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水土流失面積逐年變化概況,全國水土流失面積逐年變化概況最新

2021-03-03 22:26:54 字數 6295 閱讀 1514

1樓:吳新群

自復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每制年新增水土流bai失面積1.5萬多平方公里

du,新增水土zhi流失量超過3億噸。中國水dao利部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累計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92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地區有1200多萬人通過水土保持解決了溫飽問題,許多農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全國每年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由上世紀90年代初的2萬平方公里,發展到現在的4萬至5萬平方公里,每年可減少土壤侵蝕量約15億噸,增加蓄水能力250多億立方公尺,增產糧食180億公斤。

目前中國的水土流失治理任務依然艱鉅。全國還有水土流失面積356萬平方公里,亟待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積有近200萬平方公里,按照現在的治理速度,還需約半個世紀才能實現初步治理一遍。

水土流失

2樓:匿名使用者

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是指「在水力、重力、

風力等外營力作用下,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力的破壞和損失,包括土地表層侵蝕和水土損失,亦稱水土損失。」

2023年科學出版社《簡明水利水電詞典》提出,水土流失指「地表土壤及母質、岩石受到水力、風力、重力和凍融等外力的作用,使之受到各種破壞和移動、堆積過程以及水本身的損失現象。這是廣義的水土流失。狹義的水土流失是特指水力侵蝕現象。

」水土流失 - 型別

在不同侵蝕營力作用下,水土流失所表現出的型別。按根據產生水土流失的「動力」即侵蝕營力可將水土流失分為:

1水力侵蝕,即水蝕,以降水和地表徑流作為侵蝕的直接動力,其主要侵蝕形態有濺蝕、面蝕和溝蝕。水力侵蝕分布最廣泛,在山區、丘陵區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時都會產生水力侵蝕。它的特點是以地面的水為動力沖走土壤。

代表性的地區有陝西,山西省。

2風力侵蝕,以風為外營力作用於地表而引起塵土、沙的侵蝕。可分為懸移(或稱揚失)、跳躍和滾動(或稱蠕動)三種運動方式。風力侵蝕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北、華北和東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蓋沙地區,其次是東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蘇幾省的「黃泛區」(歷史上由於黃河決口改道帶出泥沙形成)。

它的特點是由於風力揚起沙粒,離開原來的位置,隨風飄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

3重力侵蝕,是地面岩體、土體物質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平穩向臨空面發生位移的現象,如瀉溜、滑坡、崩塌、崩崗、洞穴侵蝕等。重力侵蝕主要分布在山區、丘陵區的溝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溝的兩岸溝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於土壤及其成土母質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繼續保留在原來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4凍融侵蝕,為土體或岩體裂隙中的水分因反覆凍融過程使土體和岩石體積不斷脹縮、破碎、移動的現象,在高寒山區因凍融可發生凍融泥流或淺層滑坡等。

5混合侵蝕,為兩種或兩種以上侵蝕營力作用下發生的侵蝕現象,如泥石流等,有的學者將崩崗也列入混合侵蝕中。[1]

水土流失 - 原因

a、地面坡度陡峭,土體的性質鬆軟易蝕,高強度暴雨,地面沒有林草等q覆蓋;

b、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諸如:毀林毀草,陡坡開荒,草原上過度放牧,開礦、修路等生產建設破壞地表植被後不及時恢復,隨意傾倒廢土棄石等。[2]

水土流失 - 危害

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容易破壞地面完整

水土流失中的溝蝕是破壞地面完整的「元凶」。例如,黃河流域的黃土高原地區,許多地方溝頭每年平均前進3公尺左右,把地面切割得支離破碎,從飛機上向下看,許多地方一半左右的地面都變成了溝壑。據黃土丘陵區許多典型小流域的調查,平均每平方公里面積上溝壑長度就有3~5公里。

中國南方的廣東、江西、湖南等省境內風化花崗岩地區的崩崗,也有類似的情況。破壞地面完整是破壞生態環境的乙個重要方面。

2、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衰退,耕地減少,土地退化嚴重,嚴重影響農業生產

暴雨中陡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特別嚴重,據科學觀測,15~25度的坡耕地每年每公頃流失水量400~600立方公尺,流失土壤30~150噸;土壤中的氮、磷、鉀、有機質等養分都同時流掉,造成土地日益瘠薄,田間持水能力降低,不耐旱,又加劇了乾旱的發展,其結果是農作物產量很低,群眾生活貧困。

例如,黃土高原地區,許多地方治理前一般每年人均糧食只有250~300公斤,災年甚至顆粒無收,靠國家從外地調進糧食救濟。近50年來,中國因水土流失毀掉的耕地達4000多萬畝,平均每年近100萬畝。因水土流失造成退化、沙化、鹼化草地約100萬平方公里,佔中國草原總面積的50%。

進入20世紀9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擴充套件2460平方公里。

3、水土流失嚴重影響水資源的開發利用

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下洩,淤積山塘、水庫,降低了這些水利設施的蓄水功能,影響了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黃土高原各地在溝道中興建的近3000座小水庫,大部淤滿失效,被迫改作壩地使用。四川省龔嘴水電站庫容3.

