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各地的傳統居民各有特色請你列舉幾種吧

2021-03-20 19:24:44 字數 5207 閱讀 3580

1樓:可可新鑫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又稱四合房,是一種中國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乙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自明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期,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

2.窯洞

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窯洞廣泛分布於黃土高原的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內蒙古、甘肅以及寧夏等省。在中國陝甘寧地區,黃土層非常厚,有的厚達幾十公里,中國人民創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鑿洞而居,創造了被稱為綠色建築的窯洞建築。

3.土樓

土樓,是利用未經焙燒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質黏土和黏質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夾牆板夯築而成牆體(少數以土坯磚砌牆)、柱樑等構架全部採用木料的樓屋,簡言之,就是以生土版築牆作為承重系統的任何兩層以上的房屋。根據《現代漢浯詞典》的解釋,所謂「樓」,就是「兩層或兩層以上的房子」。

4.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適於牧業生產和游牧生活。

蒙古包包內寬敞舒適,是用特製的木架做"哈那"(蒙古包的圍欄支撐),用兩至三層羊毛氈圍裹而成,之後用馬鬃或駝毛擰成的繩子**而成,其頂部用"烏耐"作支架並蓋有"布樂斯",以呈天幕狀。其圓形尖頂開有天窗"陶腦",上面蓋著四方塊的羊毛氈 "烏日何",可通風、採光,既便於搭建,又便於拆卸移動,適於輪牧走場居住。

中國歷史悠久,疆域遼闊,自然環境多種多樣,社會經濟環境不盡相同。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築形式,這種傳統的民居建築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環境的烙印,生動地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係。

自古以來,建築的營建,不僅要滿足人類對擋風遮雨、 生活起居的物質需求,而且還要滿足人類對心理、倫理、審 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天人合一」是中國「周易美學」 的理論核心,在各類建築中,傳統民居最為完全、深刻地體 現了這一思想,體現在與自然協調共生的營建思想、中庸適 度的發展目標、經驗為本的承傳模式,體現在追求「天—— 地——人」和諧共生上。

2樓:剛榮

中國傳統民居的建築型別與特點:中國建築文化源遠流長,有著豐富深遠的文化哲理,例如重情知禮、以人為本,創作思維上崇尚「天人合一」的精神,注意環境與建築交融,崇尚自然美和人性文化所演繹的悟性 共鳴的美學原則和建築形態的構成原則等,而中國人深層的 世界觀、自然觀等民族意識也常通過傳統建築空間特性的塑 造反映出來。

中國又是乙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個地區的地理條件,經濟技術和建築文化有明顯的地域差異,中國 的傳統文化正是由各個地區、各個民族各具特色的地方建築 文化所組成的。 正因如此,中國傳統建築就像一顆明珠在世界建築史上 占有耀眼的一席之地,而且影響廣泛深遠。 所謂「傳統民居」是指那些非官方的、民間的、一代又一代 延續下來的、以居住型別為主的「沒有建築師的建築」。

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古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通過實踐思考和感悟來設計自己的住宅, 其營建都是因地制宜、就近取材,地區間的各種差異,造就 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民居,在藝術、技術、環境諧調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傳統民居」是我國建築大家族中的重要 組成部分和特有的建築形式,其產生和發展是自然、社會, 經濟、文化等因素影響的綜合反映,具有濃厚的中國傳統文 化特色,因此它又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的佼佼者之一。 自古以來,建築的營建,不僅要滿足人類對擋風遮雨、 生活起居的物質需求,而且還要滿足人類對心理、倫理、審 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

而「天人合一」是中國「周易美學」 的理論核心,在各類建築中,傳統民居最為完全、深刻地體 現了這一思想,體現在與自然協調共生的營建思想、中庸適 度的發展目標、經驗為本的承傳模式,體現在追求「天—— 地——人」和諧共生上。

中國漢族地區傳統民居的主流是規整式住宅,以採取中 軸對稱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為典型代表。北京四合院分前 後兩院,居中的正房體制最為尊崇,是舉行家庭禮儀、接見 尊貴賓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內,以遊廊相連線。北京四 合院雖是中國封建社會宗法觀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築上 的具體表現,但庭院方闊,尺度合宜,寧靜親切,花木井然, 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間。

