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何以成為大批恐龍的 集體墓地

2021-03-24 07:17:10 字數 6156 閱讀 1255

1樓:匿名使用者

老鄉,好像還沒有知道吧

恐龍是如何分類的?我國自貢地區的“恐龍公墓”是怎樣形成的?關於恐龍的滅絕都有哪些說法?

2樓:匿名使用者

大山鋪的翼龍

位於我國四川省自貢市的大山鋪恐龍化石地點,以其埋藏豐富、儲存完整而令世人矚目,因此有些科學家把大山鋪形象地稱為“恐龍公墓”。那麼,這個“恐龍公墓”是怎樣形成的呢?這個迷一樣的問題吸引了許多科學家的興趣。

他們從不同的角度研究這個問題,得出了一些結論,雖然還不能完全解開這個迷,但是多多少少為我們最終認識這個問題提供了可供參考的依據。下面就介紹三種理論。

1) 原地埋藏論:

這個理論由成都地質學院岩石學教授夏之傑提出,其根據是岩石學以及恐龍化石的埋藏特徵。

大山鋪恐龍的埋藏地層在地質學上屬於沙溪廟組陸源碎屑沉積,以紫紅色泥岩為主,夾有多層淺灰綠色中細粒砂岩和粉砂岩,屬河流相與湖泊相交替沉積。也就是說,在1億6千萬年前的侏羅紀中期,大山鋪地區河流縱橫、湖泊廣佈。這樣的自然環境,再加上當時溫和的氣候條件,使得這裡完全成為了一個恐龍生存繁衍的“天堂”,成群結隊的各類恐龍生活在這片植被茂密的濱湖平原上。

但是,很可能是由於食用了含砷量很高的植物,大批的恐龍中毒而死,並被迅速地埋藏在較為平靜的砂質淺灘環境裡,還沒有來得及被搬運就被原地埋藏起來,因此形成了本地區恐龍化石數量豐富、儲存完整的埋藏學特徵。

這個理論因符合埋藏學原理而顯得很獨特,但是它還是使人感到證據不足,因為當時大山鋪地區的植物的砷含量的平均背景值是多少?能夠致使恐龍猝死的砷含量又是多少?分析砷含量時的取樣是否有代表性?

這些問題依然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2) 異地埋藏論:

這個理論認為大山鋪的恐龍是在異地死亡後被搬運到本地區埋藏下來的。其證據包括:(1)如果是原地埋藏,無疑應該大多數是完整或較完整的個體,而事實恰好相反,本地區恐龍化石雖然已經發掘採集了100多個個體,但其中完整或較完整的僅有30多個個體,大約只佔總數的五分之一。

(2)綜觀化石現場,除埋藏豐富、儲存完整容易被人發現的特徵外,有一種不易被人所注意的普遍現象是,靠近上部或地表的化石較破碎零散,大都是恐龍的肢骨,而且很像經搬運後被磨蝕得支離破碎的樣子;同時越是接近上部岩層,小化石越多,如魚鱗、各種牙齒遍及整個化石現場,翼龍、劍龍與蛇頸龍的椎體也十分零星,並具有從南到北依次從多到少的分佈規律。下部岩層則幾乎都是體軀龐大的蜥腳類恐龍,儲存都不完整,很明顯是經過搬運後的結果。(3)礫石層的發現是研究沉積環境的重要根據。

大山鋪發現的礫石均位於化石層的底部,從其特徵判斷是經過搬運的產物,可能與恐龍化石群的形成有密切關係。

多數的科學家認為,大山鋪恐龍公墓中大部分化石是搬運後被埋藏下來的,也有少部分為原地埋藏,因此這是一個綜合兩種成因而形成的恐龍墓地。本區恐龍與其它脊椎動物為何如此豐富?如果只有恐龍一個家族在此埋藏,兩種理論可能都比較容易理解,但是除恐龍外,這裡還有能飛行的翼龍以及水中生活的蛇頸龍、迷齒兩棲類等等,它們的生活環境看各不相同。

地質研究證明,侏羅紀中期的大山鋪是一個洪泛平原,這些古老的爬行動物也可能和現生動物一樣,對生活環境具有明顯的選擇性。恐龍中性情溫和的蜥腳類恐龍常常成群結隊生活於地形較低的湖濱平原上;劍龍喜居於距湖濱稍高而常年蕨類叢生的山林中;鳥腳類恐龍以其形態結構輕巧靈活又善於奔跑的特點,活躍於較高的臺地上。其它脊椎動物,如翼龍,僅能在湖岸林間作低空飛行。

