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甘肅張掖歷史

2021-03-08 06:53:36 字數 5074 閱讀 6997

1樓:匿名使用者

張掖,別稱甘州,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是古“絲綢之路”上進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驛鎮,水草豐美,素有“金張掖”的美譽。2023年***公佈張掖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張掖在遠古屬雍州之地,夏商時為羌族所居。周時,戎、狄兩族在這裡居處,春秋戰國時期烏孫、月氏人在這裡繁衍生息。戰國時建立城邑,修築長城,今張掖一帶還留有秦長城遺址。

後烏孫被月氏趕走遷逃新疆伊犁,張掖歸“控弦者可一二十萬”的月氏族所屬。月氏都城(今民樂永固城)它與昭武城(今臨澤縣境內)當年同是月氏聚居在黑河兩岸的中心城市。

漢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6年),擁有幾十萬強兵的匈奴冒頓單于擊敗了月氏人;張掖成為匈奴右賢王的領地。匈奴佔據後,不斷進行掠奪,破壞了匈漢的友好往來,割斷了漢王朝同西域早巳存在的關係。公元前121年由漢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戰敗匈奴後始設張掖郡,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而得名。

九州時期 張掖 屬雍州。

漢代(前206-220年)以前 月氏國稱雄於敦煌祁連間,張掖為其屬地

西周時期 戎、狄兩族在這裡居住

春秋戰國時 烏孫與月氏共居河西。其後,月氏逐烏孫而獨居。

秦漢之際 北方的匈奴族強大起來,擊敗並趕走了月氏人,河西遂為匈奴右賢王的領地。黑河東、西分別由休屠王、渾邪王分領。

西漢時期 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驃騎將軍霍去病進軍河西,戰敗匈奴,渾邪、休屠二王率眾歸漢。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絲綢之路”開通。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張掖郡。

此後,開始大規模徙民墾殖,戍兵屯田,發展農業生產,促進了中原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通和繁榮。“立屯田於膏腴之野,列郵置於要害之路,馳命走驛,不絕於時月,商胡販客,日款於塞下。”張掖遂為絲綢之路的重鎮。

西漢(前206-8年)末年,竇融任張掖屬國督尉時,注重發展農牧業生產,使人民安居樂業。《後漢書》記載:“竇融據河西時,天下擾亂,唯河西獨安。

”“政亦寬和,上下相親,晏然富殖。”“安定北地,上郡流入避饑荒者, 歸之不絕。”

兩晉南北朝時期 沮渠蒙遜在張掖建立北涼國,都建康(今高臺縣駱駝城),他採取發展農業,大興儒學,擴大同西域各國的文化交流,繼承發揚漢文化,推廣佛教,翻譯佛經,開鑿石窟,並以當地**、歌舞與龜茲樂相結合,創造新的**《秦漢伎》等措施,使張掖文化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成為北方中國佛教的中心,同時也使張掖成為中國內地與西域通使和商貿的中介。北魏(386-535年)時,《秦漢伎》傳入中原,稱《西涼樂》,成為北朝宮廷的“國伎”;張掖的佛教**傳入中原,稱《西涼州唄》,成為北朝佛寺的法樂。西魏廢帝三年(554年),因境內之甘泉而改張掖為甘州。

唐時期 大力發展農業生產,“開置屯田,盡水陸之利,稻豐收稔,一縑數十斛,積軍糧數十年”。河西的國際**地位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張掖成為中國對外**的重要場所。經濟的繁榮,促進了文化昌盛。

著名高僧玄奘去印度(天竺)取經,途徑張掖。詩人陳子昂奉旨視察張掖,寫有《上諫武后疏》。王維、高適、岑參、馬雲奇等駐足甘州時均留下著名詩篇。

甘州**《波羅門佛曲》傳入宮廷後,唐玄宗改製為《霓裳羽衣舞曲》。甘州邊塞曲流入中原後,成為教坊大麴,以《甘州破》、《甘州子》、《八聲甘州》、《甘州曲》等命名的詞牌、曲牌流傳甚廣。唐末,張掖與中原、西域關係密切,通互市,發展**;僧侶往返,佛教文化得到進一步交流。

北宋時期 天聖六年(2023年),党項族首領李元昊擊敗甘州回鶻,建立西夏。繼承漢文化傳統繼續興修水利,發展農業,興辦教育,推崇佛教、道教,建成了規模巨集大的佛教寺院-大佛寺。

元時期 置甘肅行省,張掖為省會。元世祖忽必烈親詔郎中董文用墾甘州之土為水田,仿寧夏之法種水稻。城內建甘肅最大的糧倉-扎渾倉,**各路軍糧。

甘州成為河西走廊的驛道中樞和茶葉外貿的轉口城市,商路四通八達,商品交易頻繁。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前往上都途中,曾在甘州停留一年,在《馬可 波羅遊記》中記述了張掖的富庶、城市的規模以及宗教寺廟的巨集偉。

