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閏古詩中標準七律的要求有哪些?針對下面這首原創詩詞中的問題

2021-03-24 17:39:50 字數 5647 閱讀 4243

1樓:玄秋

怨郎詩【漢】卓文君

一別之後,二地相懸。只道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不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我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萬語千言、說不盡,百無聊賴、十倚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秉燭燒香、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紅勝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愈亂。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做男~

中閏古詩標準七律都有哪些要求?針對下面這首原創詩詞中的問題請不吝賜教,謝謝! 10

2樓:玄秋

西洲曲南北朝:佚名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

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

開門郎不至,出門採紅蓮。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

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

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杆頭。

欄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捲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古詩標準七律都有哪些要求?針對下面這首原創詩詞中的問題請不吝賜教,謝謝! 10

3樓:玄秋

樓上女兒曲

【唐】盧仝

誰家女兒樓上頭?指揮婢子掛簾鉤。

林花撩亂心之愁,卷卻羅袖彈箜篌。

箜篌歷亂五六弦,羅袖掩面啼向天。

相思弦斷情不斷,落花紛紛心欲穿。

心欲穿,憑欄幹。相憶柳條綠,相思錦帳寒。

直緣感君恩愛一回顧,使我雙淚長珊珊。

我有嬌靨待君笑,我有嬌蛾待君掃。

鶯花爛熳君不來,及至君來花已老。

心腸寸斷誰得知,玉階冪歷生青草。

格律詩詞有押仄韻的,其格式如何,請大家不吝賜教。 5

4樓:碑木人

仄起首句不押韻的格式(其餘按照押平韻的格式類推即可):

⊙仄平平⊙仄平

⊙平⊙仄⊙平仄(韻)

⊙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韻)

⊙仄平平⊙仄平

⊙平⊙仄⊙平仄(韻)

⊙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韻)

滿意請及時採納,謝謝!

5樓:匿名使用者

§1 仄韻近體詩的特徵

(一)就仄韻近體詩的每一單句而言,句子的平仄與平韻的近體詩是一樣的,也是有aabb四種律句平仄句型,每首仄韻詩由這四種平仄句型組成。但由於韻腳平仄相反,四種平仄句型排序不同了。

(二)句與句之間要求在平仄上符合「粘對規律」,且若是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這與平韻近體詩的格律要求完全相同。

(三)允許鄰韻通押,但韻字聲調必須一致,不能在同一首詩中的韻腳上「上、去、入」混為一起,只能用乙個相同的聲調(上、去可偶通)。

(四)當首句腳節下字(尾字)為仄聲字時,可以不入韻,也可以用韻腳聲調以外的其它仄聲字,這一點比平韻近體詩顯得更自由一些。

在仄韻近體詩的寫作方面,總的詩篇數量比平韻近體詩要少得多;而在仄韻詩範圍內,仄韻的五言律詩和絕句又佔大多數,而七言律詩比較少見,至於七言的絕句簡直是鳳毛麟角了。

以五言仄韻律詩為例,a式平仄句型為「││— —│」,a式平仄句型為「│││— —」,b式平仄句型為「— — —││」,b式平仄句型為「— —││—」。由於每聯的對句必須是仄尾句,因而對句只能是a式或b式句;出句除首聯外,都只可能是a式句或b式句。又由於每聯必須平仄相對,因此只能將a式句配b式句,b式句配a式句。

這樣,符合「對粘規則」的仄韻五律的仄起式為ab(或ab),ba,ab,ba。即:

│││— —,— — —││。 (ab)

— —││—,││— —│。 (ba)

│││— —,— — —││。 (ab)

— —││—,││— —│。 (ba)

若首句句尾一字為仄聲字,首聯平仄為:││— —│,— — —││。 (ab)

仄韻平起式五律的平仄為:

— —││—,││— —│。 (ba)

│││— —,— — —││。 (ab)

— —││—,││— —│。 (ba)

│││— —,— — —││。 (ab)

若首句句尾一字為仄聲時,首聯平仄就變為:— — —││,││— —│。 (ba)

至於仄韻的五絕,也就是取仄韻五律的上半截或下半截就是了。

七言仄韻律詩的平仄,平起式的也是ab(或ab),ba, ab, ba;仄起式的是 ba(或 ba), ab,ba,ab。只是在五律平仄句型的頭節前面加上平聲頂節或仄聲頂節罷了。

