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特別注重天文曆法的研究

2021-03-03 21:48:55 字數 4956 閱讀 7522

1樓:ii清歌

1、古人注重農業,研究天文曆法有助於農事2、古人對天的崇拜,研究天文曆法也是對未知的探索。3、古人的哲學思想源頭,研究天文曆法是對大自然規律的研究。

中國古人為什麼研究天文?

2樓:cj的瓜娃子

中國是世界上天文學起步最早、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天文學也是中國古代最發達的四門自然科學之一,其他包括農學、醫學和數學,天文學方面屢有革新的優良曆法、令人驚羨的發明創造、卓有見識的宇宙觀等,在世界天文學發展史上,無不佔據重要的地位。 中國古代天文學從原始社會就開始萌芽了。西元前24世紀的帝堯時代,就設立了專職的天文官,專門從事"觀象授時"。

早在仰韶文化時期,人們就描繪了光芒四射的太陽形象,進而對太陽上的變化也屢有記載,描繪出太陽邊緣有大小如同彈丸、成傾斜形狀的太陽黑子。

公元16世紀前,天文學在歐洲的發展一直很緩慢,在從2世紀到16世紀的1000多年中,更是幾乎處於停滯狀態。在此期間,中國天文學得到了穩步的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成就大體可歸納為三個方面,即:

天象觀察、儀器製作和編訂曆法。

中國最早的天象觀察,可以追溯到好幾千年以前。無論是對太陽、月亮、行星、彗星、新星、恆星,以及日食和月食、太陽黑子、日珥、流星雨等罕見天象,都有著悠久而豐富的記載,觀察仔細、記錄精確、描述詳盡、其水平之高,達到使今人驚訝的程度,這些記載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在中國河南安陽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豐富的天文象現的記載。

這表明遠在西元前14世紀時,我們祖先的天文學已很發達了。舉世公認,中國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記載。中國是歐洲文藝復興以前天文現象最精確的觀測者和記錄的最好儲存者。

中國古代在創制天文儀器方面,也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創造性地設計和製造了許多種精巧的觀察和測量儀器。中國最古老、最簡單的天文儀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來度量日影長短的,它最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已無從考證。

此外,西漢的落下閎改制了渾儀,這種中國古代測量天體位置的主要儀器,幾乎歷代都有改進。東漢的張衡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利作為動力的渾象。元代的郭守敬先後創制和改進了10多種天文儀器,如簡儀、高表、仰儀等。

世界天文史學界公認,中國對哈雷彗星觀測記錄久遠、詳盡,無哪個國家可比。中國西元前240年的彗星記載,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記錄從那時起到2023年,哈雷彗星共回歸了30次,中國都有記錄。2023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長沙馬王堆的一座漢朝古墓內發現了一幅精緻的彗星圖,圖上除彗星之外,還繪有雲、氣、月掩星和恆星。

天文史學家對這幅古圖做了考釋研究後,稱之為《天文氣象雜佔》,認為這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彗星圖。早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對各種形態的彗星進行了認真的觀測,不僅畫出了三尾彗、四尾彗,還似乎窺視到今天用大望遠鏡也很難見到的彗核,這足以說明中國古代的天象觀測是何等的精細入微。

古人勤奮觀察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變化,主要目的是通過觀察這類天象,掌握他們的規律性,用來確定四季,編制曆法,為生產和生活服務。中國古代曆法不僅包括節氣的推算、每月的日數的分配、月和閏月的安排等,還包括許多天文學的內容,如日月食發生時刻和可見情況的計算和預報,五大行星位置的推算和預報等。一方面說明中國古代對天文學和天文現象的重視,同時,這類天文現象也是用來驗證曆法準確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測定回歸年的長度是曆法的基礎??連續兩次冬至的時刻,它們之間的時間間隔,就是乙個回歸年。 根據觀測結果,中國古代上百次地改進了曆法。

郭守敬於公元2023年編訂的《授時歷》來說,通過三年多的兩百次測量,經過計算,採用365.2425日作為乙個回歸年的長度。這個數值與現今世界上通用的公曆值相同,而在六七百年前,郭守敬能夠測算得那麼精密,實在是很了不起,比歐洲的格里高列歷早了300年。

