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提倡的治學目的是什麼它的學術實踐在當時有何意義

2021-03-21 22:36:32 字數 6596 閱讀 1308

1樓:匿名使用者

材料二:

君子之為學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撥亂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勢之何以流極而至於此,則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號為通經者,大都皆口耳之學,無得於心,既無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顧炎武《顧亭林詩文集》

(2)材料二中,顧炎武提倡的治學目的是什麼?他的學術實踐在當時有何意義?(4分)

〖參***〗目的:經世致用。

意義:崇實致用的學風和鍥而不捨的學術實踐,開一代樸實學風之先河。

解析(2)根據材料二中「近世,號為通經者,大都皆口耳之學,無得於心,既無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可知,顧炎武提倡的治學目的是為社會現實服務,經世致用。顧炎武對理學的空談義理進行批判,以他崇實致用的學風和鍥而不捨的學術實踐,開一代樸實學風的先河。

顧炎武提倡的治學目的是什麼?它的學術實踐在當時有何意義?

林存光和顧炎武兩位思想家的主張有何共同點

2樓:匿名使用者

材料一 孔子極力倡導仁人君子之道。從理想人格的意義講,孔子所謂的仁人君子不僅應關切個人自我道德品格修養,具備忠信、孝悌、克己、禮讓、好學、知勇、仁恕等諸美德,而且更應懷抱經世濟民的情懷,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論》

材料二 君子之為學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撥亂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勢之何以流極而至於此,則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號為通經者,大都皆口耳之學,無得於心,既無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顧炎武《顧亭林詩文集》

(2)材料二中,顧炎武提倡的治學目的是什麼?他的學術實踐在當時有何意義?(4分)

(3)上述兩位思想家的主張有何共同點?結合當今時代,談談你的認識。(6分)

【答案】(2)目的:經世致用(明道救世)。(2分)意義:批判空談,開樸實學風先河。(2分)

(3)共同:強調社會責任感。(2分) 認識:社會責任感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一,當代青年應該繼承和發揚這一傳統,肩負起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重任。(4分)

顧炎武對知識分子提出的要求,其主張有何重大歷史意義

3樓:初級提問者

顧炎武提倡「利國富民」,並認為「善為國者,藏之於民」;提倡經世致用,反對空談,注意廣求證據,提出「君子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他大膽懷疑君權,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啟蒙思想色彩的「眾治」的主張.

意義:顧炎武是一位具有真正知識分子良知的偉大學者,其做學問不是為了個人的一己之利,而是為天下而學問思辨的.所以,他著書立說有乙個根本原則,就是「文須有益於天下」.

正是從這一原則出發,他孜孜於明體達用、濟世經邦之實學.為此,他極端鄙視和極力反對亟求當世之名以遂其私的「俗儒」們的「學問」方式,強調要在「本原之學」的基礎上做出前世所未嘗有、後世所不可無的真正「有益於天下」的學問.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學術精神,充分體現了乙個正直的知識分子的天理良知.

這種學術良知,對於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當代學者來說,也仍然是須臾不可丟棄的.不顧是否有益於天下,而一味昧著良心「炒學問」,乃至於像不法奸商那樣大肆兜售假冒偽劣產品,這是知識分子的恥辱,亦是民族的不幸!顧炎武平生既重學又重商,既善學問亦會經商(且曾經商),然而,我們從他的學問中,卻嗅不到一絲一毫的「商味」!

顧炎武以其實踐表明:治學與經商乃是兩碼事,商有商法,學有學術,決不應當也不能視治學如經商,乃至以經商之道來取代治學之道!顧炎武之值得研究,主要不在於他是經師,而在於其為人師.

從他的身上,我們實在能學到很多東西,受到很多啟發.

