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

2021-03-25 14:34:38 字數 3112 閱讀 1147

1樓:北島無夢丷

秋風勁吹,洞庭湖水似乎衰老了許多,一夜愁思,湘君也應多了白髮。

醉後忘卻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清朗的夢中,我臥在天河上。

出自元末明初詩人唐溫如的作品《題龍陽縣青草湖》。

全詩如下: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2樓:小心_不在犯錯

【翻譯】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

秋風勁吹,洞庭湖水似乎衰老了許多,一夜愁思,湘君也應多了白髮。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醉後忘卻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清朗的夢中,我臥在天河上。

【注釋】

湘君:堯的女兒,舜的妃子,死後化為湘水女神。

天在水:天上的銀河映在水中。

【詩名作者】

《題龍陽縣青草湖》——元代·唐珙

【鑑賞】

此詩又名《過洞庭》,詩題中說「青草湖」,而詩中又寫「洞庭波」,因為兩水相連相通。「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東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前兩句,「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是深秋之景。

淒涼慘淡,一湖憂愁。愁緒之多,足令湘君一夜白頭。昔日伍子胥過昭關,內心憂懼,一夜白頭,可與相比。

比興之辭,讀之倒也尋常。

此詩高在後兩句,「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境界一下子就上去了。讀之如唐時語,難怪會被《全唐詩》誤收。醉中若夢,水天縹緲,迷離如幻,絢爛玲瓏,難分虛擬和現實,不辨人間天上,極富浪漫的色彩。

讓人情切其中,實際感受醉中乘船游於湖上的情景。假設此詩被人標為是李白所作,恐怕會有許多人信的。

一、二兩句:詩人即把對歷史的追憶與對眼前壯闊的自然景色的描繪巧妙地結合了起來,以虛幻的神話,傳遞出真實的感情。「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

」兩句中乙個「老」字不可輕易放過。秋風颯颯而起,廣袤無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層層白波,渺渺茫茫。那景象,與春日中輕漾寧靜的碧水比較,給人一種深沉的逝川之感。

詩人悲秋之情隱隱而出。但他故意不用直說,而塑造了乙個白髮湘君的形象,發人深思。傳說湘君聞帝舜死於蒼梧之野,追隨不及,啼竹成斑,那是夠悲切的了。

而此時蕭瑟之秋景,竟使美麗的湘君一夜間愁成滿頭銀髮。這種新奇的構想,更使人可以想象到洞庭秋色是怎樣的觸目驚心了。客觀世界如此,詩人自己的遲暮之感、衰頹之意,自然盡在不言中了。

乙個「老」字,融情入景,真可謂達到神而化之的地步。

三、四句:「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詩人坐在船上喝酒,不知不覺給喝多了,入夜時分,風停了,波靜濤息,明亮的銀河倒映在湖中。

這個感覺和杜甫的「春水船如天上坐」差不多。詩人已經分不清**是水,**是天了。詩人做了個夢,夢到自己駕著小舟,進入了天河,天河中星光燦爛,美得像一首醉人的童話。

他彷彿覺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銀河之上盪槳,船舷周圍見到的是一片星光燦爛的世界。詩人將夢境寫得如此美好,有如童話般地誘人。然而,「此曲只應天上有」,夢醒時,留在心上的只是無邊的悵惘。

這兩句對夢境的描寫十分成功:夢境切合實境,船在天上與天在水中正相關合,顯得真實可信;夢無形體,卻說清夢滿船,夢無重量,卻用「壓」字來表現,把幻覺寫得如此真切;從夢境的清酣,不難覺察出詩人對於擺脫塵囂的愉悅,記夢而兼及感情,則又有暗中傳神之妙。古**夢的詩不少,但像這首詩這樣清新奇麗而又含蓄豐富,卻是並不多見的。

