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出塞的主要內容昭君出塞主要內容50字

2021-03-05 09:21:42 字數 5063 閱讀 8031

1樓:匿名使用者

王昭君是歷史上「四大美女」之一,時人也稱她為明君或明妃。對於她為何出塞匈奴,歷來眾說紛紜,貶褒不一。

據傳,王昭君是齊王襄的女兒,十七歲時,被漢元帝選入宮中。漢元帝是按畫工的畫像選宮奴的,深居後宮的宮女們,為了能被皇上幸召,總想把自己畫得美點兒。所以,她們不惜重金賄賂畫工。

王昭君初入宮廷,一來不懂這些規矩,所以沒有備下這筆賄金;二來自恃美貌,不愁皇上不召見。據說,畫工毛延壽當畫到王昭君的眼睛時,便啟口說:「這畫人的傳神之筆在於點睛,真是一點千金呀!

」昭君對毛的暗示雖心領神會,但她沒有買他的賬,相反諷刺了他幾句便離去了。毛延壽見她如此傲慢,便把那點該點到昭君眼睛上的丹青,點到了她的臉上。就是這麼一點,竟讓王昭君在掖庭裡苦守了不知多少時光。

這時,恰好匈奴呼韓邪單來於朝,要娶漢人女子為妻。元帝正苦於無法抵禦匈奴的侵犯,見到呼韓邪單于來朝求娶,覺得正是開展政治和親外交的好機會,於是便賜給他五名宮女。王昭君久居深宮,面見聖上無望 積怨甚深,聽說匈奴前來求親聯姻,便主動要求離漢宮去匈奴。

漢元帝只知她缺少姿色,因此同意了她的要求。

到了呼韓邪單于臨別的那天,漢元帝見王昭君豐容盛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不禁大吃一驚。他本想把她留下,可是怕失信於人,只好忍痛割愛,讓王昭君出塞和親。據傳,漢元帝由此對畫工毛延壽大為惱火,遂有殺毛延壽等畫工之說。

從上面記傳的情況看,王昭君為何出塞應這樣解釋:王昭君因自傲,未買通畫工毛延壽,結果被醜化。美貌的昭君因此得不到皇上的寵愛,久留宮中實在無聊,於是自請去匈奴,經漢元帝同意,便出塞去和親了。

歷史上卻有人認為,王昭君所以出塞,是毛延壽設下的救國計策。據傳,毛延壽見昭君美貌非凡,生怕已經沉戀於女色的漢元帝更不能自拔而誤國,於是在畫王昭君肖像時,有意把她醜化了。漢元帝未能察覺,後來呼韓邪單入朝要娶漢人女子為妻,漢元帝原想以醜送人,結果誤將王昭君送了出去。

若昭君不被送出,有朝一日必得寵,就會變為妲己式的人物,到時誤國殃民,後患無窮。因此,毛延壽就成為了「忠臣唯有毛延壽,能送名妃出宮門」的大好人。

據正史記載,王昭君出塞和親,對漢邊疆的安寧起了良好的作用,在呼韓邪父子當政時期,漢匈關係和睦,這說明政治聯姻還是有積極意義的。可也有人認為,漢室謀臣如雲,猛將如雨,用婦人安邦息事,實在是有傷國體。

王昭君為何出塞雖眾說紛紜,但她作為古代 「四大美女」之一的故事流傳至今,誰也不會有不同意見。杜甫詩云:「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這是對王昭君一生的高度概括了。

2樓:匿名使用者

西漢到了漢宣帝當皇帝的時候,漢朝又強盛了乙個時期。那時北方的匈奴由於內部相互爭鬥,結果越來越衰落,最後**為五個單于勢力。其中有乙個單于,名叫呼韓邪,一直和漢朝交好,曾親自帶部下來朝見漢宣帝。

漢宣帝死後,元帝即位,呼韓邪於西元前33年再次親自到長安,要求同漢朝和親。元帝同意了,決定挑選乙個宮女當公主嫁給呼韓邪單于。 後宮裡有很多從民間選來的宮女,整天被關在皇宮裡,很想出宮,但卻不願意嫁到匈奴去。

