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只有漢族沒有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服裝,民族禮儀等等

2021-03-05 17:11:08 字數 6322 閱讀 2780

1樓:匿名使用者

漢族,不是乙個赤裸的民族,我們有我們自己的民族服裝。首先,來說說漢服的起

源吧。 漢服起源

漢族,這個又被稱華夏民族或中華民族的古老民族,它名字「華」便是來自她美麗的肌膚——服飾。「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尚書正義》注「華夏」:「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左傳?

定公十年》疏雲:「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

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飾,從傳說中的黃帝一直延續到甲申之難(2023年),共延續了4000多年。在經歷滿清兩百多年的統治後,然而,時至今日,就是創造這個服飾的民族-『漢族』成了世界上惟一沒有自己民族服裝的古老民族。今天的中國人,大多數都認為自己是漢族,可是他們畢生都沒見過自己的民族服裝,這確實是非常可悲的。

甚至,在許多國人的心目中,漢族從來就沒有民族服裝,穿民族服裝是少數民族的特色。

世界上有很多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字,但沒有自己民族服裝的民族卻不多。中國56 個民族中,藏族、蒙族、維族等均有自己的民族服裝,唯獨漢族卻沒有自己的民族服裝……19**年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10元券,俗稱「大團結」,票面上的各民族穿著各自的民族服裝,漢族卻穿著中山裝。2023年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描繪了中國人口總數在百萬人以上的各民族的圖案,其它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服裝,唯獨10 元券上面的漢族和1角券上面的滿族,卻穿著同樣的服裝……

沒有民族服裝,使漢族人在很多場合陷入尷尬的境地。2023年10月,中國姑娘王珊身著中國『唐式服裝』參加國際小姐選美,並獲得「最佳民族服飾獎」的殊榮。2023年的56民族金花聯歡活動中,五十五個少數民族都身著各自的民族服裝,而漢族金花卻身著西式黑色晚禮服。

其實,漢族並非沒有自己的民族服飾。從上古時代開始,自成一系的漢族服飾,就伴隨著華夏人民的生活點滴,構成華夏民族延續上千年的獨特風景線,成為古典中國文明的重要象徵。在創世傳說中,她讚頌著先祖炎黃的豐功偉績,在歷史長河中,她記錄著華夏民族的演化軌跡。

禮儀之邦的教化使她深邃,文明古國的工藝使她華美,大漢的雄威使他莊嚴,盛唐的光環使她絢麗,她豐富,她悠遠,她高潔,她遠播四海。然而,就在她綻放如此耀眼光芒的時候,卻突然從神州大地上消失了,僅留下一片廢墟瓦礫,長伴殘陽如血。

漢服消失

2023年,這是中國歷史上「天崩地裂」的一年,這年3月,李自成北上攻取北京,崇禎帝自縊殉國,李自成派唐通招撫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吳三桂經過考慮,決定歸順新朝,並回京朝見「新君」李自成,在回京途中,聞到父親被囚,愛妾陳圓圓被擄,頓改初衷,回師山海關,襲擊唐通部。李自成聞訊,決定征剿吳三桂,21日,雙方激戰山海關,22日晨,吳三桂情勢危急,帶隨從衝出重圍,至關外向駐紮在關外覬覦已久的多爾袞部剃髮稱臣,歸降清軍,雙方合兵。

26日,李自成敗退回北京,旋即西撤,清軍入關,「定鼎北京」。

滿洲入關之後,即下剃髮易服令。並為此數度血洗中原!屠城滅種!

殺人盈野!江南之屠,僅揚州一城,死者即達八十餘萬!嘉定之屠,城中血沒至腳踝骨!

尚不算湘潭、兩廣、閩粵之屠!為推行剃法令,改換衣觀,一直弄到「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發」的地步。滿洲貴族的剃法令一直持續到2023年,終於大功告成!

這年,清軍入台灣,滅鄭成功餘部。漢服最後從華夏土地上永遠的消亡!