明時期 張掖為陝西行都司及甘肅鎮的治所。明王朝大力發展文化教育,建設了一批學校、書院,使甘州自此進士、舉人、秀才輩出。從內地大量移民屯墾,大興水利,使農業生產得到很大發展。

在甘州大興土木,修築長城等一大批軍事設施以鞏固邊防,形成了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甘州仍然是西北軍事補給基地,河西政治、軍事和經濟中心。商業持續繁榮,成為西北最大的畜產品集散市場,晉商及陝西、山東、京師商人集團雲集甘州,建立會館。明**利用山西、陝西商人運糧、茶至甘州,充實邊儲和開展茶馬交易。

清時期 張掖為甘州府治所,甘肅提督統軍駐地,節制涼州、肅州、西寧、寧夏四鎮總兵。清王朝在西部的歷次軍事行動,均以甘州為軍事提調中心和後勤補給基地。這一時期,全國各地商人云集張掖(甘州),建立商幫會館,如山西會館、陝西會館、直東(河北、山東)會館、涼州會館、鎮蕃(民勤)會館,兩湖會館、河南會館。

各大商團**活動輻射新疆、蒙古等西北廣大地區,甘州成為河西商業中心和日用雜品的中轉批發市場。清時,文化教育更加興盛。城鄉普設義學、社學、私塾;民間武學林立,百姓習武成風,在一百多年間出現了二十多名武進士和一百多名武舉人。

清末,張掖人王之佐留學日本時,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回鄉後宣傳革命主張,他的《致馬安良書》,公開支援武昌起義、擁護共和、廢除帝制,風靡全省。

2023年 設張掖縣。

2023年5月 撤銷張掖縣,設立縣級張掖市以原張掖縣行政區域為張掖市的行政區域。

2023年3月1日 ***批覆撤銷張掖地區和縣級張掖市,設立地級張掖市。市人民**駐新設立的甘州區南環路。張掖市設立甘州區,以原縣級張掖市的行政區域為甘州區的行政區域。

區人民**駐縣府街。地級張掖市轄原張掖地區的臨澤縣、高臺縣、山丹縣、民樂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和新設立的甘州區。

2樓:佐手籩的你

九州時期 張掖 屬雍州。

漢代(前206-220年)以前 月氏國稱雄於敦煌祁連間,張掖為其屬地

西周時期 戎、狄兩族在這裡居住

春秋戰國時 烏孫與月氏共居河西。其後,月氏逐烏孫而獨居。

秦漢之際 北方的匈奴族強大起來,擊敗並趕走了月氏人,河西遂為匈奴右賢王的領地。黑河東、西分別由休屠王、渾邪王分領。

西漢時期 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驃騎將軍霍去病進軍河西,戰敗匈奴,渾邪、休屠二王率眾歸漢。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絲綢之路”開通。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張掖郡。

此後,開始大規模徙民墾殖,戍兵屯田,發展農業生產,促進了中原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通和繁榮。“立屯田於膏腴之野,列郵置於要害之路,馳命走驛,不絕於時月,商胡販客,日款於塞下。”張掖遂為絲綢之路的重鎮。

西漢(前206-8年)末年,竇融任張掖屬國督尉時,注重發展農牧業生產,使人民安居樂業。《後漢書》記載:“竇融據河西時,天下擾亂,唯河西獨安。

”“政亦寬和,上下相親,晏然富殖。”“安定北地,上郡流入避饑荒者, 歸之不絕。”

兩晉南北朝時期 沮渠蒙遜在張掖建立北涼國,都建康(今高臺縣駱駝城),他採取發展農業,大興儒學,擴大同西域各國的文化交流,繼承發揚漢文化,推廣佛教,翻譯佛經,開鑿石窟,並以當地**、歌舞與龜茲樂相結合,創造新的**《秦漢伎》等措施,使張掖文化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成為北方中國佛教的中心,同時也使張掖成為中國內地與西域通使和商貿的中介。北魏(386-535年)時,《秦漢伎》傳入中原,稱《西涼樂》,成為北朝宮廷的“國伎”;張掖的佛教**傳入中原,稱《西涼州唄》,成為北朝佛寺的法樂。西魏廢帝三年(554年),因境內之甘泉而改張掖為甘州。

唐時期 大力發展農業生產,“開置屯田,盡水陸之利,稻豐收稔,一縑數十斛,積軍糧數十年”。河西的國際**地位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張掖成為中國對外**的重要場所。經濟的繁榮,促進了文化昌盛。

