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感詩詞,曇花一現

2021-03-16 21:48:35 字數 4653 閱讀 6880

1樓:匿名使用者

自古迄今,邂逅相遇、一見鐘情也許是愛情火花驀然間迸發的最為傳統、最為經典的表現形式,它甚至比青梅竹馬、朝夕相處、日久生情式的愛戀更為普通、更為深摯、更為雋永,也更具有非同尋常的戲劇性。俗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男女之間的歡愛情緣,可能就是由眉眼相對、秋波暗送、怦然心動的一瞬間而開始的。冥冥之中,這種超感官知覺的「第六感」不僅來得直接而快捷,而且還相當清晰而準確,無怪乎古人曾對此慨嘆曰:

「千里姻緣一線牽」,「心有靈犀一點通」。然而,這種一見傾心、情投意合、相見恨晚的因緣,有可能會出現「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大團圓結局,也可能只是一次有緣無分、失之交臂、望秋先零的花殤,徒留萬般傷感、幾多唏噓、終身遺恨。

無論如何,這種「中國古典式邂逅情緣」無疑對「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男女授受不親」的封建禮教社會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門當戶對」的等級婚姻制度是一種莫大的嘲諷。

在浩如煙海的古詩詞中,就有三首廣為人知的「嘆花」詩,向人娓娓訴說著那一場風花雪月的往事,卒讀之餘,心中倍感「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淒涼與惆悵。

一、崔護:「人面不知何處去」的幽怨與落寞

崔護,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市)人,生卒年不詳。唐德宗貞元十二年(796)進士,唐文宗大(太)和三年(829)為京兆尹,同年官至御史大夫、嶺南節度使。

據唐人孟棨的《本事詩?情感》記載:「博陵崔護,資質甚美,而孤潔寡合,舉進士下第。

清明日,獨遊都城南,得居人莊,一畝之宮,而花木叢萃,寂若無人。扣門久之,有女子自門隙窺之,問曰:'誰耶?

』以姓字對,曰:'尋春獨行,酒渴尋飲。』女子以杯水至,開門,設床命坐,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妖姿媚態,綽有餘妍。

崔以言挑之,不對,目注者久之。崔辭去,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崔亦睠盼而歸,嗣後絕不復至。及來歲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徑往尋之,門牆如故,而以鎖扃之,因題詩於左扉曰: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一千多年來,這首歷代傳誦的《題都城南庄》膾炙人口、經久不衰,而「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尋春豔遇與「人面不知何處去」的無限悵惘,更是激起了無數讀者的美麗想象和追悔傷感。同時,它還從另乙個側面告誡我們:對於不期而遇的美好事物,我們不妨義無反顧地大膽追求,莫等時過境遷、機遇難逢時再作無謂的苦苦以求,若如此,徒使自己對於不可復得的往昔空留悔意、扼腕嘆息。

正如杜秋娘在《金縷衣》一詩中所發出的感喟:「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也許是肇始於《詩經·桃夭》吧,古往今來的諸多詩人詞家總是把儀態萬方、嬌妍婉麗、柔情似水的女子喻為「桃花」甚而是「桃葉」。《詩經?桃夭》很明顯是古代

婚禮上的祝辭,祝福新娘喜結良緣、勤於持家、尊老愛幼、相夫教子、生活和美。詩曰:「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據說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的愛妾名叫桃葉,她日常不斷往來於金陵秦淮河兩岸。

王獻之愛之深切,對此頗感不安,時常親自到渡口迎來送往,並為之作《桃葉歌》四首,藉以表達心中的真摯情感。詩曰:

桃葉映紅花,無風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獨採我。桃葉復桃葉,桃樹連桃根。

相憐兩樂事,獨使我殷勤。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葉復桃葉,渡江不待櫓。風波了無常,沒命江南渡。

因於《題都城南庄》一詩,自唐以降,崔護的「人面桃花」既是邂逅驚豔、情緣桃花的經典場景,也是文人墨客、風流才子夢寐以求的紅顏佳人。但孟棨的《本事詩·情感》中關於「桃花女」為情所困、絕食而死,但後來由於崔護近前哭訴,「舉起首,枕其股」,搶天呼地、情動鬼神、哀感頑艷,她竟然「須臾開目,半日復活矣」。其父頓時由悲而喜、喜極而泣,「遂以女歸之」。