6億立方公尺,原設計為蓄水發電,2023年建成,2023年已淤滿,改為徑流發電。河北省廟宮水庫,庫容1.83億立方公尺,2023年建成,2023年已淤積9650萬立方公尺,佔總庫容的53%。

遼寧省興修的733座小水庫中10年左右已有106座淤滿報廢。廣東省梅州市興修的3.5萬多座山塘和370座小水庫,到80年代後期已分別淤積31.

6%和61.5%,其中505座山塘庫容已全部淤滿報廢。據2023年初步統計,全國各地由於水土流失損失水庫和山塘庫容歷年累計在200億立方公尺以上,按每立方公尺最低造價0.

5元計算,直接經濟損失在100億元以上。至於因減少灌溉面積和發電量而造成的經濟損失,至少應是損失庫容造價的2~3倍。

4、水土流失影響交通運輸

每年汛期,由於水土流失造成公路、鐵路沿線山坡塌方而引起的交通中斷事故,全國時有發生,不勝列舉。一次較大的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往往以數十萬元計。

由於水土流失,泥沙淤積在河道,加上其他因素,使國內許多河流航程縮短。例如,廣東省內河航運里程,建國前有2.0萬公里,50年代初期減少為1.

59萬公里,70年代後期又減少到1.11萬公里。四川省建國前有通航河流91條,航程1.

6萬公里,到2023年減少56條,航程0.8萬公里。東北松花江流域,原有通航里程1500公里,到90年代初期,減少為580公里。

5、水土流失致使泥沙淤積,加劇洪澇災害

中國許多地方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區的洪澇災害,都是由於上中游山區、丘陵區的水土流失造成的。每年汛期(6~9月)暴雨過程中,山區、丘陵區嚴重的水土流失,從漫山遍野匯集到千溝萬壑,由千溝萬壑匯集到河道的支流和幹流,形成來勢凶猛的洪水,淹沒田地、村莊、城鎮,造**民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

水土流失加劇洪水威脅還有乙個重要因素,就是洪水中挾帶的泥沙淤積在河流下游河床,使河底一年年抬高,減小了河道的行洪能力,洪水就向河流兩岸漫溢,造成巨大災害。這種情況黃河流域最有代表性。黃河流域黃土高原地區年均輸入黃河泥沙16億噸中,約4億噸淤積在下游河床,致使河床每年抬高8~10厘公尺,由於其嚴重的水土流失,大量泥沙淤積在下游河床,以致河床比兩岸地面高出4~10公尺,形成「地上懸河」,對周圍地區構成嚴重威脅。

汛期洪水奔騰咆哮在兩岸大堤中,踞高臨下,十分危險。建國前2023年中,黃河大堤曾決口1500多次,每次決口都造**民生命財產的嚴重損失。2023年8月,黃河大堤決口,受災面積6592平方公里,受災人口273萬人,**1.

27萬人,直接經濟損失2.07億元(銀元)。

中國東北和西南地區,森林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2023年夏天,長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分別發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上游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加速了暴雨徑流的匯集過程,降低了水庫的調蓄和河道的行洪能力。面對危急情勢,中共**號令數十萬解放軍和當地人民群眾奮力搶救,才轉危為安。

這一沉痛的教訓,為全國人民敲響了警鐘,為了保障河流中下游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必須在上中游山區、丘陵區搞好水土保持。

6、水土流失加劇乾旱的發展

中國多年農田受旱面積2.94億畝,多數發生在水土流失嚴重的山丘地區。西北地區水資源相對匱乏,總量僅佔全國l/8,但為了減輕泥沙淤積造成的庫容損失,部分黃河幹支流水庫不得不採用蓄清排渾的執行方式,使大量寶貴的水資源隨著泥沙排入黃河。而在下游,平均每年需捨棄200~300億立方公尺的水資源,用於衝沙入海,降低河床。

7、生態環境惡化,加劇貧困

水土流失是中國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特徵,是貧困的根源。尤其是在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地力下降,產量下降,形成「越窮越墾,越墾越窮」的惡性迴圈。全國農村貧困人口90%以上都生活在生態環境比較惡劣的水土流失地區。

[3]水土流失 - 中國現狀

中國水土流失圖

根據全國第二次水土流失遙感調查,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水土流失面積356萬km2 ,其中:水蝕面積:165萬km2 ,風蝕面積:

191萬km2 ,在水蝕、風蝕面積中,水蝕風蝕交錯區水土流失面積26萬km2 。

在165萬km2的水蝕面積中,輕度83萬km2 ,中度55萬km2 ,強度18萬km2 ,極強6萬km2 ,劇烈3萬km2 。

在191萬km2風蝕面積中,輕度79萬km2 ,中度25萬km2 ,強度25萬km2 ,極強27萬km2 ,劇烈35萬km2 。

凍融侵蝕面積125萬km2(是2023年的遙感調查資料),沒有統計在我國公布的水土流失面積當中。

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為我國第一部專業水保技術法規,為我國水保工作者長期無法律依靠劃上了句號。

