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貌格局形成過程

2021-03-05 09:21:40 字數 5861 閱讀 3512

1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現代地貌所反映的基本特徵和地貌型別分布格局,是在內外營力綜合作用下長期發展演化的結果。影響我國地貌發育的內外力因素,主要有地質構造因素、氣候因素、地表組成物質因素、人類活動因素等。

一、地質構造對中國地貌形成的影響

我國地貌的巨集觀分布與排列方向均與地質構造運動密不可分。中國地處歐亞板塊東南部,為印度板塊、太平洋板塊所夾峙。自早第三紀以來,各個板塊相互碰撞,對中國現代地貌格局和演變發生重要影響。

自始新世以來,印度板塊向北俯衝,產生強大的南北向擠壓力,致使青藏高原快速隆起,形成喜馬拉雅山地,這次構造運動稱為喜馬拉雅運動。喜馬拉雅運動分早、晚兩期,早喜馬拉雅運動,印度板塊與亞洲大陸之間沿雅魯藏布江縫合線發生強烈碰撞。喜馬拉雅地槽封閉褶皺成陸,使印度大陸與亞洲大陸合併相連。

與此同時中國東部與太平洋板塊之間則發生張裂,海盆下沉,使中國大陸東部邊緣開始進入邊緣海-島嶼發展階段。尤其重要的是發生於上新世一更新世的晚喜馬拉雅運動。在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三大板塊的相互作用下,發生了強烈的差異性公升降運動,全國地勢出現了大規模的高低分異。

差異運動的強度自東向西由弱變強。由於印度洋不斷擴張,推動著剛硬的印度板塊,沿雅魯藏布江縫合線向亞洲大陸南緣俯衝擠壓,使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公升。這種以小的傾角俯衝於亞歐板塊之下的印度板塊持續向北的強大擠壓力,在北部遇到固結歷史悠久的剛性地塊(塔里木、中朝、揚子)的抵抗,產生強大的反作用力,使構造作用力高度集中,引起地殼的重疊,上地幔物質運動的加強和深層及表層構造運動的激化,導致地殼急劇加厚,促使地表大面積大幅度急劇抬公升,於是形成雄偉的青藏高原,構成我國地形的第一級階梯。

我國西部地區受南北向擠壓力的作用,在青藏高原上的一些近東西向的山脈南麓均有向北傾斜的規模巨大的逆衝斷層,形成褶皺斷塊山地。各個山地的形成時代雖不同,但上述斷層在新構造時期均有明顯活動且規模巨大。其長度可達300—700千公尺,最長可達2000—3000千公尺,且多為逆衝斷層或逆沖走滑斷層。

在青藏東南部地區,由於南北向擠壓力的作用,派生出向東擠壓作用,使川滇菱形塊體向南移動,因而形成一系列向東北方向突出的大型弧形斷裂,它們常控制山脈的走向,形成一些規模巨大的擠壓弧形山地,山嶺之間為深切的河谷。

在持續的擠壓環境下,西部各大古陸塊皆發育成為中-新生代的凹陷盆地。從上新世晚期開始,盆地周圍山地急劇上公升,盆地本身也隨之抬高,而且盆地邊緣的第三系、第四系都產生最新褶皺的長垣緩崗,褶皺強度有從南向北減弱的趨勢。

中國東部受太平洋板塊對亞歐板塊作用的影響,處於弧後盆地的引張應力狀態,形成一系列斷陷盆地和北東走向的山脈。中生代以來,太平洋板塊的分異和相對運動較為複雜。早侏羅紀,太平洋板塊開始增生,以快速、低角度向東部大陸俯衝,因此,在仰沖側大陸產生廣泛的拱形隆起,並有頻繁的火山噴發和岩漿侵入。

而其後方則產生大規模拗陷,形成以鄂爾多斯和四川盆地為代表的華夏向第一沉降帶。晚侏羅紀,由於海洋板塊的向北運動,前期對東部大陸正面擠壓的強大壓力消失,使東部廣闊的隆起帶應力鬆弛,在其**地帶產生裂陷構造,形成松遼、華北與江漢盆地,即華夏式第二沉降帶,其西側為大興安嶺—太行山—武陵山第一隆起帶,其東側形成華夏式第二隆起帶。

始新世中末期至漸新世,東部海洋板塊重新分異,太平洋板塊擴充套件,向西俯衝,對東北、華北施加較大的推擠力,松遼平原抬公升,此外,隨著日本海開裂所產生的側向推擠力,使長白山地翹公升。在南方,台灣作為島弧與大陸碰撞的典型場所,其擠壓力可對福建、廣東大陸產生影響,而南海東緣是西太平洋唯一向東傾斜、反轉的俯衝帶。

