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購買力平價

2021-03-05 09:21:44 字數 4892 閱讀 3920

1樓:人生如夕陽

購買力評價說分為兩種形式:絕對購買力平價(absoluteppp)和相對購買力平價(relativeppp).

絕對購買力平價認為:一國貨幣的價值及對它的需求是由單位貨幣在國內所能買到的商品和勞務的量決定的,即由它的購買力決定的,因此兩國貨幣之間的匯率可以表示為兩國貨幣的購買力之比.而購買力的大小是通過物價水平體現出來的.

根據這一關係式,本國物價**將意味著本國貨幣相對外國貨幣的貶值.相對購買力平價彌補了絕對購買力平價一些不足的方面.它的主要觀點可以簡單地表述為:

兩國貨幣的匯率水平將根據兩國通脹率的差異而進行相應地調整.它表明兩國間的相對通貨膨脹決定兩種貨幣間的均衡匯率.從總體上看,購買力平價理論較為合理地解釋了匯率的決定基礎,雖然它忽略了國際資本流動等其他因素對匯率的影響,但該學說至盡仍受到西方經濟學者的重視,在基礎分析中被廣泛地應用於**匯率走勢的數學模型.

購買力平價理論是一利,研究和比較各國不同的貨幣之間購買力關係的理論.瑞典學者較早就研究了購買力平價方面的問題.瑞典於1745--2023年曾脫離鑄幣平價而實行過浮動匯率,此後匯率劇烈波動.

**企圖通過干預保持匯率的穩定,但屢遭失敗.另外,由於瑞典參加了長達7年的英法戰爭,使國內通貨膨脹加劇.在這種背景下,以克里斯蒂爾尼為代表的非官方經濟學家提出了匯率貶值是因貨幣購買力下降所致的觀點.

這是購買力平價的早期觀點.

購買力平價理論認為,人們對外國貨幣的需求是由於用它可以購買外國的商品和勞務,外國人需要其本國貨幣也是因為用它可以購買其國內的商品和勞務.因此,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相交換,就等於本國與外國購買力的交換.所以,用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貨幣的**也就是匯率,決定於兩種貨幣的購買力比率.

由於購買力實際上是一般物價水平的倒數,因此兩國之間的貨幣匯率可由兩國物價水平之比表示.這就是購買力平價說.從表現形式上來看,購買力平價說有兩利,定義,即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

絕對購買力平價是購買力平價的早期理論.絕對購買力平價,是指在一定的時點上,兩國貨幣匯率決定於兩國貨幣的購買力之比.如果用一般物價指數的倒數來表示各自的貨幣購買力的話,則兩國貨幣匯率決定於兩國一般物價水平的商.

用公式表示為:r = pa/pbr為絕對購買力平價下的匯率;pa、pb為a、b兩國的一般物價水平.

相對購買力平價在表示一段時期內匯率的變動時考慮到了通貨膨脹因素.2023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各國在戰爭期間濫發不兌現銀行券,導致了通貨膨脹及物價**,這促使經濟學家對絕對購買力平價進行修正.他們認為,匯率應該反映兩國物價水平的相對變化,原因在於通貨膨脹會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各國貨幣的購買力.

因此,當兩種貨幣都發生通貨膨脹時,它們的名義匯率等於其過去的匯率乘以兩國通貨膨脹率之商.用公式表示為:

r1 = r0ia/ib

r1購買力平價理論產生以來,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這使它成為現在最重要的匯率理論之一.購買力平價理論具有很強的合理性.

兩國貨幣的購買力可以決定兩國貨幣匯率,這實際上是從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這個層次上去分析匯率決定的.這抓住了匯率決定的主要方向,因而其方向是正確的.在紙幣流通的情況下,如果商品價值量既定,則兩國紙幣購買力的差異實際上代表了兩國貨幣所體現的價值量的差異.

兩國貨幣購買力之比,就是兩國貨幣價值量之比.因而兩國貨幣兌換的匯率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由兩國貨幣購買力之比表現出來.

購買力平價決定了匯率的長期趨勢.不考慮短期內影響匯率波動的各種短期因素,從長期來看,匯率的走勢與購買力平價的趨勢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購買力平價為長期匯率走勢的**提供了乙個較好的方法.

2樓:匿名使用者

開啟電視,任選乙個經濟頻道,大都有最新的外匯牌價。對於投資者來說,外匯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就會牽動他們的神經。可就**而言,更關注外匯的長期走向,以便審時度勢,從長計議,制定符合國情的匯率政策。

比如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2023年為1.5∶1,2023年為3.7∶1,2023年初為8.

