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的來歷,乙個地名的來歷

2021-03-20 04:15:19 字數 4666 閱讀 3747

1樓:匿名使用者

以前有乙個大地主,名叫王金,他鋪橋,造路,扶窮救貧村里的人都非常愛戴他一天村里來了乙個。個孤兒!王金見了,就把他帶到家裡

2樓:匿名使用者

濟南名字的來歷

濟南因在古濟水(古四瀆之一「濟水」,其故道今為黃河所據)南岸而得名。濟南作為行政區域地名而見於史書記載則早於西漢初年,距今已有2100多年。它自古是夷人聚居之地,處於泰山文化圈之內,產生了東夷文化。

2023年前即以燒製黑陶為特色。以黑陶為標誌的文化遺址,最早在濟南龍山城子崖發現,因此成為"龍山文化"的命名地。

時代在變遷,濟南在發展,這塊土地上演繹了和正在上演著一幕幕生動感人的故事。

商周時代,濟南為古譚國地。春秋戰國時期,濟南,地屬齊國。此時著名的齊晉之戰,即發生在今濟南市北郊馬鞍山一帶;戰國時期的齊國大思想家鄒衍,創立陰陽五行學說,為稷下學派著名學者,其墓即在章丘;盧人(今長清人)扁鵲,精通內科、**、五官科、小兒科,創立望、聞、問、切的診病方法,在中國醫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建立郡縣制。今濟南市區地屬濟北郡,稱歷下邑。漢初,設立濟南郡,此為「濟南」一名出現之始。

濟南郡治設於東平陵(今章丘縣平陵城)。漢文帝時,年過九旬的濟南人、秦博士伏生口授今文《尚書》二十八篇,使之得以流傳後世。魏晉南北朝時期,朝代屢屢更替,這一時期,佛教在濟南興盛,以歷城縣柳埠朗公寺為中心,形成山東一帶的佛教盛地。

隋朝開皇三年,改濟南郡為齊州,轄歷城等10縣。北宋政和六年,又把齊州公升為濟南府。被稱為「文學之國」、「富饒之地」,為全國賦稅最多的地區之一。

珍藏於今的北宋「濟南劉家功夫針鋪」商標銅版,為現存中國最早的商標,表明了當時濟南工商業之發達。「濟南二安」——李清照(號易安)、辛棄疾(字幼安)創作了大量的詩詞篇章,分別成為蜚聲中華詞壇的「婉約派」、「豪放派」傑出代表。金代,濟南仍為府,屬山東東路。

此時,在城北開鑿了小清河,直通至海,使濟南成為重要的鹽運集散地,對後世本地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金元之際,濟南仍是文化繁榮之鄉。著名散曲家、濟南人杜仁杰博學多才,詩文俱佳,他曾多次同文學家元好問共游濟南。

元好問在遍遊濟南山水後,寫下「羨煞濟南山水好」、「有心常做濟南人」等頌揚之詞。城市園林湖泉經知州曾鞏等人的整治,更加明媚怡人引得文學大家黃庭堅吟贊「濟南瀟灑似江南」。明初,濟南轄泰安、德州等26縣。

洪武九年,山東最高行政機關「承宣布政使司」由青州遷至濟南,至此,濟南成為山東省會。清代,濟南仍為山東省治。帝國主義的野蠻入侵之時,山東地區義和團運動的首領朱紅燈曾在長清一帶活動,在「天下義和拳興清滅洋」口號鼓動下,濟南城鄉的反帝愛國運動達到高潮。

本世紀初,濟南成為膠濟、津浦兩大鐵路幹線的交匯點,八方輻輳,商貨轉運便利。解放後,設立濟南特別市。2023年5月復稱濟南。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濟南進入了社會主義新時期。從此濟南的發展掀開了新的一頁。

又如:北京許多地名的來歷:

1、天橋

原天橋位於天壇西北,南北向跨過龍鬚溝。此橋是皇上去天壇祭天的必經之橋,意為通天之橋,故稱「天橋」。

原來的天橋是有橋的,明朝在此建有漢白玉單孔高拱橋,以通「御路」。皇帝又稱為天子,天子所走之橋,故叫天橋。這就是天橋一名的由來。

天橋平時有木柵欄封起來,除了皇上老兒其他人等不許通過,一般官民只能走兩側的木橋。橋下原有的河道後來就逐漸演變成了龍鬚溝。「清光緒三十二年(2023年)整修正陽門至永定門的馬路,將這條路上原來鋪的石條一律拆去,改建成碎石子的馬路,天橋也改建成矮矮的石橋。

