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律性的心肌細胞為,心肌細胞的自律性是如何產生的

2021-03-03 21:51:48 字數 5915 閱讀 3269

1樓:高敏淞

心肌(cardiac muscle) 由心bai肌細胞構成du的一種肌肉組織。zhi廣義的心肌細胞dao包括組成竇房結、房

回內束、房室交界部、答房室束(即希斯束)和浦肯野纖維等的特殊分化了的心肌細胞,以及一般的心房肌和心室肌工作細胞。前5種組成了心臟起搏傳導系統,它們所含肌原纖維極少,或根本沒有,因此均無收縮功能;但是,它們具有自律性和傳導性,是心臟自律性活動的功能基礎;後兩種具收縮性,是心臟舒縮活動的功能基礎。

說明心肌自律性和不應期的機制及生理意義。

2樓:離純熙

心肌的自律性原理。

【解析】1)自動節律性

將動物的心臟摘出體外,保持於適當環境中,心臟一定時間內仍然能夠自動地、有節律地進行跳動。心臟在離體和脫離神經支配的情況下,仍然能自動地產生興奮和收縮的特性,稱為自動節律性(簡稱自律性),心臟的自律性**於心臟內特殊傳導系統的自律細胞。心臟特殊傳導系統各部分的自律性高低不同,在正常情況下竇房結的自律性最高(約為每分鐘100次)。

房室交界次之(約為每分鐘50次),心室內傳導組織最低(每分鐘約20~40次)。正常心臟的節律活動是受自律性最高的竇房結所控制。竇房結是主導整個心臟興奮和收縮的正常部位為心臟的正常起搏點。

2)心肌細胞興奮性的週期性變化心室肌細胞興奮後,其興奮性變化可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1)有效不應期:從心肌細胞去極化開始到復極化3期膜內電位約-55毫伏的期間內,不論給予多麼強大的刺激,都不能使膜再次去極化或區域性去極化,這個時期稱為絕對不應期。在復極化從-55毫伏到達-60毫伏的這段時間內,心肌細胞興奮性開始恢復,對特別強大的刺激可產生區域性去極化(區域性興奮),但仍不能產生擴布性興奮,這段時間稱為區域性反應期。

絕對不應期和區域性反應期合稱為有效不應期,即由0期開始到復極化3期-60毫伏為止的這段不能產生動作電位的時期。

(2)相對不應期:從有效不應期完畢,膜電位-60毫伏到-80毫伏的期間,用閾上刺激才能產生動作電位(擴布性興奮)。這一段時間稱為相對不應期。

此期心肌興奮性逐漸恢復,但仍低於正常。

(3)超常期:在復極化完畢前,從膜內電位由約-80毫伏到-90毫伏這一時間內,膜電位的水平較接近閾電位,引起興奮所需的刺激較小,即興奮性較高,因此將這段時期稱為超常期。

最後,膜復極化完畢到達靜息電位(或舒張電位)時,興奮性恢復正常。

每次興奮後興奮性發生週期性變化的現象是所有神經和肌肉組織的共性,但心肌興奮後的有效不應期特別長,一直延長到心肌機械收縮的舒張開始以後。也就是說,在整個心臟收縮期內,任何強度的刺激都不能使心肌產生擴布性興奮。心肌的這一特性具有重要意義,它使心肌不能產生象骨骼肌那樣的強直收縮,始終保持著收縮與舒張交替的節律性活動,這樣心臟的充盈和射血才可能進行。

3樓:匿名使用者

自律性產生的機制 心肌細胞必須達到閾電位方能發生興奮,自律細胞由於舒張期自動除極存在,使膜電位下降達閾電位水平從而產生興奮,如此周而復始即形成自動節律性興奮。自律細胞的動作電位4期膜電位並不穩定,而是開始自動除極,達閾電位水平從而產生新的動作電位。因此,4期自動去極是自律性的基礎。