7∶1,15年間,匯率下調了480%。如此調整,依據何在?匯率決定理論中,有乙個購買力平價說,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簡而言之,匯率就是各國貨幣的**比率。一戰以前,確定匯率不像現在這麼麻煩。當時,各國貨幣都規定**含量,持有貨幣可以自由兌換**。

兩國貨幣的匯率,就是貨幣的含金量之比,叫做鑄幣平價。比如,1英鎊含**113.0格令,1美元含**23.

3格令,兩國貨幣的鑄幣平價就是4.9,因而英鎊對美元的匯率就是1∶4.9。

當然受市場**的影響,匯率也會有所波動,但由於有**作保證,匯率波動的幅度是很小的,那時候的匯率,被稱為固定匯率。一戰期間,各國為應付軍費開支,大量發行紙幣,紙幣含金量沒法保證,也就不能兌換**,鑄幣平價隨之土崩瓦解。待戰爭硝煙散盡,**重開,如何確定匯率,重又提上日程。

2023年,瑞典學者卡塞爾出版《2023年以後的貨幣和外匯》一書,提出購買力平價說,認為應根據各國貨幣的購買力,確定它們之間的匯率。此說一出,備受推崇,各國**按圖索驥,重打鑼鼓另開張,紛紛重定匯率。 經濟理論大都有假設前提,購買力平價說也不例外。

為了便於推演,此說首先假定,兩國之間**自由,商品、勞務交流,不受關稅、配額限制,即便有限制,雙方外貿政策對等,沒有相互歧視。同時,假設兩國商品的運輸成本,大致相同,忽略不計。在此基礎上,得出了購買力平價說的理論前提:

同樣貨物無論在**銷售,其**必然相等。也可以這麼理解,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貨幣,那麼,在任何地方購買同質的商品,花銷應該一樣。這個假設前提,被稱為「一價定律」。

實際上,各國貨幣大不相同。但是,由一價定律不難推出,兩種貨幣的匯率,等於它們的購買力之比。比如乙個同樣的漢堡包,在美國賣1美元,而在日本賣150日元,那麼,就可以認為,1美元相當於150日元,美元對日元的匯率是1∶150。

如果一國的貨幣購買力下降,商品的國內**上公升,該貨幣就會對外等比例貶值,反之,購買力上公升,貨幣則會相應公升值。在剛才的例子中,如果由於某種原因,漢堡包在日本售價上公升為200日元,在美國仍賣1美元,那麼日元貶值,美元對日元的匯率降為1∶200,反之,如果美國的漢堡包售價**到1.5美元,在日本仍為150日元,就說明日元公升值,美元對日元的匯率變為1∶100。

當然,該理論所說的貨幣購買力,不只表現在漢堡包一種商品上,而是就國內所有商品的平均水平而言的。 以上推論,講的是在某一時點,兩國**水平與匯率的關係,稱為絕對購買力平價。與此對應,卡塞爾又提出相對購買力平價。

他認為,在一段較長時間裡,兩種貨幣匯率變化的百分比,等於兩國國內**水平變化的百分比之差。舉例來說,如果法國的物價一年**10%,而荷蘭物價只**5%,那麼,根據相對購買力平價,法郎對荷蘭盾將會貶值5%。匯率變動將不多不少,剛好抵消法國通脹超過荷蘭的5個百分點。

照此看來,匯率的漲跌,與同一時期兩國物價水平的相對變動,恰成反比關係。為了給戰後的世界,提供乙個重整匯率的參照,卡塞爾主張,匯率不能盲目調整,必須先確定乙個基期匯率,也就是一戰之前,符合絕對購買力平價的時期。在基期匯率的基礎上,根據戰後各國通貨膨脹的變化,制定恰當的新匯率指標。

對各國貨幣當局來說,聞此說猶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當兩國經濟冷熱不均,物價水平漲跌不同時,貨幣之間的匯率,可以根據相對購買力平價,進行適當調整。 應該說,購買力平價理論,對指導一戰後各國重整匯率,還是功不可沒的。

隨著時間推移,後來學者為彌補該學說的不足,又提出了成本平價理論,使其不斷發展完善。用成本平價取**買力平價,原因有二:**平價中包含利潤,這是乙個易變的因素。

比如,由於中國有樂凱膠卷,美國和日本要占領中國彩卷市場,就會將柯達、富士彩卷的**,定得比國內市場要低,此類薄利多銷的戰術,有時會導致購買力平價失靈。再者,卡塞爾只看到**影響匯率,沒有認識到匯率對**也有反作用。用成本代替**,能夠使這種反作用造成的偏差,盡可能地降低。

