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猶不及的下一句或者上一句是什麼,什麼意思。還有指人發達了忘了本性的成語。謝謝

2021-03-22 06:59:19 字數 7322 閱讀 9733

1樓:月亮我弄彎地

《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過:過分。猶:像,如同,猶如。不及:達不到。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

2樓:貓萌萌

過猶不及

【拼音】:guò yóu bù jí

【釋義】:過:過分;猶

:象;不及:達不到。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

【出處】:《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3樓:絕望的詠唱

過猶不及,事緩則圓。

前句是在處理問題,要考慮和把握好度的問題,可以透徹但是不能太徹底或者絕對,否則就會起反作用;後句是碰上緊急事件的時候,自己首先不能慌亂,要考慮好全域性,找到好的切入點再放手施為,這樣才能夠圓滿解決。

4樓:上友建裝

過猶不及下一句:事緩則圓。意思是遇到事情不能操之過急,要設法從容冷靜的應對,才能得到圓滿的解決。另外乙個成語是得意忘形(得意發達了忘記了自己的本性)。請採納!

「過猶不及,事緩則圓」什麼意思 ?

5樓:艾小呆的我

過猶不及,是說在處理問題,要考慮和把握好度的問題,可以透徹但是不能太徹底或者絕對,否則就會起反作用;事緩則圓,是說碰上緊急事件的時候,首先不能慌亂,要考慮好全域性,找到好的切入點再放手施為,這樣才能夠圓滿解決。

成語:過猶不及

拼音:guò yóu bù jí

釋義:過:過分。猶:像,如同,猶如。不及:達不到。 解釋為: 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先進》

原文:子曰:過猶不及。

譯文:孔子說: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

事緩則圓

拼音:shì huǎn zé yuán

釋義:碰到事情不要操之過急,而要慢慢地設法應付,可以得到圓滿的解決。

出自清·俞萬春《蕩寇志》

原文:看來此事,事寬則圓,急難成效。

譯文:從這件事看來,事情不要操之過急,可以得到圓滿的解決,著急就很難成功。

6樓:y丶

過猶不及,意思是在處理問題,要把握好度,否則就會起反作用;事緩則圓,意思是碰上緊急事件的時候,自己首先不能慌亂,要考慮好全域性,找到好的切入點再去做,這樣才能夠圓滿解決。

1、「過猶不及」,語出《論語·先進》,「事緩則圓」,語出《蕩寇志》,核心意思就是凡事都要有度。

2、過猶不及的讀音:guò yóu bù jí。

3、過:過分;猶:像,如同,猶如;不及:達不到。

4、過猶不及的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強調言行應恰如其分。

5、事緩則圓的讀音:shì huǎn zé yuán。

6、用法:作謂語、賓語、分句;指人辦事的態度。

擴充套件資料

事緩則圓的近義詞:從長計議、步步為營。

1、從長計議

讀音:cóng cháng jì yì。

釋義:指慎重考慮而不急於作出決定;也指慢慢設法解決;也指從長遠角度考慮。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中性詞。

2、步步為營

讀音:bù bù wéi yíng。

釋義:軍隊每向前推進一步就設下一道營壘。形容進軍謹慎。也比喻行動,做事謹慎。

反義詞:操之過急。

讀音:cāo zhī guò jí。

釋義:指處理事情,解決問題過於急躁,過於心急想要成功。

7樓:匿名使用者

前句是在處理問題,要考慮和把握好度的問題,可以透徹但是不能太徹底或者絕對,否則就會起反作用;後句是碰上緊急事件的時候,自己首先不能慌亂,要考慮好全域性,找到好的切入點再放手施為,這樣才能夠圓滿解決。

8樓:匿名使用者

大概是做事不能太過急躁,要緩緩。漢語就是那麼贊,短短的句子有很豐富的含義。

9樓:匿名使用者

過猶不及,漢語成語,讀音為guò yóu bù jí ,意思是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出自《論語·先進》。

