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狀中龐青雲圍攻南京是不是確有其事

2021-03-05 09:20:27 字數 5116 閱讀 1059

1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上的“刺馬案”(二)

電影《投名狀》據說也有兩個版本,在內地上映的時候,剪掉了兩個過分血腥的故事情節:兄弟三個每人去殺一個人,拎著死人的頭顱來納“投名狀”;姜午陽刺死龐青雲以後,被**在刑場上,凌遲處死。

我們看到的《投名狀》,姜午陽死得莫名其妙,他在雨中大聲叫喊,“兄弟亂我者,必殺之。”這時候,一杆陰森森的槍管,已經悄悄地瞄準他的後背。姜午陽把利刃刺進龐青雲胸膛;黑黝黝的槍口裡冒起一縷青煙。

兩個人就這樣抽象地死去。藏在黑暗處的那個人是誰?電影沒有做出進一步交代,我們隱約感覺到一種暗示,桃色事件的後面,有政治的影子。

所以,這部電影早已經沒有刺馬案的形跡。假如兩個版本的傳說確實存在,那麼港版《刺馬案》中姜午陽被凌遲處死的結局,與刺客張文祥最後的死刑有一些相似。張文祥確實死於凌遲,而且被剖腹挖心,祭奠馬新貽。

陳可辛沒有說過《投名狀》和刺馬案的關係,如果兩者有關係,這種關係是被一群旁觀者猜測和推理出來的:

電影上,龐青雲向何魁借了10天的糧,攻克蘇州城。而事實上,太平天國佔據的蘇州城,是李鴻章率領淮軍攻克的。2023年,李鴻章在收復蘇州以後,被任命為江蘇巡撫。

電影上,龐青雲和何魁達成協議,他去攻佔南京,勝利果實一人一半。而事實上,是曾國荃率領的湘軍,於2023年圍攻太平天國首都南京,歷時兩年,至2023年,終於佔領了由忠王李玉成防守的南京城,太平天國走到了最後的滅亡盡頭。

那麼,這時候的馬新貽在做什麼呢?

馬新貽(1821~1870),字谷山,號燕門,別號鐵舫,回族,山東菏澤人。道光二十七年進士。歷任安徽建平、合肥等縣知縣,廬州府知府,“以勤明稱”,是一個勤政務、明事理的好官。

咸豐三年,馬新貽跟隨淮軍的袁甲

三、翁同書鎮壓太平軍,在此期間,擔任過安徽按察使。同治二年(2023年),升任安徽布政使,次年(2023年)升任浙江巡撫。馬新貽擔任浙江巡撫期間,積極修築海塘,復興各府書院,政績豐厚,廣受好評。

同治七年(2023年),馬新貽擢升兩江總督兼通商大臣。同治九年(2023年)遇刺身亡。

通過這份簡歷和大致的時間編年,我們可以看出,李鴻章收復蘇州的時候,馬新貽在安徽廬州擔任知府;曾國荃攻克南京的時候,馬新貽已經升任浙江巡撫。這兩個重大的政治和軍事事件,都和馬新貽沒有關係。

儘管,馬新貽在安徽擔任地方官的時候,跟隨淮軍鎮壓過太平天國運動,但他並非行武出身,他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為官清廉,政績顯赫,從一個基層知縣,一步一步升遷到朝廷大員。他的升遷和發跡靠的是政績,而不是軍功。

據《清史稿》等史料記載,馬新貽精明能幹,老百姓對他的評價很高。他死後,安慶、海塘、杭州等地紛紛為他建立祠堂,而南京的民眾把他曾經住過的一條街道改名為“馬臺街”,這條街現在還叫這個名字。可見,真正的馬新貽,是個口碑非常不錯的好官,據說,在刺馬案的結案卷宗裡,都找不到關於馬新貽的負面評價。

所以,歷史上的馬新貽,出身進士,不可能納“投名狀”和江湖盜匪結為兄弟。他沒有長期從軍打仗的背景,不可能靠拜把子兄弟的幫助冒領軍功。

既然這兩種可能不存在,那麼,關於他的背信棄義、殘害兄弟、奸佔曹二虎的老婆等等等等傳說,就都是假的。

2樓:匿名使用者

確有此事

個人觀點:旁不知道自己要被槍殺,因為他心中只有大義,沒有政治家陰險的手腕,自己也預見不到,但死的時候,也許明白了一點。

午陽是打不過龐的,很明顯。但他誓死也要捍衛投名狀。

或許,當姜真正刺到龐之前,自己也沒想到龐為什麼沒躲過去。但就在刺入的那一刻,什麼都結束了。

龐根本就是視死如歸的人,但是死在自己兄弟手裡,他沒什麼怨言了。

而姜也捍衛了投名狀。

儘管這是有那冷槍促成的。

視乎告訴我們,如果沒有那一槍,姜是殺不了龐的,龐仍會繼續他的事業,但事實發生了,他們都會欣然接受。

3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此故事純屬虛構!

