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到底意味著什麼高考意味著什麼呢?對每一個人來說

2021-03-05 19:52:04 字數 5091 閱讀 8720

1樓:匿名使用者

每年的“高考”總是能牽動

著整個社會的神經。正經歷高考前後這段令人緊張、焦慮的日子,我們不禁會問:“高考”到底意味著什麼?

就目前的社會心態看,這樣來形容“高考”一點都不過分:高考成績決定著孩子們的人生成敗,決定著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希望和榮辱,也決定著對學校和老師們工作的評定。從孩子,家庭到學校,似乎“高考”決定了我國未成年教育的主流價值取向。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本人認為:“高考”其實就是一種智力測驗,所不同的是,這個測驗的結果能決定被試者能否上大學,能上哪一所大學。心理工作者都知道,任何一種心理測驗都有一定的侷限性。

“高考”同樣也不例外。因為,“高考”分數是無法對一個孩子的能力做出一個全面、客觀的評價的。把它作為高校唯一的錄取標準,可以說是一種偏頗,是一種無奈,是我國教育發展不成熟的一種表現。

然而,一個有著侷限性的智力測驗居然被賦予瞭如此眾多和重大的意義,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哀,是我國未成年教育主流價值取向的迷失。

今天,本人既不去研究我國高校招生錄取機制的缺陷,也不去議論該如何公正的評定教育者們的辛勤勞動。而是要**未成年教育的主流價值取向的迷失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教育,影響孩子們的心理成長和心理健康的。

影響之一:分數成為對孩子的單一的評價標準。

成績好一切均好,成績差一切都差。長期以來,“唯分數論”在對孩子的評價體系中始終處於核心地位。它源自於我們的祖輩,我們又把它傳給孩子。

只要成績好了便妄自尊大,目空一切;成績差了便妄自菲薄,甚至自暴自棄。而其他一些重要的,如良好的情緒情感、堅強的意志、健康的人格、善於適應環境和人際交往,等等的優良品質均被淡化。這種單一標準的評價模式一旦在孩子們心中固著,當他們步入社會後,就很難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進行客觀的評價,就容易和周圍環境失衡,就很容易出現心理衝突。

如過分地自命不凡、自憐自艾、憤世嫉俗等很多的心理問題都與單一標準的評價模式有關。

其實,我們的社會早已是個多元發展的社會,它期待不同才能的角色。既需要才高八斗的理論家、也需要勇於實踐的實幹家和社會活動家。既需要理性嚴謹的科學家,也需要感性不羈的藝術家和身手敏捷的運動員……。

比爾.蓋茨令人遺憾地從哈佛中途退學,卻創立了令人敬仰的微軟王國。李安兩次高考落榜,卻在“奧斯卡”上折桂。

無數事實證明,成績不好,未必就不能取得成就,高分未必高能。人的智慧是多元的,而且有著各自不同優勢。“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僅是李白恃才的豪言,更是一個普遍適用的公理。

考試低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分數壓垮了孩子們自信和自尊,摧毀了他們的理想和信念。哀莫大於心死!因此,讓孩子們學會全面、客觀的評價自己和他人,對人生始終持有樂觀和積極的態度,才是我們每個教育者必盡的職責。

影響之二:重智商、輕情商。

“高分低能”就是重智商、輕情商的產物,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層出不窮。

情商指的是一種發掘情緒、情感的潛能、並運用它影響生活各個層面和人生未來的關鍵品質。它要求人們能認識自身的情緒,並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能克服困難和挫折,以實現預定的目標;能認知他人的情緒,實現與他人正常交往、順利溝通,有效地進行人際關係的管理。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指出:

人要獲得成功,智商的作用佔20%,情商的作用佔80%。其實,提高情商才是培養綜合素質的重要內涵。

情商的培養需要我們的教育者在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培養出一些關鍵的品質,如安全感、信任感、自主、勤奮、意志、愛……,以及讓孩子瞭解社會的期待,學會各種角色的扮演等等。而這些品質是需要我們的教育者花時間,費精力,並要從孩童時期著手才能夠很好地培養出來的。正如古訓所言: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不少的教育者對此缺乏足夠的認識,有的認為孩子主要的任務是學習文化知識,“情商”待走上社會便自會提高;有的則認為培養情商非分內之事。這種無知和不負責任,是導致我們的社會普遍情商偏低的主要原因。而眾多的獨生子女也使得這個問題尤為突出。

影響之三:知識傳授無度超前,揠苗助長。

毋庸置疑,在今天,教育越來越受到了高度的重視。但是,重視的結果如果是知識傳授無度的超前,這無異於揠苗助長!我不知道會有多少個孩子現在依然自幼兒始認字、背詩,學習數學,並在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習奧數的,但我要告訴那些教育者們,這樣教育,不但會損害他們的心理健康,同樣有害於未來的“高考” !

