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怎樣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理的?有什麼意義

2021-03-07 10:29:36 字數 4781 閱讀 4843

1樓:逍駟

------措施:

一、平定三藩。2023年,康熙平定三藩之亂;至此清廷才真正在關內完成了統一,穩定了統治權,從此之後,才建夠開始從事行政和財政經濟的調整改革,然後致力於解決邊疆問題。

二、攻占與管理台灣。2023年,康熙進軍台灣,鄭克爽投降,,台灣重新開始由**政-府管理。2023年,清政-府設定分巡台廈兵備道及台灣府和台灣、鳳山、諸羅3個縣,隸屬於福建省。

至2023年(嘉慶十六年),台灣人口已達190萬,其中多數是來自福建、廣東的移民。移民大量開墾荒地,使台灣成為乙個新興的農業區域,並向大陸提供大量稻公尺和蔗糖,由大陸輸入的日用消費品和建築材料等,使台灣的經濟得到相當程度的發展。這個時期,台灣與福建、廣東的來往十分密切,中華文化更加全面地傳入台灣。

1884—2023年(光緒十-十一年)中法戰爭期間,劉銘傳率軍重創法軍,法軍被迫撤出台灣。同年清廷將台灣劃為中國第20個行省。首任台灣省巡撫劉銘傳。

三、遏制了沙俄在東北的擴張,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2023年,康熙派軍圍攻雅克薩,**侵略軍投降。2023年,清軍再次圍攻雅克薩城,俄軍**慘重,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全部占領黑龍江流域的陰謀破產。

四、平定新-疆判亂。2023年(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再次親征,平定噶爾丹叛亂,喀爾喀地區重新統一於清朝。同時,設定將軍和參贊大臣率兵駐守科布多和烏蘇雅臺等重鎮,加強對喀爾喀蒙古地區的管理和統-治。

1755(乾隆二-十-年),乾隆進占伊犁,並在之後幾年內將反**生判亂的準噶爾部族消滅。1758-2023年(乾隆二十三至二十四年),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判亂,至此天山南北從此完全歸入滿清帝國。2023年(乾隆三十五年),土爾扈特部東歸,乾隆不畏沙俄威脅,妥善安排了土爾扈特部,成為乾隆時期滿蒙同盟的壯麗篇章,是康乾盛世的一大盛事。

五、加強西-藏管理。康熙承繼順治帝尊敬並冊封達-賴政策,並於2023年至1720-年(康熙五十七年至康熙五十九年)派兵間入藏,擊敗了佔據西-藏北部的準噶爾殘部。此後,清朝分兵駐藏,並任命康濟鼐和頗羅鼐二人協助達-賴班禪分理前後藏事務。

2023年(乾隆五十三年)與2023年(五十七年),弘曆兩次派兵反擊廓爾喀(尼泊爾的乙個部落)進攻西-藏,大敗廓軍,保衛了西-藏領土,乾隆五十八年正月制訂《欽-定藏內善後章程》,規定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地位平等,並制定「金瓶掣籤」制度來認定達-賴、班禪的轉世靈童,加強了滿清帝國對西-藏的管轄。

六、平定西南:乾隆即位初年,撫討並用鎮-壓了苗疆起-義,之後免除苗賦、尊重苗俗、實行屯田、慎選苗疆守令,減少了苗民的牴觸情緒,使得貴州苗族地區基本上平定下來。2023年(乾隆三十一年)起,乾隆三次派兵,最終占領大小金川。

此後在這一地區廢除土司制,改置州縣。鞏固和發展了西南地區自雍正以來「改土歸流」的成果。

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努力,清朝疆域形成:東北到外興安嶺、庫頁島、鄂霍次克海,西北到巴爾喀什湖、蔥嶺,北到恰克圖(貝爾加湖以南,色愣格河以北),南到南沙群島。面積達1300萬平方公里。

------

二、意義:

維護了祖國統

一、反對了民-族**,鞏固和發展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加強了邊疆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奠定了我國今天疆域的基礎。

2樓:想知道風往哪吹

1、兩次出兵雅克薩城 擊敗沙俄侵略者

2、2023年統一台灣 設立台灣府

3、冊封 班禪 ** 設立駐藏大臣

4、平定葛爾丹叛亂 設立烏里雅蘇台將軍管理北方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設立伊犁將軍府 管理西北

3樓:匿名使用者

武力維護國家統一,上面講到了出兵,另外就是權力更加集中,清朝時皇帝的權力達到頂峰,另外大了對邊疆的實際控制比如說朝廷直接任命**,並且開墾土地,讓百姓生活富足

清朝是怎樣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理的?有什麼意義?