滿洲貴族在剃髮令中有個小小的破例:規定「儒從僧道不從,男從女不從,俗從娼優不從」。所以今天我們還可以看見在和尚、道士和古裝戲曲那裡的殘留的漢服的殘跡。

漢服在自己本土徹底消亡了,但在我們的緊鄰——東瀛日本,卻較為完好的儲存著,日本人的和服在國際上一直被稱為「唐服」,這是名副其實的唐服。而近年來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炮製的那個所謂的「唐裝」,(就是被某些顯貴整天穿著,在電視裡搖頭擺尾的那種)根本就和唐服不沾邊!那是標準的滿服!

有點象裹屍布,現在鄉下許多地方,就是用那個來當冥衣的,我老家那裡現在還是。

不過和服與標準的唐服還是有些區別的:日本人的唐服和真正的歷史上的唐服比較起來,顯得小家子氣、拘束,缺乏真正的唐服那種寬容、大度、自信、傲岸的氣派,這也是環境使之然,小島上的人畢竟沒有唐朝的中國人那種寬闊的胸襟與博大、寬容的胸懷!

2樓:匿名使用者

有啊,我們有漢服,我們的文化,禮儀就是中國文化和禮儀。

3樓:龍鳴翅展即天啟

從2023年到2023年之間,差不多都被毀了,現在只存於博物館,隨便抓乙個漢人來問漢服怎麼穿,漢禮如何行,他肯定不知道。證明,漢族現在還處於失憶狀態。為什麼會失憶,你去問滿清的屠刀比較好

為什麼只有漢族沒有自己的民族服裝?

4樓:漢康康

首先我得把1樓扁一頓「旗袍」***講這個詞氣死我了!!!!!旗袍是滿族人的服裝 是滿族人入關後實行剃髮(男人後面打辮子 你沒有看到清朝戲嗎 其他朝代的戲男人都沒有辮子)易服政策強迫我們穿 正因為此 很多地方 起義造反 我們祖先為了維護尊嚴誓死不遵 清軍就嘉慶三屠 揚州十日 **絕對不少於日軍的南京(這段歷史勿庸置疑) 所以現在的國人還一直錯誤的認為 我們的民族服裝是旗袍。。。還有「唐裝」其實也就是滿族的馬褂

其實我們的民族服裝是漢服(官方稱華服)

滿清使漢族人的服裝面貌產生了乙個重大的變化,將延續了兩三千年的漢民族冠冕衣裳送進了墳墓。順治二年,清軍攻下江南各省,清**從此下令在全國推行剃頭改服的制度。清**命令,從公文所到之日起,在10天內要將全體男子統統剃去頭,改梳髮辮,如果有「仍存明制,不隨本朝之制度者殺無赦。

」與此配合的是強行更改漢人衣裳式樣。當時由於穿漢人衣裳而**殺的人不計其數。

一 漢族民族服飾的式樣:

**的式樣:

1)自「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傳下來的大襟右衽交領寬袍大袖博衣裹帶那種(秦漢服飾為代表),延續了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蒙元,明。並影響了日本,朝鮮等國。日本和服最常見的式樣就是這種。

2)自隋唐開始盛行的圓領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 延續了唐,五代,宋, 蒙元,明。並影響了日本,朝鮮等國。 宋太祖,明太祖所穿均是這個型別服飾。

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場合穿的服飾就是這種漢服的變種。

**式樣相對稍多些,但基本式樣大體也只有兩種

1)大襟右衽交領這種(同樣以秦漢服飾為代表)。

2)隋唐興起的大襟低胸這種,同秦漢深衣不同的是服飾分為上衣下裳,不在象深衣那樣衣裳連在一起。這兩種女服式樣對宋明時期以及日本朝鮮的民族服飾(女服)影響非常大。

隋唐時期漢族婦女也穿過窄袖緊身翻領的胡服,但那些胡服基本是作為流行服飾來穿的(或者說是出於獵奇心理),並不是漢族傳統民族服飾。宋明時期漢族婦女也穿過一些別的式樣,但影響並不廣。

大家看到了秦漢唐宋明服飾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體部分相同。西漢的深衣和明朝的漢服基本式樣是相同的,只是在細枝末節上不同。共性是大襟右衽交領寬袍大袖博衣裹帶。

其實象大襟右衽交領寬袍大袖博衣裹帶那種漢服在唐朝時期漢人依然在穿,不過在以長安為中心的北方以圓領為主,而在吳越地區則兩者兼顧,宋明類似。日本和服就是在飛鳥奈良時期(中國唐朝時期)引進漢人服飾發展成為今天的日本和服。

