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醉酒殺人和清醒的情況下故意殺人,罪行都一樣判嗎

2021-03-17 23:10:56 字數 4645 閱讀 8080

1樓:貓雲

首先,醉酒、吸毒犯罪的,不作為減輕量刑的條件,同時根據法律規定,在上述兩種情況下犯罪的,應當從嚴處理。這樣立法的理由在於,與疾病、未成年不同,疾病在於不可控,未成年是個人人格、知識面的不成熟,而喝酒和吸毒都是行為人個人的選擇結果,這就是醉駕入刑的原因之一,喝酒本身就是個人選擇的結果,喝酒以後就會有各種醉態,有些醉態就具有社會危害性,這是所有人都清楚的,當然也會存在處於醉酒狀態但仍然清醒的情況。

其次,是否會一樣判?不一定,當然會以故意殺人罪定罪,但量刑上,和我上面說的,喝酒犯罪是要從重處罰的,所以喝酒殺人會比清醒殺人判的重。

2樓:

不一樣 醉酒殺人是人在失去意識的情況下殺人不能判故意殺人 傷人等罪 會輕判 清醒的話就看手段殘忍不 性質惡劣不 反正清醒下殺人的判得比較重 甚至無期徒刑 或者死緩

3樓:氵丶無聊

你搶劫銀行人家會在乎你是清醒還是不清醒?

醉酒後殺人會判死刑嗎?

4樓:法妞問答律師**諮詢

綁架致人死亡或者綁架殺害被害人最低刑都是無期徒刑,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判死刑。詐騙罪的不起訴或者免予刑事處罰條件。

5樓:

醉酒後殺人如果沒有精神病史以正常人違法犯罪同等論處。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依據《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擴充套件資料

根據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動機可以將故意殺人罪的行為大致劃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種,謀財型殺人案件:指作案人為非法獲取公私財物而實施殺人的犯罪案件。這類案件包括搶劫殺人案件、盜竊殺人案件、謀財害**件等。

第二種,復仇型殺人案件:指作案人為了發洩內心的積怨而實施殺人的案件。包括私仇報復殺人案件、報復社會殺人案件等。

第三種,情慾型殺人案件:指作案人為了滿足個人性慾或感情糾葛引發矛盾而實施殺人的犯罪事件。包括**殺人案件、姦情殺人案件、戀愛婚姻糾紛殺人案件、性**殺人案件等。

第四種,遺棄型殺人案件:指因各種原因負有某種業務的人員,為了推卸責任、減輕負擔,殺害義務物件的犯罪案件。包括將子女遺棄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導致餓死等案件。

第五種,迷信型殺人案件:指當事人基於封建迷信思想,為治病求壽、得道**而採用各種手段致人死亡的刑事案件。

第六種,尋釁鬥毆型殺人案件:指違法犯罪團夥成員為了逞凶稱霸或為了各種利益,在尋釁滋事或互相鬥毆過程中致人死亡的犯罪事件。

第七種,其他型別殺人案件:有精神病殺人案件、激情殺人案件因各種原因導致受害人死亡的案件等。

6樓:匿名使用者

醉酒後殺人會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

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酗酒不是從輕或減輕處罰的法律依據。我國法律從來不對醉酒進行定罪或量刑上的優惠,甚至有個別罪如交通肇事罪有加重處罰的規定。

不要指望醉酒對行為人的行為的定性有好處,法律是不會讓犯罪行為人借酒**的。乙個人明知自己酒量差,行為可能會失控,還大量酗酒,最後導致嚴重後果,酗酒本身就是行為人的一種過失,不可能對定罪或量刑有任何幫助。

死刑,也稱為極刑、處決、生命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罰之一,指行刑者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結束乙個犯人的生命。

遭受這種剝奪生命的刑罰方法的有關犯人通常都在當地犯了嚴重罪行。儘管這「嚴重罪行」的定義時常有爭議,但在現時保有死刑的國家中,一般來說,「**」必然是犯人被判死刑的其中乙個重要理由。

《刑法修正案》9中:執行死刑條件由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等發生重大犯罪,手段極其殘忍,社會影響極其惡劣,如故意殺人,勒索,綁架,搶劫,**,販毒,等危害國家的都有可能會執行死刑。

7樓:復部平次

醉酒後殺人跟無醉酒殺人在法律上同等對待,但實踐中法官會酌情考慮醉酒情節。

我國《刑法》規定,只有以下幾種情景殺人是不予刑事處罰的:

1、不滿14周歲;

2、完全精神病人在發病期間(注意:是完全不能意識且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且必須在發病期間);

3、正當防衛殺人。

以下幾種情景殺人減輕或從輕處罰:

1、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

2、精神病人發病期間(此處指對自己行為有部分認識和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

3、正當防衛過當;