竊以為,只需一句「人面不知何處去」的痛心哀嘆與捶胸追悔,就能斷定崔護的經歷和二人的結局決非如此。這樣的收場,要麼純屬狗尾續貂式的恣意敷演,要麼出於「有情人終成眷屬」的良好願望,因為國人一向熱衷於「姻緣前定」、「好事多磨」、「花好月圓」的大團圓結局。

二、杜牧:「綠葉成陰子滿枝」的惋惜與無奈

杜牧(803—852),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太和進士,唐代中葉著名宰相杜佑之孫。晚唐傑出詩人,後世將其與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曾為江西觀察使、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和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幕僚,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後入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

中書省別名紫微省,後人又稱其為杜紫微。

據唐代筆記**家高彥休的《唐闕史》「杜紫微牧湖州」記載,大致在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在宣州(今安徽宣城)當幕僚的杜牧聞聽湖州(今浙江吳興)物華天寶,景色秀麗。尤其是「江南佳麗地」,吳娃越女,色藝雙絕,「楚腰纖細掌中輕」。加之當時的湖州刺史又是他的老相識、好朋友,於是,風流倜儻、文采出眾、疏野放浪的杜牧決計到此一遊。

深諳其才智和情趣的刺史大人不僅熱情相待,而且還把湖州城的美色歌妓召來歌舞侑酒。日復一日,美女如雲,但沒有乙個讓杜牧留戀眷顧、為之心動的。

杜牧在湖州的那幾天裡頗為失望、落寞,儘管烟花水鄉、素口蠻腰、笑靨如花、秀色可餐,然而總感覺情不盡意、佳人難尋,所聞所見都不能令人心滿意足。臨別之前,為了給故交餞行,刺史大人專門為他舉辦一次熱烈隆重的賽船大會,引得南國佳麗傾城而出,**如織,前來**。船會將散時,杜牧突然看到臨水的曲岸上,一位中年婦人正手扯乙個十多歲的小姑娘緩緩走來。

小姑娘身姿俏麗、肌膚勝雪、唇紅齒白、纖腰婀娜。一見之下,杜牧便魂失魄散、傾慕不已。刺史看在眼裡、喜上眉梢,趕忙命人去岸上邀請母女倆到彩船上一敘。

仔細詢問一番之後,杜牧這才發現,出水芙蓉一般的小姑娘年方十二,未及及笄。他轉念一想,自己還不曾功成名就,也無須忙於成家立業,而眼前的豆蔻少女尚未束髮、有待成年。於是杜牧與刺史大人商議一番之後對母女說道:

「我想娶令嬡為妻,但她身小年幼,現在也不好當面求親。不然這樣吧,我今天留下聘書和聘禮,讓小妹在閨中等我十年。回長安後,我一定設法求任本州刺史,到時間花轎迎娶你家小妹為妻。

如果十年之內我不能踐諾,你可為姑娘另行擇婿、婚配他人。」這對母女受寵若驚、欣然應允。隨後,杜牧留下一箱綾羅綢緞作為聘禮,並在一方手帕上寫下字據:

「十年內杜牧到此迎娶嬌妻,逾期可另嫁他人。」

然而世事艱辛、仕途坎坷、宦海沉浮,十四年後,杜牧這才出任湖州刺史。履新的第三天,杜牧即令人私下尋訪當年如花似玉的小姑娘。但令人遺憾的是,那女子已嫁人三年,且生有二子。

傷心憤懣之餘,杜牧讓人又把這對母女請到官衙。一番追問之下,那婦人嘆曰:「小女待字閨中苦等你十一年才黯然出嫁,三年內生育二子。

大人未能如約迎娶小女,並非我們不守諾言啊。」杜牧看到自己留下的字據,自感慚愧,追悔莫及,於是提筆賦《嘆花》詩一首,贈與魂牽夢繞十四年的未婚妻。詩曰: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另外還有乙個版本,據說也是出自杜牧手筆,其詩曰:

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始。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

人言小杜喜愛美酒和美女,常常遊走於燈紅酒綠的秦樓楚館,流連於胭紅脂白的歌女舞姬,沉醉於花柳繁華的揚州風月。有《贈別》絕句兩首聊以佐證,其一:「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其二:「多情卻似總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三、《華山畿》:「獨生為誰施」的痴情與決烈

