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問題 兩對範疇 一對是內容和形式,一對是質與量。兩對範疇

2021-03-22 04:42:53 字數 6022 閱讀 4951

1樓:匿名使用者

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範疇:

原因和結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

可能性和現實性

現象和本質

內容和形式,質與量.

內容--質, 形式--量.

2樓:q琥珀

質的飛躍,在於量的積累

「現象和本質」與「形式和內容」兩對範疇的區別

3樓:池田浪子

不知道你是不是理科生,如果是,按理化理論來解釋就比較好理解了。

我本人認為哲學意義上是狹義的,是主要是針對的物件是人,而不是所有物,如果把世界上所有有生命的、無生命的、有思考能力的、無思考能力的物全部套上去有的哲學原理是講不通的。所以所謂哲學是建立在人有感官、並產生了語言基礎上的。

一、現象與本質 現象其實是物質的物理性質,比如液、固、氣等狀態,還有形狀、硬度等等。本質就是物體化學結構和相互作用運動規律。所以現象是人們看得見、或者聽得到、或者其它感官能感知的物體的外顯性質。

本質是人們看不見、聽不到、或者感官不到它存在的內部化學結構和相互作用運動規律。

二、內容與形式 內容與形式講得是化學結構兩個方面的問題。化學結構分成兩部分:一是構成物質的元素種類,二是元素之間聯結方式與順序。

內容就是構成物質的元素種類,形式就是元素之間聯結方式和順序。 所以綜合起來講:現象與本質就是物體外顯與內隱問題。

內容與形式是歸屬本質內的問題。舉個例子:石墨和金剛石都是碳元素構成,內容是碳元素,但是金剛石與石墨區別在於它們之間共價鍵不一樣,所以金剛石給人感官感覺是堅硬,而石墨給感覺是鬆軟,這裡所說堅硬和鬆軟就是現象,碳元素和它們之間共價鍵就是本質。

從而就不難理解了,一種現象可能存在多種本質的可能,一種本質也可能出現多種現象。乙個內容搭配乙個形式就產生了乙個本質,而不同內容與不同形式搭配就產生很多個本質,而不同本質就產生不同現象。還是做個比喻吧,可能不是很恰當,勿怪。

內容與形式就好比乙個是男人,乙個是女人。家庭是本質,幸福與不幸福、好與壞是現象。

4樓:百才度

我靠,這能一樣麼

也非常不類似啊

哲學的五對範疇中 內容和形式 這對關係 兩者能不能

5樓:無線電師

內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內在要素與結構或表現方式之間關係的一對哲學範疇。

一、範疇定義

1、內容是構成事物的一切內在要素的總和。

2、形式是把內容諸要素統一起來的結構和表現內容的方式。

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以一定的化學元素為自己的內容,又以相應的結構作為自己的形式。內容相同,形式不同則成為兩種不同的化學物質。例如,甲醚(氣體)和乙醇(液體)。

就文藝作品來說,主題、人物、情節是它的內容,體裁、劇種是它的表現形式。例如,《智取威虎山》原是**中的一段故事,後來改編成電影和京劇。

二、辯證關係

內容和形式的關係是對立統一的。

1、對立

內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礎,形式是事物的存在(表現)方式。

就社會現象來說,內容是活躍易變的,形式是相對穩定的。例如,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2、統一

第一,相互聯結、相互依存。

沒有無內容的形式,也沒有無形式的內容。

語言是形式,思想是內容。要表達人的感情,往往要用相應的感嘆詞;「喔賽」「帥呆」等語言形式,總是表現一定的思想感情。

第二,相互作用、相互制約。

一方面,內容決定形式,形式依賴於內容。

甲醇和乙醚都只有乙個有氧原子,沒有它,就不能夠生產這兩種物質。

另一方面,形式反作用於內容。

大多數廣告都是在推銷一種產品。有的廣告形式有利於表現產品的特色,起到了**的作用;有的廣告形式不佳、令人莫名其妙,白花廣告費。

第三,內容和形式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在生產方式中,生產關係是生產力的社會形式,在社會經濟結構中,它又是一定經濟體制的內容。

第四,內容和形式交錯組合。(內容和形式的關係是複雜的。)

