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佛先做人為什麼如是說先做人後做事!這句話你有什麼看法?

2021-03-05 13:39:01 字數 4561 閱讀 1749

1樓:匿名使用者

先把人做好,是學佛的基礎,等於下面說的。

《佛藏經》雲: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者,非佛**。

而學小乘的教材很多,**規是其中非常不錯的乙個選擇。

《**規》與佛法的修學(蔡禮旭老師主講)

淨空法師** http://****amtb.tw/

2樓:霖然飄乎

釋尊是人間的聖者,這本是歷史的事實。但釋尊又給予深刻的含義說:「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增含等見品)。

這是說:佛是人間的正覺者,不在天上。天上沒有覺者,有的是神、梵天、上帝、天主們與他的使者。

釋尊是人,不是天上的上帝,也沒有冒充上帝的兒子與使者,向人類說教。所以佛法是人間覺者的教化,也不像神教者,說經典——吠陀、新舊約、可蘭經等為神的啟示。這「佛出人間」的論題,含有無神論的情調。

天上,依印度人與一般神教者的看法,是淨潔的,光明的,喜樂的;而人間卻充滿了罪惡、黑暗與苦痛。但釋尊從「佛出人間」,「人身難得」的見地否認他。理智的正覺,解脫的自由,在人間不在天上。

所以說:「人間於天則是善處」(增含等見品),人間反成為天神仰望的樂土了。人生,不但是為了追求外物的五欲樂,也不在乎嚐受內心神秘的定樂:

應重視人間為正覺的解脫,而勵行理智的德行。人類的心眼,早被神教者引上渺茫的天國;到釋尊,才把他們喚回人間。

釋尊出在人間,所以是即人成佛的,是淨化人性而達到正覺解脫的。釋尊是人,與人類一樣的生、老、病、死、飲食、起居、眼見、耳聞;這父母所生身,是釋尊的「生身」。同時,釋尊有超一般人的佛性,是正覺緣起法而解脫的,這是釋尊的「法身」。

釋尊是人而佛,佛而人的。

佛陀是自覺者,不同聲聞**的「悟不由他」,是「自覺誰奶師」的自覺。佛法由釋尊的創見而流布人間,他是創覺者,所以稱為佛陀。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對佛教有興趣,可看末學個人簡介中我推薦的佛教資料。

3樓:夢回蓮台

真學佛後,會明白這句話的含義。你首要的是學佛。

推薦看看 南懷瑾老恩師的書,學佛上路很快 網上搜搜有電子版的

找不到我可以給你。祝你學佛有成

4樓:黑風老道

如是說:這是佛經中的經典開頭語,其是佛經五種證信之一。表示以下所說乃直接從佛陀處所親聞的,並非空穴來風。

如是說,最經典的是釋尊在《涅盤經》中阿難尊者說,其一生所說均加上「如是我聞」等語。

5樓:匿名使用者

佛是為人做的,也由人做成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做人的道德標準是最基本的。這個都做不好,更不用說做佛了。來生不墮地獄餓鬼都困難。

7樓:匿名使用者

真正修行的人,必定會在人格上完善自己

8樓:水在江湖雲在天

佛本是人做的。人本具佛性,成佛就是見性,是人格的完美和昇華。

9樓:智者

在世間修自然要如是。

先做人後做事~~!這句話你有什麼看法?

10樓:匿名使用者

天下最難的是做人,不會做人的人,就不可能贏得人生勝局。對於現代人而言,「會做人」講的是要有好的人品,有敬業精神,有協作精神,有情義,有擔當。做人的成敗與做事成敗密切相關。

美國哈佛大學著名行為學家皮魯克斯曾有一句名言:「做人是做事的開始,做事是做人的結果。」

成功之道,在以德而不以術,以道而不以謀,以禮而不以權。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有一顆謙虛謹慎的心,都是不把自己的真正實力暴露出來的人。做人做事不鋒芒畢露,不狂妄,不驕不躁,韜光養晦,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俗話說,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做。做人踏實本分,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自己也能夠問心無愧。

