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從《降水與降水的分布》至全書完的知識點

2021-03-05 15:17:52 字數 5012 閱讀 1706

1樓:匿名使用者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14、衛星雲圖: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雲區。常見天氣符號:(p46)空氣質素的高低,與空氣中所含汙染物的數量有關,可以用汙染指數來表示。

15、氣溫的變化:一天中,陸地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

16、氣溫分布規律:①世界氣溫從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②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③在山地,氣溫隨海拔公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公升高100公尺氣溫約下降0.6℃度。

17、降水的分布規律:①從赤道向兩極降水量遞減;②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③溫帶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④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世界「雨極」是乞拉朋齊,世界」幹極」是阿塔卡馬沙漠。

18、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等。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最大。

19、氣候變暖:自然原因是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具有保溫作用,使大氣公升溫:人為原因是一方面燃燒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大量砍伐森林,使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氣溫隨之公升高。

產生的影響是:世界上的人口和城市多數分布在溫帶沿海地區,氣溫上公升,會使極地地區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不斷上公升,沿海低地可能會被淹沒。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20、世界人口的增長:2023年3月,世界人口達65億。人口增長的速度就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七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歐洲;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快,發達國家人口增長慢。

21、世界人口分布: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北美洲東部等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是世界上的四大人口稠密地區。

22、人口問題:①增長過快產生的問題: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就業困難、飢餓貧困、資源短缺、汙染嚴重、治安混亂等。

②增長過慢(或不斷減少)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合理增長:

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23、不同的人種:劃分依據:體質特徵。

人種的分布特點:白種人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黃種人:

分布在亞洲東部和東南部、美洲地區(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黑種人: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美國、印度南部等地。

24、主要語言:漢語: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使用最廣泛的語言,

25、三大宗教:

宗 教 發源地 分布地區 代表建築 主要經典

基 督 教 亞洲西部 歐、美、大洋洲 教 堂 《聖經》

伊斯蘭教 阿拉伯半島 西亞、北非 清真寺 《古蘭經》

佛 教 古印度 東亞、東南亞 廟 宇 《佛經》

**教是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在我國,多數人不信教,少數民族中,維吾爾族、回族多信仰伊斯蘭教,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

26、聚落: 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一般來說,先有鄉村後有城市。

目前,全世界大約有一般以上的人住在城市。聚落分布: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聚落分布較密集。

聚落形成與發展因素:①水源充足;②土壤肥沃、適宜耕作;③地形平坦;④交通便利;⑤自然資源豐富等。

27、特色民居與自然環境:

民 居 當地自然特點 民居建築特點

東 南 亞

高 架 屋 氣候終年炎熱多雨,

植物生長茂盛。 多為木樓或竹樓,上層住人通風散熱,避免潮濕和野獸襲擊,下層堆放雜物飼養牲畜。

西 亞

村 莊 熱帶沙漠地區,白天炎熱,晝夜溫差大。 牆厚窗小。厚牆可以減少白天通過牆壁傳導進入的熱量,屋小可以減少白天從沙漠吹來的熱風。

因紐特人

冰 屋 極地地區終年寒冷,

多暴風雪。 就地取材,利用冰塊堆砌而成,房屋較低,下凹成洞,防風避寒。

黃土高原

窯 洞 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 冬暖夏涼適宜居住,充分利用黃土的特點和當地乾旱氣候的特點。

西雙版納

傣族竹樓 氣候終年炎熱多雨,

植物生長茂盛。 多為木樓或竹樓,上層住人通風散熱,避免潮濕和野獸襲擊,下層堆放雜物飼養牲畜。

28、目前我國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傳統民居有山西省的平遙古城、雲南省的麗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和澳門歷史城區等。

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

29、國家和地區:(1)不同國家差別很大①面積大小不同;②人口多少不同;③政治制度不同: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④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30、地跨兩大洲的國家:俄羅斯、埃及、土耳其