中文名過猶不及

拼音guò yóu bù jí

注音ㄍㄨㄛˋ ㄧㄡˊ ㄅㄨˋ ㄐㄧˊ

出處《論語·先進》

快速導航

成語出處

成語辨析

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強調言行恰如其分

示例白玉堂道:「你我讀書人,待人接物,理宜從權達變,不過隨遇而安,行雲流水。過猶不及,其病一也。兄台豈不失於中道乎?」★清·《三俠五義》第七十七回

清《誦讀教學》:「前者歪曲了白話文,後者也歪曲了白話文,所謂也~。

據老夫看來:這是「~」。大約兩耳過長,反覺沒用。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四回[1]

成語出處

《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1]

成語辨析

近義詞:過為己甚

反義詞:恰如其分、恰到好處[1]

10樓:匿名使用者

解釋:碰到事情不要操之過急,而要慢慢地設法應付,可以得到圓滿的解決。

11樓:善良的

世上所有的事情都要把握乙個度。掌握好分寸。

12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說過分了反而不如不過份,事情如果能慢慢來就能做得更好

13樓:匿名使用者

事情不能做的過頭反倒不美

14樓:匿名使用者

做的事太過了!!!!!!!!!!!!!!!!!!!!!!!

15樓:金夏天喔

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過猶不及,漢語成語,讀音為guò yóu bù jí ,意思是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出自《論語·先進》。

中文名過猶不及

拼音guò yóu bù jí

注音ㄍㄨㄛˋ ㄧㄡˊ ㄅㄨˋ ㄐㄧˊ

出處《論語·先進

16樓:匿名使用者

過:過分;猶:像;不及:

達不到。 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碰到事情不要操之過急,而要慢慢地設法應付,可以得到圓滿的解決。

意思:碰到事情不要操之過急,而要慢慢地設法應付,可以得到圓滿的解決。出自:

論語·先進賞析:論語先進,共有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

凡事有度 過猶不及是什麼意思

17樓:s向隅姑娘

釋義:任何事情都是有限度的,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

凡事有度: 凡:所有的;度:限度,能容受的量。任何事情都是有限度的,不偏不倚才達到完美。

過猶不及:過:過分。猶:像,如同,猶如。不及:達不到。 解釋為: 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

出處:《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凡事有度,過猶不及。』

釋義:子貢問:「顓孫師和卜商誰更賢德?

」孔子說:「顓孫師常常作得有些過頭,卜商常常達不到要求。」子貢說:

「如此說來,是不是顓孫師要好一些呢?」孔子說:「過頭和達不到同樣不好。

擴充套件資料

近義詞:

矯枉過正:把彎曲的東西扭直,結果過了頭,又歪向另一方。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 矯:糾正。枉:彎曲。過正:過了頭,超過了應有的限度。

欲速不達: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反義詞:

不偏不倚: 不偏不倚是朱熹對儒家中庸之道的「中」的解釋。後泛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恰如其分:辦事或說話正合分寸。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他的同學子張和子夏哪個更賢明一些。孔子說子張常常超過周禮的要求,子夏則常常達不到周禮的要求。子貢又問,子張能超過是不是好一些?

孔子回答說超過和達不到的效果是一樣的。

18樓:匿名使用者

凡事有度 : 不論什麼事情都有個限度詞語:過猶不及

[拼音]:guò yóu bù jí

[釋義]:

過:過分;猶:象;不及:達不到。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

19樓:鼠2012標

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個限度,做過頭了還不勝不做。

20樓:引一湖殤

做事做到一定程度,不要過了。做過了還不如不做呢。。

中庸的思想究竟是什麼?