二 漢族服飾的風格

如果我們把漢族同歐洲民族相比的話,我們會發覺二者在許多方面都呈現明顯的不同。漢族服飾幾千年來的總體風格是以清淡平易為主。漢族古代的袍服最能體現這一風格,這種袍服的主要特點是寬袍大袖,褒衣博帶,形制雖然簡單,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一樣, 神采殊異,可塑性很強。

我們現在雖然不能見到這種服裝的千姿百態的原型,但我們還是可以從漢代的帛畫和魏晉隋唐遺留下的一些人物畫中窺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簡單的漢裝大衣附著在不同體態的人物身上頓時具有了一種鮮活的生命力,線條柔美流暢,令人浮想聯翩。樸素平易的裝束反而給他們增添了一種天然的風韻。袍服充分體現了漢民族柔靜和嫻雅超脫、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審美情趣。

三 滿清建立後為什麼要強迫漢人剃髮垂辮,易服?

按常理,穿什麼服飾,留什麼髮型和統治並無多大關係,但滿族人入關並建立清後賦予了它們新的內涵。漢人不能接受異族統治主要不是因江山社稷落入異族之手,而是因漢人從骨子裡看不起周邊蠻夷民族,認為他們野蠻愚昧沒文化,接受他們的統治對漢人來講是種侮辱。漢族有幾千年的文明史,有燦爛的文化,相比異族,漢人有一種強烈的文化優越感 (文化自大感),相比之下,滿洲人文化實在膚淺,毫無文明可言,實在自愧不如,這種民族自卑感一方面促使滿洲貴族拼命學習漢文化,另一方面又使滿洲貴族深恐漢人看不起他們,因此要想統治漢人最好的辦法就是使漢人習異族風俗,以人格侮辱的方式使漢族精神委縮,使漢人喪失自尊、自信,打掉漢人骨子裡的民族優越感。

清建立後全國因服飾,髮式而被殺的漢人不下幾十萬,當時在中國的一位西方傳教士看到這些情景寫到:「全世界象漢族這樣因服飾,髮式而遭**的民族絕無僅有。」

四 日本和服

在日本飛鳥和奈良時代,中國對日本經濟和文化生活的影響進入最重大的時期。這時,中國古代吳越地區的寬袖、疊襟式長衫流傳到了日本,成為上流社會正式場合的禮服,特別是朝廷的正規**。

在此後的歷史變遷中,小袖由內衣變為外裝,和服的袖筒變短變長,腰帶變窄變寬,花紋圖案不斷翻新,染織工藝日益精製豪華。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和服的基本要素始終沒有脫離吳服的定格。所以,直至今日,日本人仍然將和服又稱為吳服,在許多教授和服編織的學校裡,都要講述和服**於中國隋唐文化的歷史知識。

五 高麗服飾:

南韓宮廷中女生的服式,有許多華麗的裝飾。與漢族服飾相似,但是裙子比較寬鬆、而且蓬蓬的。

下圖是漢族基本民族服飾

漢族民族服飾:春秋戰國時期(男服)

服飾大致沿襲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變化。衣服的樣式比商代略寬鬆。

衣袖有大小兩式,領子通用矩領,如圖所示的樣式。這個時期的服裝還沒有

扭扣,一般在腰間繫帶,有的在帶上還掛有玉製的飾物。當時的腰帶主要有

兩種:一種以絲織物製成,叫「大帶」或叫「紳帶」。另一種腰帶以皮革制

成,叫「革帶」。

漢族民族服飾:春秋戰國時期(女服)

曲裾袍服。曲裾深衣與其他服裝相比,除了上衣下裳這一特點之外,還有一明顯的不同之處,叫「續衽鉤邊」。「衽」就是衣襟。

「續衽」就是將衣襟接長。「鉤邊」就是形容衣襟的樣式。它改變了過去服裝多在下擺開衩的裁製方法,將左邊衣襟的前後片縫合,並將後片衣襟加長,加長後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時繞至背後,再用腰帶系扎。

漢族民族服飾:秦代服飾(男服)

秦尚黑,所以秦的服飾標準色都是黑色。但式樣依然是大襟右仞交領這種。

基本沿襲戰國時期。

漢族民族服飾:秦代服飾(女服)