上面的平仄格式是標準的仄韻律絕平仄格式。若換成其他任何一種配對方式,不是失粘失對便是單調。然而偏偏就那麼出乎意料之外,不知唐宋詩人們是粗心還是太隨便,他們寫的仄韻近體詩中,竟極難找出標準的仄韻律絕來,總是有失粘失對或單調的毛病存在。

劉長卿的仄韻五絕《茱萸灣北答崔載華問》,是一首標準的仄韻絕句:

荒涼野店絕,迢遞人煙遠。 (ba)

蒼蒼古木中,多是隋家苑。 (ba)

(注意:首句中的「野」字處本應平聲,詩中此處為乙種拗,本應用對句相救,但未救。)

另如:王維的《孟城坳》用ba,ab也是標準的仄韻五絕(《唐集》p175頁)。

下面這首仄韻五絕,雖然也是標準的近體詩平仄句型,但由於句型配對不當,「對粘」便全弄反了:

空山不見人, — —││—, (b)

但聞人語響。│— —││。 (b)

返影入深林,│││— —。 (a)

復照青苔上。││— —│。 (a)

(王維:鹿柴《讀寨》 b式句型為— — —││,該詩首聯對句頭節上字「但」屬仄聲,可不救。)盛唐時,五律仄韻詩中的各聯出句的末字都是平仄相間的,不是「平、仄、平、仄」,便是「仄、平、仄、平」。

比如用「ab,ba,ab,ba」或「ba,ab,ba,ab」式的配對。但這種配對方式使全詩形成「全對平仄」式,就是上聯對句與下聯出句本應「粘」而成了「對」。由此可見,出句末字平仄相間雖然在出句末字的聲調上更富於錯綜變化,但並不符合「粘對規則」。

當然,絕句只四句,例如用「ba,ab」、「ab,ba」配對,是不會因出句末字平仄相間而出現粘對上的毛病的。但仍可能犯「單調」,如王維的《卒夷塢》是ab、ab式(《唐詩鑑賞》p181頁)。

到了中唐,出句末字就漸漸全是平聲了(首句除外)。如韓偓的《意緒》:

絕代佳人何寂寞(仄)!梨花未發梅花落。

東風吹雨入西園(平),銀線千條度靈閣。

臉粉難勾蜀酒濃(平),口脂易印吳綾薄。

嬌嬈意緒不勝羞(平),願倚郎君永相著。

下面舉幾個仄韻律絕的例子來說明它與平韻近體詩的不同之處。

例1: 《送方外上人》 劉長卿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鶴:入聲(十藥);住:去聲(六御);處:去聲(七遇)]

例2: 《蒙池》 劉禹錫

瀠渟幽壁下,深靜如無力。

風吹不成文,月來同一色。

地靈草木瘦,人遠煙霞逼。

往往疑列仙,圍棋在巖側。

[下:去聲(廿二禡);力、色、逼、側:入聲(十三職)]

例3: 《江上別流人》 孟浩然

以我越鄉客,逢君謫居者。

分飛黃鶴樓,流落蒼悟野。

驛使乘雲去,征帆沿溜下。

不知從此分,還袂何時把?

[客:入聲(十一陌);者、野、下(動詞);把:上聲(廿一馬)]

例4: 《秋雲嶺》 劉長卿

山色無定姿,如煙復如黛。

孤峰夕陽後,翠嶺秋天外。

雲起遙蔽虧,江回頻向背。

不知今遠近,到處猶相對。

[黛、背、對:去聲(十一隊);外:去聲(九泰)]

例5: 《幹寧三年在奉天重圍作》 韓偓

仗劍夜巡城,衣襟滿霜霰。

賊火遍郊坰,飛焰侵星漢。

積雪似長江,長林如斷岸。

獨憑女牆頭,思家起長嘆。

[霰:去聲(十七霰);漢、岸、嘆:去聲(十五翰)]

例6: 《閒步》 韓偓

庄南縱步遊荒野,獨鳥寒煙輕惹惹。

傍山疏雨溼秋花,僻路淺泉浮敗果。

樵人相聚指驚鏖,牧童四散收嘶馬。

一壺傾盡未能歸,黃昏更望諸烽火。

[野、馬、惹:上聲(廿一馬);果、火:上聲(廿哿)]

