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室在宮裡是說漢語還是滿語清朝皇宮裡面,皇帝家族是說滿洲語還是漢語

2021-03-05 23:04:05 字數 5288 閱讀 7520

1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皇子從4歲起就必須接受嚴格的多語種教育,滿、漢、蒙、藏 四種語言是必修課。如果這四門功課不及格是不可能成為皇位繼承人的。

所以大多數皇子精通滿漢雙語,很多人也能說一口流利的蒙古語或藏語,乾隆本人還能講維吾爾語。

清朝王公大臣與皇帝在上朝時分民族情況而定,通常皇帝與滿族大臣說滿語,與漢族大臣說漢語,與蒙古族大臣講蒙古語,接見**地方代表時講藏語。到晚清時期滿蒙大臣大多精通漢語了,於是在朝廷上說漢語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但滿語與蒙古語依然通用,直到清朝結束。

在清朝宮廷裡,由於所有的后妃幾乎都來自滿蒙八旗,而當時的女性外出社交的機會很少,所以八旗女子基本都是在家說滿語的,被選入宮後也不例外,如果不會說滿語也不可能被選上。所以後宮普遍以滿語為主。即使進宮的太監不懂滿語,清宮內務府也有專門的機構專教管事太監說滿語,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清末。

溥儀之所以不太會滿語,那是因為他不到6歲就退位了,嚴格的清宮教育也不再堅持,所以他的滿語沒認真學。

2樓:溪是佳人

說北京話啊 這還用想

清朝皇宮裡面,皇帝家族是說滿洲語還是漢語?

3樓:黑曼巴

清朝初期是滿語為主,清朝中期是滿漢同時使用,但後期,就以漢語為主,滿語逐漸棄用。

在清朝的時候,滿語亦稱「清語」,被定為「國語」。清代前中期大多用滿文發布詔、誥等,成為奏報、公文、教學、翻譯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文字。

乾隆以前期間滿文奏摺繁多,遠超過單獨的漢文奏摺。其中順治朝及以前多單獨的滿文奏摺,康熙雍正兩朝滿漢合璧類奏摺居多,單獨滿文或單獨漢文均很少。

到了清朝後期,隨著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使用滿語的人越來越少。直至清末,只有京師的某些下層滿族還在使用滿語,時至辛亥革命以後,滿語才逐漸消失。

4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皇室的語言使用是根據時期來劃分的。入關前後宮中通用的是滿語和蒙語。比如太宗的五位主要妃子都是蒙古人。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了康熙初期。史書記載,康熙皇帝與孝莊太后對話使用的也是蒙古話。應該說孝莊太后的逝世是清後宮蒙語使用的乙個終結(當然還有孝惠皇后,但她在政治幾個方面的地位都遠不及孝莊,所以忽略不計)。

而事實上後宮使用的語言是根整個的民族融和相關的。清朝從順治帝開始,皇帝接受漢文化的程度就越來越高,到了康熙時這種情況就更明顯了。我之所以推測從康熙中期開始後宮便以使用漢語為主的其中乙個佐證就是皇子們名字。

比如康熙前幾位皇子中還出現過「賽因察渾」這樣滿語特製極其明顯的名字(注:康熙的前六個兒子都幼年夭折,所以沒有續齒。因而胤褆才被稱為大阿哥,而其實他是康熙帝第七個皇子)。

