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先打雷後閃電,還是先閃電後打雷

2021-03-18 16:49:10 字數 3633 閱讀 2060

1樓:睞坎

人們通常把發生閃電的雲稱為雷雨雲,其實有幾種雲都與閃電有關,如層積雲、雨層雲、積雲、積雨雲,最重要的則是積雨雲,一般專業書中講的雷雨雲就是指積雨雲。 雲的形成過程是空氣中的水汽經由各種原因達到飽和或過飽和狀態而發生凝結的過程。使空氣中水汽達到飽和是形成雲的乙個必要條件,其主要方式有:

(1) 水汽含量不變,空氣降溫冷卻; (2) 溫度不變,增加水汽含量; (3) 既增加水汽含量,又降低溫度。 但對雲的形成來說,降溫過程是最主要的過程。而降溫冷卻過程中又以上公升運動而引起的降溫冷卻作用最為普遍。

積雨雲就是一種在強烈垂直對流過程中形成的雲。由於地面吸收太陽的輻射熱量遠大於空氣層,所以白天地面溫度公升高較多,夏日這種公升溫更為明顯,所以近地面的大氣的溫度由於熱傳導和熱輻射也跟著公升高,氣體溫度公升高必然膨脹,密度減小,壓強也隨著降低,根據力學原理它就要上公升,上方的空氣層密度相對說來就較大,就要下沉。熱氣流在上公升過程中膨脹降壓,同時與高空低溫空氣進行熱交換,於是上公升氣團中的水汽凝結而出現霧滴,就形成了雲。

在強對流過程中,雲中的霧滴進一步降溫,變成過冷水滴、冰晶或雪花,並隨高度逐漸增多。在凍結高度(-10攝氏度),由於過冷水大量凍結而釋放潛熱,使雲頂突然向上發展,達到對流層頂附近後向水平方向鋪展,形成雲砧,是積雨雲的顯著特徵。 積雨雲形成過程中,在大氣電場以及溫差起電效應、破碎起電效應的同時作用下,正負電荷分別在雲的不同部位積聚。

當電荷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在雲與雲之間或雲與地之間發生放電,也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閃電。 所以雷和電是同時產生,由於光和聲音的傳播速度不同,一般情況下人不能同時看到閃電和聽到雷聲

希望採納

2樓:喜影改騫騫

光速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299792.50±0.10)km/s(一般取300000km/s)

聲速在空氣中音速是

340m/s

(1225km/h)

光速的要比聲傳播的快,所以一般都是先看到閃電再聽到打雷!

3樓:暴嘉淑以塵

當然是先閃電後打雷啊。。從物理方面說因為光速大於聲速。。從腦筋急轉彎方向說是因為眼睛在耳朵前面。。。

4樓:母安春堯嬡

童鞋你????

好吧明顯雷電是同時產生的,他們是同一事件的兩個不同現象,你會發現離打雷的地點越近就越覺得打雷和閃電是同時進行的,因為它們本身就是同時發生的,只是它們的傳播方式不同,傳播速度不同,雷是聲音空氣中的速度是340公尺/秒

閃電是光速度是30w千公尺/秒。光跑快,所以先到你身邊,雷總是要落後一點的,其實是同時發生的

下雨的時候,是先打雷,後閃電,還是先閃電,後打雷.為什麼

5樓:北方白水

雷和閃電是同時發生的。

之所以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是因為在空氣中,光的傳播速快,很快就能到達地面,而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慢,過一會兒才會傳到大地上來。所以就會先聽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了。實際上閃電和雷聲是同時出現的。

傳到地面的時間相差這麼多,是因為光每秒鐘要傳播3000000千公尺,而聲音在空氣中只能1秒鐘傳播0.34千公尺。聲速只有光速的九十萬分之一。

閃電有的長,有的短,有的聲大,有的聲小。你可以根據聲音傳到地面的時間大致判斷雲層到地面的高度。光到地面幾乎用不了多少時間,可以認為是0,從看到閃電到聽到雷聲,間隔多少秒再乘以340公尺,就是閃電處到你的距離了。

6樓:

其實,它們是同時發生的,

只不過,光的速度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快,

所以,我們總是先看見閃電,再聽到雷聲。

7樓:巴霞姝雍滌

大部分是先打雷後下雨。因為:雷雨根據其生成方式,有熱雷雨、鋒面雷

雨、地形雷雨、平流雷雨等等。先雷後雨一般都是發生在熱雷雨與地形雷雨中。

為什麼熱雷雨與地形雷雨會先有雷後有雨的感覺呢?

