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是哪一朝代人說的什麼朝代人的用語用諾和是?

2021-03-08 15:08:20 字數 4025 閱讀 3329

1樓:曉龍修理

從秦朝到晉代。

諾拼音:nuò,注音:ㄋㄨㄛˋ,部首:訁部,部外筆畫:8畫,總筆畫:10畫

五筆:yadk,倉頡:ivtkr,鄭碼:

segj,四角:34764結構:左右,電碼:

6179,區位:3721,統一碼:8bfa筆順:

丶フ一丨丨一ノ丨フ一

釋義:1、答應的聲音,表示同意:唯唯諾諾。

2、答應,允許:諾言。許諾。承諾。一諾千金。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允諾[yǔn nuò]

應許。2、夙諾[sù nuò]

以前的諾言。也作宿諾。

3、應諾[yìng nuò]

答應;應承。

4、許諾[xǔ nuò]

答應;應承。

5、踐諾[jiàn nuò]

履行自己的諾言。

2樓:匿名使用者

下屬應允主上的回答即為「諾」。主要是前秦、秦、漢使用。

《詩·魯頌·閟宮》「莫敢不諾。」

《戰國策·趙策》——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

《戰國策·齊策》孟嘗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

魏晉沿襲漢代禮制,也使用「諾」,至北朝,由於民族原因漸被淘汰。隋以後,改為「是」。

3樓:玫瑰親親艾

基本字義

1. 答應的聲音,表示同意:唯唯~~。

2. 答應,允許:~言。許~。承~。一~千金。

詳細字義

〈副〉1. (形聲。從言,若聲。本義:表示)2. 同本義(一般用於上對下、尊對卑或平輩之間,卑對尊用「謹諾」 [yes])

諾,應也。——《說文》。按,應詞也。緩應曰諾,疾應曰唯。

莫敢不諾。——《詩·魯頌·閟宮》

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戰國策·趙策四》

孟嘗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戰國策·齊策》

3. 又如:諾諾(連聲應諾);諾唯(應諾);諾許(許諾;應允)4. 古時批字於公文之尾,表示許可叫「諾」,猶今簽字 [put 「okay」on a document]

是誰畫諾誰傳詔,一紙明貽萬國羞!——清· 黃遵憲《述聞》

4樓:匿名使用者

你是不是看了《美人心計》了?我也是正想不明白這個問題呢!

5樓:沭水瀟瀟

晉朝以前就是如此回上話~~

什麼朝代人的用語用「諾」和「是」?

6樓:

不同的朝代,用語不同。比如漢朝稱「諾」,其他多數朝代稱「是」等。

至清朝,發音為:嗻(zhē )。

「嗻」是滿語發音,就是漢語中「是」、「諾」的意思。但至清朝雍正帝時,「嗻」字一語嚴禁漢族官吏或宮人使用,並以「是」代之。

7樓:醒蓶

諾 是春秋戰國時候吧………… 你看沒看過孔子啊 那裡面的都是說 諾

8樓:匿名使用者

諾與是主要是秦漢兩個朝代用

宮人說諾是什麼朝代

9樓:匿名使用者

"諾"是春秋戰國時用,表示「是、遵命」的意思。秦朝時,秦國用「呵」,表示「是、明白、知道了」的意思。唐宋時用「遵命」。

除了漢朝以外,其他朝代都用 「遵命」多一點,包括清朝,清朝裡,滿族說「嗻(zhe一聲)」,漢族說「遵命」。

10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不會說

"諾","諾"是文言文的寫法,不是說法,到漢朝也不可能說"諾",因為口語和文字在古時是分開的,如果不是這樣就不會出現近代的白話文運動,在北方民族還沒有侵略中國之前,古漢語類似現在的客家話和廣州話,日語也保留類似的發音,因此,在春秋戰國到漢唐時期"諾"其實就是發客家話和廣州話的"系"的發音,類似日本的"嗨",只是日語發音較重。

就算是從發音上分析,用「諾」字,遠不可能發出較大的聲音,發「系「字因為開頭的」哈「音更清晰更有氣勢,所以很多現代拍的古裝戲裡用」諾「字就是十分貽笑大方的,而且誤導大家了,至於潮汕話裡有說」諾「字作為依據就更站不住腳了,眾所周知,通過語言考古學的論證,古漢語的存留是在現在的客家地區與粵語的白話地區,如果因為某些人的喜好而肆意篡改歷史的話就更是對中華文化的褻瀆了。

古代「諾」和「是」都是哪些朝代的?