恐龍與這些脊椎動物的生活環境和習性有著極大的區別,但它們為何會集中埋藏到一起呢?大概只能是經搬運從不同地點轉移過來的;但是為什麼又有許多完整的化石骨架呢?這顯然又是原地埋藏的產物。

最後,這種種現象看來只能有一種解釋,即大山鋪“恐龍公墓”的成因是原地埋藏和異地埋藏兩種方式綜合而成

恐龍死亡後,身體中的軟組織,如肌肉、內臟因腐爛而消失,頭蓋骨、脊椎骨、四肢骨及牙齒等硬體組織沉沒在泥沙中,形成隔氧環境。在泥沙固結成岩石的漫長歲月裡,地下水不斷沖刷骨骼中的有機質,而將水中的礦物質沉積在內骼的縫隙中,經過幾千萬年的沉積作用,骨骼完全石化,而它的形態得以儲存下來。此外恐龍生活時的遺蹟,如腳印、恐龍蛋等有時也可以石化成化石儲存下來。

我國自貢地區的“恐龍公墓”是怎樣形成的?

3樓:百度使用者

恐龍是早已滅絕的古爬行動物,包括蜥臀目(類)和鳥臀目(類)兩大類別。它們被儲存於中生代地層中的遺體和遺蹟化石,是我們今天研究生物進化,特別是研究恐龍自身的發生 、發展和規律和實物資料。同時,也是地層研究中用以對比劃分中生代地層的重要化石佐證。

我國是世界上盛產恐龍化石的國家之一。四川盆地則是我國侏羅紀恐龍化石的重要產地。在盆地內產恐龍化石的幾十個縣、市中,自貢市產出和恐龍化石最為豐富。

自貢地處四川盆地南部,中生代侏羅紀陸相地層沉積連續,層序清楚,分佈廣泛。產恐龍化石點不僅遍佈全市四區兩縣,而且連續地分佈於侏羅紀各個時期的地層之中。產出的化石數量豐富,門類眾多;儲存完好,埋藏集中。

自貢已成為發掘研究侏羅紀恐龍化石最理想的地區。在自貢眾多的恐龍化石產地中,伍家壩和大山鋪已成為馳名中外的侏羅紀恐龍化石的重要產地。尤其是大山鋪,因其埋藏面積大,化石密集。

門類豐富,儲存完好而被譽為舉世罕見的恐龍“公墓”,世界恐龍發掘研究史是近20年來的最大收穫。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現在都還在爭論和探索,沒有統一答案。。樓主自己可以去探索探索,呵呵

我國自貢地區的“恐龍公墓”是怎樣形成的?

5樓:匿名使用者

自貢大山鋪的“恐龍公墓”是怎樣形成的?

大山鋪化石點

位於我國四川省自貢市的大山鋪恐龍化石地點,以其埋藏豐富、儲存完整而令世人矚目,因此有些科學家把大山鋪形象地稱為“恐龍公墓”。那麼,這個“恐龍公墓”是怎樣形成的呢?這個迷一樣的問題吸引了許多科學家的興趣。

他們從不同的角度研究這個問題,得出了一些結論,雖然還不能完全解開這個迷,但是多多少少為我們最終認識這個問題提供了可供參考的依據。下面就介紹三種理論。

1) 原地埋藏論:

這個理論由成都地質學院岩石學教授夏之傑提出,其根據是岩石學以及恐龍化石的埋藏特徵。

大山鋪恐龍的埋藏地層在地質學上屬於沙溪廟組陸源碎屑沉積,以紫紅色泥岩為主,夾有多層淺灰綠色中細粒砂岩和粉砂岩,屬河流相與湖泊相交替沉積。也就是說,在1億6千萬年前的侏羅紀中期,大山鋪地區河流縱橫、湖泊廣佈。這樣的自然環境,再加上當時溫和的氣候條件,使得這裡完全成為了一個恐龍生存繁衍的“天堂”,成群結隊的各類恐龍生活在這片植被茂密的濱湖平原上。

但是,很可能是由於食用了含砷量很高的植物,大批的恐龍中毒而死,並被迅速地埋藏在較為平靜的砂質淺灘環境裡,還沒有來得及被搬運就被原地埋藏起來,因此形成了本地區恐龍化石數量豐富、儲存完整的埋藏學特徵。

這個理論因符合埋藏學原理而顯得很獨特,但是它還是使人感到證據不足,因為當時大山鋪地區的植物的砷含量的平均背景值是多少?能夠致使恐龍猝死的砷含量又是多少?分析砷含量時的取樣是否有代表性?

