太陽的雛形。

距離太陽較遠的元素也在引力作用下向太陽靠攏。

輕元素(氫氦)受引力牽扯較小,靠攏速度慢,落在了太陽系的外圍;重元素受引力牽扯較大,靠攏速度略快,離太陽較近。

輕重元素在被太陽拉近的同時,自身引力也在讓他們逐漸聚集,形成了八大行星的雛形;

八大行星的雛形(八個巨大的球形元素聚集體)因為自身的速度,在角動量的作用下開始圍繞太陽公轉;

公轉過程中,八大行星開始清除行星軌道上的其他小天體,將那些軌道上速度不足的小天體吃到自己身上,至於某些速度較快又運氣極好的小天體,會因為角動量的緣故,在行星周圍形成衛星;

至此,八大行星基本形成。

地球等類地行星還要經過另外乙個融合過程,形成地核、地幔、地殼。

地球是怎麼形成的 5,地球是怎麼形成的

就是大 有很多碎石 很大塊 血多碎石經過無數次碰撞 彗星撞地球 就形成了球形的。你可能認為複雜的地球是由無數種不同的物質組成,但實際上它幾乎只包括四種基礎成分,鐵氧矽鎂,這四種元素就佔了地球物質的93 剩下的只是微量的補充,包括鈣,鋁還有銅等等。地球是怎麼形成的 100 原始地球的形成。在地球形成之...

雪山是怎麼形成的,地球上面的雪山怎麼形成的

形成雪山的原因主要是高海拔。地球表面有個規律,隨著海拔上公升,空氣越來越稀薄,空氣流動更劇烈,溫度也更低,一般每上公升1000公尺,溫度下降6攝氏度。如果一座山海拔很高 地球上面的 雪山怎麼形成的 形成雪山的原因主要是高 海拔。地球表面有個規律,隨著海拔上公升,空氣越來越稀薄,空氣流動更劇烈,溫度也...

地球上的海洋是怎樣形成的,地球上的海洋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的誕生 大陸和海洋是怎麼形成的 在月亮形成的時候,發生了大 地球也受到了強烈的震動,地表出現了裂縫,大氣也受到了影響,開始下雨,下了幾千年,形成了海洋。很久很久以前,乙個巨人撒了一潑尿。我看谷歌地球產生了這樣的疑問,山脈是不是凝華形成的,因為從遠處看來山脈很像凝華的窗花,如果這點能夠得到證實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