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問題,西方經濟學的三個基本問題是什麼

2021-03-18 00:28:01 字數 5555 閱讀 8142

1樓:匿名使用者

流動性陷阱目錄

流動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

流動性陷阱概述

流動性陷阱分析

經濟陷入流動性陷阱的特點

人們寧願持有貨幣,而不願持有**和債券等能生利但較難變現的資產的慾望

[編輯本段]流動性陷阱概述

流動性陷阱是凱恩斯提出的一種假說,指當一定時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時,人們就會產生利率上公升而債券**下降的預期,貨幣需求彈性就會變得無限大,即無論增加多少貨幣,都會被人們儲存起來。發生流動性陷阱時,再寬鬆的貨幣政策也無法改變市場利率,使得貨幣政策失效。 凱恩斯認為,當利率降到某種水平時,人們對於貨幣的投機需求就會變得有無限彈性,即人們對持有債券還是貨幣感覺無所謂。

此時即使貨幣供給增加,利率也不會再下降。

流動性陷阱的現代解釋:

流動性滯存主要包括:⑴、居民和企業的現金窖藏;⑵、銀行的存差。

銀行的存差部分可以變為國債和在**銀行的存款。國債部分可通過**支出花出去,用於實體經濟部門,而在**行存款的部分則只能滯存於銀行系統內。至於企業和居民的現金窖藏,則明顯是流動性滯存。

窖藏還有另一種形式,就是當銀行存差過大時,銀行為減輕存款利息負擔,會降低居民和企業在銀行存款的利息率,進一步取消存款利息,甚至對存款收費。在銀行不是通過貸款,而是直接通過存款來獲益的情況下,就相當於存款者通過銀行來窖藏現金,這與租用銀行保險箱類似。這時,銀行成了吸收資金的「黑洞」。

真正的流動性陷阱就出現了。

[編輯本段]流動性陷阱分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一般是從利率下調刺激經濟增長的效果來認識流動性陷阱的。按照貨幣—經濟增長(包括負增)原理,乙個國家的**銀行可以通過增加貨幣**量來改變利率。當貨幣**量增加時(假定貨幣需求不變),資金的**即利率就必然會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國內投資和消費,由此帶動整個經濟的增長。

如果利率已經降到最低水平,此時**銀行靠增加貨幣**量再降低利率,人們也不會增加投資和消費,那麼單靠貨幣政策就達不到刺激經濟的目的,國民總支出水平已不再受利率下調的影響。經濟學家把上述狀況稱為「流動性陷阱」。

根據凱恩斯的理論,人們對貨幣的需求由交易需求和投機需求組成。在流動性陷阱下,人們在低利率水平時仍願意選擇儲蓄,而不願投資和消費。此時,僅靠增加貨幣**量就無法影響利率。

如果當利率為零時,即便**銀行增加多少貨幣**量,利率也不能降為負數,由此就必然出現流動性陷阱。另一方面,當利率為零時,貨幣和債券利率都為零時,由於持有貨幣比持有債券更便於交易,人們不願意持有任何債券。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增加多少貨幣數量,也不能把人們手中的貨幣轉換為債券,從而也就無法將債券的利率降低到零利率以下。

因此,靠增加貨幣**量不再能影響利率或收入,貨幣政策就處於對經濟不起作用狀態。

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為無窮大的情況。

在以利率為縱軸,貨幣量為橫軸的平面座標圖上,可以用貨幣需求曲線上與某一最低限度利率水平相對應的一段平行於橫軸的曲線來描述流動性陷阱。出現這種情況,增加的貨幣**量將完全被投機性貨幣需求吸收,不再會引起利率的下降和投資的增加。這是英國經濟學家j.

m.凱恩斯首先提出的,但將其命名為流動性陷阱的則是英國經濟學家d.h.

羅伯遜。凱恩斯認為,人們對貨幣的需求,同時受交易動機、謹慎動機和投機動機支配,就是說,它既是國民收入的函式,也是利率的函式。由於利率的不確定性將造成債券**公升降,人們便有機會在持有債券和持有貨幣之間進行選擇。

當市場利率降低(債券**提高),且低於某種「安全水平」時,人們預期未來利率將上公升(債券****),從而願意多持有貨幣。反之,人們就會少持有貨幣而多購買債券。上述對持幣動機及對貨幣需求的解釋,實際上並未超出古典學派的視野。

不同的是,凱恩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指出了一種特殊的情況,即當利率降至某種水準時,則根據上述理由,靈活偏好可能變成幾乎是絕對的;這就是說,當利率降至該水準時,因利息收入太低,故幾乎每人都寧願持有現金,而不願持有債務票據。此時金融當局對於利率即無力再加控制。他認為,金融當局對於市場利率,並不總能隨心所欲地加以調節;利率降至某一水平之後,任何措施都不再能使它下降。

這種無能為力的狀況,恰如落入陷阱一樣。

流動性陷阱的存在,意味著運用貨幣手段來解決經濟蕭條問題可能是無效的。這一結論動搖了古典學派的理論根基。因此,圍繞流動性陷阱問題,西方經濟學界爭論很大。

凱恩斯學派代表人物之一,美國經濟學家j.托賓在其早期**中,曾運用若干資料證明了流動性陷阱的存在,並明確得出貨幣政策不如財政政策有效的結論。然而,另兩位美國經濟學家m.