電影《投名狀》中龐青雲圍攻南京是真實發生過的嗎?

4樓:百度使用者

歷史上的“刺馬案”(二)

電影《投名狀》據說也有兩個版本,在內地上映的時候,剪掉了兩個過分血腥的故事情節:兄弟三個每人去殺一個人,拎著死人的頭顱來納“投名狀”;姜午陽刺死龐青雲以後,被**在刑場上,凌遲處死。

我們看到的《投名狀》,姜午陽死得莫名其妙,他在雨中大聲叫喊,“兄弟亂我者,必殺之。”這時候,一杆陰森森的槍管,已經悄悄地瞄準他的後背。姜午陽把利刃刺進龐青雲胸膛;黑黝黝的槍口裡冒起一縷青煙。

兩個人就這樣抽象地死去。藏在黑暗處的那個人是誰?電影沒有做出進一步交代,我們隱約感覺到一種暗示,桃色事件的後面,有政治的影子。

所以,這部電影早已經沒有刺馬案的形跡。假如兩個版本的傳說確實存在,那麼港版《刺馬案》中姜午陽被凌遲處死的結局,與刺客張文祥最後的死刑有一些相似。張文祥確實死於凌遲,而且被剖腹挖心,祭奠馬新貽。

陳可辛沒有說過《投名狀》和刺馬案的關係,如果兩者有關係,這種關係是被一群旁觀者猜測和推理出來的:

電影上,龐青雲向何魁借了10天的糧,攻克蘇州城。而事實上,太平天國佔據的蘇州城,是李鴻章率領淮軍攻克的。2023年,李鴻章在收復蘇州以後,被任命為江蘇巡撫。

電影上,龐青雲和何魁達成協議,他去攻佔南京,勝利果實一人一半。而事實上,是曾國荃率領的湘軍,於2023年圍攻太平天國首都南京,歷時兩年,至2023年,終於佔領了由忠王李玉成防守的南京城,太平天國走到了最後的滅亡盡頭。

那麼,這時候的馬新貽在做什麼呢?

馬新貽(1821~1870),字谷山,號燕門,別號鐵舫,回族,山東菏澤人。道光二十七年進士。歷任安徽建平、合肥等縣知縣,廬州府知府,“以勤明稱”,是一個勤政務、明事理的好官。

咸豐三年,馬新貽跟隨淮軍的袁甲

三、翁同書鎮壓太平軍,在此期間,擔任過安徽按察使。同治二年(2023年),升任安徽布政使,次年(2023年)升任浙江巡撫。馬新貽擔任浙江巡撫期間,積極修築海塘,復興各府書院,政績豐厚,廣受好評。

同治七年(2023年),馬新貽擢升兩江總督兼通商大臣。同治九年(2023年)遇刺身亡。

通過這份簡歷和大致的時間編年,我們可以看出,李鴻章收復蘇州的時候,馬新貽在安徽廬州擔任知府;曾國荃攻克南京的時候,馬新貽已經升任浙江巡撫。這兩個重大的政治和軍事事件,都和馬新貽沒有關係。

儘管,馬新貽在安徽擔任地方官的時候,跟隨淮軍鎮壓過太平天國運動,但他並非行武出身,他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為官清廉,政績顯赫,從一個基層知縣,一步一步升遷到朝廷大員。他的升遷和發跡靠的是政績,而不是軍功。

據《清史稿》等史料記載,馬新貽精明能幹,老百姓對他的評價很高。他死後,安慶、海塘、杭州等地紛紛為他建立祠堂,而南京的民眾把他曾經住過的一條街道改名為“馬臺街”,這條街現在還叫這個名字。可見,真正的馬新貽,是個口碑非常不錯的好官,據說,在刺馬案的結案卷宗裡,都找不到關於馬新貽的負面評價。

所以,歷史上的馬新貽,出身進士,不可能納“投名狀”和江湖盜匪結為兄弟。他沒有長期從軍打仗的背景,不可能靠拜把子兄弟的幫助冒領軍功。

既然這兩種可能不存在,那麼,關於他的背信棄義、殘害兄弟、奸佔曹二虎的老婆等等等等傳說,就都是假的。

投名狀背景歷史 龐青雲

5樓:哪兒的流浪者

《投名狀》背景歷史如下:

《投名狀》的故事情節原型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該案地位與“楊乃武與小白菜”並列。刺馬案中的張文祥、黃縱皆為草莽中人,與馬新貽不打不相識,並結為異性兄弟。老二黃縱的妻子米蘭愛慕大哥馬新貽,但馬新貽建立起感情的堅強防線,未被米蘭的愛所衝破。

待馬新貽任兩江總督,米蘭對於馬新貽愈加愛慕,而馬新貽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他的道德和感情防線也徹底崩潰,終於佔有了米蘭,殺害了兄弟黃縱。老三張汶祥聞得此事義憤填膺,刺殺了馬新貽,並在刑部公堂之上供認不諱  。

擴充套件資料

龐青雲與《投名狀》——清代的馬新貽與歷史上的“刺馬案”

