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作品讀後感

2021-03-13 23:13:02 字數 6187 閱讀 8218

1樓:匿名使用者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尤其是讀了《匆匆》這篇文章,更使我牢牢記在心中,《匆匆》主要講的是: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侯,楊柳枯了,有再生的時候,但是,時間去了,為什麼不復返呢?是啊!

時間一但去了,就無法復返,時間只有三天“今天”、“明天”和“昨天”。無論你在幹哪件事情,時間都會慢慢地流過,可見時間多麼寶貴,想想自己,平時在學校裡嬉戲的時候,在和同學玩鬧的時候,時間不知不覺地就過去,終於我明白了,要做時間的小主人,利用好每一分鐘,那麼生活就變得更有意義了。同學們,好好利用時間吧!

還有《背影》這篇文章,它講的是:父親送兒子去車站,看見有買橘子的,就去買橘子,此時,兒子看到父親的背影,兒子一下子感覺到父親的偉大。想想自己,媽媽每天送我去上學,我卻感覺不到什麼,現在我明白了,父母的愛是多麼偉大、無私。

散文集還有許多感人的文章,如《春》、《威尼斯》……,從一件小事中,能夠悟出一個大道理,這些都是靠平時積累的呀!

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澀的,美酒是辛辣的,它們雖然味道同,但都能給人們帶來美好的享受,讓人回味無窮。《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

朱自清生於2023年,名字華,號秋實,後改名為自清。他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傑出的詩人和散文家。他是“五四”新文學的開拓者和創業者之一。

為中國現代文學作了許多創新的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朱自清的散文不同於俞平伯的縝密,也不同於冰心的飄逸,更不同於周伯人的雋永。他用自己“真摯清幽”的特性創造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中,《背影》、《匆匆》、《荷塘月色》、《春》這幾篇散文,被譽為白話美文的典範。

《背影》這篇散文通過描寫父親送兒子遠行的一幕,表現了父子之間的真摯情感;《匆匆》講述了時間流逝之快,並且時間不能倒流。告訴我們:昨天是作廢的支票,明天是未發行的債務,只有今天才是**。

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住今天;而《荷塘月色》這篇散文中,作者用月光襯托荷花,描寫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

而令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春》。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為一個剛剛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張開了眼,遍地的野花彷彿是天上的星星眨著眼。風,不再像冬天那樣寒冷,像母親的手,輕輕地撫摸著萬物。

在溫暖的春風中,孩子們高興得放著風箏。在春天,春雨是尋常的,它滋潤著世間的萬物。在《春》這篇文章中,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句話是:

“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著綠色,寓意著復甦,象徵著希望。我們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到秋天才會有累累碩果。

而我們小學六年級不正是我們人生的春天嗎?我了我們秋天的收穫,我們現在難道不應該付出汗水和努力嗎?

給我加分啊!!!

2樓:匿名使用者

匆匆》讀後感

如果你要問,這個世界上什麼東西最寶貴?我要告訴你,不是豪華的別墅,也不是鑽石瑪瑙,而是時間。

今天過去了,還會有明天,明天過去了,還會有後天。於是,你也許會說時間雖然寶貴,但也不見得稱得上世界上最寶貴的吧。君不見,“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而我們的時間過去了,就再也不會回來了。

你看,有的同學下了課首先想到的是去玩耍,總覺得作業還會有時間去做的,於是,一下了課,教室裡就再也找不到他的身影了。待到放學時,老師來催他的作業,別的同學都可以高高興興地揹著書包回家去了。而他,只能乖乖地留在教室裡,直到把作業做完了再回去。

這時候,他也許會想起課間被他浪費了的時間,如果那時能珍惜時間,也就不用留下來做

“留學生”了。

同學們,你是否也有過和我一樣的感受?星期休息在家,多麼自由輕鬆,因為沒有了老師在耳邊不停地叮嚀,沒有了令人緊張的上課鈴聲時不時地催促你匆匆的腳步。因此,你首先想到的不是完成作業,而是自己有一個星期沒有盡情地看會兒電視了,有好多天沒有與小夥伴一起玩耍嬉戲了,作業總會有時間去做的,於是不知不覺中,天色已經暗下來,而你的作業還紋絲沒動。

時間匆匆,就像我們身邊的一陣風。在你與人閒談時,在你考慮今天穿什麼樣的衣服時,在你賭氣不肯吃飯時,它就已悄悄地從你身邊溜走。

讀了《匆匆》,我才發現自己錯過了多少寶貴的時間,我為暑假的一去不復返而哭泣,我也將為未來的日子而珍惜。

3樓:匿名使用者

匆匆》讀後感

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匆匆》,細膩是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之情.

時間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是由過去,現在,將來構成的連綿不斷的系統.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的表現.時間沒有聲音,沒有影子,沒有蹤跡.