管事的大臣很著急。這時,有乙個宮女毅然表示願意去匈奴和親。她名叫王嬙(qiáng),又叫昭君,長得十分美麗,又很有見識。

管事的大臣聽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報元帝。元帝就吩咐大臣選擇吉日,讓呼韓邪和昭君在長安成了親。單于得到了這樣年輕美麗的妻子,又高興又激動。

臨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漢元帝告別的時候,漢元帝看到她又美麗又端莊,可愛極了,很想將她留下,但已經晚了。 據說元帝回宮後,越想越懊惱,自己後宮有這樣的美女,怎麼會沒發現呢?他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再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才知道畫像上的昭君遠不如本人可愛。

為什麼會畫成這樣呢?原來宮女進宮時,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選,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給皇帝看,來決定是否入選。當時的畫工給宮女畫像,宮女們要送給他禮物,這樣他就會把人畫得很美。

王昭君對這種**勒索的行為不滿意,不願送禮物,所以畫工就沒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為此,元帝極為惱怒,懲辦了畫工。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的護送下,騎著馬,離開了長安。

她冒著塞外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來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韓邪單于的妻子。 昭君慢慢地習慣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她一面勸單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使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了60年。

昭君死後葬在匈奴人控制的大青山,匈奴人民為她修了墳墓,並奉為神仙。

3樓:匿名使用者

旅途徑山水人家陳偉送

4樓:完琦稅瓊華

漢宣帝當皇帝的時候

有乙個單于名叫呼韓邪

求同漢朝和親。元帝同意了,決定挑選乙個宮女當公主嫁給呼韓邪單于。

有乙個宮女毅然表示願意去匈奴和親。她名叫王嬙(qiáng),又叫昭君,長得十分美麗,又很有見識。

昭君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她一面勸單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使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了60年。昭君死後葬在匈奴人控制的大青山,匈奴人民為她修了墳墓,並奉為神仙。

昭君出塞主要內容50字

5樓:河傳楊穎

西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向漢朝稱臣歸附,曾三次進長安朝覲,並向漢元帝自請為婿。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

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後來呼韓邪單于在西漢的支援下控制了匈奴全境。

擴充套件資料

王昭君化身和平使者,遠嫁胡地,身在異鄉的她做了許多實事。如今,王昭君墓的「青塚」出現在很多地方,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歷代人民感念她的大德。王昭君遠嫁匈奴。

王昭君本人的想法具體如何已經不要緊,倒是透過後人對此事的解讀,能看出歷朝歷代的婚姻觀、地域觀和審美觀等。

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韓邪單于去世, 王昭君向漢廷上書求歸,漢成帝敕令「從胡俗」,依游牧民族收繼婚制,復嫁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單于,兩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

6樓:深情帝王墨遙

昭君出塞:中國歷史上的乙個真實故事。王昭君,名嬙(音qiáng),字昭君,原為漢宮宮女。

西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曾三次進長安入朝,並向漢元帝請求和親。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和親。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

後來呼韓邪單于在西漢的支援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從而使匈奴同漢朝和好達半個世紀。後來也有根據這個故事創作的詩歌、琵琶曲、戲劇、電視劇集等藝術作品。

昭君出塞主要內容100~200字

7樓:蒙古大營

西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曾三次進長安入朝,並向漢元帝請求和親。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和親。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

後來呼韓邪單于在西漢的支援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從而使匈奴同漢朝和好達半個世紀。

王昭君出塞的簡介

8樓:麼麼茶

1、簡介

昭君出塞是中國歷史上的乙個故事。王昭君,名嬙(音qiáng),字昭君,原為漢宮宮女。

西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向漢朝稱臣歸附,曾三次進長安朝覲,並向漢元帝自請為婿。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

後來呼韓邪單于在西漢的支援下控制了匈奴全境。

2、歷史故事

王昭君,即王嬙(qiáng),字昭君,原為漢宮宮女。西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歸附漢朝,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並三次進長安入朝,向漢元帝自請為婿。王昭君聽說後主動請求出塞。

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後來呼冒頓單于在西漢的支援下控制了匈奴全境。西漢到了漢宣帝當皇帝的時候,國力強盛。

