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民風民俗,中國民風民俗有哪些

2021-03-24 06:01:28 字數 5241 閱讀 8733

1樓:於入水

土家人飲食習俗

土家人主食以苞穀、大公尺、高梁、紅薯、雜豆、洋芋為主。加工花樣頗多,吃法也銀講究。菜餚講究酸、辣、香味。

這是土家飲食的又一大特點。"辣、酸、香三字,土家婦女做出了許多妙文章。醃製泡辣子,吃起來又辣又麻,別有滋味。

酸辣子,既可油煎,又是上等佐料。糯公尺酸辣子、苞穀酸辣子,可算是土家族婦女的絕技。秋冬後,每家都要製作幾壇各種辣品,以備冰封時節、農忙時節、蔬菜淡季吃。

夏天,天氣炎熱,不宜吃葷腥,魚、豬肉又易腐,拌上糯公尺粉子,醃製成酸魚肉,既不油膩、腥臭。又防腐、上口,是招待賓客的佳品。合渣也是土家極喜歡的菜餚。

以黃豆粉摻青菜葉溫火煮,味美易咽,營養豐富。豪飲品茗, 也是土家人的一大嗜好。飲灑煮灑,由來已久,古代巴入就已豪飲成習,這些傳統土家人繼承下來。

土家釀灑工藝精道且種類繁多,如五穀雜糧灑,葛根灑、藥材灑、可釀灑。飲灑亦有講究,明清時期,土家族有特殊飲灑習俗,謂之"咂灑"。據傳"咂灑"始於明代土兵按時奔赴 抗倭前線,將灑壇置於道旁,內插竹管,每過一人咂灑一口,以此傳習成俗。

茶,是土家族生活必需品。孫雲夢記九,永風俗:"人啜茗粥,著山屐。

"茶,有涼水甜灑茶,涼水蜂蜜茶、糊公尺茶、薑湯茶、鍋巴茶、綠茶、燈籠果茶、老葉茶、茶果茶,還有炒公尺茶、蛋茶等等。凡來人、來客、主婦必視其物件篩茶,層次級別頗有講究。常客篩一般茶,貴客篩蛋茶、甜灑茶。

夏天,天熱口渴,山民用葫蘆,竹筒提來沁涼清冽山泉,衝糯公尺、高梁甜灑,連灑糟一起喝。土家族喜養蜂,蜂蜜為居家珍藏,客來茶中加放蜂蜜,這是客人的口福。冬天,喜喝熬茶。

茶用大瓦罐置火坑間熬煮,常年不離,是土家火坑中的不倒翁"。熬茶多用老茶葉或茶果,湯色深紅,香氣撲鼻。糊公尺茶是將公尺炒成焦塊,用布紮緊,放至開水中,待冷卻後喝,有止渴解暑之功能。

"住山靠山,靠山吃山。"這是土家族生活經驗之談。清代土家族詩人彭勇行曾的竹枝詞":

三月出蕨初茁芽,樅林九月菌生椏,

秋嶺紅熟累累果,玉湎狸肥味更佳。

山珍野味,取之不盡,吃之不竭。諸如:野豬、鹿子、白湎、竹雞、刺豬應有盡有; 胡蔥、椿芽、蕨筍、葛粉、樅菌、野木耳、燉肉煮湯鮮美至極。

若用油烹炸,謂之"菌油",香純味鮮。武陵山裡多野蜂,巢於樹洞土窟之中。蜂卵化取卵蛹,油炸酥脆,堪稱土菜一絕。

過年饌餚,風味獨特,尤其講究醃製臘野味。山民將野豬、鹿子、白麵包湎滷醃缸中半月,取出掛於火炕煙燻火烤,作成宴賓上等佳餚。"血豆腐"即將豆腐合豬血,豬肉及花椒、辣椒等佐料拌成泥狀,捋成卵形,以竹篩置火炕上,煙燻烤成臘黃,吃起來耐嚼味香,堪稱佐酒上品,亦為土家特色.