21樓:匿名使用者

今天一提到「中庸」很多人的理解都是「平庸、折中、調和」,這是對儒家「中庸」思想的大大的曲解。不錯,中庸的確有「平庸、折中、調和」的含意,但這些絕不是中庸思想的全部,否則《中庸》就不可能被自孔子之後一代又一代的儒家奉為經典了。

在儒家看來「中庸」不僅是建立在儒家人性證基礎上的一種倫理道德觀,同時也是一種思想方法。作為具有具體內容的儒家倫理道德觀——「中庸」由孔子首創,再經過後來的儒家,特別是《中庸》一文的作者充實發展,終於成為一套儒家的處世規範。但如果單純從「中庸」的概念上看,「中庸」在孔子之前就已存在,儒家的「中庸」說正是從前人有關「中」的思想發展演變而來的。

「中」在先秦古籍中常見的字義有三,一指中間、中等、兩者之間;二指適宜、合適、合乎一定的標準,用作動詞;三指人心、內心,即人的內在精神。如今很多人之所以會把「中庸」理解為折中主義或調和主義,就是僅僅把「中庸」的「中」字簡單地理解為「中」的第一種含義,故而造成對「中庸」的屈解,其實,「中庸」的「中」與上述三種含義都有關係,只有把這三方面的意思貫通了理解,才能弄清「中庸」的完整含義。

「中庸」裡的「中」首先是「適宜、合適、合乎一定的標準」的動詞含義。這個含義我們今天也在用,讀作zhòng,如「你這話很中聽」的中就是這個含義。在儒家典籍中,如:

「孔子曰:『不得中道而與之,必也狂指乎』」,《孟子盡心下》這裡的「中」就是適宜、符合的意思,《禮記·中庸》說聖人「從容中道」,《大戴禮記·保傅》說:「化與心成,故中道者性」,所有這些「中道」都是中於道,合於道的意思,和折中調和、中間道路,沒有直接聯絡。

那麼,儒家的「中道」究意是指「中」什麼「道」呢?這個「道」就是「禮」,儒家所謂的「中庸」應該首先指的是適宜,符合「禮」的行為,「庸」在這裡做用、講,「中庸」的含義就是使自己的行為為適宜、符合實用。也就是符合「禮」。

在《禮記·仲尼燕居》中:「子曰:敬而不中禮,謂之野,恭而不中禮,謂之給,勇而不中禮,謂之道……子貢越庸而對曰:

敢問將何以為此中者也?子曰:禮禮,夫禮所以制中也。

」由此可見孔子所謂「中」是以「禮」的要求為標準的。

隨著「中禮」的深入,「中庸」又有了進一步的含義。如《中庸》中「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在這裡「中」就已常常用業指人的內心世界,如《禮記·樂記》所謂「情動於中,故形於聲」,《左傳》中所謂「信不由中,質無益也」,在《中庸》所以用「中」本指含而未發的喜怒哀樂之情是為了說明:禮是道德準則,是根源於人的含而未發的內心的。

由此一來,「中」就把內外貫通起來了,一方面「中」是內在的指人內心的某種狀態,也即含而未發的內在要求,另一方面,「中」又是外在的,也即表現於外部行為上的「中道」,合於禮,內心的「中」是行為「中道」的前提,而行為的「中道」則是內心之「中」的結果。

《中庸》一文的主要內容正是通過反覆強調這種內外的關係本闡明中庸之道的,《中庸》中說:「忠恕違道不遠」,「忠」也就是要存養省察內心之「中」,「恕」則是要長而為解在道德行為的「中道」,《中庸》認為道德修養首先要從人所不見的「慎獨」工夫做起,「內省不疚,無惡于志」,達到內心的「誠」即含而未發的「中」,由此出發,就能「微之顯」,「暗然而彰」,漸漸外化為行動上的「中道」。內心的「中」與外部行為的「中道」統一,《中庸》稱之為「合內外之道」,「致中和」不僅能使君臣父子各處其位,而且可以參天地之造化,使天地萬物各得其所。

這就是「中」的大功用,所以叫做「中庸」。

當然,「中庸」的「中」還有中間、中等的意思,如「執兩用中」的「中」,儒家通常反對走極端,在對立的兩極這間尋求比較適中的解決方案,既不要「過」也不要「不及」,既不要太「進」也不要太「退」,既要「尊賢」又要「容眾」,既要「致廣大」又要「極精微」,可以「樂」但不能「淫」,可以「哀」但不能「傷」,可以「怨」但不能「怒」,這些都是在兩個極端之間尋求適中的方法。

