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陳言之勿去的翻譯

2021-03-03 22:44:45 字數 3733 閱讀 1376

1樓:匿名使用者

韓愈曾主張「惟陳言之務去」,是說除去陳舊的語言,使用

專鮮活的語言屬.

「愈之所為,不自知其至......」是哪篇文言文,譯文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與李翊書》

唐.韓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書辭甚高,而其問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誰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歸也有日矣,況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謂望孔子之門牆而不入於其宮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雖然,不可不為生言之。

生所謂「立言」者,是也;生所為者與所期者,甚似而幾矣。抑不知生之志:蘄勝於人而取於人邪?

將蘄至於古之立言者邪?蘄勝於人而取子人,則固勝於人而可取於人矣!將蘄至於古之立言者,則無望其速成,無誘於勢利,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

抑又有難者。愈之所為,不自知其至猶未也;雖然,學之二十餘年矣。始者,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

處若忘,行若遺,儼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當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其觀於人,不知其非笑之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猶不改。然後識古書之正偽,與雖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務去之,乃徐有得也。

翻譯:六月二十六日,韓愈稟告。李翊足下:你的來信文辭很好,而且請教問題的態度多麼謙虛恭敬。

能象這樣,誰不想把那道理告訴你呢?道德的歸真為期不會久了,何況它的外在形式(文章)呢?不過我只是所謂「望見了孔子的門戶和圍牆但尚未登入堂室」的人,**能夠知道是對還是錯呢?

雖然如此,還是不可不同你談談這方面的道理。

你所說的「立言」這句話,是對的;你寫的文章以及希望達到的目的,非常符合而且相接近。然而不知道你的志向,是祈求自己的文章超過別人而被人所取呢?還是希望達到「古之立言者」的境界呢?

祈求自己的文章超過別人而被人取用,那你本來就超過了別人而且可以被人取用了!如果期望達到「古之立言者」的境界,那就不能指望它很快成功,不能被世俗的勢利所**,應該培育果樹的根莖來等待它結果,多添燈油來盼望燈光明亮。根系發達的果樹,果實才會順利成熟,油脂多而好的油燈,火光才明亮。

具有仁義之道的人,他的言語和和順順。

不過又有感到為難之處。我所寫的文章,自己也不知道它達到沒有達到「古之立言者」的境界;雖然如此,學習「古之立言者」已經二十多年了。起初,不是夏、商、周三代和兩漢的書我不敢看,不是聖人的思想我不敢銘記於心。

坐著時彷彿忘記了什麼,行走時彷彿丟失了什麼,有時樣子莊重若有所思,有時模糊不清迷迷惑惑。當自己把心中的思想表達出來的時候,力求革除陳詞濫調,戛戛然困難極了!文章被人看,我不在乎別人的非難譏笑。

象這樣過了不少年頭,還是不改變自己的治學方法和處世態度。然後才能識別古書中是否與「聖人之志』相合以及雖然正確但尚未達到最高境界之處,直至清清楚楚地白黑分明了,並力求揚棄那些錯誤的和雖正確但不完善的東西,才慢慢地有所收穫。

此文是韓愈唐德宗貞元十七年給李翊的覆信,是一篇書信體論說文。文中圍繞「無望其速成,無誘於勢利」,敘述了自己治學為文的經歷,提出了「氣盛言宜」(內容決定形式)、「務去陳言」(致力於創新)的文學主張,表現了作者排擊世俗的勇氣和頑強進取的精神。

李翊,時為諸生,向韓愈求教,並望薦引。次年因韓愈推薦,考中進士。

韓愈這篇《答李翊書》,集中地闡述了他的古文理論,信中結合自己的寫作經驗,首先說明,學文同學道、做人是不可分別的,道德是文章的泉源,只有從思想道德修養入手,方能養成高尚的道德風格,也才能具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其次,他又指出在散文寫作中,作家內在的精神力量(「氣」)是文章的氣勢、力量(「文氣」)的源泉和語言文字的主宰。「氣盛」則文學語言句式的長短,聲調的抑揚,就自然諧音,無不適宜。

寫文章一定要「陳言務去」,不能沿襲別人的意思和詞語,也不必專門在文字形式上雕琢藻繪,刻意求工。第三,他認為不僅「養氣」的過程是艱苦的,其出不能希望速成,不能投合世俗,不能貪求私利。即使在相當成熟之後,從思想到行動也要堅守原則,不能因別人的稱讚與指責而動搖,要掌握好自己的情況。

這篇文章是韓愈以自己長期寫文章的經驗和過程,寫給向他求教的年輕人李翊的信。文章寫得熱情洋溢,說事談理認真誠摯,看出韓愈關心青年人的熱切希望。在期望之中,也告誡後輩在「志古」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與現實的考量,「志乎古必遺乎今」這句也顯現出當時的社會風氣,希望他們在外在環境的打壓下,仍能堅持自己的理想。

3樓:佘桂花閭戌

答李翊書

譯文:六月二十六日,韓愈白,李生足下:

你來信的文辭立意很高,而那提問的態度是多麼謙卑和恭敬呀。能夠這樣,誰不願把把立言之道告訴你呢?儒家的仁義道德歸屬於你指日可待,何況乎表述道德的文呢?