我們所熟知的「胤」字輩的皇子們也是後來才形成的固定排序。例如胤礽的原名叫保清。所以,從皇帝給孩子取名就可以看出他的漢文修養已經在日益提高。

再到康熙以後這種文化同化就更加明顯了。乾隆皇帝就曾因為皇子們國語(滿語)不好而大發雷霆。這就能說明在那個時候,漢語在皇宮中就已經佔了統治地位。

至於到了道光時期,恐怕連皇帝自己都不會說滿語了。

5樓:匿名使用者

漢語 乾隆做了那麼多漢語詩呢

平時都用得漢語

6樓:匿名使用者

宮中交流入關前肯定是是滿語,但順治入關以後,滿清皇族接受漢族文化,逐漸漢化,語言也應該隨之改變 尤其是皇帝,清朝皇帝從小變開始接受滿漢兩種教育,有既有滿族師傅又有漢族師傅,滿族師傅主要教武功騎射,漢族師傅教文化課,語言也是既要學母語又要學外語 所以皇帝是滿漢雙語都會說的 比如順治皇帝是出了名的熱愛漢族文化,對漢族詩詞歌賦很有研究,當初在他上學的時候,就學滿語還是學漢語的問題上跟他叔父多爾袞就發生了很大衝突,多爾袞堅決不讓福臨學習漢語,對他的漢族教育嚴加干涉,因為他一向是很反對漢化的,因此福臨很生氣,說「我要是不學漢語,漢族大臣跟我說話我聽不懂,不知道他說什麼,我聽懂了我不會說,我不知道怎麼交流,叫我怎麼當這個皇帝???」 所以說,在皇帝上朝時,大臣們說什麼語不重要,重要的是無論他們說滿語還是說漢語,皇帝必須都要能聽懂. 而且,隨著漢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滿語其實是在逐步消亡,逐步被漢語取代的,滿族人要想長期統治漢族人民,必然把學漢語當作乙個趨勢,我覺得自清朝入關後最多經過兩三代人數十年,滿族人就都會說漢語了.

清朝皇宮裡基本上都是滿族人,那他們在宮裡是說滿族語還是漢語?上朝或與大臣們商議政事的時候呢?

7樓:匿名使用者

皇宮裡基本是滿語,上朝時皇帝與漢族大臣說話用漢語,與滿族大臣說話用滿語,同蒙古大臣說話用蒙古語。

8樓:柳碧碧柳

滿族入主中原時,人口不足40萬,與人口將近一億的漢族相比,實在太少了。在語言交際環境上,即使作為「國語」來推廣,滿語滿文也處於漢語及漢字的包圍之中。隨著滿漢交際的增加,許多滿族人早就學會了漢語並開始使用漢字。

即便是康熙、乾隆等皇帝也不例外,為了表示對漢族文化的尊重和對漢人採取的「懷策政策」,康熙、乾隆巡視各地時到處題詩賜字,所寫的均是漢字。因此,從嘉慶開始,滿語及滿文便逐漸開始衰落了。漢語漢字取代滿語滿文甚至成為滿族皇室及達官貴人之間的交際工具。

以遼寧省檔案館藏清代盛京內務府同北京總管內務府來往的文書檔案看,順治、康熙兩朝的滿文檔案檔案佔絕大多數,雍正、乾隆兩朝滿、漢檔案參半,嘉慶以後漢文檔案開始居多,到了同治、光緒兩朝已幾乎看不到滿文檔案了。漢語漢字取代滿語滿文的情況在民間尤甚。在語言上的被同化,是滿族被同化的重要因素。

9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皇宮裡只有皇室才是滿族人,太監宮女大多都是漢人.他們在宮裡是說漢語的.

10樓:百度使用者

說漢語 因為滿族人太少 再加上內些宮女和太監都是漢族人 說滿語太不方便 所以平時說漢語 只有在祭祀 或者是重大場合才說滿語

11樓:匿名使用者

漢語,早期的皇帝、皇子需要學滿語、蒙古語、漢語到後期基本會說滿語也不會寫滿文

12樓:古正風

應該是說漢語的,從生活上講,畢竟宮女太監大多是漢人,要是說滿話太不方便,另外,自順治帝開始推行滿漢一體,雖說在行政上時有偏頗,但大方向上總是明確的,所以後世朝堂之上也應該是以漢語為官方語言,要是朝堂之上存在語言障礙,恐怕政令難以通達,治國更加困難重重,各族**族爭加劇,還提什麼滿漢一體

13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在太祖罕王的時候就主張學習漢語,但是在滿人內部說滿語,後來滿人入關後對於皇宮內部是漢語滿語一起說的,因為後宮的妃嬪大都是滿人或蒙古人,所以說滿語和蒙古語,但是在上朝的時候是漢語的,祭祀和薩滿教祈福的時候說滿語

14樓:復旦視覺符

說漢語那是做給漢人看的 他們不會把漢語當成母語來學 只是當學外語!!!

15樓:匿名使用者

後來都漢化了,基本都說漢語的。

16樓:株述崇

漢語,那時上層追求"滿漢一家親「

17樓:匿名使用者

漢語,在順治時期就開始漢化

清朝皇室在紫禁城中生活 講漢語還是講滿語

18樓:

清朝皇室在紫禁城中生活 精通滿漢雙語。

清朝皇子從4歲起就必須接受嚴格的多語種教育,滿、漢、蒙、藏 四種語言是必修課。如果這四門功課不及格是不可能成為皇位繼承人的。

所以大多數皇子精通滿漢雙語,很多人也能說一口流利的蒙古語或藏語,乾隆本人還能講維吾爾語。

清朝王公大臣與皇帝在上朝時分民族情況而定,通常皇帝與滿族大臣說滿語,與漢族大臣說漢語,與蒙古族大臣講蒙古語,接見**地方代表時講藏語。到晚清時期滿蒙大臣大多精通漢語了,於是在朝廷上說漢語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但滿語與蒙古語依然通用,直到清朝結束。