《華山畿》是我國南北朝時南朝著名的「情歌大系」,現存樂府《吳聲歌曲》二十五首,亦可見於元代俞希魯編纂的《至順鎮江志》卷二十。

《華山畿》是當時流傳於長江下游地區吳地的民間愛情歌謠,據說當時有一位女子,在哭祭為她殉情而死的戀人時唱的一首短歌,起首一句便是撕心裂肺、聲淚俱下的「華山畿」,後來將此作為這一歌調的總名稱。

據《古今樂錄》記載,「《華山畿》者,宋少帝時懊惱一曲,亦變曲也。少帝時,南徐一士子,從華山畿往雲陽。見客舍有女子年十**,悅之無因,遂感心疾。

母問其故,具以啟母。母為至華山尋訪,見女具說聞感之因。脫蔽膝令母密置其席下臥之,當已。

少日果差。忽舉席見蔽膝而抱持,遂吞食而死。氣欲絕,謂母曰:

'葬時車載,從華山度。』母從其意。比至女門,牛不肯前,打拍不動。

女曰:'且待須臾。』妝點沐浴,既而出。

歌曰:'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活為誰施?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

』棺應聲開,女透入棺,家人叩打,無如之何,乃合葬,呼曰神女冢。」

**和文學有什麼聯絡嗎

2樓:匿名使用者

文學是**植根的土壤;**是文學的翅膀。它們親如兄弟,行同手足。

一、唐詩與**

詩歌的創作至唐代達到很高的水平,代表了當時文學藝術的頂峰,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王之渙,一代傑出詩人的創作,給後人留下了數萬首佳章妙句。

唐人有選詞度曲的傳統,好的詩作無不被人樂人們爭相傳唱,所以唐代的詩歌和**的關係十分密切,以《竹枝》《浪淘沙》《楊柳枝》等絕句為詞的歌曲家喻戶曉,李白、白居易、元稹、王之渙、王維、李益等人的詩句更是多為知音者協同作歌,在社會上廣為流傳。

二、在**與文學兩個領域中翱翔的人

**愛好者與文學愛好者兼具的大有人在:孔子是中國古代教育的鼻祖與先賢。**在孔子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他在**生活中的實踐和理論,對後世中國**的發展,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孔子會唱歌、彈琴、鼓瑟、擊磬、作曲,可以說是一位**的通才,他為《詩經》正樂時,能夠合著伴奏唱完三百零五首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歌曲。他之所以有超乎尋常的能力,就在於他能夠不斷地學習。

孔子還是一位作曲家。孔子離開衛國之後,本想渡過黃河,去投奔晉國的趙簡子。在黃河之濱,他聽說趙簡子殺了過去幫他從政的兩位賢大夫,便打消了去晉的念頭,並把對兩位被害者的同情,凝聚在一首叫做《陬操》的琴曲中。

什麼叫做曇花一現,比喻什麼啊曇花一現是什麼意思啊

曇花別名瓊花 月下美人,屬仙人掌科 曇花屬。人們常用 曇花一現 來形容出現不久,頃刻消逝的事物。為什麼用曇花一現比喻呢?因為曇花的花開起來大而美麗,白天不開花,要在晚上 點鐘以後才開,通常花開3 4小時即謝,由於曇花開花的時間很短,開後不久即謝,故稱 曇花一現 關於曇花為什麼只在晚上開花幾個小時的原...

曇花一現的現是什麼時候曇花一現的現是指什麼時候?

一般在6 10月開花,晚上8 9點開,花期只有三四個小時。讀音 t n hu y xi n 釋義 曇花 即優曇缽花,開放時間很短。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現了一下,很快就消失。造句 生命如曇花一現,生命的姿態卻是美麗永遠的。小蓓是個乖巧的孩子她喜歡花 尤其是曇花,她會整夜整夜地不睡覺安靜的守在花盆邊,...

用曇花一現造句如何用曇花一現寫一句話?

一 用 曇花一現 造句 1 他們不過是歷史舞台上曇花一現的人物。2 她是個曇花一現的歌星,只錄製過一張受歡迎的唱片。3 他的第一部 如曇花一現,此後他再沒寫出像樣的東西。4 如今的年代,不斷,洪水氾濫,生命有時不過曇花一現,所以從現在起過點有質量的日子!5 眼前的一切繁華有如曇花一現,切莫流連而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