從空間上看,同一內容可以有多種形式,同一形式可以表現不同的內容。例如,江姐的故事被寫進**、拍成電影、編出歌劇。歌劇既可以歌頌江姐也可以歌頌孔繁森。

從時間關係上看,新內容可以利用舊形式,舊內容也可以利用新形式。《紅燈記》利用了京劇的形式;《西遊記》排成了電視劇集,在世界上擴大了影響。

三、實踐意義

1、根據內容決定形式的原理,我們必須注重事物的內容,反對形式主義;

2、根據形式對內容有反作用的原理,我們要善於利用各種形式,反對形式虛無主義。

質與量的關係是不是質量的基本哲學範疇

6樓:北京厚德交通科技****

質與量的關係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哲學範疇,說明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係.在一定條件下,量變能引起質變,變成一種新的物質,反過來說,在一定條件下,質變也能引起量變.

「結構」在自然辯證法中與「功能」相對,組成一對範疇。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7樓:00世界

在哲學中,範疇(希臘文為κατηγορια)概念被用於對所有存在的最廣義的分類。比如說時間,空間,數量,質量,關係等都是範疇。在分類學中,範疇是最高層次的類的統稱。

而「結構」在自然辯證法中與「功能」相對,組成一對範疇。結構指物質系統內各組成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方式。客觀事物都以一定的結構形式存在、運動、變化。

由於結構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結構與功能的關係應該是相適應和統一的,結構與功能之間有密切相關性,其結構是行使功能的基礎。

8樓:匿名使用者

結構指物質系統內各組成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方式。客觀事物都以一定的結構形式存在、運動、變化。物質結構多種多樣,可分為空間結構和時間結構。

任何具體事物的系統結構都是空間結構和時間結構的統一。

質與量的關係是不是質量的基本哲學範疇

9樓:匿名使用者

質與量的關係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哲學範疇,說明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係。在一定條件下,量變能引起質變,變成一種新的物質,反過來說,在一定條件下,質變也能引起量變。

10樓:匿名使用者

的數量和質量的關係是辯證唯物論,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係的基本哲學範疇的。相反,在一定的條件下,定量引起了質的變化,成為一種新的物質,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導致量變產生質變。

11樓:南無阿里

不是。是辯證法範疇。

關於哲學方面的問題 50

12樓:匿名使用者

1(1)1主觀唯心主義

2客觀唯心主義3懷疑論4機械唯物主義

5歷史唯物主義6辯證唯物主義

(2)物質和意識的關係認識不正確。

(3)意識是主觀對客觀的反映,受歷史條件的制約。

(4)意識具有抽象性和能動性。

2(1)人的實踐活動要遵循客觀規律。

(2)如果人的實踐活動違反了客觀規律,片面追求自身利益和短期利益,忽視對自然界的保護,就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引起自然界的因果報應。

(3)量變質變的辯證關係。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

13樓:匿名使用者

你這些問題思辨下去,最終會去到佛家所言的"緣起性空"境界,建議你在經典佛學中尋找終***.

14樓:匿名使用者

好麼,一樓的佛教徒還不現出原形?

滾開這裡!!!

15樓:匿名使用者

唯物論(2個核心、2大原理)

2個核心:物質、意識

物質(客觀實在性)

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物質是對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意識(反映性)

1、(起源)意識與人腦: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

2、(本質)意識與客觀存在:

(近似、能動、原形)意識是對客觀存在近似的、能動的反映;任何意識都是客觀存在的反映,都能從客觀實在找到原形,也即沒有被反映者就沒有反映。

(內容與形式)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但形式是主觀的;意識體現了客觀內容和主觀形式的統一。

2大原理:唯物主義一元論(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物質和意識辯證關係原理

唯物主義一元論(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

(多樣性的統一性在於物質性)世界是多樣的,又是統一的;世界的統一性在於物質性;物質世界的統一,是多樣性的統一: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具有物質統一性。

物質和意識辯證關係原理(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原理、意識能動性原理)

1、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原理,即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的起源和本質的原理。

2、意識的能動作用,亦稱為主觀能動性,指意識能動地反映世界和指導實踐,通過實踐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是人之所以區別於物的特點。具體3表現①認識世界;②指導實踐、改變世界;③對人體生理活動的控制和調節。

二、辯證法(2個核心、3大規律、4對範疇)

2個核心:聯絡、發展

聯絡(客觀性、普遍性、多樣性)

1、(內部要素及相互之間的關係)聯絡是指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以及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