每個人都擁有時間,但是,有些人卻無法合理支配時間,只能讓時間從他們的身邊悄悄溜走.

我記得有這麼一句話:"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一天都不是二十四小時."你是否覺得這句話自相矛盾呢?

不,不矛盾.我們都知道一天有二十四小時,這是時間的公平之處.那為什麼時間又是偏私的呢?

因為這些人隨意浪費時間,任憑時間飛快地流逝,一天一事無成.他拋棄了時間,時間也拋棄了他.因此,他的二十四小時是短暫的.

而有些人合理安排時間,珍惜時間,不虛度時光,利用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並且達到事半功倍的效率,他們用二十四小時做了平常人需要二十五小時,二十六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的事情.他們的二十四小時是漫長的.

"贏得了時間,就贏得了一切."列寧的這句話徹底地反映了時間的珍貴."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就說明了一個人年青時不珍惜大好時光,到老了只能白白地嘆息.如果年青力壯的時候就努力學習,那他就贏得了時間,也就贏得了一切,也不會為年老時碌碌無為,而感到悲傷.

有些人雖然知道應珍惜時間,卻不知如何去做.有些人以為每天都慌忙地做許多工作,就是珍惜時間;有些人以為把一天的時間都塞滿事情,也不管事情是否有意義,就是珍惜時間;也有些人以為從早到晚一心一意忙著票子,房子,位子,車子,就是珍惜時間.他們統統都有錯了,珍惜時間不是整天都忙碌地去工作,不是去幹些毫無意義的事情,更不是視庸俗為潮流,視利已為高尚,一生只為自己謀求利益.

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應該抓緊時間成就一番事業,抓緊時間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建設祖國,造福於民,用僅有的時間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才是珍惜時間的最終目的.

燕子去了又來,楊柳枯了再青,桃花謝了又開.我們曾經赤裸裸地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偏走這一遭啊?

我們何不趁此大好時光,珍惜時間,努力學習,為達成珍惜時間的最終目的而奮鬥呢?

古人曾說過“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長歌行一詩中也提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每當我聽到這珍惜時間的句子時,我就想起了朱子清的散文《匆匆》。

這篇文章講的是時間一去不復返,不要虛度光陰。從中我體會到時間就是金錢,聯想到了自己已度過了四千六百多個日日夜夜,而這四千六百多個日日夜夜我卻幹了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

在四千多日的匆匆裡,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

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個笑話:一個公司人員向老闆請假,公司老闆對他說,一年365天,52個雙休日,減去這104天,還剩261天,你每天還有16個小時不在工作崗位上,減去這170天,還剩91天,你每天用30分鐘喝咖啡,用掉23天,還剩68天,你每天吃飯用1小時,用去46天,還剩22天,你通常每年向公司請2天病假,只剩20天,每年有5個節假日,公司不上班,減去這5天,還剩下15天,公司每年慷慨地向你放14天假,這樣算下來,你工作時間只剩1天,而你還要請這1天假。讀完這則笑話,我不僅哈哈大笑起來,笑完又有一絲寒意,雖然這位老闆計算時間的辦法不一定準確,但是這足以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

朋友,每當你打電腦的時候,日子從鍵盤上過去,看電視的時候,日子從螢幕裡閃去。朋友,人生雖短暫,但細細地算一算,一生中我們有多少時間是用在工作、學習上呢?記得陳忠實曾經說過:

無論往後生命歷程中遇到怎樣挫折、怎樣的委屈,不要動搖,不必辯解,走你自己的路吧!因為任何動搖包括辯解,都會耗費心力,耗費時間,耗費生命,不要耽擱自己的行程。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而我們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話“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呀。”同學們,珍惜時間吧!

時間就是金錢!就是生命!

我輕輕地開啟書本,低聲誦起了朱自清的《匆匆》“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我感覺到時間正從我身邊飛逝。

時間在默默地,沒有聲響的從我們身邊溜走了,我們到底又幹了些什麼呢?又有什麼收穫呢?當我們回首這一切時,也不免感概萬分。

我是一個不珍惜時間的孩子,但直從我讀了朱自清的《匆匆》中我體會到只有珍惜分分秒秒的時間,才能成為時間的主人,而不做時間的奴隸。我想,上課時認真聽講,這樣我就充分利用了每節40分鐘的時間;放學後,我認真完成作業,再把動作加快!我就成了時間的主人。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要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歲月是不饒人的,再有本事的人也無法把時間留住,所以,要想使自己的人生變得更精彩,那我們只能從現在起抓住分分秒秒,努力學習,不要做時間的奴隸!當我們老了的時候,才不會後悔自己是在這世上白白走了一遭。

讀匆匆有感 如果有人問:什麼是生命?則會有很多很多說法,可是眾說紛紜,無所適從。

然內心裡卻對此問題揮之不去,茫茫然然,正如《匆匆》說:“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是啊,我們懵懵懂懂的來,糊糊塗塗的走,在生命的過程裡,如一場黃梁,了無所得。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園序》中說:“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人生若是旅途,這一站起點是生,這一站的終點是死,沒有一個死去的人會讓生者明白死去後的體驗,可是死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正如我們有生,可是為什麼會恐懼死亡,我想正是源於我們對生的無知。大話西遊中孫悟空說:“生有很歡,死有何苦?