11樓:才高n鬥

「諾」是春秋戰國時期,秦漢到晉代都是。

南北朝時期比較混亂,有個別王朝,如:東晉、宋、梁等等依舊沿用。北方的燕、趙、秦、齊等等早已廢除。

到了隋唐時期,基本全部改為「是」。五代十國和宋也用「是」,(遼國、金國、西夏不明)。

元朝統一前不明,統一後也用「是」。

明代也用「是」。

清代前期用「嗻」但晚清時期要求就不很嚴格,也有用「是」的。

「諾」和「是」其實都一樣,下級回答上級命令的時候,都使用「是、明白、知道、遵命」等意思。

12樓:清秀動情

「諾」是春秋,戰國時期裡,表示「是、遵命」的意思。

「諾」和「是」其實都一樣,下級回答上級命令的時候,都使用「是、明白、知道、遵命」等詞。

13樓:

「諾」,從秦朝到晉代。

14樓:♂d伯爵

「諾」是秦漢時期的

「是」很有可能是現代電視劇集中把台詞變作白話來表達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不會說"諾","諾"是文言文的寫法,不是說法,到漢朝也不可能說"諾",因為口語和文字在古時是分開的,如果不是這樣就不會出現近代的白話文運動,在北方民族還沒有侵略中國之前,古漢語類似現在的客家話和廣州話,日語也保留類似的發音,因此,在春秋戰國到漢唐時期"諾"其實就是發客家話和廣州話的"系"的發音,類似日本的"嗨",只是日語發音較重。

就算是從發音上分析,用「諾」字,遠不可能發出較大的聲音,發「系「字因為開頭的」哈「音更清晰更有氣勢,所以很多現代拍的古裝戲裡用」諾「字就是十分貽笑大方的,而且誤導大家了,至於潮汕話裡有說」諾「字作為依據就更站不住腳了,眾所周知,通過語言考古學的論證,古漢語的存留是在現在的客家地區與粵語的白話地區,如果因為某些人的喜好而肆意篡改歷史的話就更是對中華文化的褻瀆了。

「諾」主要在中國古代的什麼朝代和年間使用?

16樓:匿名使用者

秦漢朝來

時期人與人之間源

答應的聲音bai,表示同意;唯唯諾諾。秦漢朝du時「zhi唯」與「諾」dao皆為象聲詞,皆為應答之聲。但「諾」指地位或者輩分高的人對下級或者小輩分的應答。

「唯」才是指地位或者輩分低的人對地位高或者輩分高的人的應答。關於「唯」與「諾」的表達規矩,《禮記》卷二(曲禮上)有云:父召無「諾」,先生召無「諾」,「唯」而起。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豫部》:「緩應曰諾,疾應曰唯。」關於「唯」與「諾」的表達規矩,一定要恭敬的人不可用諾,上級對下級特殊情況為表敬意可用唯,諾是比較隨意的應答甚至是不耐煩,諾的用法中對上下規定沒有唯嚴格,下級對上級有時也可答。

但唯多用於下級對上級,諾多用於下級對上級或平輩之間,具體情況視語境而定。

17樓:匿名使用者

諾並不是下級對上級在表示贊可時使用的流行辭令.

而是表示乙個人被另乙個人的觀點深深打動時,對那個人的肯定,還帶有欽佩之意.

18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

19樓:匿名使用者

西漢時代。

古代漢語就是這樣說的,就是「是」的意思。這在史書上有記載,既是文言也是口語。

諾是是的意思,那從哪個朝代開始改的

20樓:吳子漁

按《漢武大帝》的主編的說法。

「諾」是漢朝用語。表示「是」的意思。

21樓:匿名使用者

貌似秦的時候也是這樣用的

22樓:寂寞的小梧桐

春秋時期就有吧。 戰國時代就開始表示應答了,見《戰國策》。當然,漢朝時廣泛使用。

2023年是哪一朝代,2023年是哪一朝代

明朝明孝宗朱祐樘 1470年7月30日 1505年6月8日 漢族,年號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第三子 生母為孝穆紀太后。明朝 1368 1644年 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乙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歷經十二世,共十六位皇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明代疆域囊括漢地,明初東北抵日本海 外興安嶺 後縮為遼...

李世民什麼朝代人,李世民是哪個朝代的人?

唐太宗李世民 599 649 唐朝第二位皇帝,偉大的軍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論家 書法家和詩人。堪稱 千古一帝 太宗皇帝在唐朝建立中出生入死,運籌帷幄,在李衛公答對中對其軍事思想給予了詳細介紹。即位後,統一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同時執行夷漢一家的政策,是歷史上民族關係最為良好的時期,在促進民族團...

公元紀年法是從中國的哪一朝代開始

相當於中國西漢平帝元年。哀帝 前6 公元1年在位 平帝 1 6年在位 在位年間,皇帝對政權的統治力量已大不如前。及至劉嬰即位,朝權已盡落於外戚王莽之手。公元八年,王莽篡奪皇位,改國號為新,至此西漢對中國的統治宣告結束。相當於我國的漢朝,是西方定的,與我們無關。根據公元紀年和中國歷史紀年對照換算,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