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鐙未被發明之前,古人是怎麼上馬的

2021-03-05 09:22:07 字數 5056 閱讀 8830

1樓:匿名使用者

據史學家考證,中國馬鐙最遲出現在東漢時期,那麼在馬鐙未被發明之前,古人是怎麼上馬的呢?其實在馬鐙沒有出現的時候,古人並沒有單獨的使用馬匹,而是將一匹或是幾匹馬套在馬車中,當時的馬只是做為乙個驅動,乙個牽引而已。那時的人認為馬背光溜太不安全,給馬套上乙個車,人坐在車中,遠比直接騎在馬背上要安全的多。

馬車的作用很大,在民用上,馬車是一種交通工具,像春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孔夫子及其**一行人的出行,完全是靠馬車來代步。在權威上,那個時期**出門並不坐轎,而是坐馬車,官位越大的,馬車馬匹越多。在軍事上,馬車聚集著弓箭手,長矛手,顯然就是一部可飛快移動的戰車。

但後來人們發現,馬車的整體使用還是不如單獨的使用馬方便,這時有一膽大的馬伕,他趁主人不在家,偷偷地將主人家的馬與馬車解開,把馬牽到空地中,在馬背上墊上一塊布,轉身搬來了一把椅子,人站在椅子上,抬腳上馬背,因為害怕摔落,馬伕雙手死死的握住韁繩,雙腿緊緊的夾住馬腹,原以為坐穩了,可是在馬一跑動起來,馬伕的雙腳沒有了支撐點,失去重心的他很快被馬跳翻在地。

馬伕從地上爬了起來,總結了自己被摔下來的原因後,他找來一根繩子,將繩的兩端分別系出乙個死圈。馬伕將繩套牢在馬脖子的底部,他再一次的踏椅上馬,將雙腳套入馬兩側的死圈中,這一回馬伕痛痛快快的駕馭一回裸馬,成功的體驗了一次騎馬的刺激。

馬伕將自己騎馬的經驗告訴了其他的人,於是許多人紛紛效仿,人們驚奇的發現,原來單獨的騎馬遠比坐馬車要方便許多,這個時候人們就開始琢磨起怎樣給自己 的坐騎裝備。當馬鞍馬鐙的出現,古人也就切底地告別了上馬踏椅踏石的老古方法。

2樓:荊溪白石出

主要借助長凳上馬,有時也踩著人上去,這也進一步突顯出當時奴隸地位的低下,一點人權都沒有,實在是太可憐了。

3樓:諾木耶啵

碼更多的是作為乙個拉車的,而不是乙個坐騎,或者說讓乙個僕人趴下去,自己踩著他上馬,

4樓:自考訥河

在馬鐙出現之前,馬更多的是作為乙個拉車的,而不是乙個坐騎,他們大多給馬套上乙個車,人坐車,馬拉車

5樓:浪漫櫻花戀家

借助人或是小凳子上馬,有那種長期打仗的,根本不用借助外物,自己也可以上,比較厲害

6樓:木瑾瀚

這個比如說拿乙個凳子踩著凳子上馬,或者說讓乙個僕人趴下去,自己踩著他再上馬。

7樓:雨愛

可能會拿一些椅子,或者是有錢一點的人就拿自己的下人來當墊腳石,幫助自己登上馬背,但是這是一種不人道的做法。

8樓:多喝水就覺得好

應該是人 ,看過好多都是直接踩在僕人的背上上馬的,或者是拿乙個凳子放在地上

9樓:

我覺得在馬鐙沒有發明之前,古人應該就是拿的凳子或者是踩在人的背來上馬的。

10樓:阿花給我護墊兒

馬鐙在為發明之前一般都是用板凳上和僕人,因為在古代僕人都是非常沒自尊非常低賤的

11樓:可愛的

我感覺應該是會拿一些椅子,或者拿一些凳子之類的幫助自己上馬吧,這樣要方便一些。

馬鐙是在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

12樓:山東省飛飛

中國有據可考的馬鐙,出現在北魏時期,這種馬鐙是木芯長直柄包銅皮的掛式馬鐙。其後,這種馬鐙通過高句麗向東傳播,擴散到朝鮮半島和日本,繼而出現了窄踏板金屬馬鐙在歐亞大草原上的廣泛傳播。在中國南方地區,約在公元4世紀也已出現了馬鐙。

總之,木芯長直柄馬鐙是東西方各類馬鐙的源頭。其後,馬鐙也被高句麗人掌握和改造,用木芯包鐵鐙代替了北燕的木芯包銅鐙。

馬鐙的發明幾乎可以和輪子的發明相提並論。有了它,騎兵可以更輕鬆的在馬上做各種動作,人類戰爭史才真正迎來了騎兵無敵的年代。馬鐙的歷史有兩千多年的時間了,最早是用皮革製成的。

