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老不讀三國,少不讀水滸的說法,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

2021-03-20 04:12:06 字數 5166 閱讀 4960

1樓:酥酥超人愾

「老讀《三國》是為賊」,「賊」,奸詐之義。深諳世故的人讀《三國》,洞悉其中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難免會愈加老謀深算、溝壑滿胸,所以老不讀三國。又因上了年紀的人讀《三國》,常常會喚起當年縱橫四海、氣吞八荒的豪情壯志,產生英雄遲暮的感慨,無奈一把辛酸老淚,所以老不讀三國。

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看了《水滸》學裡面的英雄好漢,形成不良的習性,所以少不讀水滸。

2樓:匿名使用者

水滸傳有宋江三打祝家莊, 西遊記有悟空三打白骨精, 三國有諸葛亮三氣周瑜, 紅樓夢有劉姥姥三進大觀園;

三國\水滸,古人\認識

水滸傳有宋江三打祝家莊, 西遊記有悟空三打白骨精, 三國有諸葛亮三氣周瑜, 紅樓夢有劉姥姥三進大觀園;

「少不讀水滸 老不讀三國」這句話是誰說的?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源於何處已很難考證,說金聖嘆並沒有專門的依據。水滸曾經被統治階級作為**,因為裡邊有許多官逼民反的情節,並且宣揚哥兒們義氣,打打殺殺,青少年正是成長時期,愛書中人物的影響,一時義氣用事,造成惡劣後果。而三國中的人物和情節中計謀多,每次活動前處算這算那,不利於老人的養生長壽之道。

因此才有民間長期以來的一句話:「少不讀水滸 老不讀三國」

4樓:

金聖嘆曾經說過,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

為什麼呢?

因為水滸教人造反,三國教人謀略。也因為水滸裡多打打殺殺,意氣用事,怕年輕人學壞,三國多杜撰,讀過正史的人覺得誇張太過。

中國自古有「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之說。

「少不讀水滸 老不讀三國」這句話是誰說的?

5樓:yu598白羽

「少不讀水滸 老不讀三國」是一句古代俗語。這句話源於何處已很難考證,也有人說是金聖嘆,但並沒有專門的依據。

一、解釋

「少不讀水滸 老不讀三國」指的是人在年少的時候不應該讀《水滸傳》,年老的時候則不應該讀《三國演義》。

二、原因

1.少不讀水滸:

因為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看了《水滸》學裡面的英雄好漢,形成不良的習性,所以少不讀水滸。《水滸》對人性、社會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反映出的故事發生和創作時代的苦難,帶有一定的灰暗色調,少年讀了可能會感到前途的渺茫,產生悲觀情緒。

2.老不讀三國

「老讀《三國》是為賊」,「賊」,奸詐之義。深諳世故的人讀《三國》,洞悉其中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難免會愈加老謀深算、溝壑滿胸,所以老不讀三國。「老讀《三國》淚空垂」,上了年紀的人讀《三國》,常常會喚起當年縱橫四海、氣吞八荒的豪情壯志,產生英雄遲暮的感慨,無奈一把辛酸老淚,所以老不讀三國。

「猶言年紀到了這地步,經歷頗多,不宜再看三國——看到各種圖人的計謀,不免緬懷自己的遭遇,吃了別人不少虧,猛然覺醒,突然憤恨而已;或因學習了那一套,用以對人,甚至進行報復,都非美事,所以認為不如廢卷。」

三、金聖嘆簡介

1.金聖嘆(2023年4月17日—2023年8月7日),名採,字若採。一說原姓張。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嘆,自稱泐庵法師。明末清初蘇州吳縣人,著名的文學家、文學批評家。

2.金聖嘆的主要成就在於文學批評,對《水滸傳》、《西廂記》、《左傳》等書及杜甫諸家唐詩都有評點。

3.他乩降才女葉小鸞,寫下動人篇章,成為江南士人佳話,亦為曹雪芹構思和創作《紅樓夢》的素材之一。金聖嘆提高通俗文學的地位,提出「六才子書」之說,使**戲曲與傳統經傳詩歌並駕齊驅,受推崇為中國白話文**動的先驅,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國有句俗話「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請結合《水滸傳》中的有關情節,談談你對「少不讀水滸」這句話的理

