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這句是什麼意思

2021-03-05 09:21:40 字數 2800 閱讀 6207

1樓:趙文星空絮雨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

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 周邦彥寫道君去李師師家玩至深夜,才想起要回去。李師師勸他說,天這麼晚了,濃霜寒冷,馬路滑溜,還是別回去吧。這時候,連路上的行人也是太少了!

這首詞乃感舊之作。上片描繪室內情景:破新橙,焚獸香,坐吹笙。這是實寫。下

片想象室外情景:時已三更,馬滑霜濃,行人稀少。前者用實物烘托室內溫馨氣氛,後

者以語言渲染室外寒冷景象。曲折細緻地刻畫人物的心理狀態,表露出彼此相愛的心情,

為歷來詞家所稱賞。

2樓:獨一亽空城

「直是少人行」指路上行人稀少。

這首詞乃感舊之作。上片描繪室內情景:破新橙,焚獸香,坐吹笙。這是實寫。下

片想象室外情景:時已三更,馬滑霜濃,行人稀少。前者用實物烘托室內溫馨氣氛,後

者以語言渲染室外寒冷景象。曲折細緻地刻畫人物的心理狀態,表露出彼此相愛的心情,

為歷來詞家所稱賞。

3樓:小貓與鯨魚

有一次,宋徽宗生了點小病,李師師以為他不會來了,就悄悄地約了周邦彥。哪知道周邦彥剛到不久,宋徽宗就來了。情急之下,周邦彥趕緊鑽到床下躲了起來。

宋徽宗要回宮,李師師說「夜已三更,馬滑霜濃」

周邦彥就寫了首詞,夜以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諷刺宋徽宗少人行

第一次少年遊霜色重重還暗示著什麼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暗示著女子刻意討好對方的事情被男孩發現了。

創作背景:

關於這首詞有一則本事:「道君(徽宗)幸李師師家,偶周邦彥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床下。道君自攜新橙一顆,雲江南初進來,遂與師師謔語,邦彥悉聞之,隱括成《少年遊》雲。」

(張端義《貴耳集》)這個故事說:宋徽宗趙佶慕名李師師,一次微行到李師師家中,恰好周邦彥已經先在李師師家,突然聽說皇帝大駕光臨,驚惶中急忙藏到床下。趙佶自己帶了一顆新鮮橙子,說是從江南剛剛進貢來的,於是與李師師戲謔調情,躲在床下的周邦彥全聽到了。

於是他將這段見聞填成這首《少年遊》。

5樓:

出自 周邦彥少年遊·並刀如水「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這是富於暗示力的特寫鏡頭.出現在觀眾眼前的,僅僅是兩件簡單的道具(並刀,幷州出產的刀子;吳鹽,吳地出產的鹽.)和女子一雙纖手的微細動作,可那女子刻意討好對方的隱微心理,已經為觀眾所覺察了.

並刀如水,是說幷州生產的刀子質地好,光亮的如同水面一般(可以反射光芒),吳地生產的鹽質地好,比雪還要潔白.原文  少年遊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

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早是殘紅枝上少,飛絮無情,更把人相惱。這詩句的意思

6樓:北境陌上子

「早是殘紅枝上少,飛絮無情,更把人相惱」的意思是:

早知道殘紅的樹枝是的殘花少之又少,飛絮也沒有感情,知識白白徒增煩惱罷了。

出自:段克己的《蝶戀花·聞鶯有感》

全詩:《蝶戀花聞鶯有感》

鵜鴂一聲春色曉。蝴蝶雙飛,暖日明花草。花底笙歌猶未了,流鶯又復催春老。

早是殘紅枝上少。飛絮無情,更把人相惱。老檜獨含冰雪操,春來悄沒人知道。

翻譯:只怕杜鵑一聲將春色叫明白。蝴蝶雙雙伴飛著暖日的明花草。花底的笙歌還沒有完成,流鶯又催促著春天快快過去。

早知道殘紅的樹枝是的殘花少之又少,飛絮也沒有感情,知識白白徒增煩惱罷了。老檜只知道獨自品味冰雪的意境,春來悄悄到來卻沒人知道。

7樓:莫離·寞漓

枝上殘花,兆示殘春已露倪。這時「飛絮」

又是那樣無情,好像故意撩人愁思。這裡「飛絮」形象是從賀鑄《青玉案》詞「一川菸草、滿城飛絮」化來,賀詞以飛絮設喻,描摹愁之亂、之多、難以排遣;這裡則是擬人化,好像飛絮故意引逗人的春愁。

段克己聞鶯有感

鵜鴂一聲春色曉。蝴蝶雙飛,暖日明花草。花底笙歌猶未了,流鶯又復催春老。

早是殘紅枝上少。飛絮無情,更把人相惱。老檜獨含冰雪操,春來悄沒人知道。

鵜鴂又名杜鵑,多鳴於盛春時,其鳴悲,所謂「杜鵑啼血」。鵜鴂鳴於春曉時刻,暗示一種傷春情緒,首句即為合詞定下淡淡哀愁的基調。

蝴蝶雙飛,春光明媚,藥草繁茂,人們在花叢中笙歌宴飲,正是一派歡愉景象。可是在這美好的時刻,流鶯飛來了。這流遷的鳥是否在催春歸去(老)呢?

此時此刻,多愁善感的詩人得到的竟是這樣的感受。

下闋是這種傷春情緒的進一步深經。枝上殘花,兆示殘春已露倪。這時「飛絮」又是那樣無情,好像故意撩人愁思。

這裡「飛絮」形象是從賀鑄《青玉案》詞「一川菸草、滿城飛絮」化來,賀詞以飛絮設喻,描摹愁之亂、之多、難以排遣;這裡則是擬人化,好像飛絮故意引逗人的春愁。有所本而有所變,是中國傳統詩歌寫作的一大特點。最後兩句則是點睛之筆,是全詩情緒的轉折、昇華。

檜樹又名檜柏,是松柏的一種,這裡取其高潔之意。在世俗的春光擾攘之中,只有老檜樹灑脫超然,春來春去,世人沒有注意它,它那常青的節操也沒什麼影響。至此,詩的內涵驟然豐富了、深刻了,也更顯示了作者的觀察力。

這詞具有較強的哲理性。上闋言,大好春光中,流鶯正在催春歸去。下闋言,當人們為春之流逝煩惱時,老檜卻超然物外。

作者就將這種生活中的矛盾繁銳地展示在人們面前,表達了自己獨特的,具有探求精神的傷春情緒。

本詞在用詞上亦十分工細。「暖日明花草」的「明」字,既寫了日光明媚,又兼示花草艷麗。「流鶯」的「流」字,暗示了節序的流轉變遷。其語言的容量是耐人尋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