馬鐙有銀、銅、鐵鎏銀、鐵等不同的材質。它是馬具中至關重要的乙個部件。是為了幫助騎士上馬而發明的。

中國最初的馬鐙只有單獨的乙個,垂系馬鞍的革帶也很短。騎士上馬之後,馬鐙就沒有實際用途了。古人在原始馬鐙的基礎上,通過改良,製作出真正的馬鐙,就是現在的雙馬鐙。

馬鐙的產生和使用,標誌著騎乘用馬具的完備,因而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在軍事上,它使騎兵上下馬迅速,人騎在馬上不易墜地,控制戰馬更加自如,馬鐙解放了騎兵的雙手,增加了戰鬥力。在日常生活中,馬鐙使沒有經過正規訓練的人,甚至婦女都可以穩穩的騎在馬上。

騎馬的姿勢也更加瀟灑大方。

13樓:匿名使用者

馬鐙的起源

馬在我國被馴養,大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馬以其快捷健走、力大溫良的優點,很早就被人類所認識。早期馬多被用來駕車,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軍隊最初都是以步兵和兵車混合為主,動輒都是幾十萬,而騎兵最多不過五六千騎。

直至趙武靈王提倡「胡服騎射」,才為趙國訓練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隊伍,改變了原來的軍隊裝備,這是軍事史上一項偉大的變革。此後,各諸侯國都非常重視發展騎兵。

但是,在當時騎馬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因為還沒有發明馬鐙。馬鐙是騎馬時踏腳的裝置,沒有它,當馬飛奔或騰越時,騎士們只能用雙腿夾緊馬身,同時用手緊抓馬鬃才能避免摔下馬來。陝西臨潼秦始皇兵馬俑的出土是我國考古的重大發現。

在秦始皇兵馬俑二號坑中出土了許多與真馬大小相似的陶馬。馬身上馬具齊備,但就是沒有發現馬鐙。

馬鐙雖然很小,作用卻很大,它可以使騎士和戰馬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把人和馬的力量合在一起,發揮出最大效力。馬鐙最早是由中國人發明的,但準確的時間目前學界尚無定論。

吉林市郊帽兒山墓地是20世紀八十年代發現的,其年代大致相當於西漢中晚期至南北朝。2023年在帽兒山墓地18號墓中出土了一副馬鐙,用銅片夾裹木芯,以鉚釘綴合加固。這是我國出土年代較早的馬鐙。

2023年至2023年,南京象山發掘了東晉琅琊王氏族墓群,7號墓中出土了一件裝雙鐙的陶馬,墓葬年代為東晉永昌元年(322)或稍後。這件陶馬的雙鐙是已知馬鐙的較早例項。

2023年在遼寧北票西官營子發掘了北燕馮素弗墓。北燕是公元四世紀初遷至遼西的漢族統治者馮氏在前燕、後燕基礎上建立的鮮卑族國家,馮素弗是北燕王馮跋的弟弟。這是一座時代明確的北燕墓葬。

墓中出土了一副馬鐙,形狀近似三角形,角部渾圓,在木芯外麵包鑲著鎏金的銅片。

馬鐙發明後,很快就由中國傳到朝鮮,在公元五世紀的朝鮮古墓中已有了馬鐙的繪畫。至於流傳到西方的馬鐙,是首先由中國傳到土耳其,然後傳到古羅馬帝國,最後傳播到歐洲大陸的。

英國著名中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對中國發明的馬鐙給予高度評價,他說:「關於腳鐙曾有過很多熱烈的討論……最近的分析研究,表明佔優勢的是中國。直到8世紀初期在西方(或拜占庭)才出現腳鐙,但是它們 2008/10/11

馬鐙是誰發明的?(給個大概就好,是**人發明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的馬鐙實物,發現於公元3世紀中葉到4世紀初的中國東北的鮮卑人活動的區域,出土地點在遼寧省西部與內蒙古赤峰相接的北票縣。2023年,考古人員在北票縣北燕貴族馮素弗墓中,出土了一對木芯長直柄包銅皮的馬鐙。這對馬鐙長24.5厘公尺,寬16.8厘公尺,是國際上現存時代最早的馬鐙實物。

15樓:匿名使用者

馬鐙,騎馬時踏腳的裝置,懸掛在鞍子兩邊的皮帶上。考古材料充分表明,馬鐙是中國古代人民獨創的;傳入歐洲後,使中世紀的歐洲進入了「騎士時代」。 追本溯源 中國獨創 在沒有馬鐙的時候,古代人騎馬是一樁苦差事,因為當馬飛奔或騰躍時,騎手坐在馬鞍上,兩腳懸空,只好雙腿夾緊馬身:

同時用手緊緊地抓住馬鬃才能防止從馬上摔下來。 古代各**隊,如波斯人、亞述人、埃及人、羅馬人、巴比倫人以及希臘人都不知道,更談不上使用馬鐙;甚至亞力山大大帝率軍橫跨整個中亞時,他的騎士們的雙腿也是橫跨於馬鞍兩旁,雙腳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支撐,其艱難困苦可想而知。後來,古羅馬人發明了一種扶手,固定在馬鞍前頭,讓騎士在戰馬狂奔時可以抓住。