”。我們總要抓住一些東西,讓我們自己感覺到生命的存在。我們活的時候,爭名奪利,無休無止,我們的慾望大的可怕,我們總是看見自己沒有的,卻總是看不見自己有的;我們總是追求進取,可是卻不知道休養生息。

因此,老子說:“知止不辱,知足長樂”。孔子說: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為聖人乎?

”。是啊,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可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資源卻是有限。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失,早晚自食惡果。

正如我們赤裸裸的來,赤裸裸的去,可是我們給子孫後代留下了什麼?給世界萬物眾生留下了什麼?給養育我們的天地留下了什麼?

一個人的富有,聚斂了的財富,要靠千千萬萬的窮人供養;一個發達國家的富足,要靠眾多不發達國家的供養;杜甫說: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我們赤裸裸的來,赤裸裸的去,死的時候你能夠問心無愧嗎?

如果能問心愧,庶乎近焉。

“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很悲觀嗎?也許以前我是這樣看得,但是現在的觀念看來,這句話是很冷靜的,我們之所以為人應該明白:

為什麼人之所以為人?應該明白:我們為什麼而活?

有人說:過去的已過去,如輕煙、如薄霧,不留一絲痕跡;未來的還沒有來,太渺茫;只有現在,是最實在,最可把握的了。我認為這個觀念很好!

可是仔細推敲起來,卻發現最可把握的現在是如此的不可把握,當你想抓住它時,它剎那即逝,了不可得。子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是啊,當我想現在時,現在馬上就過去了,倏然而逝;可是未來的日子,馬上就在現在的影子裡變成過去。正如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為來心不可得”。

過去,現在,未來了不可得,輪迴往復,故王羲之言:“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我們今天看過去人正如我們的子孫後代看我們,那麼我們是進步了?

還是退步了?我們將何去何從?子曰:

“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

朱自清先生感嘆,我們的日子逃去如飛。佛說:我們的生命是念念生滅,比射出的箭快。

你掩著面嘆息,又能怎麼樣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裡,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是啊,你何曾留有一絲一毫的痕跡呢?

就算你有無盡的財富,廣大的聲望,可是你能帶走什麼?你終將赤裸裸的走,不留一絲痕跡。如果你一生無盡的求取中,在臨命終時,猛然發現做了一輩子慾望的奴隸,可是並不知道為什麼要走這一遭?

這是多麼可悲啊!所以,當你有生命時,應該看到那些同樣擁有生命的眾生,我們的生命是相同的,大家都是天地所養育。當你為人時,除了看到那些生活舒適而富有的人,同時更應看到有很多人的貧苦悲慘。

芸芸眾生,我為何物?所以,從這裡你就可以體會到古聖先賢的救世苦心。佛祖教誨我們: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孔子教誨我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善不積不足以揚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劉備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是啊,你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是眾人的力量是無窮的,社會上的大多數人避惡向善,我們的社會就是天堂;反之,則是地獄。

我們的快樂,是源自我們的內心;健康的身體,和睦的家庭,知足感激之心,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如果失去了這些,就算你擁有無盡的財富,你的快樂又在那裡呢?

老舍先生的作品讀後感,老舍的作品讀後感

老舍 精選 是世界少年文學經典文庫中的作品,其中收錄了老舍先生的五部作品.老舍,原名舒慶春,出在北京乙個滿城市貧民家庭.老舍這樣以平民出身而躋身文壇的是為數不多的,在作品中始終保持平民風格,在文學創作中表現城市平民生活而大獲成功者唯有老舍先生一人.老舍 精選 裡包含 駱駝祥子 柳家大院 上任 斷魂槍...

老舍的作品讀後感,老舍的作品 讀後感 600字 20

這個參考 讀老舍 貓 後感 貓 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名作。作者觀察精細獨道 內容充實飽滿 語言生動有趣,在語言表達上有獨到的魅力。他生動細緻,形象逼真地描述了貓長大後的古怪性格和小時候的淘氣可愛。特別是寫貓的古怪性格用了矛盾對比的方法,充分表現了貓的行為令人難以捉摸。在作者的心裡和筆下,家中的貓就像...

魯迅作品讀後感魯迅作品100字讀後感

朝花夕拾 讀後bai感 細讀魯迅先du 生的 朝 zhi花夕拾 享受著不時從字裡行間dao中透露出來的那 內份天真燦漫容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