4、其他(如共同犯罪從犯等)。

顯然,醉酒並不屬於法定免於處罰和減輕處罰的情形。

但基於法官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酌情),醉酒殺人在主觀惡性上不如蓄**人大,一般實踐中法官會予以考慮,並相對清醒時同等條件下的故意殺人來說,予以從輕處罰。

8樓:進擊的律師

在法律上醉酒的標準分為兩種:

一、生理性醉酒

二、病理性醉酒

生理性醉酒指的是一般人飲酒過度後的醉酒,當事人在這種狀態下所作出的任何行為都是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的,無論你有無意識否,只要你殺了人就要承擔法律規定的刑事責任

病理性醉酒是一種類似精神病一樣的醉酒,即行為人無意識支配的醉酒。這種醉酒型別很罕見,通常需要鑑定才能夠得出結果。這種醉酒即使殺了人也是不負刑事責任的

對於是否會判死刑的問題還得結合眾多因素考量:

1.當事人對一方的死亡基於故意或是過失

2.是否有過預謀和直接的殺人動機

3.情節是否惡劣,手段是否殘忍

4.當事人是否到達刑事責任年齡,以及當事人的意志狀態5.之前有無案底,是否為累犯

9樓:法律快車

醉酒後故意殺人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為了殺人而故意醉酒壯膽,此種殺人如果沒有其他從輕處罰情節,有判死刑立即執行的可能;二是,本沒有殺人的想法,因為喝醉酒而控制力減弱激情殺人的,一般不會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可以積極辯護,爭取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至無期徒刑幅度內獲行!

10樓:貝貝貝貝貝貝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 故意殺人,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屬於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權利罪的一種。是中國刑法中少數性質最惡劣的犯罪行為之一。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1樓:賀佳誼律師

您好,我國刑法認定醉酒不是減免刑事責任的依據,除非您是生理性醉酒(即一喝就醉,而且是第一次喝酒)。所以醉酒殺人一樣要承擔刑事責任,並且不能減輕。嫌犯打**報警時是否承認是自己殺的?

並且等待**的審訊?如是的話,構成之手,具體情況需具體分析。

12樓:

涉嫌故意殺人罪,要承擔相應刑事責任

13樓:

屬於故意殺人罪,醉酒不影響量刑的,刑法有明確規定的,醉酒不算免於或減輕刑事責任的情節,應該屬於自首。

14樓:我靠死你

那要看情節嚴不嚴重,社會危害大不大,被害人家屬有沒有原諒你,算自首,等等

15樓:劉軍律師

算自首,可以從輕減輕處罰,是否判決死刑有法官根據具體案件情況決定

16樓:揚州老金

構成故意殺人或過失致人死亡,案發後報警等待**至現場歸案為自首.或案發後主動投案也以自首論.

17樓:匿名使用者

張明寶你知道吧,也是醉酒駕車(無意識)5死4傷剛判了了無期......

18樓:匿名使用者

過失傷人,至人死亡。觸犯了刑法。10年以下,不會判死刑的

19樓:

酒後駕車屬於交通肇事

殺人就不一樣了,應該會判。

怎麼能證明無意識呢

20樓:看風聽語

按故意殺人最判處。

在我國刑法中,喝酒殺人與一般殺人是同樣的犯罪效果,受法律的懲罰的

21樓:鍵盤的灰

我國《刑法》第18條第4款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就從法律上明確規定了醉酒犯罪應負完全刑事責任,屬故意殺人罪,判刑根據相關情節由人民法院判決。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

22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我認為某些時候人喝酒確實可以喝到類似精神病發作時的完全無意識狀態,但精神病人不能控制自己得不得精神病,而正常人卻能控制喝不喝酒,所以立法上就沒有也不會有喝醉了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的條文。

到你說的這問題上也就別說有沒有意識了,就具體看他主客觀方面是什麼情況了。

23樓:北京劉江雲律師

你好 。

算自首.

醉酒不構成刑法上的免責事由.

估計判死刑直接執行的可能性不大。

犯罪人故意殺人沒錢賠償的情況下該怎麼辦

府沅釹 如果法律人員沒有以前賠償情況。可能就就有家裡的來承擔。如果家裡沒有錢的話可能是他的刑期會判長一些。 四哥有法說 1 犯罪嫌疑人給受害者帶來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的,可以在檢察院提起公訴時附帶民事賠償訴訟。2 如果確實犯罪嫌疑人沒有財產可以執行,也就沒有意義了。3 受刑事案件受到侵害的,國家沒有...

暍醉酒的情況下打架至他人輕傷是什麼罪

根據 刑法 規定,醉酒人犯罪的,也應承擔刑事責任。醉酒後打架致人輕傷的,構成故意傷害罪,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暍醉酒的情況下打架致他人輕傷,涉嫌故意傷害罪,要負刑事責任。刑事訴訟法 第十八條 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式鑑定確認的...

不知情的情況下觸犯法律算違法嗎需要法律依據

依據我國 刑法 第十六條 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 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於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於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第十七條 刑事責任年齡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第十八條 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