曲裾深衣,秦漢時期曲裾深衣不僅男子可穿,同時也是女服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服式,這種服裝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一般呈喇叭狀,行不露足。衣袖有寬窄兩式,袖口大多鑲邊。衣領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領,領口很低,以便露出裡衣。

如穿幾件衣服,每層領子必露於外,最多的達三層以上,時稱「三重衣」。

漢族民族服飾:西漢服飾(**)(**取自《漢武大帝》)

漢代男子的曲裾深衣。漢代的男子的服裝樣式,大致分為曲裾、直裾兩種。曲裾,即為戰國時期流行的深衣。漢代仍然沿用,但多見於西漢早期。到東漢,

男子穿深衣者已經少見,一般多為直裾之衣,但並不能作為正式禮服。本圖正

是這種曲裾服飾。

此主題相關**如下:(此圖略有不清,請諸君海涵)

漢族民族服飾:西漢服飾(**)

漢代婦女的曲裾深衣。漢代曲裾深衣不僅男子可穿,同時也是女服中最為常見

的一種服式,形象資料中有很多反映。這種服裝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一

般呈喇叭狀,行不露足。衣袖有寬窄兩式,袖口大多鑲邊。衣領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領,領口很低,以便露出裡衣。

另外,漢代窄袖緊身的繞襟深衣。衣服幾經轉折,繞至臀部,然後用綢帶系束,衣上還繪有精美華麗的紋樣。

此主題相關**如下:

漢族民族服飾:漢代直裾(女服,區別於麴裾)

漢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著。這種服飾早在西漢時就已出現,但不能作為

正式的禮服。原因是古代褲字皆無褲襠,僅有兩條褲腿套到膝部,用帶子系

於腰間。這種無襠的褲子穿在裡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褲子就會外露,這

在當時被認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著曲裾深衣。以後,隨著服飾

的日益完備,褲子的形式也得到改進,出現有襠的褲子。由於內衣的改進,

曲裾繞襟深衣已屬多餘,所以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並替代了深衣。

此主題相關**如下:

漢族民族服飾:魏晉南北朝服飾(男服)

男子的服裝有時代特色,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時期,這種

衫子仍為各階層男子所愛好,成為一時的風尚。

此主題相關**如下:

漢族民族服飾:南北朝服飾(女服一種)

魏晉時期婦女服裝承襲秦漢的遺俗,在傳統基礎上有所改進,一般上身穿衫、襖、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為上儉下豐,衣身部分緊身合體,袖口肥大,裙為多折襉裙,裙長曳地,下擺寬鬆,從而達到俊俏瀟灑的效果。

這文實在太長了 而且還有**你自己看把

另外給你個了解漢服的地方 告訴你 許多城市的漢服運動已經很成熟 大街上穿漢服 賣漢服已經不足為奇

(這個吧吧主很好 真的很好 是我見過的最好的吧主了)

有什麼培養民族文化自信心和民族文化情感的措施

光是培養bai?來,咱嘮嘮。咱們du先反著推論zhi一下,得到民族dao文內化自信心和民族文化情感容後怎麼保持。1,能夠盈利,並且持續性盈利,能通過這種無形資產持續性地得到收益,這樣人會有動力也有奔頭,人們才會跟著你幹。而不會十年如一日二十年如一日的苦熬混日子。2,得到社會認同與贊同,這很難,可以比...

為什麼我國民族中唯獨漢族沒有民族服裝

有啊,漢族也有漢服的啊,因為漢族都在沿海比較開放的城市,所以漢服也就沒人要穿了呀。與其它少數民族主要由單一源頭發展壯大的情況不同的是,漢民族在數千年的形成過程就是百族融合而成,漢民族有著眾多分支,在社會發展的潮流面前漢民族也總是站在最前沿,總是最善於吸收外來文化。有啊,只不過被簡化了,從漢朝儒家被漢...

少數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民族文化是華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於中華民族的結構,著名人類學家費孝通在80年代末曾提出了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 格局說,認為中華民族的是一體,但同時它又包含了五十多個不同的民族體現了多元,各民族在長期的接觸 混雜 融合的過程中,形成了乙個你來我去,我來你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又各具個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