你種下什麼,收穫的就是什麼。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在於做人的成功!失敗者之所以失敗,在於做人的失敗。

嚴要求自己,做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一塵不染、光明磊落,不為燈紅酒綠所迷,不為金錢美色所惑,不比待遇比貢獻,不比享受比奉獻,耐得住清貧,抗得住**,守得住氣節,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幹事、勤勤懇懇工作。

11樓:匿名使用者

**教你們做人處事的方法

安祥是處事第一法。謙退是保身第一法。

涵容是處人第一法。灑脫是養心第一法。

為什麼要學佛?學佛是讓你們救 度眾生,不是只為自己,只有救 度眾生你的果位才能上去,你的境界才能提高。果位越高,救 度眾生的境界也越高。

如果只知道救自己,其實你已經沒有能力救 度眾生,沒有能力做功德了。比如你天天為自己念經,實際上是你自己欠債太多來不及還,你怎麼去做功德呢?又怎樣救渡眾生呢?

就象自己掙的錢都還債了,哪有錢來幫助別人。度眾生是我們的目地,怎樣度眾生呢?首先要破邪立正,破除邪的東西,即破除不正的東西,邪的東西。

只為自己的利益去做事情就是不正。所以要把思想上骯 髒的東西全部破除,才能成為正,當你破邪立正之後,你的智慧型就會慢慢產生圓融,佛法上叫定慧圓 明之象,也就是定下來之後智慧型就開了,就圓融明白了。比如有些人的臉你一看就知道很聰明,而智商有問題的人你一看就知道傻傻的。

定慧圓 明之象,非常重要,是你破邪立正的結果。

辯才無礙,就是嘴巴去講,去辯論。比如救人勸說別人修心,你嘴巴不會講,別人提出的問題,而你如果沒有一種能力去講,明明是真 理有的就會越辯越不明。嘴巴有辯論能力叫辯才,無礙就是沒有阻礙,你們去弘 法如果嘴巴不會講,這個法如何弘呢?

一定要無礙就是你的嘴巴講佛法講的特別好,沒有阻礙,這點很重要。乙個人要具有很多本領來弘 法,要有智慧型,要具有大無畏的精神,大無畏就是把自己忘記,不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如果這個人在弘 法,不論是正說,引說,實際上都是妙法。

正說就是正確很嚴厲的說,直接告訴你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在這裡為什麼用引說,而引說叫反正話,今天想把這個人講通,你可以用很多種方法引他清 醒,如果用正常的方法不能讓他清 醒,你可以用另一種方法。也就是說你今天想把這個人講通,讓他信佛念經,有時講話要引導他去想。

比如醫生告訴病人,你這個病如果不好好醫治,以後會引發什麼什麼重病,這個醫生說得沒錯呀。但是正常的醫生是不應該這樣說的,因為說了病人心裡會怕,會有壓力,對有些病人不能這麼說,但對有些病人就得這樣說,因為有些病人更本就不理解醫生,不相信醫生,如果不講嚴重一點他就不會重視自己的病。

正說,引說均系妙法。如果你目地是真正的為了救 度眾生,說法上有一點引說也是妙法,因為當你真正想救這個人時,你必須要用盡你的方法來達到自己的目地,但是裡面要有乙個原則,叫主因更正,即你主要的因果,你的根是正的,稍有一點引說沒關係。人要有信念,如果發心正就會有一系列的妙法。

下面給徒 弟說一下學佛的根基。

中下根者聞法時會有大反應,「大反應」是現代話,中下根者,就是修為一般,不是太好的人稱為中下根的人,根就是你的根本,是你前世所修帶來的修為,中下根的人一聽到佛法就會大驚怖,即驚恐。就象**在說法時,如果說到有些事情,根基很淺的人,他們聽到後會恐怖。當你有想法有表情時,你的根基是淺的。

就是給中下根者弘 法時,你勸說學佛時,他會很詫異,「原來人間還有這種事情」,然後會驚恐,當你勸人學佛時,就是要讓他有些驚恐感。比如乙個經常殺 生的人,你告訴他,某某某就是因為常殺 生,如何如何了。他聽後一驚,然後就恐怖了,感覺自己不能再做這些事情了,你這是不是救了他?