教育是一門科學,有其自身的規律和規則。首先,孩子的學習必須以其生理成熟為基礎,如0-2歲的只能通過動作去感知外界刺激,而無法感知動作以外的東西。到了3-5歲,才有了想象能力,但依然無法認識事物的內在規律。

如果在這個階段學習數學不但事倍功半,而且還會造成孩子沉重的心理負擔和挫折感,這孩子可能從此再也不願意學數學了。

知識學習的最佳期限應該是在其相關生理機能成熟,但心理機能尚未形成之時。有一個孩子,五年級才開始學習奧數,第一個學期就拿到了全年級的第一名,並考上了當時的市奧校。從此以後,這孩子的數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對數學學習始終保持著強烈的興趣和自信。

這個例子雖然有天賦的因素,但起碼說明一個道理,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通常是在10歲以後才能成熟,過早的學習並無助於水平的提高。

其次,孩子每個時期都有各自不同的發展任務(最佳教育期)。比如,對0-2歲孩子,就其認知方面,主要是培養感知能力的最佳期;就其社會性發展方面,主要是發展信任感和希望的品質的最佳期。而對3-5歲的孩子,就其認知方面,主要是培養想象能力的最佳期;就其社會性發展方面,主要是發展自主感和意志品質的最佳期。

但如果在這個階段是要求孩子認多少個字,背多少首詩,就會抑制了孩子的想象能力,扼殺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適宜的學習能使孩子的能力充分的發展而且事半功倍。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者不但要重視教育,還得懂得教育。

影響之四:填鴨式的教學,抑制了自主能力的培養,摧毀了學習興趣。

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在我國未成年教育中普遍存在,而且往往被奉為好的教育方法。本人卻不以為然,因為它使孩子們始終處在被動學習的狀態,其弊端是:摧毀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造成了學習責任的轉移;抑制了自主學習能力;更扼殺了孩子們自主成長的能力。

我們常常會感到疑惑:為什麼在我們的身邊學非所用的例子比比皆是?為什麼中國的教育從未培養出諾貝爾的得主?

一個在清華大學學習核物理的高才生,畢業後卻選擇了廣告設計;一個學鋼琴的孩子,在考完十級後,從此再也不願碰鋼琴;一個名牌大學建築系的畢業生,就在乘火車回家途中,把畢業證扔出了窗外……。難道我們教育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讓孩子考上大學?難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道理已經被我們遺忘殆盡了嗎?!

回到文章的開頭,看未成年教育的主流價值取向的迷失,似乎都和“高考”有關,但究其深層原因,更多的是源於我們對“高考”意義的過度誇大。而這種誇大,又是源於我們對教育的無知,源於傳統文化某些不良的影響,源於現實生活壓力所帶來的焦慮,源於未了心願向孩子身上的轉移……。

我國的教育政策已經有了可喜的變革,提倡給學生減負;取消小學升學考試,改為按片區招生;嚴格限制中小學生在校的課外補習,等等。深圳的一所名牌中學也正進行著一場史無前例的教學改革,他們重視培養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強調提高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責任感,在學校逐漸構建起對學生的多元評價體系,……。而我們很多的教育者對這些變革的深刻含義,是否真的領悟了?

是否持支援的態度?這些值得我們認真地反思。

教育的著眼點在於人的終身發展。未成年教育的目的在於讓孩子們的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在於提高孩子們的綜合素質;在於激發他們的潛能,去根據自己的意願和天賦自主的成長;在於引導他們與環境,與社會和諧的發展。而任何對教育概念的偷換,內容的增減,順序的顛倒,角色的替代等都是有害的。

2樓:匿名使用者

高考意味著解放 意味著一種輕鬆的自由的新生活的開始 意味著長大 意味著驕傲的開始追求自己的生活

3樓:匿名使用者

高考就是去和別人搶一塊敲門磚,敲開大學的門之後再把磚頭扔掉。

磚頭只有那麼幾塊,人卻有很多。

在前門總是閉著,而你又不知道後門在哪或者沒辦法打發掉後門的開門人的情況下,那仁兄你還是去和別人搶磚頭吧。

4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給自己十幾年的寒窗苦讀一個交代。成功也好、失敗也罷,都是對人生的一次磨礪

5樓:匿名使用者

高考----大學-----好工作---漂亮老婆,房子,車子,鈔票----享受!

