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血戰鋼鋸嶺》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2021-03-07 06:22:54 字數 4997 閱讀 7446

1樓:迷影人生

看完《血戰鋼鋸嶺》第一感覺是震撼,在知道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後,多了乙份難以置信。

我們常說電影富有戲劇性,總是在人為製造衝突,但有時候,現實更加戲劇化。

歷史上的道斯更加神奇,他不使用**更多是來自童年的陰影。在道斯很小的時候,父親喝醉後用槍差點誤殺了道斯的舅舅,從此道斯暗自發誓不再碰槍。

他因為拒絕碰槍而被軍法處置,卻因為救了75名戰友的性命而獲得了榮譽勳章。

這樣傳奇的故事搬上大熒幕,導演梅爾·吉布森反而在一些地方做了低調的處理,因為真實的事件太難以置信。

真實的戰爭片應該是怎樣的呢?

我覺得首先不能矮化敵人,很多國產抗日神劇被詬病就是把我軍表現的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把敵人演的蠢笨異常。如果日本人真像抗日神劇中那樣好打,怎麼可能打上14年。

其次我覺得不能美化戰爭。戰爭從來都是惡的,極端殘酷,如同魔鬼一般。真實的戰場也絕不是有的電影中表現的大場景,集體衝鋒那麼簡單,真實的戰場是殘肢斷臂、鬼哭狼嚎,是被眼前慘劇震動後呆滯的表情,是承受不住目光所及的慘劇而失心瘋。

這兩點,《血戰鋼鋸嶺》都做的非常完美,近年來最真實的戰爭片非它莫屬。

導演梅爾·吉布森擅長拍攝動作片,他把自己的渾身解數都用在了《血戰鋼鋸嶺》中。在鋼鋸嶺的坑道戰壕中,美軍與日軍,你死我活的爭鬥,那一大段是影片最出彩的地方,也是最殘忍的地方。

《血戰鋼鋸嶺》是一部反戰電影,男主角拒絕拿槍象徵反戰,殘酷的人間煉獄場景在提醒觀眾戰爭並不是請客吃飯。

做到了還原歷史,讓觀眾厭惡戰爭,一部戰爭片也就成功了。《血戰鋼鋸嶺》不僅做到了,還順帶弘揚了人性的真善美,豆瓣8.7分的高分毫不為過。

2樓:夢裡詩書

看完《血戰鋼鋸嶺》最大的感受是傾佩於信仰的偉大

如果沒有真實色彩的基色,那麼其實《血戰鋼鋸嶺》看起來更像是一部以戰爭為引誇張的佈教電影,但一切因其真實而不同,那源於信仰的堅守在修羅鼻地獄中誕生的生命奇蹟,不僅對反戰以深刻的著點,更作出了對信仰真摯的詮釋。

乙個不願拿槍上戰場的士兵卻在戰後榮獲榮譽勳章的故事,乍聽起來不經令人感覺尤為荒誕,但梅爾·吉布森卻以此為切入,將那段本已被塵封於歷史的傳奇,化作了這部感人至深的《血戰鋼鋸嶺》。因出於對宗教虔誠的信仰和過往所留下的陰影,電影的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拒絕觸碰任何**,卻又因對祖國的一腔熱血報名參軍,遇上了這樣的士兵,相信所有人都會如電影中他的上司那樣啼笑皆非,在軟硬兼施勸其離開軍隊無果後,也只能讓他作為一名如其所願的醫療兵上了戰場。

就前段鋪墊來說,電影為了營造親情、愛情、友情,又要突顯男主戴斯蒙德信仰的堅定,不免耗費了過多的時間,使觀感上稍顯冗長,但隨著戰爭的來臨,透過登陸沖繩時看著敗陣下來的殘軍到直面戰爭的作戰,電影也開始發力,步步為營的將戰爭的殘酷無情以極佳的渲染,一部好的戰爭佳作,永遠不在於有著多麼巨集大的場面,更不是讓人去熱血沸騰,而恰正如這部電影所呈現的觀感,為人如坐針氈感受著在戰爭面前個人的渺小與人性的泯滅,而這時的戴斯蒙德宛若一道微弱卻又永不熄滅的微光,照亮驅散已戰爭的陰霾。

真實的奇蹟遠比電影本身來的更為震撼,當不經令人質疑於乙個並非刀槍不入的血肉之軀如何穿梭自如於戰場,挽救著乙個又乙個生命時,翻開歷史的真相戴斯蒙德所挽救的生命甚遠比電影中報出的數字還要更多,正是這種真實和梅爾·吉布森對於這一故事出色的還原,使電影所塑造的並不再是何般主旋律化的美式英雄,亦遠非僅止步於宗教的範疇,電影的意義更遠超於梅爾·吉布森昔日的《勇敢的心》,對生命的尊崇與敬畏,構築了其最為有力的深度。

信仰能改變什麼?即便在今日看來,源於宗教的信仰,其實尚遠不能阻擋戰爭慘劇的發生,但當電影結尾處,在已然年邁真實的戴斯蒙德·道斯身上,依然可以看到他對信仰的執念,讓人感概或許信仰的力量並不能照亮整個世界的陰暗,但其卻能完成個體靈魂的昇華,願戰爭不起,和平永固。文/夢裡詩書

3樓:tiger沒有斑馬

看完《血戰鋼鋸嶺》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看完《血戰鋼鋸嶺》我哭了,首先向多斯致敬!