華北、東北地區的民居大多是 這種寬敞的庭院。 中國南方的住宅較緊湊,多樓房,其典型的住宅是以小 面積長方形天井為中心的堂屋。這種住宅外觀方正如印,且 樸素簡潔,在南方各省分布很廣。

在閩南、粵北和桂北的客家人常居住大型集團住宅,其 平面有圓有方,由中心部位的單層建築廳堂和周圍的

四、五 層樓房組成,這種建築的防禦性很強,以福建永定縣客家土 樓為代表。在中國的傳統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樓獨具特色, 有方形、圓形、八角形和橢圓形等形狀的土樓共有 8000 餘 座,規模大,造型美,既科學實用,又有特色,構成了乙個 奇妙的民居世界。 皖南古村落是指位於安徽省長江以南山區地域範圍內、 以西遞和巨集村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 歷史傳統村落,有強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皖南山區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儲存了大量形態相 近、特色鮮明的傳統建築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僅與地形、 地貌、山水巧妙結合,而且加上明清時期徽商的雄厚經濟實 力對家鄉的支援,文化教育日益興旺發達,那些徽商還鄉後 以雅、文、清高、超脫的心態構思和營建住宅,使得古村落 的文化環境更為豐富,村落景觀更為突出。

皖南古村落與其它村落形態最大的不同之處是,皖南古 村落建設和發展在相當程度上脫離了對農業的依賴。古村落 居民的意識、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農民的思想意 識和一般市民階層,追求與文人、官宦階層相一致的生活情 趣,因此具有濃郁的文化氣息。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 的基礎上,採用不同的裝飾手法,建小庭院,開鑿水池,安 置漏窗、巧設盆景、雕梁畫棟、題蘭名匾額、創造優雅的生 活環境,均體現了當地居民極高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

福建土樓用當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單屋,繼而連成大 屋,進而壘起厚重封閉的「抵禦性」的城堡住宅——土樓。 土樓具有堅固性、安全性、封閉性和強烈的宗族特性。樓內 鑿有水井,備有糧倉,如遇戰亂、匪盜,大門一關,自成一 體,萬一被圍也可數月之內糧水不斷。

加上冬暖夏涼、防震 抗風的特點,土樓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襲,繁衍生息的住宅。 少數民族居住建築

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居住建築也很多樣,如西北部新疆 維吾爾族住宅多為平頂,土牆,一至三層,外面圍有院落; 藏族典型民居「碉房」則用石塊砌築外牆,內部為木結構平 頂;蒙古族通常居住於可移動的蒙古包內;而西南各少數民 族常依山面水建造木結構干欄式樓房,樓下空敞,樓上住人, 其中雲南傣族的竹樓最有特色。

各個地方特色民居有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1.北京四合院

中國漢族地區傳統民居的主流是規整式住宅,以採取中軸對稱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為典型代表。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起,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經過明清的不斷完善,終成典型格局。四合是指東西南北四面圍合成「口」字形。

北京正規四合院一般依東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

經過數百年的營建,北京四合院從平面布局到內部結構、細部裝修都形成了京師特有的京味風格。

2. 福建土樓

福建土樓以永定縣客家土樓為代表。永定的土樓極具特色,方、圓、八角和橢圓形皆有,主要由中心部位的單層廳堂和周圍的

四、五層樓房組成。數量多,規模大,造型美。曾有人形容其圓形者有如天外飛碟。

土樓用當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堅固、安全、封閉,又有強烈的宗族特性。樓內鑿有水井,備有糧倉,如遇戰亂、匪盜,大門一關,自成一體,可數月之內糧水不斷。且冬暖夏涼、防震抗風。

3.皖南民居

皖南古村落是指位於安徽省長江以南山區地域範圍內、以西遞和巨集村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歷史傳統村落,有強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皖南山區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民居特色鮮明。村落不僅與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結合,而且還與明清徽商的雄厚經濟實力和高雅超脫文化相輝映,使皖南古民居的文化環境更為豐富,村落景觀更為突出。

4.窯洞民居

中國北方黃河中上游地區窯洞式住宅較多,在陝西、甘肅、河南、山西等黃土地區,當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內開鑿橫洞,並常將數洞相連,在洞內加砌磚石,建造窯洞。窯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涼,節省土地,經濟省工,將自然圖景和生活圖景有機結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築形式,滲透著人們對黃土地的熱愛和眷戀。