這些問題依然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2) 異地埋藏論:

這個理論認為大山鋪的恐龍是在異地死亡後被搬運到本地區埋藏下來的。其證據包括:(1)如果是原地埋藏,無疑應該大多數是完整或較完整的個體,而事實恰好相反,本地區恐龍化石雖然已經發掘採集了100多個個體,但其中完整或較完整的僅有30多個個體,大約只佔總數的五分之一。

(2)綜觀化石現場,除埋藏豐富、儲存完整容易被人發現的特徵外,有一種不易被人所注意的普遍現象是,靠近上部或地表的化石較破碎零散,大都是恐龍的肢骨,而且很像經搬運後被磨蝕得支離破碎的樣子;同時越是接近上部岩層,小化石越多,如魚鱗、各種牙齒遍及整個化石現場,翼龍、劍龍與蛇頸龍的椎體也十分零星,並具有從南到北依次從多到少的分佈規律。下部岩層則幾乎都是體軀龐大的蜥腳類恐龍,儲存都不完整,很明顯是經過搬運後的結果。(3)礫石層的發現是研究沉積環境的重要根據。

大山鋪發現的礫石均位於化石層的底部,從其特徵判斷是經過搬運的產物,可能與恐龍化石群的形成有密切關係。

3) 綜合論:

大山鋪的劍龍

大山鋪的翼龍

多數的科學家認為,大山鋪恐龍公墓中大部分化石是搬運後被埋藏下來的,也有少部分為原地埋藏,因此這是一個綜合兩種成因而形成的恐龍墓地。本區恐龍與其它脊椎動物為何如此豐富?如果只有恐龍一個家族在此埋藏,兩種理論可能都比較容易理解,但是除恐龍外,這裡還有能飛行的翼龍以及水中生活的蛇頸龍、迷齒兩棲類等等,它們的生活環境看各不相同。

地質研究證明,侏羅紀中期的大山鋪是一個洪泛平原,這些古老的爬行動物也可能和現生動物一樣,對生活環境具有明顯的選擇性。恐龍中性情溫和的蜥腳類恐龍常常成群結隊生活於地形較低的湖濱平原上;劍龍喜居於距湖濱稍高而常年蕨類叢生的山林中;鳥腳類恐龍以其形態結構輕巧靈活又善於奔跑的特點,活躍於較高的臺地上。其它脊椎動物,如翼龍,僅能在湖岸林間作低空飛行。

恐龍與這些脊椎動物的生活環境和習性有著極大的區別,但它們為何會集中埋藏到一起呢?大概只能是經搬運從不同地點轉移過來的;但是為什麼又有許多完整的化石骨架呢?這顯然又是原地埋藏的產物。

最後,這種種現象看來只能有一種解釋,即大山鋪“恐龍公墓”的成因是原地埋藏和異地埋藏兩種方式綜合而成

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基本簡介是什麼?

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基本介紹

6樓:百度使用者

地球是目前太陽系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體,已

走過了近46億年的歷程。遠在人類誕生以前,在地球歷史時期的中生代(2.52-0.

66億年前),統治這個星球的是繁盛一時的爬行動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恐龍。因此,地球歷史上的中生代被稱為恐龍時代。

四川自貢不僅是著名的千年鹽都,而且還是中國重要的恐龍化石產地。這一地區侏羅紀(2.01億年-1.

45億年前)的陸相地層相當發育,恐龍化石就埋藏在侏羅紀早、中晚期陸地層中,而此期的恐龍化石正是世界恐龍研究中的薄弱環節,所以自貢的恐龍化石為世界研究恐龍的演化,提供了豐富的關鍵性的原始資料。 三大主題

第一部分著重介紹與恐龍相關的基礎知識。

第二部分主要介紹大山鋪的各類恐龍化石。按照情景式進行陳列,共有9組,分別是:生死時速、奮起反擊、溫馨家庭、舐犢情深、結伴而行、恐龍王國的小不點、肉食強食、生命的延續、垂死掙扎等。

它們陳列在高大寬敞的裝架廳裡,這裡有十多副完整的恐龍化石骨架,其中天府峨嵋龍是該廳最引人注目的龐然大物。它的頭被細長的頸椎支得老高,離地面約9米,全身長約20米,軀體粗大,尾巴很長,四腳著地,昂首挺立。大廳裡除了天府峨嵋龍之外,還是一具凶猛的能食勞氏靈龍的建設氣龍的骨架,但它全身長僅四五米。