6樓:匿名使用者

水滸裡面所塑造的好漢形象都是一幫無法無天的人,動輒就是大打出手,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看了《水滸》學裡面的英雄好漢,形成不良的習性,所以少不讀水滸。

7樓:舞奈楠殤

因為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而《水滸》呢,又專以攻城破獄為能事,以打家劫舍為豪舉,如果年輕人看了《水滸》,領悟了其中津津樂道的「該出手時就出手 風風火火闖九州」那一套,碰了鎮關西就打,遇了潘金蓮就殺,那還不天下大亂?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還要不要?雖然也有偉人說過「天下大亂,形勢大好」,可那前提是「亂了別人,好了自己」,如果亂的就是自己、好的又是別人,那還是不亂的為好——此所謂「少不讀水滸」。

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看了《水滸》學裡面的英雄好漢,形成不良的習性,所以少不讀水滸。

為什麼有老不讀三國少不讀水滸一說

9樓:新左右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是一句古代俗語,指的是人在年少的時候不應該讀《水滸傳》,年老的時候則不應該讀《三國演義》。

10樓:匿名使用者

看三國掉眼淚,替古人擔憂,西遊記是神話不可信的

「老不讀三國,少不讀水滸」這話對嗎

11樓:愛我淩源

讀書總是沒壞處的,特別是這樣的名著,年少時讀書,看的是故事情節,學的是用詞方法,上了年紀讀的是人生。

12樓:春秋暖

這句話就是老年人的說法,並不完全符合現代人的規律。

過去,人的壽命才四十多歲,而現在的人壽命達到了七十多歲了。

現代的人工作強度比過去的人的工作強度輕很多,精神面貌也好很多,所以六十歲的人不適合剛才那句話了。

為什麼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說說道理

13樓:業餘老球迷

年輕人容易衝動,而《水滸傳》正好是打家劫舍的書,看了很容易讓年輕人步入歧途的。至於老不讀三國,所謂老謀深算,本來就城府夠深,再學點靈機妙算那還得了?

14樓:皖南舊事人

水滸之間打打殺殺,少年血氣方剛不宜學習

三國爾虞我詐,老年明責保身不易算計別人

少不看水滸老不讀三國結合水滸結合水滸傳談談你對此的理解

15樓:食死徒也

水滸的人物大多都是衝動型,遇事考慮不周全的,比如(三拳打死鄭關西、宋江殺妻等等,大多人物的出場都是衝動、義氣然後犯事了落草梁山),人年少的時候一般比較衝動、考慮事情不周全,如果看了水滸,就容易被裡面的人物感染而做出不好的事情,好比前幾年看《古惑仔》電影,很多少年進行模仿犯罪等等。

老不讀三國,因為三國裡面大多是老謀深算,處處是算計人,是權謀、馭人術,三國紛爭都是年紀大的人物,如果老年人讀了,容易被裡面情節感染做出不利的事情,所以不要老讀三國

16樓:永幼簡薄

金聖嘆曾經說過,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

為什麼呢?

因為水滸教人造反,三國教人謀略。也因為水滸裡多打打殺殺,意氣用事,怕年輕人學壞,三國多杜撰,讀過正史的人覺得誇張太過。

中國自古有「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之說。

如何看待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這句話

17樓:張

少不讀水滸

原因一因為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看了《水滸》學裡面的英雄好漢,形成不良的習性,所以少不讀水滸。

原因二因為《水滸》對人性、社會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反映出的故事發生和創作時代的苦難,帶有一定的灰暗色調,少年讀了可能會感到前途的渺茫,產生悲觀情緒。

老不讀三國

原因一「老讀《三國》是為賊」,「賊」,奸詐之義。深諳世故的人讀《三國》,洞悉其中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難免會愈加老謀深算、溝壑滿胸,所以老不讀三國。

原因二「老讀《三國》淚空垂」,上了年紀的人讀《三國》,常常會喚起當年縱橫四海、氣吞八荒的豪情壯志,產生英雄遲暮的感慨,無奈一把辛酸老淚,所以老不讀三國。

18樓:最愛

中國自古有「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之說。

這前句話好懂:因為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而《水滸》呢,又專以攻城破獄為能事,以打家劫舍為豪舉,如果年輕人看了《水滸》,領悟了其中津津樂道的「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那一套,碰了鎮關西就打,遇了潘金蓮就殺,那還不天下大亂?