對那些中下根者就得用這些方法,讓他們徹底明白覺 悟,才能改變。

老 子曰:「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就是缺少悟性,見識淺薄的人,聽到「道」就大笑不止,表現出鄙視、譏笑的語態,是因為「道」理論高深,不容易理解,如果人人都能理解輕易接受,那就不足以稱之為「道」了。

很多法 門講道,其實就是修心學佛的一種方法。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教你們做人處事的方法:

安祥是處事第一法。謙退是保身第一法。

涵容是處人第一法。灑脫是養心第一法。

為什麼學佛後反而有很多障礙

12樓:aoi聖

copy答:學佛有障礙是正常的。有些人學佛後一切順利,事事如意。

也有些人學佛後障礙叢生,麻煩不斷。本來還平安無事,學佛後反而不順起來,為什麼菩薩對他們一點都不關照呢?其實,這就是各有因緣。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命歷程。有的人業障很多,但一時沒有顯現。現在學佛了,要完善人格、解脫生死,業障就開始顯現。

就像我們欠下一些債務,本來不到歸還期限,但有一天你要離開這個地方,債主立刻會前來追討。同樣,當我們發心向善時,往昔很多冤家債主就會找上門來。所以,懺悔非常重要,它能為我們消除業障,排除學佛道路上的違緣。

在《金剛經》中,對於這種情況也有所說明: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如果學佛後反而出現障緣,是重業轉為輕報所致。

答:魔的範圍非常廣泛。從佛教觀點來看,主要有煩惱魔、生死魔、天魔、五蘊魔。

而從廣義上說,凡是障礙解脫修行的一切違緣都屬於魔障。如身體疾病、家人阻撓、工作干擾等等。至於對治手段,我們要知道,魔亦由心所生。

在修行中,不論遇到順緣或違緣,只要我們具備智慧型觀照,轉換思考角度,也能將違緣化為激勵自己的增上緣。那樣,魔也就奈何我們不得了。

13樓:人見人愛卡哇伊

學佛就一邊呆著去,別禍害小姑涼,別談朋友結婚,不然坑死

做人為什麼要機敏,做人為什麼要大度一點?

有人曾經說過所有成功的秘密就在於對你身邊的一切保持高度關注 調整自己以適應周圍的環境 做到富有同情心和樂於助人 意識到時間資源的寶貴 在適當的時間說別人想聽的話和需要聽的話 僅僅做好事情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在適當的時間和適當的場合做。機敏是良好的性情 敏銳的洞察力以及在緊急時刻快速反應能力的綜合產物...

人為什麼不能知足做人為什麼要知足?

知足常樂 首先,知足常樂並不等於不思進取。知足常樂是說要以正確平和的心態對待寵辱得失。它強調的是一種心態。長途跋涉時,讓你痛苦的往往不是漫漫長路而是你鞋子裡的那一粒細沙。人生也是這樣,打敗你的或許不是外部惡劣的條件而是你內心的恐懼與憂慮。四面楚歌,讓西楚霸王潰不成軍 空城樓上古琴一曲,令司馬懿自動退...

我要心狠手辣,做人,做人為什麼要心狠手辣

不一定,要想成功,一是要有相應的知識能力,二是要有心機。最後才是需要心狠手辣。一味的心狠手辣只會變乙個屠夫殺人狂,最後招來群起而攻之,導致滅亡,是成功不了的。你是無 毒不丈夫呢 還是狠毒不過婦人心 心不狠 站不穩 但要因人而異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對,不然就會被人欺負一輩子,做人為什麼要心狠手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