二、氣候因素

在地貌形成發育過程中,外營力也佔重要地位。尤以氣候的作用更為鮮明,不僅表現出現代氣候對地貌的深刻影響,而且也遺留有古氣候條件下的地貌痕跡。降水與氣溫的變化,影響著風化、搬運和堆積作用的過程與強度。

我國東部廣大地區,臨近海洋,降水豐沛。東南沿海地帶降水量高達2 000公釐以上,華北、東北地區也在400—800公釐之間。河流眾多,徑流豐富,流水的侵蝕與堆積作用佔絕對優勢。

山地、高原和丘陵地區,以坡面沖刷和溝谷下切的侵蝕作用為主;地勢低平的平原、盆地、窪地,主要進行著堆積作用,廣泛發育了各類流水地貌,如溝谷、河流階地、山麓洪積沖積扇、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等。由於東部地區溫度狀況的南北差異,以流水作用為主的外營力的活動方式和強度也存在南北的變化。秦嶺—淮河以南屬高溫多雨的**帶和熱帶地區,濕熱的環境,使得流水作用強烈,化學風化作用及碳酸鹽岩類分布區的岩溶作用均很顯著。

地表河網稠密,侵蝕切割強烈,丘陵低山廣布。江南一帶由於淋溶作用旺盛,風化物中鐵、鋁富積,紅色風化殼發育。濕熱的環境使雨水、河水、地下水對碳酸鹽岩的侵蝕作用加強,這使得雲貴高原、廣西一帶喀斯特地貌發育,秦嶺-淮河以北的華北地區,為暖溫帶濕潤和半濕潤地區。

許多地方的年蒸發量大於年降水量,河網密度比南方小,徑流量也較秦嶺-淮河以南河流銳減,但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流水作用強弱的季節變化也比南方突出。雨季地面侵蝕與河流泥沙的搬運和堆積都很強烈。

黃河中游地區,黃土分布廣泛,質地疏鬆,抗蝕力差,在夏季降雨的沖刷下,坡面、溝谷侵蝕旺盛,溝壑縱橫。河流攜帶大量泥沙輸往下游,黃河、海河以及淮河水系的泥沙長期在下游堆積,從而形成了華北平原。東北地區屬溫帶和寒溫帶地區,東南部的長白山地,降水量豐富,流水地貌發育。

西北部的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地處我國北部高緯地區,氣候寒冷,凍土層分布廣,在凍融作用下,形成凍土和冰緣地貌。中部地勢低平,以接受河流沉積為主,形成廣闊的東北平原。另外,東部沿海海岸地帶,由於海水作用的不同,形成了侵蝕海岸與堆積海岸等海岸地貌。

西北內陸乾旱區,降水量小,蒸發量大,氣溫日變化和年變化劇烈。風力強勁,乾燥剝蝕作用和風力作用成為重要的地貌外營力。形成雅丹、沙丘、戈壁等風蝕、風積地貌。

西北內陸盆地外圍的高峻山脈,外營力隨氣候的垂直變化也呈明顯的帶狀分布,山麓為乾燥剝蝕作用帶,山腰為流水作用帶,山頂為冰川、冰緣作用帶。由於山脈坡向和所處的地段不同,一般來說,從北疆至南疆,隨著水汽的減少,乾燥剝蝕帶幅度逐漸加大,雪線逐漸公升高,冰川規模相應變小,外營力的垂直分帶界線也相應發生變化。

青藏高原,地勢高峻,形成了特殊的高寒乾燥環境。高原北部柴達木盆地和阿爾金山,同氣候乾旱的西北地區相鄰,也是全國降水量最少、蒸發量最大的地區,乾燥剝蝕作用與風蝕、風積作用為主要外營力,形成乾燥剝蝕山地、平原及沙丘、戈壁等地貌型別。藏北地區主要是地勢高峻導致的高寒低溫環境,使地下儲存著廣泛的多年凍土。

高山上則是我國現代冰川的主要分布區。因此,由凍融作用、冰川作用形成的冰緣、冰川地貌現象分布廣泛。高原東南部邊緣地帶,鄰近印度洋,受西南暖濕氣流影響,降水豐富,流水作用居主導地位。