顧炎武治學的啟示是什麼

顧炎武治學給我們的啟示

4樓:1235飛機

行己有恥

所謂「行己有恥」,即是要用羞惡廉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言行。顧炎武把「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來、辭受取與」等處世待人之道都看成是屬於「行己有恥」的範圍。有鑑於明末清初有些學人和士大夫寡廉鮮恥、趨炎附勢而喪失民族氣節,他把「博學於文」與「行己有恥」結合起來,強調二者的關係。

他說:「士而不先言恥,則為無本之人;非好古而多聞,則為空虛之學。以無本之人而講空虛之學,吾見其日是從事於聖人而去之彌遠也。

」(《文集》卷三)因此,他認為只有懂得羞惡廉恥而注重實學的人,才真正符合「聖人之道」。否則,就遠離了「聖人之道」。所以,「博學於文」、「行己有恥」,既是顧炎武的為學宗旨和立身處世的為人之道,也是他崇實致用學風的出發點。

此外,顧炎武「博學於文」的為學宗旨的一大特色,是他不僅強調讀書,而且提倡走出書齋、到社會中去考察。他說:「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

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猶當博學審問。……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牆之士,雖子羔、原憲之賢,終無濟於天下。

」(《文集》卷四)他提倡讀書與考察相結合的方法,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這個方法的提出和運用,開創了清初實學的新風。

古韻研究

顧炎武把古韻分為10部,其中有4部成為定論,即歌部、陽部、耕部、蒸部。其餘幾部也都初具規模,後來各家古韻分部,都是在顧氏分部的基礎上加細加詳。顧炎武在音韻學上的最大貢獻是用離析「唐韻」(實際是《廣韻》)的方法研究古韻。

宋人也曾研究古韻,但把《唐韻》的每乙個韻部看成乙個整體,沒有想到把它們拆開,因此,儘管把韻部定得很寬,仍然不免出韻。另乙個極端是遇字逐個解決,沒有注意到語音的系統性。顧炎武則把某些韻分成幾個部分,然後重新與其他的韻部合併。

這樣有分有合,既照顧了語音的系統性,又照顧了語音的歷史發展。他首先廢棄平水韻,回到「唐韻」。比如把尤韻一部分字如「丘」、「謀」歸入「之咍」部,這就是「離析唐韻」,回到古韻。

再比如把支、麻、庚三韻各分為二,屋韻分為三,令它們歸入不同的古韻部,充分體現了古今語音系統的差別。他的這種離析工作,直到今天大家還公認是很有價值的。其次,他最先提出用入聲配陰聲。

《詩經》常常有入聲字跟陰聲字押韻,以及乙個字有去入兩讀的現象,顧炎武從這些現象中認識到,除了收唇音的入聲緝、合等韻沒有相應的陰聲韻以外,入聲都應該配陰聲。在古音學的分部問題上,有陰陽入三分法,有陰陽兩分法,按兩分法說,他的作法是對的。 顧炎武在古音學的研究中,一方面有理論的建樹,另一方面有對大量材料的分析,所以後來被學者譽為古音學的奠基者。

他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音學五書》中。

5樓:士多啤梨小蓮

顧炎武治學重視實地考察,尊重有實踐經驗的下層人員,而不迷信書本,可見其決非死抱著書本尋章摘句,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腐儒,而是求真知、有識見的學者。

6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要認真嚴謹,要溫故知新

7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要重視實地考察,尊重有實踐經驗的下層人士,不要迷信書本。

8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2023年清兵在入關後的第二年,南渡過長江,大肆**江南民眾。史可法揚州殉難以後,江南半壁戰局每況欲下,但江南民眾依然奮起抵抗,江陰,嘉定,崑山都爆發了激烈的抗清鬥爭,陳子龍,夏允彝起兵於松江(今上海松江)。顧炎武,歸莊起兵於崑山,一時抗清之勢如燎原烈火,清廷派兵血腥鎮壓。

七月清兵陷嘉定,崑山,嘉定崑山都和揚州一樣被屠城,殺戮甚是慘烈。顧炎武在他的《秋山》詩裡記載了當時景象「一朝長平敗,伏屍遍崗巒」「可憐壯者縣,一旦生荊杞」。起義失敗以後,顧炎武回到家鄉,他的嗣母王氏在家鄉淪陷後絕食十天以身殉國,臨終留下遺言給顧炎武:

「無為異國臣子,無負世世國恩」。這也成為顧炎武一生的信條,永遠都不會屈服清朝的統治。就在同年五月份,顧炎武舉家移到常熟的語濂涇,開始了他的顛沛流離的遊歷生涯。

顧炎武的主要思想觀點是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顧炎武重視對社會實際情況的了解,形成了經世致用的思想。他主張走出家門,到實踐中求真知,力求解決國計民生的現實問題。他到過許多州縣,進行實地考查,寫成巨著《天下郡國利病書》這部書記述了山川形勢、物產風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顧炎武以他崇實致用的學風和鍥而不捨的學術實踐,開一代樸實學風的先河。

10樓:匿名使用者

顧炎武為學以經世致用的鮮明旨趣,樸實歸納的考據方法,創闢路徑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眾多學術領域的成就,宣告了晚明空疏學風的終結,開啟了一代樸實學風的先路,給予清代學者以極為有益的影響。顧炎武還提倡「利國富民」,並認為「善為國者,藏之於民」。他大膽懷疑君權,並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啟蒙思想色彩的「眾治」的主張。

他所提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口號,意義和影響深遠,成為激勵中華民族奮進的精神力量。 他提倡經世致用,反對空談,注意廣求證據,提出「君子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錢穆稱其重實用而不尚空談,「能於政事諸端切實發揮其利弊,可謂內聖外王體用兼備之學」顧炎武強調做學問必須先立人格:「禮義廉恥,是謂四維」,提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日知錄》卷十三《正始》: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11樓:匿名使用者

顧炎武的主要思想

1.1樸素

的唯物主義觀點和愛國主義思想 顧炎武的世界觀是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世界觀,他認為:「盈天地之間者氣也,氣之盛者為神,神者天地之氣,而人之心也」[1];又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非器則道無所寓。

……雖孔子之天縱,未嘗不求之象數也。」[2]……正是如此,顧炎武提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3]的愛國主張,他認為:「拯斯人於塗炭,為萬世開太平,此吾輩之任也」[4]。

先生認為對自然界是執「物」,對社會是研究客觀的社會關係(雖然先生簡單地把它看作是人倫理關係),並且主張把認識見諸行事,以解決「當務之急」,以「興天下」。顧炎武的「經世致用」觀點、實事求是的治學方法和愛國主義思想對後人的教育影響甚大。

1.2對理學的正面批評 宋明至清,理學作為正統的教育思想一直統治著人們的思想行為。顧炎武生活在明朝覆亡、清朝初興的社會動盪期,通過深入的觀察和調查,對理學的空疏無用較早地提出了強烈的最徹底的批評。

他指出:「今之所謂理學,禪學也,不取之五經,而但資之語錄」、「舍聖人之語錄,而從事於後儒,此之謂不知本矣」[5];並對這種理學教育提出了批評,他指出:「今之君子則不然,聚賓客門人之學者數十百人」,「而一皆與之言心言性,捨多學而識,以求一貫之方,置四海之窮困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之說」,「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6]。

他認為「天下」是「匹夫」的「天下」,社會「治亂之關必在人心風俗」[7],對於「正風俗」,顧炎武則提倡了「行己有恥」[8]的道德教育。

1.3「行己有恥」的道德教育觀點 顧炎武認為:「國家治亂之原,生民根本之計」[9]首先在與人人「行己有恥」。

他指出:「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10]而「行己有恥」,則應「不恥惡衣惡食,而恥匹夫匹婦不被其澤」[11];「行己有恥」作為立身之本,應在人的日常生活、行動實踐中形成,即「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來、辭受、取與之間,皆有恥之事也」[12]。