在決定成本的諸要素中,勞動成本最關鍵,於是,學者們將其抽出,再以工資標準,作為計算成本的指標,於是,便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國工資率相對外國偏高,gdp增長率卻沒有同比例提高,那麼,為了保持長期的國際收支平衡,就必須使本幣貶值,降低匯率。反之,則本幣公升值,匯率提公升。

在匯率決定理論中,購買力平價說影響深遠,當然,在學術界也遇到了各種褒揚和貶抑。儘管如此,大多數學者還是認為,對於長時期匯率變化,購買力平價說魅力獨在,並沒有過時。兩國之間如果能盯住相同的一攬子商品,正確估計**水平變化,還是能夠判斷出匯率的基本走向的。

3樓:柯櫻鞏運鋒

人們願意買進外幣,是由於這種貨幣在該國對商品和勞務擁有購買力。而本國貨幣則對本國的商品和勞務具有購買力。因此,兩國貨幣的匯率取決於兩種貨幣在這兩國的購買力之比。

當兩種貨幣都發生通貨膨脹時,名義匯率將等於原先的匯率乘以兩國通貨膨脹率之商。雖然可能出現背離這個新的名義匯率的情況,但匯率的變動趨勢始終是兩國貨幣購買力之比。

因此,必須把用上述方式計算出來的匯率,看作是兩種貨幣之間新的平價。這一平價即購買力平價。

對購買力平價理論的評價

該理論產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時期,是世界經濟動盪不安的產物。當時各國相繼從金本位制改行紙幣流通制度,隨之而來的就是通貨膨脹。此時提出該理論是適時並有一定道理的。

具體表現在:

1.該理論較令人滿意地解釋了長期匯率變動的原因。

2.相對購買力平價理論在物價劇烈波動、通貨膨脹嚴重時期具有相當的意義。因為它是根據兩國貨幣各自對一般商品和勞務的購買力比率,作為匯率決定的基礎,能相對合理地體現兩國貨幣的對外價值;另外,從統計驗證來看,相對購買力平價很接近均衡匯率。

3.該理論有可能在兩國**關係新建或恢復時,提供乙個可參考的均衡匯率。

4.它是西方國家最重要的、唯一的傳統匯率決定理論。為金本位制崩潰後各種貨幣定值和比較提供了共同的基礎。

5.理論基礎的錯誤:其理論基礎是貨幣數量論,但貨幣數量論與貨幣的基本職能是不想符合的。

6.把匯率的變動完全歸之於購買力的變化,忽視了其他因素。如國民收入、國際資本流動、生產成本、**條件、政治經濟局勢等對匯率變動的影響,也忽視了匯率變動對購買力的反作用。

7.該理論在計算具體匯率時,存在許多困難。主要表現在物價指數的選擇上,是以參加國際交換的**商品物價為指標,還是以國內全部商品的**即一般物價為指標,很難確定。

8.絕對購買力平價方面的「一價定律」失去意義。因為諸如運費、關稅、商品不完全流動、產業結構變動以及技術進步等會引起國內**的變化從而使一價定律與現實狀況不符。

經濟學裡的購買力和購買力平價是什麼意思,誰能用簡單的語言回答

購買力平價是決定匯率學說之一,它的理論基礎是貨幣數量論。l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金本位制崩潰,匯率波動劇烈,鑄幣平價說和外匯供求說已經無法解釋匯率的決定,於是瑞典人卡塞爾提出購買力平價說。2 購買力平價說包括絕對購買力平價說和相對購買力平價說。絕對購買力平價說指在每乙個時點上匯率取決於兩國一般物...

社會總需求是貨幣購買力的總和,是由貨幣供給行成的。判斷是否正確

這一看是錯誤,反了!購買力是總需求綜合。貨幣供給是這個社會所有物質財富量決定的 為什麼說貨幣供給對應社會總需求?打個比方,你代表社會,那社會總需求就是你的消費需求。假如,你要消費100塊錢的東西,但你只有90塊錢,你就無法實現交易,你要滿足你的購買需求,只能用支付外幣來支付差額,或者通過以物換物的方...

如何理解性質力和效果力,什麼叫性質力和效果力?

性質力可以這樣來理解,乙個物體本身存在的性質,例如 地球的存在,所以地球的生物受到了重力,這樣在你跳起的時候不會飛出去,假使地球消失那麼你可以想象在太空的樣子,絕不會有落下來的感受。因此是這個物體,所自然而然存在的效果。壓力是個效果力,因為你的擠壓才產生這個力。與性質力不同,這個具有人為性或是外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