國 家 所 跨 的 大 洲 首 都

埃 及 亞 洲 和 非 洲 開 羅

土 耳 其 亞 洲 和 歐 洲 安 卡 拉

俄 羅 斯 亞 洲 和 歐 洲 莫 斯 科

31、國界和領土:國界是地圖上一國與領國或公海之間的分界線,國界的劃分依據主要有:①依據山脈、湖泊、海洋、經緯線劃分;②依據民族、語言、宗教劃分。

國界線以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統稱領土。

32、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通常把世界上的國家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主要有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歐洲的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紐西蘭和亞洲的日本。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目前,中國屬於發展中國家。(南南合作、南北對話的含義)

33、國際合作的意義:(課文p91)

34、重要的國際組織與其倡導的精神:

①聯合國——維護世界和平;②世界**組織——促進經濟發展;

③國際奧委會——更高更快更強;④紅十字會——發揚人道主義。

2樓:煒莧

夏季風從海洋上帶來的大量水汽,是我國降水的主要**。在冬夏季風的進退變化影響下,我國降水分布具有以下兩個特點。

第乙個特點,降水量大致從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華南地區年降水量約為一千五到兩千公釐;長江流域約為一千到一千五百公釐;華北地區約為五百公釐左右際北地區除長白山地外,大部在五百到六百公釐。西南高原約為一千到一千五百公釐。

西北內陸都在四百公釐以下。

當夏季風開始登陸時,水汽最為豐富。當它向內陸深入的過程中,沿途降雨,水汽逐漸減少。距水汽**越近的地區,降雨就越多,反之,降雨就少。

我國夏季風來自東面或南面的海洋,華南地區首先迎來東南季鳳,西南地區最先迎來西南季風,形成我國東南和西南兩個多雨地區。西北廣大內陸區,受不到夏季風的影響,成為我國降水最少的地區。

若以四百公釐等雨量線為界,可把我國分為兩大部分。以東為東亞季風所控制的濕潤、半濕潤區;以西大部屬中亞乾旱、半乾旱區。這與我國內流區與外流區的界線大體相當。

這條界線是我國氣候上的一條重要分界線。在東部季風區,等雨量線呈東北一西南走向,降水量隨緯度增高而遞減。以大致與秦嶺一淮河線相符的八百公釐等雨量線為界,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北面是半溼潤氣候區,南面是溼潤氣候區。

秦嶺一淮河線以南,年降水量在八百公釐以上。長江兩岸在一千到一千二百公釐之間。江南丘陵和南嶺山地大多超過一千四百公釐。

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廣西、浙江等省區以及台灣.是我國著名的多雨區,年降水量大部地區在兩千公釐以上。台灣的高山地區則達三千到四千公釐。北端的基隆港,年降水量接近三千公釐,年平均降雨日數為二百一十四天,有「雨港」之稱。

位於台北東南不遠的火燒家,一九①六到一九四四年三十八年的年均雨量高達六千五百五十七點八公釐,高出基隆兩倍以上。最多的年份達八千五百零七公釐,是我國雨量最多的地方。雲南西部和**東南角察隅、波密一帶,由於受西南季風影響,形成乙個範圍不大的多雨區,年降水量達到一千四百公釐以上。

在上述多雨區之間,昆明、貴陽以北以及四川盆地,則形成相對少雨區,年雨量在八百到一千公釐之間。

秦嶺一淮河線以北,大部分地區降水在八百公釐以下,屬半濕潤地區。淮河流域及秦嶺山地大部在八百到一千公釐。黃河下游、華北平原為五百到七百五十公釐。

再往北去,到東北區,降水量仍表現出從東南向西北方向遞減的趨勢。面對海洋上濕潤氣流來向的長白山地,是東北多雨中心,年降水量超過一千公釐。而位於長白山地背風一側的東北平原,年雨量一般只有六百到七百公釐。

靠近內蒙古的東北西部地區,則已減少為四百公釐了。在西部乾旱、半乾旱地區,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的年雨量一般在二百到四百公釐,屬半乾旱地區。西北廣大內陸區,除天山、阿爾泰山等山地降水可達四百到六百公釐外,其他地區年雨量都在二百公釐以下,屬於乾旱地區。

