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型超敏反應具有哪些特點簡述I和型超敏反應的發生特點。

2021-03-05 21:32:07 字數 5414 閱讀 6966

1樓:春素小皙化妝品

主要特點是:

1、發生快,消退亦快;

2、主要由特異性 ige 介導;

3、通常引起機體生理功能紊亂,一般不遺留組織損傷;

4、具有明顯個體差異和遺傳背景。

根據ⅰ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可將其發生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致敏階段、激發階段和效應階段

1、致敏階段

指變應原初次進入過敏體質的機體,刺激其產生特異性 ige 類抗體。ige 以 fc 段與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表面的 ige fc 受體結合,使之致敏的階段。在此階段形成的結合有 ige 的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稱為致敏細胞,含有致敏細胞的機體則處於致敏狀態,此狀態一般可持續數月、數年或更長時間。

2、激發階段

指相同的變應原再次進入機體,與致敏細胞上的 ige 特異性結合使之脫顆粒,釋放和合成活性介質的階段。

一般只有多價變應原與致敏細胞上的兩個或兩個以上 ige 分子結合,使細胞表面的 ige 受體(fc ε r 1)發生交聯,進而引起細胞內一系列活化反應,導致細胞脫顆粒,釋放顆粒內儲備介質如組胺、激肽原酶等,並能新合成一些活性介質如白三烯、前列腺素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

除此而外,過敏毒素(c3a 、 c5a)、蜂毒、蛇毒、抗 ige 抗體以及嗎啡、可待因等也可直接引起肥大細胞脫顆粒。

3、效應階段

指活性介質與效應器官上相應受體結合後,引起區域性或全身病理變化的階段。

ⅰ型超敏反應引起的病理變化可分為早期相反應和晚期相反應兩種型別。早期相反應發生於接觸變應原 後數秒鐘內,可持續數小時,主要由組織胺引起;晚期相反應一般發生在與變應原接觸後 6~12 小時內,可持續數天,主要由 lts 和 pgd2 所致, paf 及嗜酸性粒細胞釋放的活性介質也起一定作用。

擴充套件資料

ⅰ型超敏反應的防治原則是:尋找變應原,避免再接觸;切斷或干擾超敏反應發生過程中某些環節,以終止後續反應的進行。

1、尋找變應原

臨床上可通過詢問病史,**試驗尋找變應原。**試驗常用的有:

青黴素皮試:取 0.1ml 含 10~50 單位的青黴素稀釋液,在受試者前臂屈側皮內注射, 15~20 分鐘後觀察結果,如區域性出現紅暈、水腫、直徑 ≤ 1cm 全身不適者均為陽性。

異種動物免疫血清皮試:將 1 :100~ 1:1000抗毒素給患者作皮內注射,於15-20分鐘後觀察結果,結果判定同青黴素皮試。

2、脫敏或減敏

某些變應原雖能被檢出,但難以避免再次接觸,臨床上常採用脫敏**或減敏**防治ⅰ型超敏反應的發生。

脫敏注射:在用抗毒素血清**某些主要由外毒素引起的疾病時,如遇**試驗陽性者,可採用小劑量、短間隔(20~30 min)、連續多次注射抗毒素的方法進行脫敏,然後再大量注射進行**,不致發生超敏反應。

脫敏注射的原理:可能是小劑量變應原進入機體,僅與少數致敏細胞上的ige結合,脫顆粒後釋放活性介質較少,不足以引起臨床反應,而少量的介質可被體液中的介質滅活物質 迅速破壞。

短時間內,經多次注射變應原,體內致敏細胞逐漸脫敏,直至機體致敏狀態被解除,此時再注射大量抗毒素不會發生過敏反應。但這種脫敏是暫時的,經一定時間後,機體又可重建致敏狀態。

脫敏**:對某些已查明,但日常生活中又不可能完全避免再接觸的變應原如花粉、塵蟎等可採用小劑量、間隔較長時間(1 w 左右)、多次皮下注射相應變應原的方法進行減敏**,可防止疾病**。