布隆芬布雷納和t.邁耶同樣進行了實證研究,卻得出流動性陷阱並不存在的結論。貨幣主義代表人物m.

弗里德曼則持某種折衷態度。一方面,他否定有流動性陷阱存在;另一方面,他又認為市場利率不可能無限降低,因為人們需要以貨幣來替代其他金融資產的普遍願望會使利率的下降有乙個最低的限度。

[編輯本段]經濟陷入流動性陷阱的特點

從巨集觀上看,乙個國家的經濟陷入流動性陷阱主要有三個特點:

(1)整個巨集觀經濟陷入嚴重的蕭條之中,需求嚴重不足,居民個人自發性投資和消費大為減少,失業情況嚴重,單憑市場的調節顯得力不從心。

(2)利率已經達到最低水平,名義利率水平大幅度下降,甚至為零或負利率,在極低的利率水平下,投資者對經濟前景預期不佳,消費者對未來持悲觀態度,這使得利率刺激投資和消費的槓桿作用失效。貨幣政策對名義利率的下調已經不能啟動經濟復甦,只能依靠財政政策,通過擴大**支出、減稅等手段來擺脫經濟的蕭條。

(3)貨幣需求利率彈性趨向無限大。

什麼是流動性陷阱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一般是從利率下調刺激經濟增長的效果來認識流動性陷阱的。按照貨幣—經濟增長(包括負增)原理,乙個國家的**銀行可以通過增加貨幣**量來改變利率。當貨幣**量增加時(假定貨幣需求不變),資金的**即利率就必然會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國內投資和消費,由此帶動整個經濟的增長。

如果利率已經降到最低水平,此時**銀行靠增加貨幣**量再降低利率,人們也不會增加投資和消費,那麼單靠貨幣政策就達不到刺激經濟的目的,國民總支出水平已不再受利率下調的影響。經濟學家把上述狀況稱為「流動性陷阱」。

根據凱恩斯的理論,人們對貨幣的需求由交易需求和投機需求組成。在流動性陷阱下,人們在低利率水平時仍願意選擇儲蓄,而不願投資和消費。此時,僅靠增加貨幣**量就無法影響利率。

如果當利率為零時,即便**銀行增加多少貨幣**量,利率也不能降為負數,由此就必然出現流動性陷阱。另一方面,當利率為零時,貨幣和債券利率都為零時,由於持有貨幣比持有債券更便於交易,人們不願意持有任何債券。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增加多少貨幣數量,也不能把人們手中的貨幣轉換為債券,從而也就無法將債券的利率降低到零利率以下。

因此,靠增加貨幣**量不再能影響利率或收入,貨幣政策就處於對經濟不起作用狀態。

從巨集觀上看,乙個國家的經濟陷入流動性陷阱主要有三個特點:(1)整個巨集觀經濟陷入嚴重的蕭條之中,需求嚴重不足,居民個人自發性投資和消費大為減少,失業情況嚴重,單憑市場的調節顯得力不從心。(2)利率已經達到最低水平,名義利率水平大幅度下降,甚至為零或負利率,在極低的利率水平下,投資者對經濟前景預期不佳,消費者對未來持悲觀態度,這使得利率刺激投資和消費的槓桿作用失效。

貨幣政策對名義利率的下調已經不能啟動經濟復甦,只能依靠財政政策,通過擴大**支出、減稅等手段來擺脫經濟的蕭條。(3)貨幣需求利率彈性趨向無限大。

參考資料

2樓:

簡言之,流動性陷阱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在這個狀態下,經濟非常蕭條,人們對未來極度缺乏信心,以至於無論央行發行多少貨幣,人們都會將多餘的貨幣儲藏起來不進入流通。

也就是說,無論利率多低,都不能刺激投資和消費。

3樓:芋頭小

流動性陷阱:

當利率極低,人們會認為這時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說有價**市場**不大可能再上公升而只會跌落,人們不管有多少貨幣都願意持有在手中。

4樓:匿名使用者

當r極低時

人們**r不會再下降而債券**會**

因此紛紛丟擲債券持有貨幣

有多少貨幣就持有多少

流動性偏好無窮大

西方經濟學的三個基本問題是什麼

5樓:哭著說愛你

1、生產什麼以及生產多少。由於資源有限,用於生產一種產品的資源越多,用於生產另一種產品的資源就越少。人們必須選擇生產一種產品需要多少資源,以及生產其他產品需要多少資源。