"合菜"俗稱"團年菜"。是土家族過年家家必制的民族菜。相傳明嘉靖年間,土司出兵抗倭,為不誤軍機,士兵煮合菜提前過年。

其製作是將蘿蔔、豆腐、白菜、火蔥、豬肉、紅辣椒條等合成一鼎鍋熬煮,即成"合菜"。除味道佳美,還別有深意。它象徵五穀豐登,閤家團聚,又反映土家人不忘先民的光榮傳統。

"社飯"是土家人每年二月"社日"必食的"佳節飯"。其作法是先於節日前上山扯來野蔥、社菜,洗淨剁碎,放於鍋中焙於。煮飯時,先將肥臘肉炒香,鏟出待用。

煮飯時以三分糯公尺和一分粘公尺混煮,粘公尺半熟後方下糯公尺,然後將公尺湯潷淨,放進社菜、胡蔥和臘肉,攪拌均勻,陰火燜熟。揭開鍋蓋,香氣盈室,其味妙不可言。

"豬血稀飯":每年三月是"白蒂天王"的生日。土家人殺豬祭祀。

廟祝時煮"豬血稀飯"祭於神前。凡祭祀之人,都要分吃豬血稀飯一碗。此外,過年殺年豬祭祖,也煮豬血稀飯。

寨子裡逢人都可舀一碗吃。有遠道來客,更要請一碗"豬血稀飯",甚至有相強之意。

白族飲食與土家族有相通之處,仍以苞穀、大公尺、高梁、紅薯、洋芋及雜豆為食。他們喜吃酸冷辣味食品,亦喜喝茶嗜酒。凡貴賓上門,必篩一?

quot;三蛋茶"並待之以酒。白族人民喜制包苞穀酒、高梁酒。待客時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很有股豪氣。

白族尤以待客大方而為人稱道。

2樓:匿名使用者

德昂族「潑水

節」 ■ 節日時段

公曆4 月中旬左右

中國56個民族都有什麼民風民俗?

3樓:木牛事兒

1、傣族節日習俗

傣族的節日,多與宗教活動有關

。主要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等。

關門節,傣語「毫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曆9月15日(公曆7月中旬)。開門節,傣語稱「翁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曆12月15日(公曆10月中旬)。傣曆年——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傣語稱「桑勘比邁」或「楞賀桑勘」,意為六月新年。時間在傣曆6月下旬或7月初(公曆4月中旬)。約在農曆清明後十日舉行,它象徵著「最美好的日子」。

2、苗族制度風俗

鼓社制。新中國成立前,苗族鼓社是由共同源於乙個男性祖先而結合起來的人們的集團。鼓社一般由同宗的乙個或數個自然村寨組成,小的幾十戶或百來戶,大的幾百戶乃至上千戶。

乙個社共立乙個鼓祭祖,有共同的宗教節日、共同的地域觀念和共同的習慣法規,穿同一服飾,操共同的方言。

苗族人尤其喜歡吃酸,幾乎家家戶戶都自製酸湯、酸菜、酸辣,醃製魚肉,苗家的酸湯魚肉嫩湯鮮,清香可口,聞名遐邇。苗族喜飲酒。

3、蒙古族祝壽習俗

祝壽是蒙古族人民為老人舉行的乙個禮儀慶典。蒙古民族的祝壽禮和過本歷年都是在年紀大時才舉行的。一般在六

十、七十、八

十、九十時才祝壽。不過父母親在世時,兒孫輩即使到了七八十歲也不許做壽。過本歷年的二十

五、三十

七、三十、四十九也不是很熱鬧,但是過了六十一歲,七十三歲、八十五歲就另當別論了。過本年的一般不祝壽。巴林蒙古族老年人過本95歲就不計年齡,也不做百歲。

4、朝鮮族服飾風俗

朝鮮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為短衣長褲。男子上衣斜襟無扣,用布條打結外加坎肩,下衣褲襠肥大,褲腳繫帶。婦女短衣斜襟無鈕扣,以彩帶為結,長裙分纏裙、筒裙(只限婚前)。

老年婦女多穿白色長裙,中年婦女多穿纏裙,長及腳跟。年輕婦女的裙幅多為色彩鮮豔的綢緞。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膠鞋,勞動時穿草鞋。

女子穿船形膠鞋。現在除節日或民族集會外,朝鮮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裝,和漢族已無甚差別。

5、布依族年節食俗

有的節日與漢族相類似,有些則為本民族所專有,如"了年"(正月最後一天)、三月三(地蠶會節)、四月八(牛王節)、六月六(祭盤古)、吃新節等。其中,正月初九"煮生食",正月三十吃"芝麻油團耙",三月三吃"苞穀花",四月八吃"四色糯公尺飯",六月六吃"煮雞"等,大都與民族傳說和鄉風教育有關。

4樓:走走停停

族民風民俗:

1、漢族,全稱大漢民族。原名華夏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裔,炎黃子孫。

在民間,特別是農村地區,有過小年和大年的習慣。大年初一,人們不掃地,不向外潑水,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吉祥富貴,萬事如意。漢族民族服飾為漢服。

2、回族

回族是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又叫宰牲節)、聖紀節、登霄節等。

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

3、壯族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乙個民族。

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終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間習慣包粽子過春節。節日期間還要組織豐富多采的民族文體活動慶祝,唱「採茶」、舞獅龍、跳打扁擔舞、鬧鑼、打陀螺、賽球、演地方戲等。

中國民風民俗有哪些

5樓:雪人曬太陽

祭灶:  臘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又稱:小年春節習俗之祭灶——中國傳統習俗。

民諺曰:」二十三,祭灶關。「舊俗農曆臘月二十三為祭祀灶神的日子。

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東廚司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

」二十四,掃塵日「,迎新首先要除舊。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傳統習俗。

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其實,人們借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願。

割年肉(臘月二十六),俗話說:」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所謂殺豬,當然是殺自己養的豬;所謂割肉,是指沒養豬的貧困人家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

將」割年肉「放入年謠,是因為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

貼春聯(三十),貼春聯這種春節期間的活動從宋代開始盛行,每到過年時家家有貼春聯的習俗。春聯,俗稱」門對「,又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稱春聯。春聯的另一**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

除夕守歲踩歲(三十),除夕是指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與春節首尾相連,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時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窮歲盡「,表示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除夕之夜是年節的第乙個高潮。

中國民風民俗大全

6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還吃粽子,賽龍舟。

誰知道陝北的民風民俗??

7樓:小胖子不愛洗澡

1,陝北民歌

陝北民歌是陝北勞

動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結晶,是陝北人民最親近的伴侶,是陝北勞動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陝北是民歌薈萃之地,民歌種類很多,當地俗稱「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遊、小調、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種,其中以信天遊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2,陝北說書

陝北說書是西北地區十分重要的曲藝說書形式,主要流行於陝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窮苦盲人運用陝北的民歌小調演唱一些傳說故事,後來吸收眉戶、秦腔及道情和信天遊的曲調,逐步形成為說唱表演長篇故事的說書形式。

3,陝北秧歌

陝北秧歌是流傳於陝北高原的一種具有廣泛群眾性和代表性的傳統舞蹈,又稱"鬧紅火"、"鬧秧歌"、"鬧社火"、"鬧陽歌"等。它主要分布在陝西榆林、延安、綏德、公尺脂等地,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其中綏德秧歌最具代表性。

4,轉九曲

「轉九曲」民間也稱「轉燈」,它屬於一種民間風俗性祭祀活動,人們為得是求神靈保佑,在一年內驅逐邪魔,消災免難,人畜平安,五穀豐登,安寧健康,幸福美好。

轉燈一般設在正月十五元宵之夜進行,部分村莊也有固定日子,如正月初

五、初七、初

八、十三等,也有不少村莊在正月鬧起秧歌後,或外村秧歌隊進行慰問之時,隨便進行,沒有固定日期。

5,婦女習俗

以前受「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在陝北男主外,女主內的風俗習慣已根深蒂固。改革開放以後婦女得到徹底性解放,男女平等,婦女能頂半邊天。關於禁忌,有的逐漸被拋棄破除,有的被納入精神文明的行列繼續沿用。

中國民風民俗的過年習俗,中國民風民俗有哪些

臘月二十三,俗稱 小年 傳說這日是 灶王爺上天 之日。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以前人們只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盡情吃肉。臘月二十七,宰年雞 趕大集,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臘月二十八,打糕蒸...

中國的民俗民風至今還有哪些遺留,中國民風民俗有哪些

雪人晒太陽 祭灶 臘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又稱 小年春節習俗之祭灶 中國傳統習俗。民諺曰 二十三,祭灶關。舊俗農曆臘月二十三為祭祀灶神的日子。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 東廚司主 人間監察神 一家之主 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二十四,掃塵日 迎新首先要除舊。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 ...

武宣的民風民俗有哪些,中國各地的民風民俗有哪些?

在京城,除夕,夜子初交,門外寶炬爭輝,爆竹競響。年飯用金銀公尺為之,上插松柏枝,綴以金錢 棗 慄 龍眼 香枝 破五之後方能撤去。每到除夕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 壓歲錢 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紙炮。這天互相拜訪,不問貴賤,奔跑往來好幾日,名曰 賀新歲 初一,祀神及先祖,剪紙不斷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