不過我只是所謂望見孔子的門牆而並未登堂入室的人,怎麼足以能辨別是或非呢?雖然如此,還是不能不跟你談談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你所說的要著書立說(以其有深刻道理的言論流傳後世)的看法,是正確的,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並很接近了。

只是不知道你的「立言」之志,是希望勝過別人而被人所取用呢,還是希望達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呢?希望勝過別人而被人取用,那你本已勝過別人並且可以被人取用了。如果期望達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那就不要希望它能夠很快實現,不要被勢利所引誘,(要像)培養樹木的根而等待它的果實,(像)給燈加油而等它放出光芒。

根長得旺盛果實就能預期成熟,燈油充足燈光就明亮,仁義之人,他的文辭必然和氣可親。不過還是有困難之處,我所做到的,自己也不知道達到(古代立言者的境界)還是沒有?雖然如此,我學習古文已有二十多年了。

開始的時候,不是夏商周三代西東兩漢的書就不敢看,不合乎聖人志意的就不敢存留心中,靜處的時候像忘掉了什麼,行走時好像遺失了什麼,矜持的樣子像在思考,茫茫然像是著了迷。當把心裡所想的用手寫出的時候,一定把那些陳舊的言詞去掉,這是很艱難的呀!把文章拿給別人看時,不把別人的非難和譏笑放在心上。

像這種情況也有不少年,我還是不改(自己的主張)。這樣之後才能識別古書(中道理)的真與假,以及那些雖然正確但還不夠完善的內容,清清楚楚黑白分明了,務必去除那些不正確和不完善的,這才慢慢有了心得。當把心裡所想的用手寫出來的時候,文思就像泉水一樣湧流出來了。

再拿這些文章給別人看時,非笑它我就高興,稱讚它我就擔憂,因為文章裡還存有時人的意思和看法。象這樣又有些年,然後才真是象大水浩蕩一樣(文思奔湧)了。我又擔心文章中還有雜而不純的地方,於是從相反方向對文章提出詰難、挑剔,平心靜氣地考察它,直到辭義都純正了,然後才放手去寫。

雖然如此,還是不能不加深自己的修養。在仁義的道路上行進,在《詩》《書》的源泉裡遊弋,不要迷失道路,不要斷絕源頭,終我一生都這樣做而已。氣勢,就像水;語言,就像浮在水上的東西;水勢大,那麼凡是能漂浮的東西大小都能浮起來。

氣勢和語言的關係也是這樣,氣勢充足,那麼語言的短長與聲音的揚抑就都會適當。雖然這樣,難道就敢說自己的文章接近成功了嗎!即使接近成功了,被人用時,別人能得到什麼呢?

儘管如此,等待被被人任用的人,大概就像器物(被用與否)吧?用或不用都屬於別人。君子就不這樣,思考問題本著仁義原則,自己行事有一定規範,被任用就在人們中推行道,不被用就把道傳給**,把道借文章流傳下去為後世效法。

象這樣,是值得高興呢,還是不值得高興呢?有志於學習古代立言者的人很少了。有志學習古人的人,必為今人所棄,我實在為有志於古的人高興,也為他悲傷,我一再稱讚那些有志學習古人的人,只是為了勉勵他們,並非敢(隨意)表揚那些可以表揚、批評那些可以批評的人。

向我問道人有很多了,想到你的意圖不在於功利,所以姑且對你講這些話。韓愈語。

如何理解韓愈「 惟陳言之務去 」的寫作主張

4樓:韋志國公文寫作

惟,思也;陳言:陳舊的言辭;務:務必。陳舊的言詞一定要去掉。指寫作時要排除陳舊的東西,努力創造、革新。

新的時代,需要新的寫作,要跟隨時代進行創新。

惟遇酒則飲,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的翻譯是什麼

翻譯是 只是見酒就喝,如果沒酒,也可以不停的吟誦。惟 只。遇 遇到,見到。飲 動詞,喝。時或 有時候,有些時候。雅詠 朗誦古詩詞等。不輟 不停的,不住的。惟遇酒則飲,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出自 晉書 陶潛傳 1 翻譯 只是見酒就喝,如果沒酒,也可以不停的吟誦。2 原文 陶潛,字元亮,少懷高尚,博學善...

大家去泰國用的什麼翻譯軟體,去泰國旅遊用什麼翻譯軟體

google 翻譯 翻譯 有道翻譯 英語比較好 旅行翻譯官有人工的翻譯哦,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建議是多下幾個軟體,不行的時候開啟另外乙個。還有泰國官方局推出的軟體 speakthai 現在也有中文版的哦 玩夠泰國 這個軟體也可以,適合即時交流,有人工翻譯 翻譯幾乎都是妹子啦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你,...

幸福的女人,甜蜜的生活 翻譯去西班牙文

mujer feliz,vida dulcemujer feliz,vida felizmujer alegre,feliz vidamujer feliz,la vida dulcewell being of the woman,sweet life mujer feliz,vida dul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