中國的祖先還生活在茹毛飲血的時代時,就已經懂得按照大自然安排的"作息時間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太陽周而復始的東昇西落運動,使人類形成了最基本的時間概念--"日",產生了"天"這個最基本的時間單位。大約在商代,古人已經有了黎明、清晨、中午、午後、下午、黃昏和夜晚這種粗略劃分一天的時間概念。

計時儀器漏壺發明後,人們通常採用將一天的時間劃分為一百刻的做法,夏至前後,"晝長六十刻,夜短四十刻";冬至前後,"晝短四十刻,夜長六十科";春分、秋分前後,則晝夜各五十刻。儘管白天、黑夜的長短不一樣,但晝夜的總長是不變的,都是每天一百刻。 包括天文學在內的現代自然科學的極大發展,最早是從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的。

文藝復興時期大致從14世紀到16世紀,大體相當於中國明初到萬曆年間。中國天文史學家認為,這200年間,中國天文學的主要進展至少可以列舉以下幾項:翻譯阿拉伯和歐洲的天文學事記;從公元1405-2023年的20多年間,鄭和率領艦隊幾次出國,船隻在遠洋航行中利用"牽星術"定向定位,為發展航海天文學作出了貢獻;對一些特殊天象作了比較仔細的觀察,譬如,2023年的"閣道客星"和2023年的"尾分客星",這是兩顆難得的超新星。

中國古代觀測天象的台址名稱很多,如靈台、瞻星臺、司天台、觀星台和觀象台等。現今儲存最完好的就是河南登封觀星台和北京古觀象台。

中國還有不少太陽黑子記錄,如西元前約140年成書的《淮南子》中說:"日中有踆烏。"西元前165年的一次記載中說:

"日中有王字。"戰國時期的一次記錄描述為"日中有立人之像"。更早的觀察和記錄,可以上溯到甲骨文本中有關太陽黑子的記載,離現在已有3000多年。

從西元前28年到明代末年的1600多年當中,中國共有100多次翔實可靠的太陽黑子記錄,這些記錄不僅有確切日期,而且對黑子的形狀、大小、位置乃至**、變化等,也都有很詳細和認真的描述。這是中國和世界人民乙份十分寶貴的科學遺產,對研究太陽物理和太陽的活動規律,以及地球上的氣候變遷等,是極為珍貴的歷史資料,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的秦始皇七年(西元前240年)的彗星,各國學者認為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記錄。從那時起到2023年,哈雷彗星共回歸了30次,中國史籍和地方志中都有記錄。實際上,中國還有更早的哈雷彗星記錄。

中國已故著名天文學家張鈺哲在晚年考證了《淮南子·兵略訓》中"武王伐紂,東面而迎歲,......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這段文字,認為當時出現的這顆彗星也是哈雷彗星。他計算了近四千年哈雷彗星的軌道,並從其他相互印證的史料中肯定了武五伐紂的確切年代應為西元前2023年,這樣又把中國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的年代往前推了800多年。

中國古代對著名的流星雨,如天琴座、英仙座、獅子座等流星雨,各有好多次記錄,光是天琴座流星雨至少就有10次,英仙座的至少也有12次。獅子座流星雨由於2023年的盛大"表演"而特別出名。從公元902~2023年,中國以及歐洲和阿拉伯等國家,總共記錄了13次獅子座流星雨的出現,其中中國佔7次,最早的一次是在公元931年10月21日,是世界上的第二次紀事。

從西元前7世紀算起,中國古代至少有180次以上的這類流星雨紀事。

3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中國古代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研究天文 而是幾百數千年 把看到的景象規律化 好借用這些規律提前預知一些事情 就拿三國的諸葛亮說 夜觀天象有東風 實際上看的就是雲的走向什麼的 海邊生活的漁民 任意乙個經驗老套的都會觀測什麼時候有暴風雨 所以我覺得 古代並沒有真正在研究天文 古代也有敬神的意思 認為舉頭三尺有神明 但這不太現實

4樓:匿名使用者

上古時代,民風淳樸,生活簡單。每天辛勤操作之餘,並沒有別的娛樂活動,等待夜幕降臨的時候,躺在山坡上看看星星也是一種很好的放鬆啊。還想象出了許多美好的傳說。

那應該是個全民研究星象的時代。

現在的人夜生活這麼豐富,各種應酬應接不暇,還哪有這種閒情逸致。孩子們每天除了電腦還是電腦,想象力都失去了。電腦發達了,人腦萎縮了。再說那麼多的燈光,想看星星也看不見呀。