4樓:蘭花指

1.平定三藩之亂

三藩指三個封藩的王[即吳三桂(平西王)守雲南,耿精忠(靖南王,守福建,仲明之孫)、尚之信(平南王,守廣東,可喜之子)]。三人(祖)在清初在東北棄明軍降清,被清分封在西南,鎮守一地,成了割據勢力,使**的法令在此不能推行。加之三王與在地內殘酷壓榨百姓,階級矛矛盾激化,對邊疆的鞏固造成威協,清廷便計畫削藩。

但消藩並不容易,因為三王都有大量的軍隊和財力物力,只能採取逐步削弱的方法,如免去吳三桂雲貴總管之職,罷其除吏之權等。但三王也對朝廷暗存戒心。康熙十二年三月,尚可喜以老歸遼東,請求留其子尚之信繼續守廣東,朝廷不許子襲其爵;吳三桂趁機告老辭職,以試探朝廷的態度,結果朝廷並不挽留,卻下令「撤藩」,耿精忠也試探朝廷,也被撤藩。

吳三桂立即在雲南發動**,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以復明為號召而起兵。數月之間攻陷滇、黔、湘、閩、川之省。廣東尚之信等也響應之,福建耿精忠也反。

康熙態度堅決,親自指揮,一方面下令收回撤藩令,穩住耿、尚,一方面派兵打擊吳三桂。到第三年即康熙十五年,吳三桂的精銳受挫,耿精忠出降,康熙十六年,尚之信出降。十七年三日,吳三桂在衡州稱帝,建國號周,八月暴死,其孫世藩繼位,退守貴陽,後到昆明。

康熙二十年,清軍攻入雲南,吳世藩自殺。三藩之亂被平。

三藩之亂,目的在搞**,已不是民族觀念;清朝康熙帝平叛,維護了祖國統一,有利於多民族統一政權的發展。

2.統一台灣

台灣在2023年為鄭成功收復,同年鄭成功死,其子鄭經繼續以此為基地抗清。三藩之亂時,鄭經曾響應福建的耿精忠,與之合攻廣東;耿精忠降後,鄭經退守廈門。澎湖。

2023年鄭經死,子立,被臣下所殺;次子又立。康熙趁三藩平定之後的好形勢,派施琅率水師攻澎湖、台灣。康熙二十二年(1683)澎湖失守,鄭經的次子退居台灣,後向清出降,清軍進駐台灣。

清**在台灣設台灣府,轄三縣(台灣、鳳山、諸羅),隸福建省。並在臺駐軍八千,澎湖駐軍兩千,加強了對臺、澎的控制。

3.平定準噶爾部叛亂

清初西北地區的蒙古族分為三部:漠南蒙古、漠北的喀爾喀、漠西的厄魯特(瓦剌人)。漠南蒙古歸附清朝較早,被清封為六個盟,下轄五十乙個旗,旗主由清廷指定的蒙古王公指定,稱「札薩克」,為巡視蒙古部,清自順治帝開始到張家口以北打獵,屆時由蒙古扎薩克分班護衛;開始地點不固定,康熙四十二年始建承德「避暑山莊」,每年來此狩獵。

避暑,實際是為了巡視漠南蒙古人。厄魯特部首領也向清「遣使通貢」,保持密切聯絡。喀爾喀部在清入關前即每年向清貢獻「九百之貢」,有臣服關係。

康熙時厄魯特蒙古的準噶爾部強盛起來,噶爾丹稱汗後,統一了厄魯特諸部,勢力達青藏地區,與沙俄勾結起來,妄圖割據一方。首先與俄軍夾攻喀爾喀蒙古,喀爾喀部南下投奔清朝,清朝在張家口,歸化(呼和浩特)一帶予以安置。康熙二十九年(1690),噶爾丹以追擊喀爾喀為名南下,攻到距北京九百里的內蒙烏珠穆沁部。

為了擊退噶爾丹,康熙帝於1690、1695、2023年三次御駕親征,率軍征戰大漠南北,大敗噶爾丹,最後噶爾丹服毒自殺。

噶爾丹死後,其侄策妄阿拉布坦臣服清朝;他死後,子繼位;噶爾丹策秀死後內部動亂,三車凌(杜爾伯特台吉車凌、烏巴什車、蒙古車凌)率部內遷,受到乾隆帝的接見。另一首領阿睦爾撤納也內附。三車凌和阿睦爾撒納協助清軍征討其他準噶爾部屬,立了戰功。

但阿睦爾撒納自以為有功,向清廷要爵,未遂,即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發動叛亂,次年潰退到沙俄境內,死在**。這樣,自2023年到2023年準噶爾部封建主的長達七十年的叛亂才被鎮壓下去。