水土流失 - 典型事例

黃河流域自古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也是世界古代文化發祥地之一 。

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搖籃和母親河,不僅傳承著幾千年的歷史文明,而且也養育著中國8.7%的人口(據2023年資料統計)。然而,黃河的生態危機正在日益加劇,並面臨著土地荒漠化,水資源短缺,水土流失面積增大(黃河中游的黃土高原大面積的水土流失是黃河水土流失面積增大的主要原因),水汙染嚴重,斷流加劇,生存環境惡化等諸多問題交織的嚴峻形勢,給流域人民乃至整個國家都發出了嚴重的警示。

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造成世界上海拔最高、江河濕地面積最大、生物多樣性最為集中地區之一的黃河源區:水源涵養功能退化、濕地萎縮、災害頻繁,生態系統極其脆弱。「中華水塔」本是對黃河源的一種美稱,也是對青海省生態功能的形象描述,但是,這個大水塔卻面臨著枯竭的危險。

為了有效地制止生態不斷惡化的趨勢,近年來,青海省在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引導和流域機構的大力支援下,把生態治理、建設,重建秀美山川作為黃河源區工作發展的主導方向,結合實際先後重點開展了以黃河源區生態資源保護、植樹種草、水土保持、防止荒漠化、草原建設、生態農業等針對性措施為重點的水土保持生態工程建設,並確立了八個生態建設主攻方向各不相同的重點治理區,全面進入了實施階段。

希望黃河源區生態「亮黃牌」的這種警示,能讓中國人不僅關注身邊眼前的生態安全問題,更能高度關注黃河乃至全國的生態安全問題。讓黃河煥發青春,讓黃河源區重新找回原始的美麗,並恢復它曾孕育了乙個民族一種文化的力量。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最嚴重、生態環境最脆弱的特點就在於:一是水土流失面積廣,全區普遍存在水土流失現象。二是流失程度嚴重,有大小溝道27萬多條。

三是流失量大(黃河水的含沙量為多年平均35公斤每立方公尺,居世界之首)。四是水土流失型別複雜,治理難度大。

危害表現

1、泥沙淤積下游河床,威脅黃河防洪安全。

2、影響水資源的有效利用

3、制約了經濟社會發展。

4、惡化了生態環境。

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四個方面。

1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徑流的流速越快,對土壤的沖刷侵蝕力就越強。坡面越長,匯集地表徑流量越多,沖刷力也越強。

2降雨。產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強度較大的暴雨,降雨強度超過土壤入滲強度才會產生地表(超滲)徑流,造成對地表的沖刷侵蝕。

3地面物質組成。

4植被。達到一定鬱閉度的林草植被有保護土壤不被侵蝕的作用。鬱閉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強。

2、人為因素。人類對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壞了地面植被和穩定的地形,以致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

1植被的破壞

2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3開礦水土流失 - 治理

大量水土流失破壞耕地

1. 加強水土保持巨集觀戰略研究

2. 提公升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科技水平

3. 科學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

首先是搞好設計。

第二是綜合整治。

第三是典型引路。按小流域進行綜合、連續、集中的治理,是水土保持的成功經驗。

4. 堅持退耕還林還牧

5. 建設高標準農田

6. 推廣節灌技術

首先要搞好規劃。

第二推廣農藝節水。推廣小麥、玉公尺、水稻高產節水技術,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繼續運用傳統的節水種植方式,採用抗旱品種。

第三推廣節灌技術。

第四推廣應用薄壁水窖技術。

7. 調整農業結構

一是通過大規模的退耕還林還草,大力推廣先進適用農業種植和經營技術。

二是結合本地特點,要注意自然資源利用的技術條件,還要特別注意人文環境特點和社會環境。

三是既要大力推廣新品種和新技術,提高單位種植(養殖)面積的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提高農業的淨產出;又要善於捕捉市場資訊,正確判斷市場供求**,及早調整產品結構。

四是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種什麼養什麼,根據市場對綠色食品的需求,研究發展綠色食品的戰略措施,並加強品牌意識,拓寬市場,**農產品的潛在市場更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

水土流失是什麼,什麼是水土流失

或者造成土壤 巖抄屑的分散與移動。bai 英國學者對土壤侵蝕的du定義是 就其本質而言,土 zhi壤侵dao蝕是一種夷平過程,使土壤和岩石顆粒在重力的作用下發生轉運 滾動或流失。風和水是使顆粒變鬆和破壞的主要營力。由此可見,國外水土流失的定義也包括了風蝕。補充 水土流失是不利的自然條件與人類不合理的...

什麼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什麼意思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蝕 搬運和沉澱的整個過程。在自然狀專態下,純粹屬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蝕過程非常緩慢,常與土壤形成過程處於相對平衡狀態。因此坡地還能保持完整。這種侵蝕稱為自然侵蝕,也稱為地質侵蝕。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特別是人類嚴重地破壞了坡地植被後,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壞和土地...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是什麼,治理水土流失有什麼建議

皮生貢媚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然後再來談治理黃土高原的主要措施 1 自然原因 黃土土質疏鬆,夏季多暴雨 2 人為原因 長期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資源,使得高原表面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 3 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 修建水庫 打壩淤地 在緩坡上修建水平梯田 生物措施 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