娛樂是一大目的。而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動力。那些最初的天文愛好者不為工資或獎金,完全出於興趣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形成了最早的天文學。

另外,研究星象也有很實用的用途啊,舉例來說,比如星星能為荒野裡迷路的人指路。通過星象的改變可以判斷季節的更替,氣候的變化等等。

5樓:匿名使用者

制定曆法,以利農時

研究天象,以定吉凶

破解未知,以益子孫

6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研究天文大體有兩種目的:

1、制訂曆法

曆法是指導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工具,任何發達文明都會制定一套曆法體系,而天文正是制訂依據。人類生活環境的氣候隨季節而不斷交替輪迴,所謂天行有常,天象的變化與季節的變化有著明顯的規律性,這一規律很早就被人類所認識,通過長期的觀測總結規律,從而為制訂曆法確定依據。

2、指示方向

天象與地球上的方向有著密切的聯絡,通過觀察星象可以辯別方向。如玻里尼西亞就是通過星象來確定航行的方向從而在廣闊的太平洋上遷徒,在指南針發明之前,星相是唯一的海上航行時指示方向的方法。

3、占卜

人類古代生產力落後,科技不發達對許多自然現象缺乏理解認識,於是便產生了對自然、鬼神的崇拜並直接催生了崇教。天象作為一種自然現象由於其神秘性自然成為宗教迷信活動的重要依託,從而成為占卜活動的內容之一。

7樓:匿名使用者

乙個是為農業生產,再乙個就是人神思想

8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為皇帝服務。研究國家運勢,農林生產。在研究中有些經驗流入民間。

中國古代天文曆法方面較為先進的原因

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中國是乙個農復業國家,農業的制生產離不bai開曆法。古du人的曆法無外

zhi就是太陽曆與太陰曆兩種,dao

這兩種曆法,是參考太陽或月亮的天體執行而來的。所以中國古代在天文曆法上會選進一些。

同理,希臘的航海,埃及的建築,也是非常先進的。

古代中國天文曆法有何主特點

10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是我國傳統曆法

,又有夏曆、漢歷、華歷、國曆等名稱,是一種陰陽曆,取月相的變化週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參考太陽回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定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按照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登基為元年,今年是農曆開元4713丙申猴年(公元2016),我國傳統曆法比西方曆法早2023年,用西元年份+2697既是我國傳統曆法的年份,

古代典籍和甲骨文中均對農曆多有記載,大量歷史典籍記載農曆始於黃帝時代。農曆陰陽合一的曆法規則一般認為產生於商代。

為什麼天文學是地理的

我覺得,那個所 bai謂的歸du 屬人文的天文學課,其zhi實質大概是 dao古代專天文學 換句話說就屬是教你怎麼認星座認行星,也許再補充點太陽系銀河系基本結構之類的。如果是這樣,那麼歸成文科也不冤。但是大學的天文學專業則毫無疑問是理科。敝校的天文學系放在物理學院裡面。類似的,我們上高中的時候,地理...

古人的鞋子為什麼鞋尖上翹,古人的鞋子鞋尖為什麼是向上翹的,有什麼講究嗎?

在古代,我們穿著的服飾通常為長袍,因為裙袍都比較長,所以不是翹頭的鞋很容易弄髒裙襬,是翹頭的鞋可以拖住裙子的邊兒。走路時鞋子在裙子下面。所以翹頭不僅為了美觀也是為了實用 因為古代的衣服分上下衣,是為了防止下衣會被踩到,另乙個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徵,鞋尖越翹地位越高。方便行走,防滑能力高,防止踩到衣裙下擺...

為什麼古人婚嫁都講究門當戶對,為什麼古代的人結婚都要講究門當戶對?

以前,嗯,至少是在晚清以前,對於結婚這件事基本上所有的父母都是講究門當戶對。窮酸書生和富家小姐戀愛,是不被世俗所運訓的,從來都是重點打擊物件 而考取功名的人跟官家小姐在一起則是典型,是門當戶對,會被大家所稱頌的。那麼為什麼那時候的人們這麼講究門當戶對呢?這種觀念在現代應該如何看待呢?原因之一就是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