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筆調輕靈,無一筆粘著,是這首詩在藝術上的主要特色。詩人著意於真情實感的表現而並不拘守於形貌之似,因而寫來不拘一格,超塵拔俗。無論寫景敘夢,都有虛有實,惝恍迷離,詩境之縹緲奇幻,構思之新穎獨特,為前人詩作所少見。

3樓:匿名使用者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晚唐詩人唐溫如在歷史上,沒有片言隻語的記載。然而,就是這一首他唯一的傳世之作,讓我們深深的記住了他。借助於這樣的一首短短的七言絕句,我們所能體悟到的,則是詩人特有的精神風貌,這種屬於精神的東西,早已超越了文字的本身,成為我們後人的一筆難能可貴的財富。

因此,從這個意義來說,歷史是無情的又是極為公正的,是絕不以什麼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詩題中的「青草湖」位於洞庭湖的東南部,因有青草山與之互為映村而得名,「青草湖」與洞庭湖一脈相連,所以,詩中又寫成「洞庭湖」了。

「西風吹老洞庭波」,詩一開頭,呈現在讀者眼前的就是洞庭湖渺渺茫茫的畫面,颯颯的秋風,強勁地吹拂在水面上,水面上的波紋便蕩漾而來,又急遽而去。詩中的「老」字,更是極耐人尋味,「老」了的是秋風?「老」了的還是洞庭湖水?

「一夜湘君白髮多」,緊接著詩人將虛幻的神話,與眼前的自然景觀的描繪結合了起來。傳說,湘君「聞舜帝崩於蒼梧」「以涕揮竹,竹盡斑」。後來湘君便與那斑竹融為了一體,成為文學作品中的一種特殊的悲懷的意象。

蕭瑟的秋景,竟使美麗而多情的湘君,一夜之間就銀髮滿頭,這又該是怎樣的一種秋色呀?於是,詩人的遲暮之感、衰頹之意、悲懷之情,全融合在了那傳說與秋景中了,真可謂神而化之。

「醉後不知天在湖,滿船清夢壓星河」,乙個「醉」字,引出的則是乙個奇妙的境界。小船悠悠,詩人的心也隨之而搖搖,舉杯對月,月在何處?於是,便恍恍惚惚地覺得自己一下子已逃離了冷冷的洞庭湖,泊舟在那銀河之上了。

船槳輕輕地劃著銀河之水,劃出來的還有一片的星光燦爛。船在天上,天在水中;人在船裡,夢在心頭。這童話般的世界,也只能駐於詩人那「童化」了的世界裡了。

夢本無形,卻言其「滿船」,其夢何其之多,更何況還「壓」著「星河」,又現「夢」何其之重了。古人寫夢的詩不少,但把夢寫得如此清新綺麗而又含蓄豐富的卻並不多見。

全詩筆調十分地輕靈,寫景記夢,虛實相間。構思之新穎獨特,詩境之飄渺奇幻,實在是唐詩的上乘之作。而充溢在字裡行間的那極富浪漫的色彩,也在後人的詩文中留下了無法磨滅的痕跡。

唐溫如,一詩已足矣。

4樓:kkk圖圖啊

詩寫的確實很好,許多人誤認為是唐詩,其實作者是元代的。

5樓:匿名使用者

(1)作者運用了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1分),開頭一句用一「老」字,由眼前的水波聯想到人生易老,青春易逝,並進一步想象到美麗的湘君竟一夜間愁成了滿頭白髮。後兩句寫自己在銀河上盪槳,船舷周圍是一片燦爛的星河,這一想象更加瑰麗奇妙。(2分) (2)夢無形體,卻說清夢滿船;夢無重量,卻用「壓」字來表現,化抽象為形象,具體可感,把幻覺寫得十分真切。

(3分) 這是正確答案鏈結

為什麼古代詩詞中老有東風沒有西風

蝶戀花 宋 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 西風 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不一定。東風象徵春天,即春風,小樓昨夜又東風 斷雁西風何處去 很多很多。西風是比較悲涼的意象,用於悲秋詩中較多。都有用,只是你沒有看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