他認為「朝廷有教化,則士人有廉恥;士人有廉恥,則天下有風俗」[13]。

因此清朝開博學鴻詞科和明史館時,顧炎武堅決不仕,他說「人人可出而炎武必不可出」[14];而對**,則告誡曰「不登權門,不涉利路」[15]。

1.4「多學而識」的治學主張 何謂「多學而識」[18]?顧炎武認為:學習在於「博學於文」[17]、「好古敏求」[18],「在於得理而驗於事物」[19]。

「博學於文」即為「自身以至天下國家,皆學之事」[20](《與友人論學書》),應讀「聖人之經典,先儒之注疏與前代之史」[21],應「當求實學,凡天文、地理、兵農、水土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22],並指出:「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23]。「好古敏求」,應做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24],「猶當博學審問,『古人與稽』,以求是非之所在」[25]。

顧炎武還認為:學習「在於得理而驗於事物」、「下學而上達」[26]。人若「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牆之士,……終無濟於天下」[27]。

因此,炎武先生一生能「足跡半天下」,能「取天下書遍閱之……,並一一考據」 [28];其所到之處,必尋人「問其曲折」,必「考其山川、風俗、疾苦利病,如指諸掌」[29],「擇其宜於今者手錄」[30]。《日知錄》則是炎武先生盡平生之志,廣求師友,重視實地考據,以筆記形式著作的讀書心得,其內容遍及經義、政事、史地、藝文、兵事、天象、術數等,其考據之精審,見解之卓越,對後世有深刻的影響。

1.5「經世致用」的教育改良主張 顧炎武作為明清民主思想的著名啟蒙者之一,他痛恨「無本之人」[講「空虛之學」。他認為教育應改良人性、改良社會,昌明人道、改變政治,促進天下興,即教育能「經世致用」。

在《病起薊門當事書》中說:「今日者,拯斯人於塗炭,為萬世開太平,此吾輩之任也。仁以為己任,死後而已」。

他指出:「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31],「凡不關於六經之旨,當世之務者,一切不為」[32]。

1.6崇尚創新的獨特見解 炎武先生認為「為學」與「興天下」,皆應勇於開拓,敢於創新。針對當時科舉制度下的教育,他認為「八股文之害,巨於焚書;而敗壞人才,更甚於咸陽之郊所坑者」[33],若「廢天下之生員,而用世之材出矣」[34];他指出:

「天下之才,日生而無窮也,……天下之人,無問生員與否,皆得舉而薦之」[35]。

就「為學」,炎武先生認為:「蓋天下之理無窮,而君子之志在於道,……昔日之得,不足以為矜,後日之成,不容以自限」[36](《初刻日知錄自序》);他指出:「文章無定格」[37],「君詩之病在於有杜,君文之病在於有歡韓、歐。

有此蹊徑於胸中,便終身不脫依傍二字,斷不能登峰造極」[38]。觀先生一生之治學成就,其不僅首創古音學,更重要的是先生以他的治學行為和精神開創了清代「樸學」新風。

墨子提倡的思想是什麼?他所提倡的思想在古代社會起到了什麼作用

非攻,仁愛,其實這種思想和他生活的年代有關,也折射成當時人們厭倦戰爭,渴望和平,但戰爭是不可能停止的,這也就是墨家為什麼無法壯大的原因 非攻,兼愛 就是反對不起義戰爭,愛護身邊的人 大愛 兼愛 非攻 尚賢 反映了當時下層人們的願望有很大的影響力 墨子的思想體系是什麼?有什麼積極的意義?按墨家的規定 ...

上Q的目的是什麼,CMA的目的是什麼

通過聊天這種方式,練習和提高自己的打字速度,訓練自己的思維,提高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了解並掌握時時動態,更新自己的觀念,提高司機對一切事物的觀察 分析 處理的水平等,這就是我對上 認識。cma的目的是什麼?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cma 認證的目的在培育管理會計人員和財務管理人員的知識廣度,使其能...

法律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法律的目的是什麼

按照馬克思經典著作 法律的最終目的就是沒有法律,到了共產主義社會,勞動成為一種必需,人們是一種自發的活動,不需要用這種規則來強制了。1 維護公民合法權益 2 制裁違法行為 3 維護社會平安 最終目的 就兩個字,和諧 那要看統治階級的目的是什麼了。法律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筆者認為,法律作為全體公民應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