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原名叫什麼

2021-03-20 05:32:21 字數 5548 閱讀 2040

1樓:暮夏淺眠

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故稱為衛鞅,又稱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商鞅(前390年-前338年),中國歷史上戰國時代政治家、統帥,法家法派代表人物。

商鞅早年學習法家、兵家、雜家思想,後侍奉魏國國相公叔痤任中庶子,秦孝公在秦國國內頒布求賢令後由魏入秦,通過變法改革將秦國改造成富裕強大之國,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的戶籍、法律、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

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軍收復了河西地區(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部分失地。但商鞅在變法改革過程中制定了嚴酷的刑法打擊舊貴族,招致極大的怨恨,商鞅本人也遭到舊貴族勢力的報復,最終身亡。

2樓:正康三年

商鞅原名叫公孫鞅。

商鞅(約西元前395年-西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

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西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繼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誣陷謀反,戰敗死於彤地,其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眾。

3樓:匿名使用者

商鞅(約前390年—前338年),衛國(今河南安陽市內黃梁莊鎮一帶)人,漢族。戰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的後裔,公孫氏,稱為衛鞅,又稱公孫鞅,後封於商,後人稱之商鞅。

應秦孝公求賢令入秦,說服秦孝公變法圖強。孝公死後,被貴族誣害,車裂而死。在位執政十九年,秦國大治,史稱商鞅變法。

商鞅「少好刑名之學」,專研以法治國,受李悝、吳起等人的影響很大。後為魏國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時對魏惠王說:「公孫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為相。

」又對惠王說「王既不用公孫鞅,必殺之,勿令出境。」公叔痤死後,商鞅聽說秦孝公雄才大略,便攜同李悝的《法經》到秦國去。通過秦孝公近臣景監三見孝公,商鞅暢談變法治國之策,孝公大喜。

前359年任左庶長,開始變法,後公升大良造。 周顯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變法,變法內容為「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這時太子犯法,商鞅曰: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太傅公子虔與老師公孫賈。秦孝公十六年(西元前346年),太傅公子虔復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

變法日久,秦民大悅。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前340年,率秦趙軍敗魏國公子昂將軍,魏割河西之地與秦,將人民遷居至大樑,此時魏惠王大忿:

「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商鞅因功封於商十五邑。 商君之法太過刻薄寡恩,設連坐之法,制定嚴厲的法律,增加肉刑、大闢,有鑿頂、抽肋、鑊烹之刑。

秦國貴族多怨。趙良勸說商君積怨太深,宜「歸十五都,灌園於鄙」、「不貪商、於之富,不寵秦國之教」,商鞅不聽。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嬴駟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謀反,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結果因未出示證件,店家害怕「連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斃」;欲逃往魏國,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帥,亦不願收留。

後來商鞅回到商邑,發邑兵北出擊鄭國,秦國發兵討之,殺鞅於鄭國黽池,死後被秦惠王處「車裂之刑」于彤,滅商君之族。 西元前359年,正當商鞅輔佐秦孝公醞釀變法時,舊貴族代表甘龍、杜摯起來反對變法。他們認為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

「法古無過,循禮無邪。」商鞅針鋒相對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禮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

」從而主張「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商君書·更法篇》《史記·商君列傳》)。這是以歷史進化的思想駁斥了舊貴族所謂「法古」「循禮」的復古主張,為實行變法作了**準備。課本上「商鞅舌戰圖」插圖,是當時這次大辯論的寫照。

4樓:愛紹錦

商鞅畫像商鞅(約前390年—前338年),漢族,衛國(今河南安陽市內黃梁莊鎮一帶)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姬姓,衛氏,全名為衛鞅。

因衛鞅本為衛國公族之後,故又稱公孫鞅。後封於商,後人稱之商鞅。應秦孝公求賢令入秦,說服秦孝公變法圖強。

孝公死後,受到貴族誣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車裂而死。其在秦執政二十餘年,秦國大治,史稱「商鞅變法」,並使秦國長期凌駕於山東六國之上。但最後還是死於自己的法。

商鞅「少好刑名之學」,專研以法治國,受李悝、吳起等人的影響很大。後為魏國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時對魏惠王說:「公孫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為相。