然而,即便如此,騎士的雙腿仍然是懸在兩旁的。中國人發明了馬鐙以後,這種麻煩就迎刃而解了。有關中國古代馬鐙的起源和發明,一直是學術界關心的問題。

有人認為,大約到公元3世紀時,中國冶煉術有了長足的進步,並開始製造銅或鐵製的馬鐙。發明馬鐙的構思很可能是從登山時偶爾利用皮繩打成環再踩環而上的經驗中得到啟發而發明了馬鐙。但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漢代使用的金屬馬鐙。

何人發明 無案可稽

16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的馬鐙是誰發明的不詳,一般的說法是中亞游牧民族或者中國人發明的。目前最早的文物證據是十六國時代的馮素弗墓馬鐙,它是由原先魏晉時代的僅供上馬的單馬鐙發展而來的。

馬鐙什麼時候發明的?

17樓:起不到名字了

考古發現表明:中國東北方的草原地區,約在公元3世紀中葉到4世紀初的十六國時期,就可能已開始出現馬鐙。這種馬鐙是木芯長直柄包銅皮的掛式馬鐙。

在中國南方地區,約在公元4世紀也已出現了馬鐙。總之,木芯長直柄馬鐙是東西方各類馬鐙的源頭。最早的馬鐙實物,發現於公元3世紀中葉到4世紀初的中國東北的鮮卑人活動的區域,出土地點在遼寧省西部與內蒙古赤峰相接的北票縣。

2023年,考古人員在北票縣北燕貴族馮素弗墓中,出土了一對木芯長直柄包銅皮的馬鐙。這對馬鐙長24.5厘公尺,寬16.8厘公尺,是國際上現存時代最早的馬鐙實物。

南北朝以後,馬鐙的形制逐漸變化,最後形成更便於蹬踏的馬鐙。這時的馬鐙,鐙柄減短,鐙體上部圓弧,踏腳從形成微有弧曲的寬平沿。

18樓:邱宇強

北魏陶馬俑 :它雖然不很精美但卻是拓跋鮮卑人馬鐙使用歷史中的一件重要文物。這件北魏陶馬俑,於2023年出土於呼和浩特大學路一座北魏中期的墓葬中,其時代約為公元5世紀前期,在馬俑腹部繪有一對馬鐙,這是拓跋鮮卑人所建北魏王朝使用馬鐙的實物見證。

 馬鐙是人類歷史上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正如英國科技史學家懷特指出的:「很少有發明像馬鐙那樣簡單,而又很少有發明具有如此重大的歷史意義。

馬鐙把畜力應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讓騎兵與馬結為一體」。

確實,馬鐙發明以後,使戰馬更容易駕馭,使人與馬連線為一體,使騎在馬背上的人解放了雙手,騎兵們可以在飛馳的戰馬上且騎且射,也可以在馬背上左右大幅度擺動,完成左劈右砍的軍事動作。因此,馬鐙在由蒙古古代北方地區游牧的鮮卑人使用後,便在亞洲大草原上迅速流傳,使騎兵的戰略地位大大提高,也使世界戰爭史大為改觀。而在此之前,騎兵騎在馬背上飛馳射箭時,必須減速或者下馬拉弓射箭;交戰雙方在馬背上的格鬥中,也不能竭盡全力大幅度擺動,否則會失去平衡而落馬。

馬鐙的發明,就使騎兵的雙腳有了強勁的支撐之點。

古人有紙之前用什麼寫字,古代還沒發明紙的時候,人是用什麼寫字

第一,世界早先發明文字的是美索不達公尺亞,他們把字寫在 刻畫在 泥巴做的厚板上 第二,埃及人寫在莎草上 第三,歐洲人寫在羊皮上 第四,中亞寫在樺樹皮上 第五,中國古代刻在龜甲和牛羊的肩胛骨上,後來寫在竹片上,編起來,叫竹簡,後來還寫在絹上 有竹簡 羊皮 石頭 布 也有刻在動物骨頭上的或刻在龜殼上的。...

「古箏」是什麼時候被發明的,古箏是誰發明的?

據說,早在兩千多年前,秦國就已經有箏了。那麼箏又是怎麼來的呢?糧這可有一段有趣的傳說 當時,秦國有一種樂器叫瑟。有個叫宛無義的人,彈瑟的技藝非常高,他的兩個女兒也非常喜歡彈瑟。有一天,姐妹倆都爭著到父親那裡學習彈瑟,姐姐跑得快,先把瑟拿到了手裡,愛撒嬌的妹妹 肯讓,趕忙跑過去,雙手抱住了姐姐手中的瑟...

《馬說》假如你是一匹千里馬,但還未被發現,你應該怎麼做作文

其實bai,可以把 比作機遇。的確du 有很多機遇是zhi 的,也可能會dao有很多從天而降的機回遇。但是,我們是人,答而不是馬,馬不會講話,沒有尋找 的主觀意識,可是我們有,沒有 發現我們,那我們可以主動出擊,去尋找機遇。正因為人有,才有了 得成語。我覺得有才華當然是一件很好的事,不過,千萬不能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