著名高僧玄奘去印度(天竺)取經,途徑張掖。詩人陳子昂奉旨視察張掖,寫有《上諫武后疏》。王維、高適、岑參、馬雲奇等駐足甘州時均留下著名詩篇。

甘州**《波羅門佛曲》傳入宮廷後,唐玄宗改製為《霓裳羽衣舞曲》。甘州邊塞曲流入中原後,成為教坊大麴,以《甘州破》、《甘州子》、《八聲甘

州》、《甘州曲》等命名的詞牌、曲牌流傳甚廣。唐末,張掖與中原、西域關係密切,通互市,發展**;僧侶往返,佛教文化得到進一步交流。

北宋時期 天聖六年(2023年),党項族首領李元昊擊敗甘州回鶻,建立西夏。繼承漢文化傳統繼續興修水利,發展農業,興辦教育,推崇佛教、道教,建成了規模巨集大的佛教寺院-大佛寺。

元時期 置甘肅行省,張掖為省會。元世祖忽必烈親詔郎中董文用墾甘州之土為水田,仿寧夏之法種水稻。城內建甘肅最大的糧倉-扎渾倉,**各路軍糧。

甘州成為河西走廊的驛道中樞和茶葉外貿的轉口城市,商路四通八達,商品交易頻繁。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前往上都途中,曾在甘州停留一年,在《馬可 波羅遊記》中記述了張掖的富庶、城市的規模以及宗教寺廟的巨集偉。

明時期 張掖為陝西行都司及甘肅鎮的治所。明王朝大力發展文化教育,建設了一批學校、書院,使甘州自此進士、舉人、秀才輩出。從內地大量移民屯墾,大興水利,使農業生產得到很大發展。

在甘州大興土木,修築長城等一大批軍事設施以鞏固邊防,形成了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甘州仍然是西北軍事補給基地,河西政治、軍事和經濟中心。商業持續繁榮,成為西北最大的畜產品集散市場,晉商及陝西、山東、京師商人集團雲集甘州,建立會館。明**利用山西、陝西商人運糧、茶至甘州,充實邊儲和開展茶馬交易。

清時期 張掖為甘州府治所,甘肅提督統軍駐地,節制涼州、肅州、西寧、寧夏四鎮總兵。清王朝在西部的歷次軍事行動,均以甘州為軍事提調中心和後勤補給基地。這一時期,全國各地商人云集張掖(甘州),建立商幫會館,如山西會館、陝西會館、直東(河北、山東)會館、涼州會館、鎮蕃(民勤)會館,兩湖會館、河南會館。

各大商團**活動輻射新疆、蒙古等西北廣大地區,甘州成為河西商業中心和日用雜品的中轉批發市場。清時,文化教育更加興盛。城鄉普設義學、社學、私塾;民間武學林立,百姓習武成風,在一百多年間出現了二十多名武進士和一百多名武舉人。

清末,張掖人王之佐留學日本時,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回鄉後宣傳革命主張,他的《致馬安良書》,公開支援武昌起義、擁護共和、廢除帝制,風靡全省。

2023年 設張掖縣。

2023年5月 撤銷張掖縣,設立縣級張掖市以原張掖縣行政區域為張掖市的行政區域。

2023年3月1日 ***批覆撤銷張掖地區和縣級張掖市,設立地級張掖市。市人民**駐新設立的甘州區南環路。張掖市設立甘州區,以原縣級張掖市的行政區域為甘州區的行政區域。

區人民**駐縣府街。地級張掖市原張掖地區的臨澤縣、高臺縣、山丹縣、民樂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和新設立的甘州區。

張掖屬於甘肅省嗎,張掖屬於甘肅哪個省

竹報平安 張掖,當然屬於甘肅省。張掖,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內 中段。古稱 甘州 容即甘肅省名 甘 字由來地,素有 桑麻之地 魚米之鄉之美稱。張掖市,是國家1986年頒佈的第二批全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是新亞歐大陸橋的要道,是全國曆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第二大內陸...

甘肅張掖到甘肅永昌多少公里,張掖到金昌之間有到少公里

無聊聊社會 駕車路線 全程約949.6公里 起點 張掖市 1.張掖市內駕車方案 1 從起點向正東方向出發,沿南環路行駛130米,調頭進入南環路2 沿南環路行駛360米,直行進入丹霞東路3 沿丹霞東路行駛910米,進入西二環路4 沿西二環路行駛410米,左轉進入s2135 沿s213行駛3.2公里,直...

甘肅省張掖市到山東省壽光縣有多遠

廈門侯玩轉電子科技 路線一 駕車路線 全程約1855.1公里 起點 張掖市 1.張掖市內駕車方案 1 從起點向正東方向出發,沿南環路行駛1.0公里,右轉進入西張線 2 沿西張線行駛3.5公里,稍向左轉 3 行駛530米,朝蘭州方向,稍向右轉上匝道 2.沿匝道行駛670米,直行進入連霍高速 3.沿連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