5.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

隨著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廬或氈帳逐漸被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圓形尖頂,頂上和四周以一至兩層厚氈覆蓋。普通蒙古包,頂高10-15尺,圍牆高約5尺左右,包門朝南或東南開。

包內四大結構為:哈那(即蒙古包圍牆支架)、天窗(蒙語「套腦」)、椽子和門。

6.干欄式民居

我國雲南、廣西、貴州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基本處在熱帶雨林區,其傳統民居大多為適應環境的干欄式。干欄式民居基本使用木料建造。

所謂干欄,就是把住房分為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無牆不住人或作牲畜圈之類用。早在六七千年以前,河姆渡人就已經能夠建造干欄式房屋了。《新唐書•南蠻傳》:

南平僚東踞智州,戶四千餘,多瘴癘,山有毒草、沙蝨、蝮蛇,人樓居,梯而上,名曰干欄。南平即今南川、綦江一帶。

7.開平碉樓

開平碉樓位於廣東省開平市,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乙個特殊型別,是一種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

根據現存實證,開平碉樓最遲在明代後期(16世紀)已經產生,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展成為表現中國華僑歷史、社會形態與文化傳統的一種獨具特色的群體建築形象。這一類建築群規模巨集大、品類繁多,造型別致,分布在開平市的鄉村。

其特色是中西合壁的民居,有古希臘、古羅馬及伊斯蘭等風格多種。

8.藏族碉房

藏族民居極具特色,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區的帳房、雅魯藏布江流域林區的木構建築各有特色。其中又以碉房最富北方情韻。碉房大多數為三層或更高的建築。

底層為畜圈及雜用,二層為居室和臥室,三層為佛堂和曬台。四周牆壁用毛石壘砌,開窗甚少,內部有樓梯以通上下,易守難攻,類似碉堡。視窗多做成梯形,並抹出黑色的窗套,窗戶上沿砌出披簷。

9.哈尼族的蘑菇房

哈尼族的蘑菇房狀如蘑菇,由土基牆、竹木架和茅草頂成。屋頂為四個斜坡面。房子分層:

底層關牛馬堆放農具等;中層用木板鋪設,隔成左、中、右三間,中間設有乙個常年煙火不斷的方形火塘;頂層則用泥土覆蓋,既能防火,又可堆放物品。

房屋建築以土石為主要牆體材料。屋頂有平頂的「土掌房」和雙斜面四斜面的茅草房。因地形陡斜,缺少平地,平頂房較為普遍,既可防火,又便於用屋頂曬糧,空間得到充分利用。

客人來到,熱情的主人就會請你圍坐在火塘邊,讓你吸上一陣長長的水菸筒,飲上一杯熱騰騰的「糯公尺香茶」,喝上一碗香噴噴的「悶鍋酒」。趁著酒興,主人敞開嗓子,向你展示哈尼人像哀牢山的竹子一樣有枝有節有根的歌聲,並祝願賓客吉祥如意、情深誼長。

有史以來,哈尼人遷徙到**,蘑菇房就蓋到**,遍布哈尼山鄉,經長期的發展與改進,現在的蘑菇房既有傳統特色又日臻完善,與巍峨的山峰,迷人的雲海、多姿的梯田,成了一幅奇妙的哀牢山壯景。

我國傳統節日有哪些,和什麼習俗,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分別有哪些習俗?

1 正月初1春節,古代有元日 元旦 元正 元辰 元朔 3元 3朝 3正 正旦 正朔等30多種名稱2 正月初5路神生日3 正月105日上元節 元宵節 4 2月初2春龍節又叫龍抬頭青龍節5 2月105花朝節6 清明節的前1天寒食節7 3月初3上巳節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8 春分後105日清明節 現定陽曆...

我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我國的傳統節日有重陽節,端午節,中秋節和春節等等,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 龍抬頭 農曆二月初二 社日節 農曆二月初二 上巳節 農曆三月初三 寒食節 冬至後的105或106天 清明節 公曆4月5日前後 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 七夕節 農曆七月初...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我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1 除夕 吃團圓飯,祭祀,熬夜守歲。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 守歲 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都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 貼春聯 貼年畫 貼窗花 貼福字。2 春節 以吃年糕 餃子 湯圓 大肉丸 全魚 美酒 蘋果 花生 瓜子 糖果等為主 放鞭炮 給壓歲錢 拜年 走親戚 送年禮 上祖墳 逛花市 鬧社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