由於不同細胞電活動方式的不同,產生舒張期除極的離子基礎亦不同。 不應期的實質在於鈉通道的失活,而超常期的實質在於其膜電位偏低。此外,不應期縮短則期前興奮(extra excitation)容易產生,興奮折返易於形成,兩者均可導致心律失常。

反之,則有利於制止心律失常的發生。 有效不應期(erp)和動作電位時程(apd)往往呈平行關係,但兩者的影響因素不盡相同,故可有不同程度的改變。erp反映膜的去極化能力(gna的變化),apd則主要反映膜的復極化速度(gk的變化)。

一般而言,erp的相對延長(erp/adp比值增大)有抗心律失常的效果。例如奎尼丁使erp和adp兩者都延長,但其erp的延長大於adp的延長;利多卡因使erp和adp兩者都縮短,但erp的縮短小於adp的縮短。結果兩種藥都使erp/adp的比值增大,故都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在乙個心臟內,不同的心肌細胞其adp和erp是不相同的。例如心房肌細胞的adp和erp都短於心室肌;在心室內其心室肌細胞的adp與erp也不同於其浦肯野纖維;不同部位的浦肯野纖維其adp與erp也不相同。就浦肯野纖維而言,從希氏束到清肯野纖維與心室肌膜接處,其adp與erp逐漸延長,到此聯接處erp最長,因此過早的興奮波往往落在其erp中而不能下傳,因而起到門控的作用,這一特點具有其特殊的生理意義。

心肌細胞電生理特性的生理意義

4樓:╅蝴蝶效應

心房和心室不停歇地進行有順序的、協調的收縮和舒張交替的活動,是心臟實現幫浦血功能、推動血液迴圈的必要條件,而細胞膜的興奮過程則是觸發收縮反應的始動因素。本節需要闡述的問題是:引起心臟收縮活動的興奮來自何處?

為什麼心臟四個腔室能夠作協調的收縮活動?為什麼心臟的收縮活動始終是收縮和舒張交替而不出現強直收縮?要回答這些問題,必須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主要是心肌興奮和興奮傳導的特徵。

興奮和傳導是以細胞膜的生物電活動為基礎的。因此,首先敘述心肌細胞的生物電現象,然後,根據生物電現象分析敘述心肌興奮和興奮傳播的規律和生理意義。

心肌細胞的型別組成心臟的心肌細胞並不是同一型別的,根據它們的組織學特點、電生理特性以及功能上的區別,粗略地分為兩大型別:兩類心肌細胞分別實現一定的職能,互相配合,完成心臟的整體活動。一類是普通的心肌細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含有豐富的肌原纖維,執行收縮功能,故又稱為工作細胞。

工作細胞不能自動地產生節律性興奮,即不具有自動節律性;但它具有興奮性,可以在外來刺激作用下產生興奮;也具有傳導興奮的能力,但是,與相應的特殊傳導組織作比較,傳導性較低。另一類是一些特殊分化了的心肌細胞,組成心臟的特殊傳導系統;其中主要包括p細胞和哺肯野細胞,它們除了具有興奮性和傳導性之外,還具有自動產生節律性興奮的能力,故稱為自律細胞,它們含肌原纖維甚小或完全缺乏,故收縮功能已基本喪失。還有一種細胞位於特殊傳導系統的結區,既不具有收縮功能,也沒有自律性,只保留了很低的傳導性,是傳導系統中的非自律細胞,特殊傳導系統是心臟內發生興奮和傳播興奮的組織,起著控制心臟節律性活動的作用。

心臟特殊傳導系統的組成和分布心臟的特殊傳導系統由不同型別的特殊分化的心肌細胞所組成。包括竇房結、房室交界、房室束和末梢浦肯野纖維網。

竇房結:位於右心房和上腔靜脈連線處,主要含有p細胞和過渡細胞。p細胞是自律細胞,位於竇房結中心部分;過渡細胞位於周邊部分,不具有自律性,其作用是將p細胞自動產生的興奮向外傳播到心房肌。

房室交界:又稱為房室結區,是心房與心室之間的特殊傳導組織,是心房興奮傳入心室的通道。房室交界主要包括以下三個功能區域:

房結區:位於心房和結區之間,具有傳導性和自律性。

結區:相當於光學顯微鏡所見的房室結,具有傳導性,無自律性。

結希區:位於結區和希氏束之間,具有傳導性和自律性。

房室束(又稱希氏束)及其分支:房室束走行於室間隔內,在室間隔膜部開始分為左右兩支,右束支較細,沿途分支少,分布於右心室,左束支呈帶狀,分支多,分布於左心室,房室束主要含浦肯野細胞。

浦肯野纖維網:是左右束支的最後分支,由於分支很多,形成網狀,密布於左右心室的心內膜下,並垂直向心外膜側伸延,再與普通心室肌細胞相連線。房室束及末梢浦肯野纖維網的作用,是將心房傳來的興奮迅速傳播到整個心室。

關於是否存在心房傳導束的問題,爭論很多。60年代,janes提出在竇房結和房室結區之間有三條由浦肯野細胞構成的心房傳導束,分別稱前、中、後結間束,其興奮傳導速度比一般心房肌為快。但是,近20年來的研究未能證實心房內有形態結構上不同於心房(工作)細胞的特殊傳導組織組成的心房傳導束存在;另一方面,研究結果表明,在右心房的某些部位(如卵圓窩前方和界嵴處)心房肌纖維排列方向一致,結構整齊,因此其傳導速度較其它部位心房肌(這些心房肌被右心房壁上腔靜脈開口卵圓窩所形成的孔穴所分割,形成斷續狀)為快,從而在功能上構成了將竇房結興奮快速傳播到房室交界處的所謂優勢傳導通路(preferential pathway) .

5樓:三桑無枝

1,心肌細胞搏動週期中有很長的絕對不應期,保證了心臟血液的足夠博出,以及防止強直收縮。

2,在絕對不應期與下一次竇性心律中,如果心肌細胞受到異位起博訊號的刺激,可以發生期前收縮,並且壓制下一次的竇性心律,也被稱為「早博」。

心肌細胞的自律性是如何產生的?

6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既然這麼bai問就肯定有

du一些了解啊,書上zhi沒說麼tangram_guid_1356833777328?

首先心肌細胞的dao興奮是從肌質內網傳過去的,所以可以容做到統一運動然後心肌細胞都有一定的自律性,會自動去極化然後就看自律,心臟有個地方叫竇房結,有個細胞叫竇房結細胞,這個細胞特殊,興奮後電位恢復時,會使電位閘門開啟,也就是去極化,去極化後引起肌蛋白收縮,電位再恢復(na+ k+幫浦),恢復過程中引發電位閘門通道開啟,再次去極化..就這麼迴圈著

因為竇房結自動去極化比別的心肌細胞快,所以別的心肌細胞還沒來得及自動去極化神經從動就傳過來了.

影響心肌細胞自律性,傳導性,興奮性的因素個有哪些?

7樓:匿名使用者

1、影響自律性的因素:

(1)最大負極電位與閾電位之間的差距

(2)4期自動去極化速度

2影響傳導性的因素

(1)結構因素:個心肌細胞之間傳導性不同。

(2)生理因素:1)已興奮部位動作電位0期去極化的速度和幅度2)鄰近未興奮部位膜的興奮性

3興奮性的影響因素:

(1)靜息電位水平

(2)閾電位水平

(3)0期去極化的離子通道性狀

心臟自律細胞和心肌細胞的區別

8樓:e拍

1、細胞功能不同

心肌細胞:具有興奮收縮的能力;