2023年,因有軌電車行駛不便,就將天橋的橋身修平,但兩旁仍有石欄杆。2023年展寬正陽門至永定門的馬路,就將天橋兩旁的石欄杆全部拆除,天橋的橋址不復存在。」

2、大柵欄

該街東起前門大街,西抵煤市街,全長近300公尺,街道狹窄。舊時曾有"京師之精華盡在於此,熱鬧繁華,亦莫過於此","繁華市井何處有,大柵欄內去轉遊"的美譽。大柵欄街原稱廊房四條,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

明永樂十八年(公元2023年)遷都北京後,為鼓勵工商業發展,在正陽門外設市場,修建"廊房",作為商業鋪房,招商開市。至明中葉嘉靖時,這一地區已逐漸發展成為有名的繁華鬧市。

清乾隆年間,於街道兩端入口處安置鐵製柵欄,故有大柵欄之稱,並沿習下來,成為街名。

3、東四、西四

全稱應該是東四牌樓,西四牌樓,四」字即指在其十字街頭的四周路口,各建有一座牌樓,合起來是因四座牌樓而故名的。但這些巨集大的牌樓群,也因交通問題而拆除了,所以只剩下這些地名的簡稱。,東單、西單全稱是東單牌樓,西單牌樓,「單」是指單獨的乙個牌樓而言。

4、大北窯

出東便門,東北方向離城3裡,地勢廣闊,土質細膩,向來燒得好磚。多年以來,磚窯密集。其中最大的是在北邊的一座大窯,煙囪高聳,遠遠就能看到。

所以遠近居民到此都以大窯為標記物。久而久之,此地就叫「大北窯」。

5、亮馬河

東直門外有條小河,遠來客商的馬車隊來到這裡,經常在河裡給風塵僕僕的馬匹洗涮,洗完的馬匹就在河岸上晾乾身體,故名「晾馬河」,時間長了,就叫成「亮馬河」了。

6、呼家樓

大北窯向北

二、三里,有地名「呼家樓」,此處有一呼姓財主,蓋了樓(也就2層),高高地俯視低矮的民居,久之成為附近的地標。被過往行人將此地稱為「呼家樓」

7、黃莊

位於中關村南一站地。原為「皇莊」,意為皇家的莊田。明代土地分為官田和民田。

皇室的皇莊、官莊、太監莊遍於京郊,盡佔豐碩之地。北京的皇莊源於明太祖洪武23年(1390),始於永樂初年,武宗即位僅一月,就增設皇莊7處,就包括此處。嘉靖初年,皇莊廢除,但性質相盡的官莊保留到明末。

8、保福寺

位於中關村東一站地。退了休的太監在此集資修建此寺,取福壽之意。

9、五棵松

原為清提督劭英之墓。墓內有五棵古松樹,周邊荒涼,當地人便以此松樹為地標,稱該地方為「五棵松」。2023年修建一線地鐵,原松樹死掉。

現在,在五棵松地鐵站西北出口處仍種有五棵松樹,以符其名。

10、公主墳

主墳位於復興門外大街街心花園的蒼松翠柏之中,據史料記載,該墳埋葬的並非真正的公主,而是順治皇帝母親的義女—孔四貞。她被稱為公主,並予厚葬,是有其歷史原因的。 他孔四貞的父親叫孔有德, 漢族,遼陽人,在明末清初不是一般人物。

孔有德原為明朝將領,天啟五年,清太宗興兵伐明,為了招賢納士,發布了乙份帶有收買性質的詔文。孔有德看到明朝的沒落腐敗,於是投降了清廷。清兵入關後,率兵馳騁疆場,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在取南京、攻江陰、征戰貴州、廣西,抓獲明宗室王公等方面,竭力效忠清 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順治皇帝視他為開國良將,曾多次給予重賞與表彰。

順治九年。孔有德率部南征柳州,與明朝將領李定國交戰失敗,最後於桂林和他兩位夫人一起自殺身亡。 父母陣亡後,年幼的孔四貞回到北京。

順治皇帝的母親孝莊皇后將此功臣之女認定為自己的義女,把她留在宮中撫養,讓她分享榮譽,並封她為和碩公主。 孔四貞自幼生長在軍營中,善騎射,通武藝,長大後嫁給內務大臣孫延齡為妻。後來,清王朝特賜孔四貞繼承其父「定南王」的王位,並令孫延齡同其妻往廣西節制軍務。

孫到廣西後縱兵驕橫,並投靠吳三桂背叛清廷。孔四貞堅決反對孫、吳的叛逆行為,毅然率兵進行討伐。孔四貞智勇雙全,很快就平息了雲南的叛亂,為清王朝的安定局勢立下了一大功勞。