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還要不要?雖然也有偉人說過「天下大亂,形勢大好」,可那前提是「亂了別人,好了自己」,如果亂的就是自己、好的又是別人,那還是不亂的為好——此所謂「少不讀水滸」。

為什麼「老不讀三國」呢?照孔子的說法「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欲耳不逾規矩」,年紀大了就是隨心所欲都會不逾規矩,看看三國有什麼要緊的?難道老頭子看了三國,就會像錢鍾書在《圍城》裡形容老頭子談戀愛如老房子著火一樣燒起來沒救?

還是老頭子看了三國,就會個個變成曹操?曹操也不老呀,再說要變曹操早變了,何至於到老了看了三國後再變?

「老不讀三國」這種說法看似振振有辭,其實卻不耐推敲:首先,說老頭子本來就壞,有些一篙子打落一船人的擴大化嫌疑——老頭子中固然有康生、**等壞蛋,不還有孔夫子、海青天這樣的好人麼?其次,年輕人看了三國,使起壞來,不更可怕麼?

他們比起老頭子來有精力,有野心,又有機會。

於是,又有人說,之所以「老不讀三國」,是因為三國時代的權謀相爭勾心鬥角,對於乙個閱歷畢生的老者來說,會增添過多的利益計較,而減少其作為遲暮之年應有的豁達恬淡。

還有個叫石昌渝的老先生講得更有意思:「老不讀三國」,是因為古時候老的概念跟現在不一樣,現在老一般認為60歲以上,西方發達國家65歲以上才算初老,中國古代什麼時候算老呢?因為古人的壽命比較短,所謂「老不讀三國」,是指30歲以上成年人、有政治頭腦的人,不讓讀三國。

為什麼?怕你推翻他統治。

雜文家高旅另有說法,他認為「老不讀三國」是:「猶言年紀到了這地步,經歷頗多,不宜再看三國——看到各種圖人的計謀,不免緬懷自己的遭遇,吃了別人不少虧,猛然覺醒,突然憤恨而已;或因學習了那一套,用以對人,甚至進行報復,都非美事,所以認為不如廢卷。」這種說法較為平和折中。

我想,所以「老不讀三國」,就是因為三國一書有太多的人世滄桑與人生感慨在裡面,老年人讀了難免心潮起伏,不能自抑。其實,《三國演義》開篇那首調寄《臨江仙》說得好:「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我們以這樣的心態來讀這部書,則少也可讀,老也可讀。質之高明,不知以為如何?

19樓:匿名使用者

少不看水滸,是因為年輕人氣盛,怕看了水滸學梁山好漢闖蕩。老不讀三國是防止老同志學裡面的老謀深算,老奸巨滑。另外還有男不讀紅樓,女不看西廂,也差不多是這個意思。防止不學好。

為什麼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少不讀 水滸 是說 水滸 中打打殺殺的場面太多,年輕人閱讀此類書籍多了,容易在遇到問題時喜歡通過暴力進行解決。老不讀 三國 中 三國 的計策太多,年齡大了看此類書籍容易在以後的生活中使用一些計謀,也就是耍心眼。這句話有道理,但僅限於這幾本書,而不是所有的書籍。少年看水滸傳,你確定不會怒拍桌子,然後背...

為什麼俗語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金聖嘆先生曾經說過,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為什麼呢?因為水滸教人造反,三國教人謀略。也因為水滸裡多打打殺殺,意氣用事,怕年輕人學壞,三國多杜撰,讀過正史的人覺得誇張太過。三國演義中,劉備的eq比較高,明明是個無賴,卻有關羽和張飛願捨命追隨,三顧茅廬就收買了諸葛孔明的一生,致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近...

《水滸傳》中的義和《三國演義》中的義,有什麼異同

冰雪柔情 三國中的義有國家大義 水滸中是純粹的江湖義氣 一個是士大夫階層的 一個是小農階層的 有階級差別 義的一些行為和表現形式有相同的地方 都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而且兩本書的成文時間也相近 兩者的義都會受到作者所處那個時代的文化的影響.兩種義有一定的相同,水滸中的義,是兄弟間的過多,但並不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