但高山頂部,白雪皚皚,以冰川、冰緣作用為主。

以上所述地貌型別及其分布與我國現代地理環境是完全相適應的。此外,在近代地質發展史上,我國氣候曾有過不同程度的變遷,古氣候條件下所產生的地貌在一些地區遺留下來,表現著與現代外營力作用不相適應的形態。例如,青藏高原珠穆朗瑪峰地區,在海拔5000公尺左右的遮普惹山和昂章山上,有峰林和落水洞等喀斯特地貌存在;在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和華北地區普遍堆積有第三紀三趾馬紅土層;在雲貴高原有深厚的紅色風化殼;在內蒙古、新疆乾旱區有與近代流水侵蝕作用不相適應的寬闊河谷、湖濱和河流階地、發育良好的水文網等地貌形態;我國西部海拔2700—3500公尺的山地,還常可見到第四紀古冰川作用的遺跡等。

這使得我國地貌更加複雜。長江以南地區,基本上繼承了第四紀以前濕熱的熱帶、**帶環境,塑造地貌的地表營力中,化學淋溶作用得以繼續進行,流水作用也從未間斷,使得紅色風化殼深厚,紅層地貌與岩溶地貌得以儲存和發展。我國其餘地區,由於氣候的變遷,地表營力和地貌形態在地質時期(主要是第三紀及第四紀初期)都有所變化。

三、地表組成物質因素

我國地表的組成物質千差萬別,分布複雜錯綜。由於地表物質的不同,抗風化、侵蝕的強度不一,在一定的外營力作用條件下,可以發育成形態各異的地貌形態。

我國山地眾多,岩漿巖和變質岩常大面積出露,由於岩性緻密堅硬,或經再結晶使剛性增強,常構成崇山峻嶺、危崖陡壁。其中,侵入巖以花崗岩分布面積最廣,山地中多有分布,與多旋迴岩漿頻繁活動密切相關。花崗岩堅硬緻密,抗蝕力強,經斷塊抬公升,往往形成高峻山地,如秦嶺的太白山、湖南的衡山、山東的嶗山、浙江的天目山、廣東的羅浮山均為花崗岩山峰。

奇峰峻峭的黃山和華山,因係花崗岩株構造,山勢更顯挺拔。

地表出露的噴出巖以基性的玄武岩分布最廣。多為第四紀火山頻繁活動噴發形成的玄武岩熔岩流,以東北、華北和東南沿海一帶分布最廣。大面積玄武岩熔岩流常構成階梯狀的熔岩台地,如長白山地、張北高原、海南島北部等。

此外還分布著火山錐、火口湖、熔岩壟崗等多種火山地貌。

各類沉積岩分布廣泛,佔我國陸地面積的3/4,常形成一些特殊的地貌形態。在長江以南地區,從白堊紀直至現在,氣候濕熱,故在中、新生代陷落盆地中堆積了一套陸相為主的紅色岩係。堅硬而層厚的礫岩、砂礫巖,因流水沿裂縫和節理侵蝕,形成許多峭壁懸崖、石峰林立的丹霞地形;而岩性比較鬆軟的砂頁岩,因流水侵蝕而形成比較低緩的紅色丘陵,構成了江南獨具一格的紅層地貌。

在雲貴高原、廣西一帶,古生代碳酸鹽岩深厚,形成了峰林、溶洞、地下河等喀斯特地貌型別。廣泛分布於我國北方的第四紀黃土,構成了獨特的黃土地貌區。黃土未經充分膠結,質地疏鬆,易被雨水沖刷和流水切割,溝壑十分發育,地表支離破碎,形成了塬、梁、峁等地貌形態。

其中以甘肅中部和東部、陝西北部以及山西的黃土高原最典型。我國北方內陸,沙漠面積廣大,沙丘累累,這固然與地處內陸,氣候極端乾燥密切相關,但和第四紀疏鬆沉積物分布廣泛,具有就地起沙的大量沖積、洪積、湖積物質也有密切關聯。

四、人類活動因素

人類與自然環境關係密切。在長期的生產實踐過程中,人類不斷地加深對自然界的認識和影響,同時也使地表形態發生著重大的變化。我國是世界上歷史悠久,人口眾多,文化發達的文明古國,在長期的生產活動中,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鬥爭中,對地貌的影響較為深刻。

我國國土面積中除了約佔19%的沙質荒漠、戈壁、寒漠、永久積雪和冰川、石骨裸露的山地等人跡罕至的地方外,其餘81%均為城市、工礦、交通、農、林、牧、漁的用地或可利用土地,地表形態無不打上人類活動影響的烙印。

人類興建的一些工程設施對地表形態有明顯的改變作用。早在秦代,我國先民就已在南嶺修建了靈渠,溝通了長江與珠江兩大水系,使區域河流地貌發生了變化。黃河下游的人工堤防工程龐大巨集偉,形成高於華北平原之上的地上河床,構成華北平原上明顯的分水嶺。

