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三國演義和小說三國演義裡面的內容有那些不一樣

2021-03-20 04:10:55 字數 1071 閱讀 1520

1樓:魚叉

無非是後人加入的杜撰吧了。

想要看三國,看陳壽的《三國志》還是比較真實的,建議你看看。

《三國演義》是演義嗎,藝術加工的成分較多。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好似神仙一樣,現實中是不存在這樣的人的,他只是乙個智慧型的化身。他能天文、地理、占卜、曉未來、知進退。。。。。。

神,就是神一樣的人。

2樓:匿名使用者

你是要說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內容不一樣吧

不同之處如下:

1.成書時代作者不同:三國志是晉陳壽所著(三國剛完寫的)、三國演義是明羅貫中所著 (三國後一千多年寫的)

2.兩書性質不同:三國志是正史,紀傳體、三國演義是**,屬於章回**

3.兩書編排方式不同:三國志因為是正史,所以是以人物為主要描述,如魏書?武帝紀第

一、魏書?文帝紀第

二、諸葛亮傳、關張趙馬黃傳......等等、三國演義因為是**,共有120回,是用故事的情節編排,並非以人物為主

4.兩書描述主軸不同:三國志因為是正史,所以主要以魏國為主,因為魏取代漢,所以為正統,蜀國和吳國則較不是正統描述、三國演義因為是**,多有作者本身的個人意識在內,**是以蜀國為正統,魏國和吳國描述較屬於陪襯的感覺。

5.情節誇張與事實不一定符合:三國志因為是正史,所以所撰皆為史實、三國演義是**,對於人物的描寫多有偏離史實,多有過份英雄化或醜化某些人物。

6.四庫全書收錄與否:三國志在四庫全書中收錄在史部、三國演義在四庫全書中並無收錄,四庫全書並無收錄**類的作品

簡單點說:

《三國志》是晉代的陳壽所編,其內容簡略,意義深刻,採用「傳記式」即什麼什麼人第幾傳,分為《魏書》、《蜀書》及《吳書》,後由裴松之作注,其內容較貼近於歷史;《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由元末明初羅貫中所寫。此書有多種版本,現流行120回的版本,其內容由於**體裁所需要,距歷史有較大出入,整體也是「只誇劉備,痛罵曹操」。總之,《三國志》是一本史書,整體較可信,而《三國演義》則是一部**,與正史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的。

三國志更接近現實。三國演義是民間藝人說書的說的。有很嚴重的個人傾向。後來傳的多了才出的書早就被改的七零八落了。

而三國志是史學材料。更接近現實

三國演義歷史上確有其事嗎,三國演義的故事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三國演義是七分實,三分虛.實際裡邊很多故事是神話諸葛亮的,具體的說就太多了,我列舉最精彩的幾點吧.舌戰群儒 此故事並為發生過.諸葛亮此時需要做的不是舌戰群儒,而是如何說服孫權和蜀聯盟.而且史書上也沒有這段,憑藉諸葛亮的計謀不會設計這一段.舌戰群儒只是為了表明諸葛亮的口才好而由羅貫中虛擬出來的.周瑜是...

關於三國演義,有關三國演義的成語

1 百步穿楊 黃忠 2 百戰百勝 曹操 3 負薪救火 諸葛亮 4 七擒七縱 孟獲 5 樂不思蜀 劉禪 6 大獲全勝 劉備 7 鼎足之勢 劉備,孫權,曹操 8 不計其數 曹操 9 不識時務 魯肅 10 肺腑之言 貂禪 11 橫行無忌 李催,郭汜 12 三顧茅廬 劉備 13 頓開茅塞 孫權 14 捶胸頓...

三國演義理由,三國演義推薦理由

個人看法,並非專業回答。首先,是一段極為精彩的歷史,讀過三國,基本上初中 高中學習的時候,三國會比較容易理解,記憶。對歷史更加清晰。其次,也是一部文學巨著,其中的很多典故,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很多典故,深入人心,比如劉備借荊州,比如三顧茅廬,現在請一些高階的人才從海外歸來,就要有三顧茅廬的精神。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