其作用機制可能是反覆多次皮下注射變應原,誘導機體產生大量特異性 igg 類抗體,該類抗體與再次進入機體的相應變應原結合,可阻止其與致敏細胞上的 ige 結合,從而阻斷超敏反應的進行。

故這種抗體又被稱為封閉抗體(blocking antibody)。也有人認為減敏**的發生機制與誘導特異性 ts 細胞產生、分泌 tgf- β等細胞因子,抑制 ige 的合成有關。

3、藥物**

使用某些藥物干擾或切斷超敏反應發生過程中的某些環節對防治ⅰ型超敏反應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抑制活性介質合成和釋放的藥物;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麻黃鹼及前列腺素e等;活性介質拮抗藥;改善效應器官反應性的藥物。

2樓:匿名使用者

ⅰ型超敏反應,亦稱過敏反應(anaphylaxis)或**反應(allergy)[1] 。主要由特異性ige抗體介導產生,可發生於區域性,也可發生於全身。主要特徵是:

1.超敏反應發生快,消退也快;

2.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亂,幾乎不發生嚴重組織細胞損傷;

3.具有明顯個體差異和遺傳傾向。[2]

4.肥大細胞和嗜鹼粒細胞參與

5.ige抗體參與

簡述i、ⅱ、ⅲ和ⅳ型超敏反應的發生特點。

3樓:暴嘉淑以塵

i型又稱速髮型超敏反應,主要由吸入或食物藥物中的變應原引起,機體內產生ige與肥大細胞、嗜鹼性粒細胞表面的fcεri結合並橋聯,引起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前列腺素等物質.

ii型又稱細胞毒型超敏反應,主要由igg、igm介導針對機體自身成分,啟用補體、募集炎症細胞引起組織損傷

iii型由於igg、igm形成免疫複合物沉積在組織中啟用了補體,引發產生過敏毒素、募集炎症細胞、聚合血小板等一系列反應

iv型又稱遲髮型超敏反應,與前三種不同,由cd4+t介導發生.apc提呈外來抗原引起t細胞和其它炎症細胞活化,導致組織損傷

4樓:匿名使用者

1.i、ii、iii型超敏反應發生比較快、可由抗體介導,並通過血清中的抗體被動轉移給正常人。

i型必須有與肥大細胞及嗜鹼細胞高親和的ige參與;

ii型必須有靶細胞表面抗原結合的igg、igm參與;

iii型必須有igg或igm與抗原形成一定大小的免疫複合物,且沉積之後致病;

iv型超敏反應是由t細胞介導.

2.補體參與ii、iii型超敏反應,但必須依賴補體才能致病的只有iii型超敏反應。

3.同一變應原在不同的個體或同乙個體可引起不同型的超敏反應。

4.在同乙個體,可能同時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超敏反應。

5.有時同一疾病也可由不同型超敏反應參與。

i,ii,iii,iv,四型超敏反應的特點及常見疾

5樓:對他說

i型又稱速髮型超敏反應,主要由吸入或食物物中的變應原引起,機體內產生ige與肥大細胞、嗜鹼性粒細胞表面的fcεri結合並橋聯,引起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前列腺素等物質.

ii型又稱細胞毒型超敏反應,主要由igg、igm介導針對機體自身成分,啟用補體、募集炎症細胞引起組織損傷

iii型由於igg、igm形成免疫複合物沉積在組織中啟用了補體,引發產生過敏毒素、募集炎症細胞、聚合血小板等一系列反應

iv型又稱遲髮型超敏反應,與前三種不同,由cd4+t介導發生.apc提呈外來抗原引起t細胞和其它炎症細胞活化,導致組織損傷

簡述i型超敏反應的防治原則

6樓:王王王小六

ⅰ型超敏反應的防治原則是:尋找變應原,避免再接觸;切斷或干擾超敏反應發生過程中某些環節,以終止後續反應的進行。

1、尋找變應原

臨床上可通過詢問病史,**試驗尋找變應原。**試驗常用的有:青黴素皮試、異種動物免疫血清皮試 。

2、脫敏或減敏

某些變應原雖能被檢出,但難以避免再次接觸,臨床上常採用脫敏**或減敏**防治ⅰ型超敏反應的發生。

3、藥物**

使用某些藥物干擾或切斷超敏反應發生過程中的某些環節對防治ⅰ型超敏反應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擴充套件資料