其他還有進步性與原始性相兼地蜥腳類恐龍-李氏蜀龍,身軀細小,兩足行走的鳥腳類恐龍-多齒何信祿龍,早期的比較原始的劍龍-太白華陽龍等。二樓還有恐龍時代動植物展廳和化石珍品廳。

第三部分是恐龍埋葬遺址。這裡向人們展現了大面積的發掘現場。 自貢恐龍博物館主館建築以“洪荒時代,一堆化石”為構思基調,巨石形體為造型基礎,遠眺如同一座巨型“巖窟”,俯視又恰似一具側臥著的大恐龍,寧靜而有動感。

博物館由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設計,是中國現代博物館建築設計的經典之作,曾榮獲“全國優秀工程一等獎”、“國家建築工程金質獎”,“新中國成立50年四川十大建築”“二十世紀有代表性的三十個中國精品建築”和“1901-2023年中華建築百年經典”等殊榮。

除主館外,“龍宮”的其它配套設施都一如主館的巨石體造型,外砌稜角分明的砂岩條石,它們與主館互為映襯,形成眾星捧月之勢。

2023年興建並投入使用的遊客中心,是恐龍博物館的又一標誌性建築。它在外觀造型上酷似一具巨大的恐龍,形象生動,氣派大方;不失為個性突出,特色鮮明的樣板工程。 自貢恐龍博物館建築設計新穎,造型別致,由若干座大小不等、形狀各異、功能有別的石砌體建築構成,好似一塊塊大砂岩狀體錯落有致的散佈在一片**帶植物群之中。

其中一座中空的橢圓球形石砌體,坐落在一片綠色環狀草坪之中,遠看像一個碩大的恐龍頭,又好似一個巨大恐龍蛋,這就是大型石雕:史前魂。博物館主館建築粗獷樸實,簡練渾厚,氣勢雄偉,其造型呈巖窟狀,遠望如一堆黃色巨石,與周圍中生代殘存植物相映生輝,給人一種遠古洪荒的印象。

從龍宮大門進去,一步跨過時間千萬載,進入遠石恐龍時代,眼前呈現的是一個蔚為壯觀的史前景象:**大廳地下室和化石埋藏廳,好似一個龐大的恐龍公墓,眾多的動物遺骸,酷似慘遭殺戮後被活埋的萬龍坑。這種神奇的自然景觀,令人歎為觀止。

化石埋藏廳是自貢恐龍博物館的精華,面積約1000平方米。現已剝露出重疊交錯堆積的多種恐龍化石和共生動物化石約40個個體材料。所有化石都保持其原始埋藏狀況。

博物館的二樓是恐龍時代動植物廳,陳列著從這個化石址出土的近20種動物化石標本。形態各異的恐龍及其共生動物如魚類、龜類、兩棲類、蛇頸龍類、翼龍類、三列齒獸類的化石標本,向遊人展示了一個大山鋪中侏羅世紀恐龍動物群的生態面貌與組合特徵。進入這個大廳,猶如來到了遠古的龍世界。

自貢為什麼成為恐龍的王國

手機使用者 自貢恐龍化石已查明有七十多處,遍及所轄四區二縣,有蜥腳類 鳥腳類 獸腳類 劍龍等近二十個種屬的恐龍,真是千奇百怪,無其不有。自貢恐龍化石具有點多,地史分佈時間長,新屬新種多,恐龍動物群組合特徵明顯的特點,有 恐龍之鄉 之美稱。自貢恐龍化石如此之多是由於四川盆地的古地理 古環境為恐龍的棲息...

2019自貢燈會高中作文 ,2012自貢燈會高中作文 800字

美麗的彩燈世界 中國彩燈引入古今。自貢燈會久負盛名。今年春節,我和爸爸一起去看了一年一度的燈會。這次燈會將傳統的文化和現代的工藝相結合,打造出一個精彩紛呈的彩燈世界,當我們到達彩燈公園時,一個巨大的 水晶門 映入了我們的眼瞭。這個 水晶門 可真漂亮,只見它在黑夜的籠罩之下,放射出了耀眼的藍色光芒,在...

作文自貢燈會,作文自貢燈會1500字

想你時時刻刻丨 聽說自貢的燈會很好看,四面八方的遊客都去看了,晚上,爸爸開車帶我們去自貢看燈會。我可高興了。走進彩燈公園大門,只看見兩條大龍彩燈為擁擠的人群指引方向,把我們帶到湖邊,參觀了井鹽河的生產過程,接著,我們又來到一個廣場,廣場中間有一個大大的景泰藍彩燈,旁邊的空地上來了許多可愛的小熊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