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叫方丈

2021-03-05 09:21:43 字數 3536 閱讀 6367

1樓:匿名使用者

方丈原為道教固有的稱謂,佛教傳入中國後借用這一俗稱。

在道教中,方丈是對道教十方叢林最高領導者的稱謂,亦可稱「住持」。《莊子·天下篇》成玄英疏:「方,道也。

」《大戴禮記·本命》:「丈,長也。」即對有道長輩的尊稱。

方丈具有開壇傳戒、普度**的職責,方丈的選拔也很嚴格,必須受過三壇大戒,而且接過「方丈法」,德高望重、戒行精嚴,受全體道眾擁戴,始許選為方丈。《三乘集要》:「方丈乃人天教主,度世宗師,演龍門之正法,撐苦海之慈航,常懷傳賢之心,素無吝道之意,作全真之模範,律門之綱領,非有道之師,不可立也。

」【條件和職責】

根據《關於道教宮觀方丈、住持任職離職的試行辦法》,全真派方丈、正一派住持是道教宮觀執事的最高教職稱謂。方丈須具備的條件為:1.愛國愛教,遵紀守法;2.為人正派,辦事公道,有相應的組織領導能力;3.品行端正,戒行精嚴,具有較高的道教素養;4.出家、入道十五年以上;5.方丈須受滿初真、中極、天仙三壇大戒。

同時,方丈任職須舉行陞座儀式。方丈任期內,因年老體弱或其他原因不能主持廟務,可提前退居;方丈可同時兼任所在宮觀管理委員會主任,但一般不兼任其他宮觀的相同執事。

方丈的職責為:1.遵照國家憲法、法律、法規及規章,開展正常的宗教活動;2.廣闡道法,純正道風,提高道教徒自身素質;3.健全宮觀的規章制度,加強自身建設、組織建設;4.保護好宮觀文物、古蹟、建築和環境;5.落實宮觀管理辦法,決定宮觀重大事項,組織管理宮觀的日常事務;6.開展道教界友好交往;7.依法維護常住和宮觀的合法權益。8.搞好自養經濟,參與公益事業,弘揚道教優良傳統和優秀文化。

【傳說中的仙山名】

道教傳說海上有神山名為「方丈」,為仙人所居,故其所居丹室,亦稱「方丈」。《史記·封禪書》記載,「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

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山海經》記載,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萊、瀛洲、方丈,山上是仙境,有長生不老藥。而蓬萊海域常出現的海市蜃樓奇觀,更激發了人們尋仙求藥的熱情,秦皇、漢武等古代帝王紛紛到蓬萊開始了尋仙活動。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

三神山的說法對中國古代苑囿的水面布局起到了較大的影響,最早始於漢朝,《史記》記載:「漢武帝甘泉作建章宮、太掖池,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以象海中神山。」直到封建社會後期,仍然不絕,如明清的西苑(三海),布置有瓊華、水雲榭、瀛台三島,清漪園中的昆明池裡布置龍王廟,藻鑒堂、治鏡閣三洲,圓明園的「蓬島瑤臺」,神仙三島等等。

【建築名稱】

佛寺住持的居處稱為方丈,亦曰堂頭、正堂。這是方丈一詞的狹義。廣義的方丈除指住持居處外,還包括其附屬設施如寢室、茶堂、衣缽寮等。

據《維摩詰經》說,身為菩薩的維摩詰居士所住的臥室雖僅僅一丈見方,卻能容納二千師子之座,有不可思議之妙。道世《法苑珠林·感通篇》載:「吠舍釐國宮城周五裡,宮西北六里有寺塔,是維摩故宅基。

尚多靈神,其舍壘磚。傳云:積石即是說法現疾處也。

」「唐顯慶年中,敕差衛尉寺承李義表前融州黃水令王玄策往西域充使。至毗耶黎城東北四里許,維摩居士宅示疾之室,遺址疊石為之,王玄策躬以手板縱橫量之,得十笏,故號方丈。」(《釋氏要覽》卷上)許多史籍都言,方丈之得名源於王玄策此舉。

然而,《文選》中收有王簡棲《頭陀寺碑》已出現「方丈」一詞。其文說:「宋大明五年,始立方丈茅茨,以庇經像。

」高誘注則說:「堵,長一丈,高一丈,面環一堵,為方丈。」「大明」為南朝劉宋孝武帝的年號,大明五年即公元461年。

不過,這裡所謂的「方丈」是否即是後世所指的含義,原文語焉不詳,僅備一說。)

堂頭也指的是住持所居之室。《禪苑清規·請尊宿》說:「專使先看知事計會訖,上堂頭人事。

」《廣燈錄·三聖然禪師章》:「師到道吾,道吾以緋練額,持禪杖。師見,乃云:

『逐便祗候。』道吾應諾。師參堂了,再上堂頭人事。

道吾卻具威儀方丈內坐。師才近前。道吾雲:

『有事相借問,得麼?』師云:『也是適來野狐精。

』便出去。」《聯燈會要·香嚴閒禪師章》雲:「屢上堂頭告溈山為說。

」以上二例,堂頭均明顯指方丈,即住持和尚之居室。

正堂也是方丈的別稱。《景德傳燈錄·龜洋山無了禪師章》說:「師告寂,瘞於正堂。

」又《酉陽雜俎》載:「嵩山普寂禪師潔正堂,焚香端坐。未久,忽聞叩門。

連雲:『天師一行和尚至矣。』一行入詣,寂作禮云云。

」此二例之「正堂」顯然亦指住持之居處也。

【佛教中的「方丈」】

佛教中一般用方丈代表方丈和尚,他們是寺院的最高領導者,同時有老師的職責。

佛教原用以指禪寺的長老或住持所居之處。如《維摩詰經》載,身為菩薩的維摩詰居士,其臥室一丈見方,但能廣容大眾。禪寺比附此說,故名。

至唐代,懷海(公元720-814年)建立住持制度後,方丈專指住持的居室,並用為一般寺院內主持僧的尊稱。《景德傳燈錄》卷六載懷海所製《禪門規式》:「既為化主,即處於方丈,同淨名(即維摩詰譯名)之室,非私寢之室也。

」《西遊記》第四四回:「打掃乾淨方丈,安寢一宿。」以後道教全真派亦採用此名,指道院的主持人和他居住的靜室。

(常正) (來自《俗語佛源》)

《佛學大辭典》中載 :(堂塔)禪林之正寢,住持之住所也,故稱寺主曰方丈,因其住於此也。古來之說維摩居士之石室,四方有一丈,丈室之名,始基於此。

法苑珠林感通篇曰:『吠舍釐國宮城周五裡,宮正北六里有寺塔,是說維摩經處。寺東北四里許有塔,是維摩故宅基,尚多靈神。

其舍疊磚,傳云:積石,即是說法現疾處也。於大唐顯慶年中敕使長吏王玄策,因向印度過淨名宅,以笏量基,止有十笏,故號方丈之室也。

』傳燈錄禪門規式曰:『長老既為化主,即處於方丈,同淨名之室,非私寢之室也。』案方丈之名,先唐王玄策已有其說。

王簡棲頭陀寺碑文曰:『宋大明五年始立方丈茅茨。』注,高誘曰:

『堵長一丈,高一丈,面環一堵,為方丈。銑曰:宋孝武皇帝時也,言立方丈之室,覆以茅茨之草,以置經家也。

』則方丈唯言僧坊之狹小而已,必非由於維摩也。曇鸞之往生論注上曰:『如維摩方丈,苞容有餘,何必國號無貲,乃稱廣大?』

2樓:匿名使用者

那叫什麼,"圓丈"嗎.

3樓:堯棠曠夢寒

少林寺的老大叫「方丈」,很多寺廟的老大都叫「方丈」。

其實「方丈」這一稱呼由住處得名。

佛寺住持的居處稱為方丈,亦曰堂頭、正堂。這是方丈一詞的狹義。廣義的方丈除指住持居處外,還包括其附屬設施如寢室、茶堂、衣缽寮等。

《維摩詰經》說,身為菩薩的維摩詰居士所住的臥室雖僅僅一丈見方,卻能容納二千**打坐,有不可思議之妙。《法苑珠林·感通篇》載:「吠舍釐國宮城周五裡,宮西北六里有寺塔,是維摩故宅基。

尚多靈神,其舍壘磚。傳云:積石即是說法現疾處也。

」「唐顯慶年中,敕差衛尉寺承李義表前融州黃水令王玄策往西域充使。至毗耶黎城東北四里許,維摩居士宅示疾之室,遺址疊石為之,王玄策躬以手板縱橫量之,得十笏,故號方丈。」(《釋氏要覽》卷上)許多史籍都言,方丈之得名源於王玄策此舉。

然而,《文選》中收有王簡棲《頭陀寺碑》,裡邊已出現「方丈」一詞。其文說:「宋大明五年,始立方丈茅茨,以庇經像。

」高誘注則說:「堵,長一丈,高一丈,面環一堵,為方丈。」「大明」為南朝劉宋孝武帝的年號,大明五年即公元461年。

不過,這裡所謂的「方丈」是否即是後世所指的含義,原文語焉不詳,僅備一說。

方丈和主持有什麼區別,方丈和住持有什麼區別?

一般情況下只要有寺廟就有主持,而方丈必須是上規模的寺廟群才能有。並且方丈可以兼任多個寺廟,而主持則不能。一般來說,方丈必須由所在省的宗教管理部門和佛教協會任命才能生效。嚴格的說 方丈和尚 住持,但現在一般用方丈代表方丈和尚.詳細如下 1.文言解釋 堂塔 禪林之正寢,住持之住所也,故稱寺主曰方丈,因其...

主持與方丈,有啥區別,方丈和住持有什麼區別?

血刺黃昏 方丈 原指 大德和尚 或者說有修行的和尚 住的房間有一丈方。後來就用 方丈 指代道行高深的大德和尚。主持 就是主持寺院上上下下 大大小小事物的人。方丈可以是可以擔當 主持 一職。但主持不一定是方丈。嚴格的說 方丈和尚 住持,但現在一般用方丈代表方丈和尚.詳細如下 1.文言解釋 堂塔 禪林之...

方丈和住持有什麼區別

一樣大。方丈和住持都是指當家和尚,也就是寺廟的負責人。淨宗的寺院一般不稱呼方丈而叫住持 也許總是有看的開的人,假如塵世生活太苦,那就去出家的餓哦 方丈是一山之主!主持是一廟之主 方丈專指住持的居室,並用為一般寺院內主持僧的尊稱從形式邏輯的角度 方丈 的內涵和外延都大於 住持 嚴格的說 方丈和尚 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