從上面的例1、例2、例3以及本節前面所引用的《茱萸灣答崔載華問》(首句末字「絕」屬入聲九屑,其餘兩韻字「遠、苑」屬上聲十三阮),可證明仄韻律絕的首句末字是仄聲字時,可以不入韻或可用與入韻腳聲調不同調的仄聲字。從例1、例4、例5、例6可證明仄韻近體詩是允許鄰韻通押的(須同調)。有不少研究詩律的學者持一種傳統的看法,認為仄韻近體詩也是與平韻近體詩一樣,不允許鄰韻通押,這種觀點的理由,看來是不太充分的。

另外,以往的詩律學著作,對於仄韻近體詩的首句末字聲調問題,以及為什麼符合粘對規則的仄韻近體詩不多的問題,都沒有進行過較深入的**。

6樓:陽晞

近體詩沒有押仄韻的,但是古體詩可以。

具體特徵只要把正常的近體詩平仄顛倒就可以了。

有沒有人懂詩的,幫我看下這組七律是否達到

7樓:匿名使用者

there are a few students to carry

古詩的基本要求有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1、押韻

押韻,是指每首詩的2468句,或者12468句的末尾乙個

字要用同一韻部的字。寫格律詩通常用平水韻。首句入韻式,即第一句末尾字押韻;首句不入韻式,即第一句的末尾字不押韻。

2、把握三個字:替,對,粘

替,每句詩中的246位置的字,平仄交替。對,是指上下兩分句中的246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對。粘, 上下兩聯之間的246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同。

3、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

律詩共八句,四聯,通常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有的也稱起句、承句、轉句、合句。其中的頷聯、頸聯,也就是34句,56句。這兩聯要求對仗。

4、忌三平尾,三仄尾

每句詩結尾的三個字,不能都是平聲,也不能都是仄聲。

5、起承轉合的結構

把握以上前五點,你寫的律詩或者絕句,才可以基本算作格律詩。絕句雖然只有四句,但基本規則也如此。

七言律詩的押韻要求有哪些? 5

五律,七律的是詩,要求原創哦,各一首哦!一首詞!謝謝 10

9樓:陽城幹部

五律,贈湖北佬。

自古不服周,天生鳥九頭。

能活多勁有,做事痴心求。

幹練誠實就,精神難犯愁。

壯哉荊楚地,江漢永長流。

七律:柏。

長壽常青一見高,藏風傲骨顯神豪。

打掀奸賊識嚴魏,木石奇緣證谷曹。

昌瑞吉祥龍九繞,芳香不朽畫千描。

不空事業佛如意,領持軒轅啟後朝。請斧正。

10樓:匿名使用者

00021231423132

急求一首高中生水平的七言律詩,要求格式標準,,,謝謝,急急急。。。

七律長征詩中描述了長征路上的兩個戰鬥故事的名稱是什麼

七律長征詩中描述了長征路上的兩個戰鬥故事的名稱一 金沙水拍雲崖暖 巧渡金沙江 敵人估計我軍必定要強渡金沙江,於是就在幾百里長的金沙江沿岸布置重兵,控制了所有的大小渡口。我軍派乙個師在龍街架橋佯攻,引誘一切 追剿 軍隊都向這裡靠近,我主力部隊則在絞車渡殲滅守敵,用六隻木船勝利完成了渡江任務。這是紅軍戰...

請你根據七律長征中的詩句想象運用細節描寫的方法描述紅軍長

七律長征寫出了紅軍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蔑視困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根據七律長征中的詩句想象描寫紅軍長征中遇到的乙個具體困難不少於八十字 七律 長征 中比較具體提到的乙個戰鬥是飛奪瀘定橋,大渡橋橫鐵索寒 就是那次戰鬥的寫照。瀘定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橋長100多公尺,寬2.8公尺,由13根碗口粗的...

七律長征寫於年月日,它的作者是。詩中萬水千山高度

七律 長征 寫於1935年10月,作者 詩中 萬水千山 所指 萬水 金沙江 大渡河 瀘定橋 千山 五嶺,即大庾嶺 騎田嶺 萌渚嶺 都龐嶺 越城嶺 烏蒙山,岷山。這首詩形象地概括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戰鬥歷程,熱情洋溢地讚揚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注 七律 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