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最後,為什麼兩個和尚要向唐僧他們收賄賂,才肯把真經給他們

2021-03-17 14:43:18 字數 4087 閱讀 1090

1樓:愛巨蟹的小杜

在書中的第九十八回,當唐僧一行四人和白龍馬終於來到大雄寶殿取經時,就出現了這樣一幕:如來讓兩位尊者給唐僧去取真經,但是兩位尊者卻要和唐僧要賄賂,不然就不給經書。

其實《西遊記》自始至終是一部諷刺**。佛教只是乙個殼,所有的談話都是關於世事和人情的。然而,諷刺的焦點不在於社會政治或任何東西,而在於人們的內心。

如來傳經的目的,也是為了醫治人心,不是為了統治,而是為了醫治。因為人心是愚昧的,所以有很有必要需要真經的**。

只有拋開宗教觀念,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圖。唐僧來到靈山學經,從心志的角度來看,已經經受了考驗,但如果我們不能理解「經」的含義,這段**就像是沒有字的經書一樣,沒有價值。兩位尊者要賄賂很正常。

如來的例子也清楚地表明,如果每個人都把佛教的東西視為自由,那麼佛教在未來能發展嗎?其他人對你很好,但你不能總是認為它是沒有無償對你好的。你想活,別人也想活。

這是其中乙個意思。

其實西遊記中最重要的含義就是「放下」,孫悟空完全可以飛到西天取回真經,可是偏偏他們一路走到西天,想要拿到真經,必須得放下一些東西,西天這條路就是「修心的路」。一路走來,把心中的所有雜念都去除。最後乙個層次是大多數人說不出來卻做不到的:

放棄物質。因為不能放下身外之物,不能放下外在的東西,所以不能算修煉成功,既然沒有經過心性的考驗,那如來給你幾張大白紙都行,你不修心,給你什麼你都看不懂!

因此,即使他們回到靈山,向如來抱怨,他們仍然堅持要賄賂。物質迷住了人的心,被蒙住眼睛。只有放下物質,我們才能看到真正的**。

2樓:

當唐僧師徒一行人歷經千辛萬苦到達西牛賀州大靈山求取真經時,迎來的卻是兩位迦葉、阿難兩位尊者的獅子大開口,兩位尊者問唐僧帶了什麼人事,唐僧感到疑惑,佛在眾生心中一直是慈悲為懷、不染金錢銅臭之味的,怎麼會找人索要賄賂?

唐僧說未曾聽過取經需要帶什麼人事,於是兩位尊者給了唐僧無字的經書,也就是假經書。唐僧師徒發現後又返回靈山找佛祖討要公道,佛祖給他們講了乙個故事:佛祖以前下山超度,別人的回報是三鬥三公升公尺粒**,佛祖還嫌**太低賤了。

你不給好處,老是想著不付出報酬就拿到別人的回報。那我只好把無字經書給你們了。

後來唐僧再次找阿儺、迦葉拿經書,阿儺、迦葉還是索要人事,唐僧給了他們一件紫金缽盂,這才拿到了真正的經書。紫金缽盂是唐太宗送唐僧去取經的時候送給唐僧的,所以紫金缽盂除了本身的使用價值外,還有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它還代表著唐太宗對唐僧的信任和囑託,所以對於唐僧而言紫金缽盂是相當珍貴的。

西遊記開篇時講述了唐僧在大唐講經的事,可見此時的大唐並非沒有佛經,只是他講的是小乘佛法和西天的佛法有所區別。如來派觀世音菩薩告訴他,西天有大乘佛法,問他是否願學,造福世人。這就有了大小乘佛法的區別,那麼這兩者的區別是什麼呢?

大乘和小乘的主要區別是:大乘強調不僅要解脫自身,而且要解脫一切生靈,使眾生都成佛,自己才能成佛;小乘則主張只要斷除自己的一切煩惱,超脫於生死之外,就能成為「阿羅漢」。

唐僧師徒在取經過程中歷經磨難,可始終沒有放下唐王賜予他的紫金缽盂,也就是說沒有放下放下世間的自私自利,放下世間的名利。這其實也是貪欲的一種表現,如來通過阿難與迦葉的收賄賂告訴他們什麼是放下,只有放下,他們才會取得真經,此為小乘佛法;將唐王賜予的紫金缽盂作為人事,是要他們為求取真經,造福世人做出付出,此為大乘佛法。

西遊記實際上是一本做人做事的通俗教育讀本,而唐僧師徒的取經過程,正是在不斷地學會做人,擺脫過去狹隘的自我,不斷拋棄自己不完美的一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更加完美了,於是得以成佛。當今社會有些人總想著別人免費幫助自己,獲得了幫助卻不給別人回報,只會貪圖便宜,這種人就只配得到無字經書,只配一直生活在苦難之中。

乙個努力走出苦難的人,必然就應該是懂得感恩懂得回報的人,不在乎你回報多少,你能力差你就回報少一些你能力強你就回報多一些。普佐的**《教父》中也談到了同樣的思想,幫助別人一定要要求回報。

在人際關係中,正是大家都懂得回報,我們才能夠通過不斷培養人際關係來結成乙個致勝聯盟,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所以,每當教父收到求助時,他總會說:我可以幫你,但是有要求,我以後可能需要你的幫忙,那時你得幫,雖然我只是可能會找你幫忙。