南北各地陸續開鑿運河,特別是貫穿華北平原和長江下游平原的京杭大運河,在世界運河史上開鑿最早,里程最長。它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東西向水系溝通起來,改變了東部平原地區的水系面貌,新河道的開挖、河道堤壩的修築以及截彎取直、堰閘修建等都影響和改變著河川流量、水文特徵,使河流的侵蝕、搬運、堆積過程發生顯著變化,從而導致地貌形態的變化。另外,廣大山地、高原、丘陵上修築的層層梯田,沿海地帶興建的護岸海塘、防波堤壩以及移山填溝、圍湖造田等都顯著地改變著地表的地貌形態。

大的建設專案,如開山劈嶺,築路架橋,開挖礦山,興修國防設施等巨大工程,挖墊土石方量巨大,也不斷改變著地表面貌。如大的露天煤礦的開挖,常要剝掉煤層上的蓋層,大量土石運往他處堆積,對地表形態影響顯著;選礦地礦碴與煤矸石堆積起來的小山,起伏相連,也非常醒目。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的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愈來愈深刻,對地貌的影響也愈來愈明顯。不合理的利用自然,可導致自然界生態平衡的破壞,造成災害性地貌過程的發生和發展。最突出的例子就是黃土高原植被的嚴重破壞,引起了水土的大量流失,使下游河床淤塞填高,頻繁發生河流決口、改道,釀成水患。

尤以黃河、永定河下游河道決口改道次數最多,在華北平原上遺留了許多古河道的遺跡。我國南方地區水土流失也很嚴重。氣候濕熱,風化物深厚,當地表植被破壞後,侵蝕速度範圍迅速增大。

如貴州省,隨著森林覆蓋率的下降,水土流失面積已由2023年的3.5萬平方千公尺增加到了現在的5萬平方千公尺,全省每年通過河流外洩泥沙總量達5800萬噸。除了毀林、毀草外,盲目開墾也是水土流失加劇的重要原因。

貴州省很多大於30—40度的坡地都曾被開墾,這無疑使其地表侵蝕作用趨於增強。在我國乾旱與半乾旱地區,長期以來,由於人口數量的增加,濫墾、濫牧、濫伐現象加劇,沙區的天然植被遭到破壞,使風沙危害越來越嚴重。許多無沙地區被風沙吞沒,固定沙丘變為流動沙丘。

據史料記載,陝北榆林、靖邊一帶的毛烏素沙地,至少在唐代以前還是水草豐美的地方,經過明、清兩代不適當的耕墾,草原被破壞,流沙南侵,使長城以外數十千公尺的地帶流沙廣布。近些年來,我國沙漠化過程又有所加劇。我國對於治沙工作重視,個別地區的沙漠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如包蘭鐵路線上的沙坡頭,吐魯番盆地中的五星鄉等地,採用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又使原來的流動沙丘變為固定或半固定沙丘。

簡述烏富特峽灣地貌的形成過程,形成峽灣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

峽灣是冰川作用下形成的一種地貌。形成過程是 在第四紀冰川運動過程中,對地面產生的刨蝕作用可以形成大量的u形谷,同時在u形谷的前緣產生冰坎。後來隨著冰川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公升,冰坎被海水淹沒,海水進入u形谷,於是成了峽灣。峽灣的特點 輪廓曲折,岸壁陡峭,中部海水最深,灣口附近有水下陡坎 冰坎 在峽灣的...

簡述以美蘇為兩極的世界格局形成的過程

田志勳 二戰時期,兩大軍事集團對戰,反法西斯聯盟以美 蘇 中 英為主力,最終戰勝德,日等法西斯國家,在歐洲蘇聯紅軍和美 英聯軍瓜分了德國,德國被一分為二,即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 也叫東德與西德 在東德與西德之間建立了柏林牆,柏林牆以東為蘇聯勢力範圍,以西為美,英勢力範圍,而在亞太地區,1945年蘇聯出...

冰川地貌分哪幾個區域?冰川侵蝕形成哪些地貌景觀

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屬於氣候地貌範疇。地球陸地表面有11 的面積為現代冰川覆蓋,主要分布在極地 中低緯的高山和高原地區。第四紀冰期,歐 亞 北美的大陸冰蓋連綿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為寬廣的地域,給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遺跡。冰川是準塑性體,冰川的運動包含內部的運動和底部的滑動兩部分,是進行侵蝕 搬運 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