6樓:匿名使用者

高考只有中國才有吧切說實話聽藐視的,對於一般學生只有高考才有可能得到工作賺到錢

7樓:匿名使用者

要考就考一個好大學,現在一般大學出來,比高中的還要難找,自我感覺!!

8樓:匿名使用者

高考是為了去大學繼續墮落

9樓:小廟和尚

人生的選擇,自我價值的檢驗!

高考意味著什麼呢?對每一個人來說

10樓:守護天使李丹

意味著一次機會。雖然說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是,對所有的學子來說,高考都是第一選擇。正因為是第一選擇,所以高考對每一個人來說,也就是一次機會。

在這一機會面前,有的人抓住了,有的人失去了。但不管怎麼說,高考提供給每一個人的機會都是平等的。

意味著一片希望。可以這樣所,凡是參加高考的人,都是帶著滿腔熱情、滿腹希望的。對所有的學子來說,參加高考前,都會認真地設計自己的未來,圖畫自己的前程。

即使是沒有能夠跨過高考這一坎或者沒有達到自己設定目標的學子,高考對他們來說,也是一次希望的放飛。

意味著一種感受。高考的感受,相信所有參加過高考,或者曾經為高考做過精心準備的人,都是相當複雜的。應該酸甜苦辣樣樣齊全,悲喜寒熱一樣不少。

這種感受,可能會陪伴一生,成為人生奮鬥的解碼器、晴雨表。

意味著一種體驗。我們說,人生的體驗很多,但對於一個人來說,高考的體驗最真實、最直接、最令人回憶。因為,高考以後,無論是上榜的還是落榜的學生,人生的軌跡都會發生重大的轉折,都會進入人生的另一種狀態。

在這一體驗中,可以品嚐人生的所有酸甜苦辣、悲喜寒熱,有著一種失重的感覺。

意味著一次感悟。把高考說成是一次人生感悟,我想沒有人會反對這種說法。十年寒窗,春夏秋冬,不分白天黑夜,為的就是高考那短暫的幾天、幾小時,甚至幾十分鐘。

而父母含辛茹苦、省吃儉用,也是為了自己那幾天的高考。把十年的刻苦、十年的奮鬥、人生的希望,全部凝縮在那短短的幾天時間之內,還有什麼比這樣的感悟更深的呢?

意味著著一份感情。感情對於所有參加過高考的人來說,真的太深太深。對學校的感情,對家庭的感情,對老師的感情,對同學的感情,對父母親人的感情,對所有幫助過自己的人的感情,在高考的一剎那,都凝固在那一張張的試卷當中,凝固在一道道的題目當中。

因為,這一切的感情都會升華為一個詞——感恩。

高考對人生到底意味著什麼,高考意味著什麼呢?對每一個人來說

初桜 高考雖好,路有千條。我們努力通過高考奔向新生活,但不意味著沒上過大學或者上的大學與已心意不合就從此沒落一生,人之韌性全在一口心氣 一點堅持 一個信念,別輕易放棄,縱使高考不如意,人生還有很多可能,只要一直努力,生活不會虧待每一個認真對待的人。 阿qi棄 對於大多數人,高考是人生的轉折點之一,別...

高考意味著什麼

人生的轉折點。有可能你讀大學去了,有可能你走上社會了。所以我覺得是人生的轉折點。對於我個人來說也是一樣的。 高考意味著你將要獨立自主,你離社會越來越近了,其他的什麼也說明不了 人生的岔路口,你是繼續你的學業,還是走向社會,是進大學深造還是進高職學習一技之長,其實是你十八歲左右第一次重要的選擇,沒有錯...

朋友到底意味著什麼呢,真正的朋友究竟意味著什麼

在現實社會裡,人越來越虛偽,幾乎每個人都帶著面紗,做著並不真誠的自己。朋友 這個詞變的越來於抽象。朋友的含義在不同人的眼裡有著不一樣的概念。朋友,無論相識的時間長短,無論見面的次數多少,只要以誠像待的,便是朋友。有的人,用的著朋友的時候是盡量恭維,等達到目的,就嗤之以鼻,甚至在別的朋友面前嘲笑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