」又對惠王說「王既不用公孫鞅,必殺之,勿令出境。」公叔痤死後,魏惠王對公叔痤囑託不以為然,也就沒有照做了。公孫鞅聽說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者,欲收復秦之失地,便攜同李悝的《法經》到秦國去。

通過秦孝公寵臣景監,商鞅三見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種君主之策。只有霸道得到秦王的讚許,並成為秦國強盛的根基。前359年任左庶長,開始變法,後公升大良造。

西元前359年,正當商鞅輔佐秦孝公醞釀變法時,舊貴族代表甘龍、杜摯起來反對變法。他們認為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無過,循禮無邪。

」商鞅針鋒相對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禮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從而主張「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商君書·更法篇》《史記·商君列傳》)。

這是以歷史進化的思想駁斥了舊貴族所謂「法古」「循禮」的復古主張,為實行變法作了**準備。

周顯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變法,變法內容為「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這時太子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刑其太傅公子虔與老師公孫賈。秦孝公十六年(西元前346年),太傅公子虔復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變法日久,秦民大悅。

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前340年,率秦趙軍敗魏國公子昂將軍,魏割河西之地與秦,將人民遷居至大樑,此時魏惠王大忿:「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衛鞅因功封於商十五邑。

商君之法太過刻薄寡恩,設連坐之法,制定嚴厲的法律,增加肉刑、大闢,有鑿頂、抽肋、鑊烹之刑。尤其是軍功爵制度,造成秦國貴族多怨。秦國公族趙良勸說商君積怨太深,宜「歸十五都,灌園於鄙」、「不貪商、於之富,不寵秦國之教」,商鞅不聽。

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謀反,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結果因未出示證件,店家害怕「連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斃」;欲逃往魏國,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帥,亦不願收留。後來商鞅回到商邑,發邑兵北出擊鄭國,秦國發兵討之,殺鞅於鄭國黽池,死後被秦惠王處「車裂之刑」于彤,滅商君之族。

5樓:突擊匕首

本名是衛鞅

商鞅(約前390年—前338年),漢族,衛國(今河南安陽市內黃梁莊鎮一帶)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姬姓,衛氏,全名為衛鞅。

因衛鞅本為衛國公族之後,故又稱公孫鞅。後封於商,後人稱之商鞅。

6樓:匿名使用者

商鞅是衛國人,原名公孫鞅,人稱衛鞅! 衛國人,公孫氏,名鞅,亦稱衛鞅,後來他到秦國被封於商,號商君,才又稱商鞅。戰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初為魏相公叔痤家臣,後入秦進說秦孝公。西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商鞅為左庶長,實行變法。隨後,又公升為大良造。

至孝公十二年,秦由雍(今陝西鳳翔南)遷都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他進一步變法。西元前340年,因戰功封於商(今陝西商縣東南)十五邑,他前後兩次變法,奠定了秦國富強的基礎。秦孝公死後,被貴族誣害,車裂而死。

《漢書·藝文志》有《商君》二十九篇,今存二十四篇;又有《公孫鞅》二十七篇,今佚。遺物有「商鞅方公升」。 商鞅的祖先姓姬。

商鞅「少好刑名之學」(《史記·卷六十八》),李悝、吳起等人的思想對他有很大影響。周顯王四年(前365年)左右,商鞅到了魏國國都安邑(今山西北禹王城),在相國公叔痤的門下任中庶子。公叔痤知到商鞅很有才能,便欲魏惠王舉薦,這時,公叔痤患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痤便向惠王舉薦商鞅,「座之中庶子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願王舉國而聽之。

」(《史記·商君列傳》)但魏惠王未予以理睬,對手下說:「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公孫鞅也,豈不悖哉!」(《史記·商君列傳》) 公叔死後,公孫鞅聞秦孝公徵求「有能出奇計強秦者」,於是商鞅到了秦國。

商鞅向秦孝公建議「變法修刑,內務耕稼,外勸戰死之賞罰」,富國強兵,成就霸王之業。秦孝公贊成商鞅的意見,並試行了鼓勵開墾荒地等變法政策,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於周顯王十三年(前356年)任命商鞅為左庶長,正式實行變法。