根據ⅰ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可將其發生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致敏階段、激發階段和效應階段:

1、致敏階段

指變應原初次進入過敏體質的機體,刺激其產生特異性 ige 類抗體。

ige 以 fc 段與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表面的 ige fc 受體結合,使之致敏的階段。在此階段形成的結合有 ige 的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稱為致敏細胞,含有致敏細胞的機體則處於致敏狀態,此狀態一般可持續數月、數年或更長時間。

2、激發階段

指相同的變應原再次進入機體,與致敏細胞上的 ige 特異性結合使之脫顆粒,釋放和合成活性介質的階段。

3、效應階段

指活性介質與效應器官上相應受體結合後,引起區域性或全身病理變化的階段。

7樓:匿名使用者

i型超敏反應的防治應考慮過敏原和機體免疫狀態兩個方面。一方面盡可能查出過敏原,使過敏者避免與之接觸;另一方面根據i型超敏反應發生機制,有針對性地切斷或干擾其中某些環節。

二、i型超敏反應是指機體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時,引起的由特異性ige抗體介導產生的一種發生快消退亦快的免疫應答,表現為區域性或全身的生理功能紊亂。具有明顯個體差異和遺傳傾向。

三、主變應原:

1.某些藥物及化學物質:如青黴素、磺胺類、普魯卡因、有機碘。

2.吸入性物質:粉塵顆粒、塵蟎、真菌菌絲、真菌孢子、昆蟲毒液、動物皮毛等。

3.某些酶類:細菌酶類物質、塵蟎中的半胱氨酸蛋白等。

4.食物蛋白:奶、蛋、魚蝦、蟹貝類等。

四、**原則:

1.脫敏**:

⑴異種免疫血清脫敏**:可採用小劑量、短間隔(20~30分鐘)多次注射的方法進行脫敏;

⑵特異性變應原脫敏**:對已查明而難以避免接觸的變應原如花粉、塵蟎等,可採用小劑量、間隔較長時間、反覆多次注射(皮下注射)[1] 相應變應原的方法進行脫敏**。

2.藥物**

⑴抑制生物活性介質合成和釋放的藥物

①阿司匹林;

②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和前列腺素e;

③生物活性介質拮抗藥:苯海拉明、撲爾敏、異丙嗪等抗組織胺藥;

④改善效應器官反應性的藥物:葡萄糖酸鈣、維生素c、氯化鈣等;

⑤免疫新**。

五、預防措施:

1.遠離變應原:避免與變應原接觸;

2.臨床檢測變應原:以便找出變應原。

8樓:五絕聖女白冰兒

i型超敏反應(速髮型超敏反應) immediate hypersensitivity :

參與反應的成份:

①變應原(allergens): 指能特異性啟用cd4及b細胞,誘導產生特異性ige抗體,引起**反應的抗原性物質;

② ige抗體 : 介導i型超敏反應 的抗體是ige, 又稱為變應素;

③效應細胞:主要為結締組織中的肥大細胞,粘膜肥大細胞及血液中嗜鹼性粒細胞;

④生物活性介質 分為兩類:一是預先合成儲存在細胞內的介質, 二是新合成的介質。

臨床常見病: ①過敏性休克。②呼吸系統過敏反應。③消化道過敏反應 --食物過敏 (food allergy)。④**過敏反應。

i型超敏反應特點: ①發生快, 消失也快。②由親細胞抗體ige介導。③組胺等生物活性介質發揮重要作用。④補體不參與, 無明顯組織損傷。⑤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和遺傳傾向。

i型超敏反應防治原則: ①尋找變應原,避免再接觸。做變應原**試驗②脫敏**。

③ 減敏** ④藥物**。 應用生物活性介質合成和釋放的藥物(阿司匹林,腎上腺素,色甘酸二鈉),改善效應器官的藥物,生物活性介質拮抗藥(腎上腺素,葡萄糖酸鈣,撲爾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