其間,康熙帝在2023年與喀爾喀蒙古舉行「多倫會盟」,保留汗位,行政管理上與內蒙同例,加強了對喀爾喀的控制。

平叛準噶爾部之後,又促使土爾扈特部返回了祖國。土部與準部同屬厄魯特蒙古,因與準部不和,西遷至伏爾加河下游,但一直與清廷保持聯絡,清廷也派使者前去探望。因沙俄壓迫,2023年(乾隆三十六年)土爾扈特汗渥巴錫率全族返回祖國,受到乾隆帝的接見,安置在準噶爾盆地一帶生活。

清廷鞏固了對天山北路的統治。

清**對邊疆地區進行管理起到的作用是什麼

5樓:花嫻

清**統一邊疆bai地區後du,為防禦外來侵zhi略,保障邊陲局勢穩定,dao在加強邊防回建設方面採取了

答一系列措施。清**在東北外蒙古和新疆地區等地,設定軍府、屯兵駐守的同時,設定了一系列軍事哨所,這些哨所滿語稱之為「卡倫」,清**在東北、西北、蒙古等地還興修驛道,設定驛站,從而加強了內地與邊疆的聯絡,推動了交通運輸的發展,而且在防禦外來侵略上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清**對邊疆地區的統一與行政建置的設立,清**為維持當地各族人民與駐防官兵的經濟生活需求,在當地居民原有開發的基礎上,實行了一系列發展生產與經濟開發措施。如在蒙古族地區建立盟旗制度後,通過劃分旗界、固定牧場等措施,使畜牧業得到較快發展。在新疆地區,自平定準葛爾割據勢力後,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採取屯田實邊措施。

西南地區實行招民開墾,使久荒之土,畝收數倍。邊疆地區農牧業的發展,也促進了礦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在新疆、雲南、貴州等地,盛產銅、錫、銀、鉛等礦,從康熙中葉到乾隆朝中葉,上述地區的礦業得到較大發展。

商品經濟也日益活躍,清代邊疆地區的經濟開發與繁榮,與清**的開發措施有著密切聯絡。

從清朝統治者加強邊疆管理的史實中,你有什麼啟示?

6樓:匿名使用者

西南改土歸流、設立駐藏大臣,得出啟示是:應加強邊疆地區管理與控制,促進邊疆與內地的交流和融合;

制定蒙古盟旗制度、**金瓶掣籤制度,得出啟示是:應結合邊疆特點,因地制宜,制定適合當地管理與發展的制度,對維持邊疆長治久安意義重大;

鎮壓回疆大小和卓叛亂,得出啟示:堅決打擊民族極端勢力和**判斷勢力,維護領土完整與民族團結;

閉關自守到鴉片戰爭落後挨打,邊疆被侵占、割裂,給我們的啟示是,不能夜郎自大,應包容開放,銳意進取,才能真正維護邊疆安全。

元朝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在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史上有什麼歷史意義?

7樓:熱心網友

元朝加強了邊疆的管理,使我國統一民族的發展歷史有重大的意義,對促進了民族融合起到了關鍵作用。

清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清朝為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轄,進行了哪些鬥爭,採取了哪些措施?

沒之風 對 實行駐藏大臣,冊封軍事首領,金瓶摯籤制度 對新疆實行伊利將軍等 西北,北,東北分別設定伊犁將軍,烏里雅蘇臺將軍,盛京將軍 清朝為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轄,進行了哪些鬥爭,採取了哪些措施? 二狗司令 1收臺灣2打敗準格爾3平定大小和卓4 dalai轉世採用金瓶掣籤制5打敗雅克薩俄軍侵略6派左宗...

清朝為加強對邊疆的管轄採取的措施

一 設定台灣府 1 鄭氏政權的歸順 2 台灣府繁榮設定 1684年 二 平叛和反版 鬥爭 1 平定三 權藩叛亂 2 平定準噶爾部叛亂 3 平定回部叛亂 4 土爾扈特部眾回歸祖國 三 加強對 的管轄 1 順治皇帝賜予五世 喇嘛 封號。2 康熙皇帝賜予五世班禪 班禪額爾德尼 封號。3 清朝開始設立駐藏大...

為加強對新疆地區的管轄,唐朝和清朝各設定了什麼機構

唐天欣黨幻 唐朝 為加強今新疆地區的管理曾設定了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清朝 1884年新疆內正式建省,新疆在統一後的初容期,清 根據新疆的民族文化 宗教特點及自然地理特點,把新疆分成了伊犁 塔爾巴哈臺 烏魯木齊 喀什噶爾四大軍政區,實施的是軍府制度。 林驪萍石暮 唐太宗bai 貞觀十四年 6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