2023年(清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馬新貽回署衙時遭刺客張汶祥行刺身亡,成為千古奇案“刺馬案”(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疑為死於湘軍集團策劃的政治**。

馬新貽死於湘軍集團策劃的政治**案的說法起源也比較早,其中論述最全的是高尚舉的《刺馬案探隱》。他認為,在鎮壓太平軍的過程中,曾國藩的湘軍實力逐步做大,成了朝廷心腹大患,於是慈禧把曾國藩調離兩江總督的位子,派馬新貽擔任,以牽制湘軍勢力。

另外,馬新貽還肩負著調查太平天國財寶去向的慈禧密令。馬新貽的到任觸動了湘軍集團的利益,所以湘軍指使張汶祥刺殺了馬新貽。

6樓:丫丫

龐青雲本是清朝一名將領,其部隊在一次圍剿太平軍的戰役中全軍覆沒,他靠裝死逃過一劫。之後他遇到了土匪趙二虎(劉德華飾)和姜午陽,3人在戰鬥中共立投名狀,結拜為兄弟。為了解決村民的生存問題,龐青雲帶兩個兄弟投靠朝廷。

經過一次次戰役,他最終攻下南京城,卻也做了很多見不得人的壞事,包括將趙二虎置於死地。在他要正式當上江蘇巡撫的那天,姜午陽將刀刺進了他的胸口…… 《投名狀》改編自“刺馬案”,因此龐青雲可對應歷史上的馬新貽,姜午陽對應張汶祥,趙二虎則對應曹二虎。郭東輝表示:

“真實情況是李鴻章從太平天**手中奪回了蘇州城,曾國荃大敗了南京城內的太平軍,都和馬新貽沒什麼關係。但電影為了戲劇性,將這兩段歷史嫁接在龐青雲身上,能夠更好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在藝術上是可取的。”

“投名狀”中龐青雲的原形是清末哪幾位將領

7樓:伊蓮夏荼

“投名狀”中龐青雲的原形是清代的馬新貽。

龐青雲:2023年上映的港產電影《投名狀》中的主要人物。由李連杰出演。

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性格複雜的清軍將領。《投名狀》改編自“刺馬案”,因此龐青雲可對應歷史上的馬新貽,姜午陽對應張汶祥,趙二虎則對應曹二虎。

郭東輝表示:“真實情況是李鴻章從太平天**手中奪回了蘇州城,曾國荃大敗了南京城內的太平軍,都和馬新貽沒什麼關係。但電影為了戲劇性,將這兩段歷史嫁接在龐青雲身上,能夠更好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在藝術上是可取的。

擴充套件資料

龐青雲與《投名狀》——清代的馬新貽與歷史上的“刺馬案”

2023年(清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馬新貽回署衙時遭刺客張汶祥行刺身亡,成為千古奇案“刺馬案”(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疑為死於湘軍集團策劃的政治**。

馬新貽死於湘軍集團策劃的政治**案的說法起源也比較早,其中論述最全的是高尚舉的《刺馬案探隱》。他認為,在鎮壓太平軍的過程中,曾國藩的湘軍實力逐步做大,成了朝廷心腹大患,於是慈禧把曾國藩調離兩江總督的位子,派馬新貽擔任,以牽制湘軍勢力。

另外,馬新貽還肩負著調查太平天國財寶去向的慈禧密令。馬新貽的到任觸動了湘軍集團的利益,所以湘軍指使張汶祥刺殺了馬新貽。

投名狀裡面李連杰是壞人麼《投名狀》中李連杰扮演的龐青雲算好人還是算壞人

李連杰飾演的龐清雲是個反面角色啊!其實李連杰本人也不願意演反面角色投名狀內 我覺得龐青雲容 不道義 殺自己的兄弟 殺蘇州的俘虜 搶兄弟的老婆 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我覺得他一切都是為了做官 根本是利用其他兩人達到目的 我覺得是龐青雲為了自己的仕途,殺了老二,本身也比較痛苦,並且連年征戰的辛苦生活也是為了...

投名狀劇情

三個男人共患難,剛開始兄弟情深,立下投名狀,就類似於同生共死那種。因為各有所長,所以闖出名堂,其中一人為利益所惑,決定殺了那倆,自己享福,殺了乙個後,被發現,另乙個把他殺了!昨日立誓彷彿還在眼前,今日卻自相殘殺。在利益面前,總有一些人會放棄所謂的義氣。挺有意思的,值得一看 1870年秋,大哥 李連杰...

投名狀是什麼意思,投名狀是啥意思啊?

不知你問的是那個投名狀 如果是水滸裡的具體可以參見水滸傳裡面林沖等人入梁山的情節。在水滸中,林沖等要入夥,原梁山的人就要他們殺個人,拿人頭作投名狀。可以理解為 入黑道的申請書等。後來很多 也引用了這一設定。無論是哪路英雄,要入那水泊梁山,得交個投名狀來。水滸傳第十一回寫王倫要求林沖拿乙個人頭來當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