在清朝宮廷裡,由於所有的后妃幾乎都來自滿蒙八旗,而當時的女性外出社交的機會很少,所以八旗女子基本都是在家說滿語的,被選入宮後也不例外,如果不會說滿語也不可能被選上。

所以後宮普遍以滿語為主。即使進宮的太監不懂滿語,清宮內務府也有專門的機構專教管事太監說滿語,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清末。溥儀之所以不太會滿語,那是因為他不到6歲就退位了,嚴格的清宮教育也不再堅持,所以他的滿語沒認真學。

擴充套件資料

清朝(2023年—2023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乙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  ,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開始,國祚276年。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起,總計296年。從清兵入關,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為268年。

2023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2023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2023年,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多爾袞率領清兵入關,至2023年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

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台灣,逐步掌控全國。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的傳統社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就。清初人口增殖,土地增墾,物產盈豐,邊境無事,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和社會生活相對繁榮穩定,綜合國力遠勝於漢唐。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

中國人民也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改革。2023年2月12日,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

清朝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清朝統治者統一蒙古諸部,將新疆和**納入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  乾隆年間,中國作為統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國的格局最終確定。

極盛時期的清朝,西抵蔥嶺和巴爾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烏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亞,東到太平洋(包括庫頁島),南達南沙群島。包括50多個民族,國家空前統一。

19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皇子從4歲起就必須接受嚴格的多語種教育,滿、漢、蒙、藏 四種語言是必修課。如果這四門功課不及格是不可能成為皇位繼承人的。

所以大多數皇子精通滿漢雙語,很多人也能說一口流利的蒙古語或藏語,乾隆本人還能講維吾爾語。

清朝王公大臣與皇帝在上朝時分民族情況而定,通常皇帝與滿族大臣說滿語,與漢族大臣說漢語,與蒙古族大臣講蒙古語,接見**地方代表時講藏語。到晚清時期滿蒙大臣大多精通漢語了,於是在朝廷上說漢語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但滿語與蒙古語依然通用,直到清朝結束。

在清朝宮廷裡,由於所有的后妃幾乎都來自滿蒙八旗,而當時的女性外出社交的機會很少,所以八旗女子基本都是在家說滿語的,被選入宮後也不例外,如果不會說滿語也不可能被選上。所以後宮普遍以滿語為主。即使進宮的太監不懂滿語,清宮內務府也有專門的機構專教管事太監說滿語,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清末。

溥儀之所以不太會滿語,那是因為他不到6歲就退位了,嚴格的清宮教育也不再堅持,所以他的滿語沒認真學。

清代滿文奏摺見下圖

20樓:晗風瀟月

漢語和滿語都有吧

入關之初還是滿語,後來就逐漸漢化了。

故宮中後宮的牌子就是滿

漢皆用漢語和滿語都要學習

皇帝的很多敕令和口諭是要用滿語來表達的

日常君臣之間的禮節更是用滿語為主

順治朝以後滿人之間交流用漢語。

溥儀會說滿語嗎清朝皇帝到底說滿語還是說漢語?

愛新覺羅 溥儀是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乙個皇帝。字耀之,號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他是道光帝旻寧的曾孫 醇賢親王奕譞之孫 攝政王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 幼蘭。1909年到1912年 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

康熙乾隆日常生活是說漢語還是說滿語的

康熙乾隆日常生活中以滿語為主,理由有二 1 清代前中期大多用滿文發布詔 誥等,成為奏報 公文 教學 翻譯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文字。乾隆以前期間滿文奏摺繁多,遠超過單獨的漢文奏摺。2 而且皇宮之中大多是滿人,相互交流用滿語方便的多,故在皇帝的日常生活中也是以滿語為主要語言。在清朝的時候,滿語亦稱 清...

在漢語中主張的主語是人還是物還是二者都可以

漢語中的主謂賓 1 主語 主語是句子中的陳述物件,與英語語法也有相似之處。常常由名詞 代詞 或名詞性短語充當。形容詞 動詞 謂語性短語和主謂短語也可充當主語。句子成分劃分時,主語符號為雙橫線。主語的型別 施事主語 主語在句子中是動作行為的發出者。例如 大家要積極參加學校活動。大家 是主語 受事主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