3樓:飄逸故事匯

麼唐僧師徒在取經過程中歷經磨難,可始終沒有的是唐王賜予他的紫金缽盂,也就是說沒有放下放下世間的自私自利,放下世間的名聞利養,放下世間的五欲六塵,放下世間的貪嗔痴慢。這其實也是貪欲的一種表現,如來通過阿難與迦葉的收入賄賂告訴他們的是放下,只有放下,他們才會取得真經,真經只是表現形式,悟的卻是佛法。

4樓:cherry範

唐僧再次找阿儺、迦葉拿經書,阿儺、迦葉還是索要人事,唐僧給了他們一件紫金缽盂,這才拿到了真正的經書。

5樓:邸衣

唐僧說未曾聽過取經需要帶什麼人事,於是兩位尊者給了唐僧無字的經書,也就是假經書。唐僧師徒發現後又返回靈山找佛祖討要公道,佛祖給他們講了乙個故事:佛祖以前下山超度,別人的回報是三鬥三公升公尺粒**,佛祖還嫌**太低賤了。

你不給好處,老是想著不付出報酬就拿到別人的回報。那我只好把無字經書給你們了。

6樓:崛起的男神

所以真正的道士都跑到深山裡煉丹修真,不食人間煙火,以山泉野果解渴充飢。

7樓:

因為這也是九九八十一難中的乙個難題啊,是必須的。

8樓:匿名使用者

回到劇情,佛祖後來在悟空的質問下說出實情:所謂人事,即是人所珍重之事物。

更近一步講,人事即是人世。

把人事放下,說的就是放下人世種種,脫離凡夫塵心。

那麼在唐僧心中,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呢?

答案就是:求取真經。

9樓:來自涉故臺生氣勃勃的雪梅

唐僧始終沒有放下唐王賜予他的紫金缽盂,也就是說沒有放下放下世間的自私自利,放下世間的名利。

10樓:大蝦公尺影視

佛家除了自家的清規戒律要遵守之外,其他的,跟世俗沒什麼兩樣。

11樓:蠟筆小新的微

錢財乃身外之物,這是在考驗他們是錢重要還是真經重要。

《西遊記》:兩和尚為何要難為唐僧師徒,收到好處後才肯把真經給他們?

12樓:夏日絕

這其實是《西遊記》作者表現現實生活的一種方法。他通過妖怪的所作所為來讓讀者知道其實妖怪也是有缺點的,這些妖怪的行為其實也表現了現實中一部分人的行為。

我們都知道《西遊記》其實是一部寫實的**,吳承恩通過寫這部神話**其實是想反映出現實中的一些事情。這部**雖然寫了非常多的神仙妖怪,但是他卻並沒有把這些神仙妖怪寫得十分完美。人們從這些神仙妖怪的某些行為上也可以聯想到現實生活中某些人的行為。

在西遊記快結尾的時候,兩個和尚向唐僧師徒討要好處,也是能夠反映出現實生活中人們想要得到利益的行為。在《西遊記》這部**中有許多橋段,通過一些調侃的方式來反映現實。吳承恩運用的語言是比較淺顯易懂的,所以並不需要去從更深角度去解讀。

在原著裡面也曾提到這兩個和尚向唐僧師徒出手經書。如果唐僧師徒並沒有給錢的話,那麼他們就會給無字經書。無字經書顧名思義就是在經書上並沒有字,即使唐僧師徒拿到了這本經書,也沒有太大的作用。

如果唐僧師徒給他們錢的話,那麼他們就會給唐僧有字經書。在佛教中其實本身就有無字經書這一種說法,所以也並不存在這兩個和尚欺騙唐僧這一種行為。而吳承恩就是想通過這兩個和尚的這種行為,來反映現實中人們想要討要好處的這乙個心理。

13樓:小茜

因為這也是唐僧取經路上的乙個磨難,只有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得真經。

14樓:灌湯小包子

因為他們之前只經歷了八十難,但是必須要經歷八十一難才能取得真經。

15樓:超級愛妮

這兩個和尚故意來刁難唐僧師徒的,這個也是如來默許的。

16樓:in可口可樂

因為這個是他們九九八十一難裡的最後一難,是必須要經歷的。

《西遊記》最後為什麼兩個和尚要向唐僧他們收賄賂才肯把真經給他們呢

因為經書不能輕易傳授,如果輕易傳授對方會不珍惜,所以他們和唐僧索要賄賂,然後把真經給他們。我認為這不是一種賄賂,而是來試探他們是否真的想取得真經,是否願意為真經付出他們僅有的一些珍貴的東西。對他們來說,這也是乙個考驗。可能這只是八十一難中的一難,阻攔他們也許只是商量好的,知道他們沒有行賄的錢,才故意...

西遊記最後陪唐僧取經書的兩個和尚叫什麼

阿難亦稱阿難陀。釋迦牟尼佛的十大 之一,西元前463 為梵語 ananda 的音譯。意為 歡喜 喜慶 原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阿難尊者跟隨佛陀出家,佛陀五十五歲時,選阿難為常隨侍者,當侍者達二十五年。因為他專注地服侍佛陀,謹記無誤佛的一言一語,因此被稱為 多聞第一 佛滅後第一結集由阿難誦出三藏中的經藏...

為什麼西遊記第一部裡扮演唐僧有兩個人

不只兩個吧,應該是三個 汪粵 徐少華 遲重瑞 第乙個扮演者叫做徐少華,他中間考上了大學,去上大學了,所以劇組只好換人。第二個扮演者叫做遲重瑞。因為 西遊記 一共拍了6年,中間遲重瑞也有一段時間不能來演,至於原因,很抱歉我不知道。第三個扮演者叫做汪粵,個人認為他演的很不好。徐少華後來又回來演了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