並且降水量向新疆南部、甘肅西部我國最乾旱中心地區迅速減少。這些乾旱中心區,年雨量多在五十公釐以下。塔里木盆地內部尚不及二十公釐。

吐魯番盆地西側的托克遜,年平均降水量僅五點九公釐,有些年份甚至滴雨不降,是我國降雨最少的地方。

第二個特點,我國的雨量分布山地多於平原,山地的迎風波多於背風坡。在我國降水量分布圖上出現許多閉合的多雨中心或少雨中心就反映這一特點。台灣島,**山地南北縱列,北、東、南三面都是迎風玻,面對來自熱往自每洋上的暖濕氣流,由於高山地形的抬公升、滯留作用,迎風面的年雨量竟達三千公釐以上,而位於背風面的台灣西部平原和澎湖列島,年降水量已減少到一千二百公釐以下,澎湖列島的澎湖則不足一千公釐。

海南島五指山東南坡,全年受海洋暖濕氣流影響,年雨量在兩千公釐以上,而背風面的西南海岸,只有一千公釐左右。南嶺山地和武夷山脈的迎風玻,年雨量可達兩千公釐以上,而其背風地帶的兩湖盆地只有一千五百公釐左右。四川盆地西部的峨眉山,東南氣流受地形拾公升致雨,年雨量多達約兩千公釐,最多的一年竟達七千六百零九公釐,故有「溼島」之喻。

華北地區的山東丘陵降水較多,年雨量在七百到八百公釐以上。太行山和燕山的迎風波也有六百到七百公釐。而位於其間的華北平原只有五百公釐左右。

東北的情況與華北類似。長白山地降水最多,其次是大興安嶺山地迎風面,而東北平原降水較少。滇西高山深谷區,受西南季風影響,西被降水比東坡豐沛。

這與東南季風影響地區相反。例如高黎貢山西坡龍陵,年雨量高達兩千一百六十公釐,而東坡保山則為九百五十八公釐,附近的怒江谷地則不足七百五十公釐。喜馬拉雅山東段南翼的門達旺、洛瑜、察隅地區,地處西南季風迎風酒,年降水量一千到四千公釐。

而喜馬拉雅山以北、雅魯藏布江以南和康托山以西範圍內,是著名的「喜馬拉雅山麓雨影帶」,年雨量不到三百公釐。新疆地區降水量的分布,受地形影響特別明顯。全區有阿爾泰山、天山、崑崙山北麓三個多雨中心,和準噶爾、塔里木和吐魯番盆地三個少雨中。

柴達木盆地年雨量多在五十公釐以下,而其附近的祁連山卻有三百到五百公釐。

初一地理(下冊) 東南亞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東半球 赤道穿過馬來群島,跨南北半球 經緯度位置 10 s 50 n,90 e 140 e海陸位置 東南亞位於亞洲東南部,主要由馬來群島和中南半島兩部分組成。它地處連線亞洲與大洋洲,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尤其馬六甲海峽,是歐洲 非洲 西 亞 南亞通往東亞 東南亞的最...

中國與印度的異同有哪些,初一地理 比較中國和印度的異同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加起來佔三分之一,又同為發展中國家,所不同的是社會制度不同,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印度實行的是資本主義制度。從人種上,中國以黃種人為主,印度以白種人為主。經濟上,中國的經濟總量為印度的三倍。中國以製造業為主,印度以服務業為主。國土上,中國是印度的三倍。耕地上,印度比中國多50 ...

初一地理,如何根據氣溫判斷其所處的熱量帶(比如氣溫在多少度以上的是熱帶,在幾度和幾度之間是溫帶)

一 太陽光照的多少取決於日照時數的多少,而影響日照時數的因素主要有四點 1 日照時數與晝夜長短有關 以北半球夏半年為例,北半球維度越高的地方白晝越長,日照時數就越多。2 日照時數與天氣有關 晴天,大氣忠水汽少 雲量少,對太陽輻射反射少,到達地面的光照多,故各種沙漠性氣候及大陸內部的乾旱半乾旱地區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