自律細胞:除了產生和傳播興奮,還控制心臟活動的節律。

2、動作電位不同

心肌細胞:在安靜狀態時,細胞膜外電位為正,膜內為負,處於極化狀態。

自律細胞:不會有靜息狀態,只能用其最大極化狀態時的膜電位值來代表。

3、肌原纖維不同

心肌細胞:含有豐富的肌原纖維,執行收縮功能。

自律細胞:它們含肌原纖維甚小或完全缺乏,故收縮功能已基本喪失。

擴充套件資料

心肌細胞生理特性為:興奮性、自動節律性、傳導性和收縮性。

1、興奮性:具有週期性變化,包括有效不應期、相對不應期和超常期。

(1)有效不應期時間最長,從心肌細胞去極化開始到復極化3期膜內電位約-60mv的時期內。在此期內,不論給予多麼強大的刺激,都不能使心肌細胞發生去極化而產生興奮,即不能產生動作電位。

(2)相對不應期:有效不應期過後,膜內電位從-60mv~-80mv這段時期,心肌的興奮性逐漸恢復,但仍低於正常,受到閾上刺激才能產生動作電位。

(3)超常期:相對不應期過後,膜內電位從-80mv~-90mv這段時間,膜電位水平接近閾電位,用小於閾值的刺激就能使心肌產生動作電位,說明此期心肌的興奮性高於正常。

2、自動節律性

竇房結自律性最高,約每分鐘100次,是心跳的正常起搏點。房室交界自律性次之,約每分鐘50次;浦肯野細胞最低,約每分鐘25次。竇房結以外的自律組織通常處於竇房結控制之下,其本身的自律性被掩蓋而表現不出來,為潛在起搏點。

3、傳導性:興奮在心內傳導具有嚴格順序。

(1)興奮在房室交界處傳導速度最慢,延擱時間較長,需0.08~0.10秒,這種現象,為房室延擱。

它使心房和心室不會同時興奮和收縮,而使它們交替興奮和收縮,從而有利於心室的射血與充盈。

(2)興奮在心室內傳導速度最快,傳遍整個心室只需0.06秒,這便於心室發生同步式收縮,從而保證一定的搏出量。

4、收縮性

(1)「全或無」式收縮:心肌細胞以閏盤連線,其電阻極低,興奮易於通過和傳導,使心肌在收縮時宛如乙個功能上的合胞體,一旦產生興奮,所有心肌細胞發生同步收縮。

(2)不發生強直收縮:心肌有效不應期特別長,相當於心肌機械活動的整個收縮期和舒張早期。在此期內,不論受到任何強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的興奮和收縮,故不會發生強直收縮。

(3)對細胞外液的ca2+明顯依賴,心肌細胞肌質網不發達,終池貯存ca2+量少。當血ca2+公升高時,心肌收縮力增強;反之,心肌收縮力減弱。

從心肌細胞的自律性,興奮性,收縮性,傳導性方面闡述心臟為什麼可以連續不斷的跳動完成幫浦血功能

自律性是指心肌細胞自發產生動作電位的能力。其電 生理基礎是四期自發性去極化活動。通常在較負的靜息電位水平 80 90mv 開始自發去極化。竇房結 心房傳導束 房室交界區和希氏 浦氏系統細胞均具有高度的自律性。在正常的情況下,心臟竇房結的自律性最高,控制著整個心臟跳動的節律 從心肌細胞的自律性,新聞性...

人體心臟中的心肌細胞有幾種

心肌細胞按照解剖生理特點分為非自律細胞 和自律細胞自律細胞 快反應自律細胞回 如蒲肯野氏細胞 慢反應自答律細胞 竇房結和房室交界區 房結區,結希區 細胞非自律細胞 快反應非自律細胞 心房肌 心室肌細胞慢反應非自律細胞 結區細胞 心肌bai 細胞依其組織學特點du 電生理特性以及功能上zhi的區別,可...

胚乳為什麼有多個細胞核,心肌細胞為什麼會有多個細胞核

多核細胞形成的原因可以區分為 1 細胞融合,由於細胞質混合的結果產生的合胞體 2 在單核細胞內細胞核進行了 但細胞未 如肌細胞。3 異質核,如草履蟲。心肌細胞為什麼會有多個細胞核?心肌細胞為短柱狀,一般只有乙個細胞核,而骨骼肌纖維是多核細胞 人的骨胳肌細胞中的細胞核可達數百個 骨骼肌細胞中,每乙個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