沒人能保證絕對善良,除非你不吃肉,祖先也是從各種物種中拼殺出來的,有的殺戮是為了生存而為。

沒人生下來就是壞人,美國青年人在珍珠港事件之後為了保護家人, 去參軍和那些日本鬼子戰鬥 ,但乙個普通的日本兵剛出生時就壞嗎 ?而戰場上跟個不怕死的瘋子似的殺人 ,就為了效忠那個狗屁天皇 ,這思想根深蒂固 ,是因為他們從小的教育環境 ,接受**的價值觀, 他們效忠的就是個普通人 ,出生時也和別人一樣 。

不知怎樣的環境讓這個普通人和他的下屬有了侵略的思想,不知道造物主為什麼創造了各種生靈卻讓我們自相殘殺 優勝劣汰為了創造更好物種?為了進化?

最後,對於威脅自己家庭生存的 ,這種人剛出生的時候可能是個好人, 但如果做了這種事 ,用普京的話來說:原諒他們只是上帝的事。我們負責...

血戰鋼鋸嶺不愧是大導演梅爾吉布森隔十年的回歸之作,全實景拍攝的整個戰爭場面讓人看得血脈噴張,場面表現的緊湊程度讓我一度感覺喘不上氣來。

這部電影不僅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稱讚二戰醫療兵多斯的超種族的人道主義精神和他的堅定的人本信仰,更難得的是緊隨著表現了戰爭的真實場面:殘酷、恐懼、毀滅、絕望……巨集大真實的場面更讓人認識到戰爭的殘酷性和給經歷過戰爭的人的心靈和精神所帶來的毀滅性影響。

最後,再次致敬多斯 ,他真的是乙個善良的人!

4樓:蜜桔娛樂

看完《血戰鋼鋸嶺》之後感慨頗多。這是一部近年來不多見的優秀作品。

電影的前半部講述的是戴斯蒙德·道斯的愛情故事,平凡但是溫暖。同時,也交代了乙個倔強的堅持服兵役又堅持不拿槍上戰場的另類。這種觀點和後面的所有的人都以戴斯蒙德·道斯為榮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故事講到後半段,戴斯蒙德·道斯上了戰場之後才正式的進入正題。

也是在這個時候戴斯蒙德·道斯成就了乙個經典我想最大的感受還是不屈不撓的進取精神。在這個故事裡面,道斯從乙個另類轉變成乙個英雄僅僅用了乙個晚上。這也只是表面的現象。,

內地裡還是因為道斯本人就是乙個意志堅強的平民英雄。電影也告訴人們,只要你擁有強大的信念,你一樣可以成為自己的英雄。

5樓:彈指幾揮間

看完之後最大的感覺就是戰爭太殘酷了,許多人的生命在一瞬間就凋謝了,像主人公那樣幸運地在戰爭中存活的還是很少的。

6樓:肯尼斯

導演梅爾吉布森暌違多年,卸下演員重擔扛起了導演大旗,果然是大師水準,搭檔安德路加菲爾德和雨果維文等一眾好萊塢影星,出手就知有沒有。他毫不避諱把他理解的真實的戰爭搬上銀幕,影片在血腥暴力上尺度不可謂不大,在國內能過審一方面說明內地審查制度在寬容在進步,另一方面有影院」手動分級「提醒觀眾本片******,也體現了現在階段我國電影審查的無奈,可謂捉襟見肘。我們之所以喜歡《血戰鋼鋸嶺》是因為他跟我們以往看到的那種手撕鬼子的抗戰片不同,他摒棄浪漫更貼近真實,殘酷、血腥、震撼,歷史與正義,孰是孰非只能交給觀眾去評說。

除了刺激奪目的戰爭場面,安德路加菲爾德飾演的道斯和雨果維文飾演的父親角色之間的父子情深也讓人印象深刻。這段感情傳遞出的力量是道斯堅守信念的依靠。大戰爭背景下融入了小家庭的溫馨,感情更加飽滿。

道斯的父親是乙個參加過一戰的老兵,他之所以不希望兒子上戰場是因為他見識過什麼叫戰爭,他也曾經一腔熱血但是現在他領悟到只有平凡地活著才是真諦。他參軍等於送死的觀念雖然極端卻透露著過來人對兒子的殷切的愛。這場父子情在電影裡之所以感人,就在於導演製造了一種反差,還記得道斯在前線因為不拿槍造成的阻礙是誰打破的嗎?