2、怎樣生產,在決定生產什麼的前提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實現最有效的生產,以及如何生產手段來生產產品和服務。不同的生產方法和資源組合可以相互替代。同一產品可以有不同的資源組合(勞動密集型方法、資源密集型方法和技術密集型方法)。

3、為誰生產。也就是說,我向誰分發產品。這對於需要它們的消費者來說是很自然的。在經濟學中,用於生產的資源是有限的,因此,最有效的資源配置應該通過上述決策來實現。

擴充套件資料

在這三個問題中,市場需求決定生產什麼,技術資源和其他制約因素決定如何生產,**決定誰生產。「誰生產」是指生產的產品和服務如何分配給社會上的各個群體和個人。誰將享受經濟活動的成果?

社會產品如何在不同的居民之間分配?如何在人與人之間分配產品,根據什麼原則,分配產品的機制,如何把握分配數量的限制等。

把經濟學的基礎看作是一般意義的生產發展,而不是生產關係的客觀發展。 實際上,西方經濟學的理論中存在著大量沒有明確標明的種種隱含假設,而這些假設幾乎全都是遠離現實的。這就構成了批判的依據。

正是出於對範疇批判和範疇生產工作統一性的堅持,其對物象邏輯形成了內部批判。

6樓:化工儀表交流

1.生產什麼以及生產多少。生產電視還是生產電腦、生產大炮還是生產黃油(希特拉的選擇是:寧要大炮不要黃油);生產多少臺電視機、多少臺電腦,用多少資源生產大炮,用多少資源生產黃油。

2.怎樣生產,用什麼樣的方法來生產這麼多的產量與勞務,與生產方式,技術水平直接有關。

3.為誰生產。生產出來的產量和勞務用什麼樣方式分配到社會的各個成員中,即怎樣分配。

西方經濟學除了上述的三個基本問題外,還研究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社會稀缺的資源是否得到充分使用。

社會資源總量的變動。

貨幣的穩定性。

經濟學有一套以數量分析為特徵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實證分析法、邊際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靜態分析法、比較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長期與短期分析法、個量與總量分析法等。

一、實證分析法:

經濟學中的實證分析法來自於哲學上的實證主義方法。實證分析是一種根據事實加以驗證的陳述,而這種實證性的陳述則可以簡化為某種能 根據經驗資料加以證明的形式。在運用實證分析法來研究經濟問題時,就是要提出用於解釋事實的理論,並以此為根據作出**。

這也就是形成經濟理論的過程。

二、邊際分析法:

是利用邊際概念對經濟行為和經濟變數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所謂邊際,就是額外或增加的意思,即所增加的下乙個單位或最後乙個單位。在經濟學分析中,簡單地說,邊際是指對原有經濟總量的每一次增加或減少。

嚴格地說,邊際是指自變數發生微小變動時,因變數的變動率。

三、均衡分析法:

均衡本來是物理學概念。引入經濟學後均衡是指經濟體系中各種相互對立或相互關聯的力量在變動中處於相對平衡而不在變動的狀態。對經濟均衡的形成與變動條件的分析,叫做均衡分析法。

分為區域性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區域性均衡分析法,是在不考慮經濟體系某一區域性以外的因素的影響的條件下,分析這一區域性本身所包含的各種因素相互作用中,均衡的形成與變動的方法。

西方經濟學問題,盼大神幫助,關於西方經濟學的問題。大神請進。。。

這道題感覺不對bai勁.題目中 dua的利潤最大不關b什麼事,zhi因為題目沒有說明daoa對b 的影響 回會使b影響a,而且求的僅僅是答a的利潤最大產量,x還沒有任何限制條件 預設x 0 如果y常數,x為產量,那麼這就是一道高中數學題,對g x 求一階導數得x y時為最大生產量。親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西方經濟學求答案謝謝了,急急急西方經濟學問題,求答案

15 20 a c a c d c 多選1。acde 2。abce 3。ac 4。abd 5。無圖無真相 判斷 1 5 6 10 急急急 西方經濟學問題,求答案 t f f f t f f f t f 1 對 2 錯 3 錯 4 錯 5 錯 6 7 對 8 9 錯 10 對 1 不管是微觀經濟學還是...

西方經濟學效用論問題西方經濟學微觀效用論的問題!!

你只要理解了d的涵義,你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dtu dx2是商品2的邊際效用,指的是對效用函式中的x2求偏導 也可以說求導 它不同於除法,而你的錯誤可能在於誤認它為除法。既然你要學習經濟學,那麼對求導的方法的掌握是必須的。因此建議你系統地學習一下微積分。等你學會了微積分,低 中級微觀經濟學你都可以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