那時北方的匈奴由於內部相互爭鬥,結果越來越衰落,最後**為五個單于勢力。

其中有乙個單于,名叫呼韓邪,稱藩歸附漢朝並親來長安朝覲漢宣帝。漢宣帝死後,元帝即位,呼韓邪於西元前33年再次入朝,自請為婿。元帝同意了,決定挑選乙個宮女當公主嫁給呼韓邪單于。

後宮裡有很多從民間選來的宮女,整天被關在皇宮裡,很想出宮,但卻不願意嫁到匈奴去。管事的大臣很著急。這時,有乙個宮女主動請求出塞。

她名叫王嬙(qiáng),又叫昭君,長得十分美麗,又很有見識。管事的大臣聽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報元帝。

元帝就吩咐大臣選擇吉日,讓呼韓邪和昭君在長安成了親。單于得到了這樣年輕美麗的妻子,又高興又激動。臨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漢元帝告別的時候,漢元帝看到她又美麗又端莊,可愛極了,很想將她留下,但已經晚了。

據說元帝回宮後,越想越懊惱,自己後宮有這樣的美女,怎麼會沒發現呢?他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再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才知道畫像上的昭君遠不如本人可愛。為什麼會畫成這樣呢?

原來宮女進宮時,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選,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給皇帝看,來決定是否入選。

當時的畫工毛延壽給宮女畫像,宮女們要送給他禮物,這樣他就會把人畫得很美。王昭君對這種**勒索的行為不滿意,不願送禮物,所以毛延壽就沒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為此,元帝極為惱怒,懲辦了毛延壽。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的護送下,騎著馬,離開了長安。她冒著塞外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來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韓邪單于的妻子。

昭君慢慢地習慣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並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昭君死後葬在大青山,匈奴人民為她修了墳墓,並奉為神仙。昭君墓即青塚。

後為避司馬昭之諱,昭君改稱王明君。

3、出處

出自於《後漢書·南匈奴傳》

1、人物介紹

王昭君(約西元前52-西元前19年),名嬙,後世稱為昭君,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與貂蟬、西施、楊玉環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為「明妃」,王明君。

王昭君是漢元帝時期宮女。匈奴呼韓邪單于閼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

2、邊塞和平的貢獻

昭君出塞後的幾十年時間裡,漢匈兩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關係。呼韓邪單于附漢與昭君出塞,不但結束了匈奴多年的**和戰亂,而且為中原王朝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此外,加強了雙方的交流,使當時相對落後的少數民族必然產生對中原先進制度的嚮往,促使一些少數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關於王昭君的典故,王昭君出塞有怎樣的典故?

昭君出塞是中國歷史上的乙個 故事。王昭君,名嬙 音qi ng 字昭君,原為專漢宮宮女。屬西元前54年,南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北匈奴郅支單于打敗,向漢朝稱臣歸附,曾三次進長安朝覲天子,並向漢元帝自請為婿。元帝遂選宮女賜予他。昭君到匈奴後,被封為 寧胡閼氏 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 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

昭君出塞的意義,昭君出塞的意義

昭君出塞 無疑如同一條無形的紐帶,更密切了西漢王朝與匈奴之間的關係。作家王族說 王昭君嫁給呼韓邪,讓匈奴和中原像握緊了的兩隻手,從此再未分開,被排擠出局的郅支像另乙隻孤獨的手,再也抓不住命運的稻草,在歲月的長河中幾經沉浮,便沒有了蹤跡 他是用文學的語言道出了歷史的真實。昭君出塞 圓滿完成了 胡漢和親...

王昭君出塞的真正動機是什麼

暢巨集港說歷史 昭君出塞,明妃遠嫁,是一首可歌可泣的輓歌,其背後的家國情懷和表面的歷史背景,各位賢達已經論述清楚,現在僅就昭君出塞背後的無奈與西漢王朝內部的政策調整進行論述。西漢初年,漢高祖遵從劉敬的建議派遣宗室女和親匈奴,以避免漢匈之間的大規模衝突。但是匈奴仍然時不時前來襲擾,使得邊境上的郡縣蒙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