但,這樣一種適中之所以被採用,不是因為它處於兩極的中間,而是因為它合於內心之「中」和外在之「道」的標準,雖然處於兩極之間的選擇通常是比較正確的,但絕不能說凡是處於兩極之間的選擇都是正確的,正確與否不是由其中間性決定,而且由是否「中道」來決定的。

總的來說,所謂「中庸」,就是要以人的內在要求(人性、本心)為出發點和根本價值依據,在外部環境(包括自然的和社會的環境)中尋求「中道」,也就是使內在要求,在現有的外在環境與條件下,得到最適宜的、最恰當的、無過與不及的表達與實現。這也就是《中庸》所謂「致中和」、「合內外之道」。如果人們能在一切事情上恰到好處地這樣做,則「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因為中庸所要堅持的是合於內在尺度和外在要求的正確道路。因此,堅持「中庸」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要比不負責任地唱一點譁眾取寵、聳人聽聞的極端的調子難得多。荀子曾說:

「天下有中,敢直其身」《荀子·性惡》可見要做到「中」。並不象做個和事佬那樣輕而易舉,需要的倒是膽量和勇氣。《中庸》所說的「中立不倚」,也決不是一種保持中立的騎牆派主張,而是儒家所標舉的一種難能可貴的君子節操。

這一點聯絡《中庸》上下文就可以明顯看出:「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可見「中立不倚」就是說「中」的道德信念和準則一旦確立,就永不偏離,無論治世亂世、有道無道,君子都要堅守信念,保持節操,「至死不變」。孔子提倡「死守善道」,說「匹夫不可奪志。

」《論語·子罕》曾子說:「臨大節而不可奪也。」《論語·泰伯》

孟子說:「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荀子說:「上不循於亂世之君,下不俗於亂世之民。仁之所在無貧窮,仁之所亡無富貴。

」(《荀子·性惡》)《禮記·儒行》說:「戴仁而行,抱義而處,雖有**,不更其所。」從這些話可以看出,堅持「中立不倚」,不調和,不妥協,正是儒家一貫的優良傳統。

總之,「中庸」既是一種倫理學說,同時也代表了一種思想方法,強調內心之「中」與外在之「節」的準確契合,以達到「和」的大功用;而「中」的基本原則是適度,無過不及,恰到好處。追求中常之道,內外協調,保持平衡,不走極端,這樣一種思維方式使中華民族形成了一種穩健篤實的民族性格。對我們幾千年的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打鐵沙鍋的下一句是什麼,打破砂鍋下一句是什麼

打破沙鍋 問 紋 到底 解釋 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出處 英烈傳 第三十一回 那道人笑了一聲,便道 你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見 打破沙鍋問到底 示例 我們必須絞腦筋。陶行知 普及現代生活教育之路 典故 打破砂鍋 問到底 因為 紋 同 問 同音,當打破砂鍋時,眼見從鍋邊直到鍋底裂開長紋,問到底 是 紋到底...

勝出必有所長下一句或者上一句是什麼吳子》全文

你是廣袤的大地,是遼闊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嶺,是江海湖泊,你用彩色的文字,描繪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象。不管是壯闊雄奇的,還是精微細緻的,不管是繽紛熱烈的,還是深沉肅穆的,你都能有聲有色地展現。你使很多足不出戶的人在油墨的清香中遊歷了五光十色的境界。你告訴人們,人生的色彩是何等豐富,人生的旅途又...

塞嗡失馬塞翁失馬下一句,「塞翁失馬」的下一句是什麼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拼音 s i w ng sh m n zh f i f 解釋 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同 塞翁失馬 出處 鏡花緣 第七回 處士有志未遂,甚為可惜,然塞翁失馬,安知非福?示例 但真所謂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罷,阿q不幸而贏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