——是父親。那個最不願意讓兒子上戰場的父親拜託關係幫兒子實現留在戰場的願望,道斯的父親身上有千千萬萬個父親的影子:愛得深沉。

7樓:流疚月

看完《血戰鋼鋸嶺》最大的感受是 反對戰爭,主張和,還有就是那戰場的血腥,殘酷,暴力驚呆了我。

這部影片作為一部反戰爭主和平的影片,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導演通過大場景和一些小細節交相呼應,給我們展現出戰場那種緊張的氣氛,同時通過子彈飛過的聲音到打中人而噴出血的場面,還有那震耳欲聾的**聲,橫屍遍野的大場面,這些種種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彷彿我就在現場,作為一名士兵也應該浴血奮戰,這樣的場面,作為血氣方剛的男兒怎能有所退避。但是也為那些犧牲的戰士不甘,他們本應該好好在家平平安安的生活,都是戰爭惹的禍。展現出了**殺怒的戰場,讓我們看了更加的讓我們對和平更加的充滿敬意,生活在這樣時代的我們更加應該珍惜這樣的和平時光。

8樓:小白兔

看了好幾遍,每次看到的都是震撼。一些神劇把日本鬼子描寫的太弱智,不尊重那些為抗日犧牲的生命,沒有那麼容易好嗎?尊重歷史,才能真正警示戰爭的殘酷和平的珍貴。

9樓:吶喊娛樂

傳奇,戴斯蒙德·道森的人生、觀念、作為簡直堪稱傳奇。這是我看完這部電影後,最大的感受了。

《血戰鋼鋸嶺》改編自二戰中的一場真實戰役,這或許是部傳記片,但更是部傳奇的紀錄片。

這份傳奇感主要**於信仰問題,乙個人的信仰可以救人,可以救很多人,是敵是友只要是生命便可以在信仰下獲救。

不殺人不害人,這是身為軍醫的道森唯一信仰。

他被收編入伍,卻拒絕攜帶槍枝,他的行為犯了軍隊規定,他的信仰衝擊了大眾常識,他的所作所為無疑是在挑戰世俗的眼光與教條。

但他還是冒著上軍事法庭的危險,以命相拼,一次次的赤手空拳上戰場,又一次次挽救奄奄一息的隊友,甚至還一次次的對苟延殘喘的敵人伸以援手。

我不知道他是如何隻身衝鋒陷陣的,我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在槍林彈雨之中找到殘留一口氣的隊友的,我更不知道他為何要冒著生命危險甚至不求名利不求回報地將上一秒還將槍口對著自己的敵人救回來。

但我知道,他對於和平的執念便是他的信仰,而正是這份不可或缺的信仰,在血戰之中拯救了自己的靈魂,也更是挽救了他人生命。

這份信仰,塑造了這個傳奇。

戴斯蒙德·道斯是二戰歷史上唯一乙個沒有殺害乙個人卻獲得了美國國會榮譽勳章的戰士。

和平,是他的信仰。這份和平,不僅僅是對停戰的渴望,更是對生靈塗炭的控訴和惋惜;這份和平,不僅僅是對戰爭勝利的渴求,更是對全人類的和平共處的美好願望;這份和平,不僅僅是對自己、對我方的期盼,更是對他人、對敵方的訴求。

就是這樣乙個與眾不同,甚至和當時的時政環境有些格格不入的信仰,在面對周遭的不認可、乃至唾棄與不屑時也不曾動搖,哪怕是在即將到來的牢獄之災面前也未曾動搖,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之際更是不曾動搖。這樣傳奇的信仰,帶給我的除了衝擊,便只剩下由衷的傾佩了。

戴斯蒙德·道斯,乙個當之無愧的「血戰」戰士;乙個真實用自己血肉之軀穿梭在槍林彈雨之中,只為爭分奪秒再救乙個的仁心軍醫;乙個憑一己「信仰」之力力挽狂瀾,幾乎扭轉了整個二戰局面的戰爭英雄。

他理所當然擁有榮譽,理所當然擁有傳記,也理所當然地被人傾佩、為人折服。

如何評價血戰鋼鋸嶺?真實原型是什麼

君子陶陶 評價 血戰鋼鋸嶺 故事節奏有張有弛,既極度寫實更飽含詩化的美學風格,在慘烈中努力營造出一份崇高之美。同時,全片成功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全片渾然一體地展現出極為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影片雖然大篇幅渲染了極為慘烈血腥的戰鬥場面,但同時擅長以細膩動人的鏡頭語言著重刻畫人物的心靈世界,展現出一...

《血戰鋼鋸嶺》這部劇的背後的真實故事是怎樣的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 血戰鋼鋸嶺 一部二戰的戰爭片,這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從而讓我敬佩故事,主人公 戴斯蒙德 道斯!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美國對日宣戰。全國都沉浸在復仇的狂熱中。小鎮裡的年輕人都參軍了,年輕人都上了戰場,他也想去參軍,終於他可以如願以償,而入伍之後他卻提出 不碰 但是作為一名軍人...

看完美國電影《聞香識女人》你最大感受是什麼

聞香識女人 這部兩個半小時的電影,可謂是簡單而又震撼。男主阿爾帕西諾,也是我喜歡的男演員之一,他的演技我覺得單純文字是不足以描述的。電影中男主 阿爾帕西諾 中校,飾演盲人,在電影中中校雖然失明了,但是他的嗅覺絲毫沒有受到影響。比如說 他可以通過女人使用的香水或者洗澡用的沐浴露就能判斷出這是一位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