平定雲南叛亂後,康熙帝召她回京,並為她賜封王 爵,成為清朝的一代女王。孔四貞逝世後,清廷以隆重的葬禮相待,將她埋葬於此,並稱之為「公主墳」。

11、六里橋

位於京城西南,是西南方向進城的主要通道。原建有石橋,因距離廣安門城門還有六里地,故稱」六里橋」

12、八里莊

位於京城西,是西部方向進城的主要通道。因距阜成門城門還有八里地,故稱「八里莊」。

13、王府井

隋朝燕王府,北平王羅藝之帥府」就在這裡,至今仍有帥府園之稱。羅藝是《隋唐演義》**中羅成的父親,唐高宗封羅藝為燕王,總管幽州,在此建有燕王府。 至明代,隨著紫 禁城的興建,不少達官貴人在此修建王府,所以據《明成祖實錄》載,這裡被稱十王府、王府街,**時期,帝王時代結束,百姓漸漸淡忘了這些,在當時,百姓最主要的看重是吃喝住行,那時候的北京,老百姓打不起井,一般的井打出的水都是苦澀的,只能用做洗衣服、蒸飯,而飲用水都是去賣,在電視上我們也經常看到推著水車賣水的人,其實賣的水也不過是相比之下苦澀味道淡一些而已,而王府街旁西側有一口遠近聞名的優質甜水井,名為甜水,其實就是無色無味,相對來說,王府井的地名也就因此而得。

14、象來街(長椿街)

象來街位於宣武門西側一裡左右,原來這裡是明清時代飼養大象的地方。 明清兩朝,東南亞一些國家曾帶大象來華,進貢皇帝,以示友好。明弘治八年,在宣武門內西南城根設立象房和演象所,馴養大象。

古代將大象視為太平吉祥的象徵,寓永珍更新之意。每當太和殿舉行盛典,象群被牽到皇宮,有駕車的、馱寶的、站班的,各有分工。平時大臣上朝,大象站立排列於午門前御道左右,蔚為壯觀。

清朝沿用明朝役使大象的制度與習俗不變,但至清代後期,馴養大象的經費被層層剋扣,大象境遇不斷惡化,從而被逐漸病餓而死,僅留下象來街這一名稱。

15、護國寺

護國寺是北京八大寺廟之一,始建於元代。原為元丞相托克托官邸,初名崇國寺(北寺)。明宣德四年(2023年)更名為大隆善寺。

明成化八年(2023年)賜名為大隆善護國寺。清康熙六十一年(2023年),蒙古王公貝勒修繕此寺,為聖祖祝壽,曾對寺廟大加修繕,名護國寺,又稱西寺,與東寺隆福寺相呼應。寺坐北朝南,規模巨集大。

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三間,單簷歇山,簡瓦頂,石門額書「大隆善護國寺」;第二層殿為金剛殿;第三層殿為天王殿;第四層殿為延壽殿,東配殿曰文殊殿,西配殿曰秘密殿;;第五層殿為崇壽殿,東配殿為曰伽藍殿,西配殿曰無量殿;第六層殿為千佛殿,東配殿曰大悲殿,西配殿曰地藏殿;垂花門後為第七層殿是**殿;第八層殿為功德殿;第九層樓菩薩面闊三間。垂花門處有橫道相隔形成前後兩部分。今僅存金剛殿和西北角的廊房(此次部分被焚毀)以及垂花門後一層殿,寺原有石碑多已無存。

大同地名的來歷,大同府的地名來歷

w晴天去看海 隋開皇年間為防禦突厥進攻,在大同川即今內蒙烏拉特前旗北建大同城。唐末沙陀人內徙,大同遂僑置於此,意為 天下大同 自此大同之名沿用不改。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中國首批13個較大的市之 一 中國九大古都之 一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中國雕塑之都等。 蛋黃西瓜 遼承...

西安地名的來歷

碑林區轄地名來歷 東大街 為鐘樓至長樂門,長2150米。隋開皇二年建新都大興城,此街位於皇城東牆南門景風門內外兩側,名景風門街。景風門遺址在今炭市街南口東側。唐末,長安城毀,佑 節度使韓建縮建長安新城,新城東西兩側築萬年,長安兩個縣城,成為母子三城拱衛之形制,此街分為城內外兩段。城內至元代仍稱景風門...

上海的由來,上海的地名來歷

壹貳叄 上海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一 上海 一名,起源於水名,始見於北宋記載。上海在遠古時期,是一片汪洋大海。後由於泥沙沉積逐漸變成了沙灘,最後成了一塊新生陸地。春秋時期,吳王曾在此建了個館舍,取名 華亭 戰國時,這裡是楚國貴州黃歇的封地。三國時,東吳孫權在這裡建起了水師基地,那時這裡還是一個無名的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