前面講了熱雷雨、地形雷雨一般產生於單一氣團內部,由區域性熱力作用與地形作用而產生的。其實產生熱雷雨與地形雷雨在積雨雲中雷鳴電閃降水的發生時間不會相差許多。如果人處於雷雨雲底部先雷後雨感覺很可能不會很明顯(有感覺)。

熱雷雨與地形雷雨產生先雷後雨的情況,可能有兩種:第一種是產生熱雷雨與地形雷雨的積雨雲底部空氣層比較乾燥,積雨雲中降水在還未落到地面時已經蒸發掉了,而雷聲卻照樣傳到地面。這樣就產生了雷公先唱歌的情況。

以後積雨雲繼續發

展,雨滴大到落到地面前還不致完全蒸發完時才形成降水。第二種情況是由於熱雷雨是帶有很強的區域性性的,範圍很小,當它遠離本地時,閃電雷聲可以通過空氣傳播過來為我們所聽到。但由於雷雨雲遠離本地,降水當然不會落到頭上,而後隨著積雨雲移來才會發生降水,這也是先雷後雨。

由於熱雷雨、地形雷雨是在單一氣團內發展起來的區域性性雷雨,所以範圍小,雨量也不會很大,而且下雨時間也短,不可能下很大的雨。如果積雨雲遠離本地有可能在它尚未移來之前已經消亡,根本不會下雨。

而鋒面雷雨情況就不一樣,它是在鋒面雲系中發展起來的。在鋒面中原來天氣情況就比較惡劣,多為陰雨天氣。因此在它還沒有發生強烈擾動發展成積雨雲之前就已經可能是陰雨天氣,而後隨著冷暖氣流劇烈的相對運動發生強烈擾動,從鋒

面雲系中發展成積雨雲產生打雷現象。這就勢必形成先雨後雷情況。這種情況降水時間和雨勢勢必都比較大些。所以農諺有說:先雨後雷,其雨必大,正是指的這種情況。

可見先雷後雨,有雨必小;未雨先雷,船去步回等諺語在一般情況下還是比較符合科學道理的。但由於鋒面雷雨有時也有先雷後雨情況,所以利用這些諺語作預報時,最好根據當時天氣形勢配合考慮互相訂正,把握性更大些

8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雷和閃電是同時發生的。我們之所以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是因為在空氣中,光的傳播速快,很快就能到達地面,而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慢,然後呢,過一會兒才會傳到大地上來。

9樓:藏著乙份永遠

打雷和閃電是同時發生的,雲層發生撞擊會產生閃電同時也會發出聲音,光的傳播比聲音要快,所以人往往先看到閃電 隨後會聽到雷聲

10樓:隱逸鳳簫

同時發生的,我們往往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因為聲音傳播速度慢。

雷陣雨前是先閃電後打雷,還是先打雷後閃電

11樓:空曠回音

打雷和閃電是同時發生的,是由於帶異種電荷的雲層或雲層與大地之間的一種放電現象,當帶異種電荷的雲層相互間的距離由於運動而縮小到一定距離時,正負電荷間的強大電勢差將空氣擊穿而發生瞬間放電,放電時產生的放電火花就是我們見到的閃電,同時放電時產生的聲音就是雷聲.

同理,當帶電雲層運動時,地面相對應的地方產生感應電荷,若雲層與地面或地面高大物體間距離較小,則雲層與物體間的空氣被擊穿而發生瞬間放電產生雷電.

我們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是因此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大得多,因此先看見閃電後聽見雷聲

打雷閃電時是先打雷還是先閃電?

12樓:匿名使用者

同時到達。

光速比聲速快得多,所以我們先看見閃電。

13樓:星羽洛

同時,人先看見閃電,然後聽見雷聲,因為光的傳播速度比聲的傳播速度快

14樓:匿名使用者

是先有閃電其實。閃電時強大的電流擊穿了空氣,使空氣在有限的空間內急劇膨脹**,形成雷聲。

15樓:匿名使用者

基本同時發生的,但是光傳播的速度比聲快,所以會先看到閃電

是先有閃電還是先打雷是先有閃電還是先打雷?

閃電和打雷其實是大氣放電的一種形式。帶有不同電荷的雲層相互靠近,發生放電。產生電弧和巨大聲響,電弧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閃電,巨大聲響就是雷聲。兩者是同時發生的。但是由於光速遠大於聲速,並且在空氣中,所以一般就是先看見閃電,在聽見雷聲。聲音的衰減要大於光,所以有時候還會只看見閃電,聽不見雷聲。應該是同時...

閃電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閃電後不打雷?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閃電暴風雲通常產來生電源荷,底層為陰電,頂層為陽電,而且還在地面產生陽電荷,如影隨形地跟著雲移動。正電荷和負電荷彼此相吸,但空氣卻不是良好的傳導體。正電荷奔向樹木 山丘 高大建築物的頂端甚至人體之上,企圖和帶有負電的雲層相遇 負電荷枝狀的觸角則向下伸展,越向下伸越接近地面。最後正負電荷終於克服空氣的...

打雷和閃電是常見的自然現象,打雷和閃電是一種什麼樣的自然現象呢?

1 打雷時同時產生光波和聲波,即產生光和聲音,但是光傳播的速度遠遠快於聲波,所以兩種波傳播到小明的耳朵處所需的時間是不一樣的,聲波需要的時間長,所以後聽到雷聲,先看到光。2 由於光速高達300000000公尺每秒,小明與發生雷電的地方距離在這樣的速度情況下所需的時間是可以忽略的,故可以直接把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