2、(客觀性)聯絡是客觀的,凡真實的聯絡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們可以從事物的固有聯絡中把握事物,但決不能用臆想的聯絡代替真實的聯絡,否則將陷入詭辯論。

3、(普遍性)聯絡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內部和外部都處在相互聯絡之中,世界是相互聯絡的統一整體,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聯絡中的乙個環節並通過它體現出聯絡的普遍性。

4、(多樣性)聯絡在內容上和形式上是多種多樣的。

ps:聯絡的普遍性造成了物質世界普遍地以系統的形態存在。

引申概念:系統(整體性、結構性、層次性和開放性)

a、(整體性)系統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狀態下所沒有的整體特性;

b、(結構性)系統的性質不僅取決於構成系統的各要素的性質,更取決於這些要素的組成方式即結構。

發展(永恆性、普遍性)

1、(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本質)是創新。

2、(永恆性、普遍性)過程論5要點:a、世界上沒有永恆存在的事物;b、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c、一切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和轉化為其他事物的歷史;d、一切事物都有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e、因此世界是過程的集合體,而不是具體事物的集合體。

3大規律:質變量變律、否定之否定、對立統一律

質變量變律(區別與聯絡-轉化與滲透)

1、質、量、度

a、質是一事物成為它自身並區別於他事物的規定性。質和事物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b、量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構成成分在空間的排列組合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量和事物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c、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量的範圍、幅度和限度。要掌握適度原則。

2、量變和質變的關係

a、區別: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體現了事物的連續性;質變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連續性的中斷(即非連續性)。 量變一般不顯著,速度緩慢,質變則變化顯著、迅速;事物變化是否超越量變的範圍是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誌。

量變和質變的區別具有相對性。

b、聯絡:相互轉化和相互滲透

相互轉化:量變向質變轉化,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向量變轉化,質變體現和鞏固量變的成果,並為新的量變開拓道路;

相互滲透:量變中滲透質變,即在總的量變過程中包含部分質變;質變中滲透量變,即在質變中包含新質在量上的擴張。

3、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由部分質變到根本質變,在新質的基礎上又開始新的量變,如此迴圈往復、相互交替、以至無窮。

否定之否定(辯證否定觀、否定之否定)

1、辯證否定觀

a、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兩種因素,肯定是事物中保持其存在的因素,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滅亡的因素;

b、肯定和否定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它們相互依存、相互滲透;

c、辯證的否定是事物內在矛盾引起的客觀的自我否定:它是發展和聯絡環節的辯證統一,即揚棄。

2、否定之否定

辯證的否定是經歷兩次否定、三個階段的有規律的過程,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過程。事物的這種否定之否定過程,從內容上看,是自己發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 的過程;從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公升或波浪式前進的過程。

這兩對貔貅都是鐲心料,尺寸差不多,第一對是啥色?和第二對價格差多少?勞煩行家了,謝謝

你好,從目前圖上來看 第一對是毛貨吧,抹了髮膠讓你看效果的那種圖第二對是成品版了 這樣對比的意義權不是太大,因為毛貨這麼看和最終的成品差距是沒辦法100 控制的 對於外行來說,買毛貨就牽扯賭出水的問題了 我估計,圖1最後出來的顏色會整體變淡,且偏豆綠一些圖2的顏色整體要好一些 由於沒辦法直接評估圖1...

本人看到一兩跑車,標誌是一對翅膀中間有英文。請問是什麼車

跑車上有翅膀的就是賓利啊 是摩根 或者奧斯汀赫利嗎 bmw mini cooper 上次看到一輛黑色跑車,標誌是一對翅膀,請問是什麼車?5 我看樓主可以去玩玩 的搶車位遊戲 那裡面什麼車都有 想對車標了解的話搶車位遊戲是個不錯的教材 你說的一對翅膀標誌跑車你可以到 面找找 一定有你要的答案 第乙個是...

中間圈,裡面寫著MINI兩邊是一對翅膀的車標是撒車

mini是由英國汽車公司推出後被寶馬公司持有的一款汽車品牌,該汽車品牌是一款風靡全球 個性十足的小型兩廂車,1959年8月26日由英國汽車公司 bmc 推出,在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裡,mini獲得了巨大的成功。2000年舊款mini停止生產,mini品牌的新持有者寶馬 bmw 宣布推出mini的繼承車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