為了加強**統治,商鞅首先施行了「相坐法」。主要內容是:將居民以五家為「伍」、十家為「十」為編制,登記入戶籍,責令互相監督。

一家有罪,九家必須連舉告發。若不告發,則十家同罪連坐。此外,還下令「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為私鬥爭,各以輕重被刑」,以獎勵軍功而禁止私斗。

規定爵位依軍功授予,宗室非有軍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即「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商鞅還推行了重農抑商的政策,即所謂「困末作而利本事」。

他規定:凡努力於耕織而生產粟帛多的人,可以免除本身徭役;凡經營商業、圖謀末利和因懶惰而貧窮的,將連同妻子兒女沒入官府為奴婢。 通過初步變法,秦國「主以尊安,國以富強」,軍事力量日趨增強。

商鞅在秦孝公支援下,又進一步在經濟、政治領域進行變法。 在經濟上推行的重大政策是「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所謂「阡陌」是指「井田」中間的灌溉渠道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縱橫道路,縱者稱「阡」,橫者稱「陌」。

「封疆」就是奴隸主貴族受封的井田的界限。新法規定開封疆阡陌,從法律上革除了井田制度。允許人們開荒,可以佔為私有,自由買賣;賦稅則按照各人所佔土地的多少來均平負擔。

這樣就破壞了奴隸制的生產關係,解除了對生產力的束縛,促進了新的發展。 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小都鄉邑聚為縣」,「凡三十一縣」(一說四十一縣)。縣設縣令、縣丞、縣尉等官吏。

商鞅通過縣的設定,將全國政權、兵權集中到了**,從而鞏固了**集權的封建統治,削弱了豪門貴族在地方的權力。此外,商鞅在周顯王二十五年(前344年),頒布了標準的度量衡器,統一了國內的度量衡。 為了便於秦國向東擴充套件勢力,商鞅又經營了地處渭河平原中心而又物產豐富、交通方便的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按照中原各國國都的規模,建造了冀闕和宮廷。

西元前350年,秦將國都從雍遷到咸陽。 商鞅變法,遭到了保守貴族的頑強反抗。新法初行時,連太子駟也不遵守。

商鞅「劓」、「黥」了太子的師傅公子虔和公孫賈,還把「亂化之民」盡遷邊城,保證了新法的貫徹執行,終於使得秦國一躍而成為「家給人足」,「鄉邑大治」,「兵革大強」,「諸侯畏懼」的強國。 軍事上,變法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後,商鞅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對魏國河西之地發起進攻。 在一系列的作戰中,商鞅顯示出傑出的軍事才能,為秦國奪回大片河西之地,給魏國以沉重打擊。

他因功而受封得於(今河南內鄉縣東)、商(今陝西商縣東南)之地15邑,號為商君。 周顯王三十一年(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駟即位,為秦惠文王。公子虔誣告商鞅謀反,惠文王派遣官吏捕拿商鞅。

商鞅逃到自己的封邑——商,徵兵反抗。不久,兵敗被俘,被車裂而死。 點評:

商鞅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改革家,商鞅變法也是中國古代一次最徹底的改革,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變法使秦國一躍而成為諸侯中的強者,為秦國最終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商鞅也是乙個著名的軍事家,他在河西之戰中所顯示出的才能就足以證明一切,但是他的軍事才能往往被其卓越的政治才能給掩蓋了。

孟子全名叫什麼,孟子原名叫什麼

孟子 約前372 前289 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孟子鄒國人 也就是現在的山東鄒縣東南人 距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是著名的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孟子之照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

angelababy原名叫什麼,AngelaBaby的真名叫什麼

angelababy原名叫楊穎。中文名 楊穎 外文名 angelababy 別名 baby,ab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 漢族 星座 雙魚座 血型 o型 身高 168cm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89年2月28日 職業 演員 畢業院校 嘉諾撒聖心商學書院 經紀公司 angelababy工作室...

杜甫的原名叫什麼,杜甫原名是什麼

杜甫原名就是杜甫,不過他有個字叫子美,字懂不懂,跟小名相似的東西,禮記 中就有說過 男子二十,冠而字 女子許嫁,笄而字。杜甫,字子美,生於河南鞏縣 今河南省鞏縣 是名詩人杜審言的孫子。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他就叫杜甫,姓杜,名甫,字子美,古人起名字是姓 名 字,但是字一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