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成礦規律研究室,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怎麼樣

2021-03-03 21:38:46 字數 5603 閱讀 8471

1樓:中地數媒

1.業務定位

針對來國內外重要源

成礦區帶開展成礦規律研究工作,揭示不同成因型別礦床的時空分布特點,豐富和發展成礦學與礦產勘查學的理論,為成礦**和礦產勘查提供技術支撐,並為區域成礦規律研究培養後備人才。

2.發展方向

培養國內一流區帶專家,運用先進的分析測試與探礦技術,揭示控制區域成礦的各種地質要素,為區域找礦勘查評價工作部署提供理論依據。

3.研究內容

重要成礦區帶成礦環境研究;典型礦床解剖研究;主要金屬礦床時空分布研究;重要成礦帶資源潛力評價研究;重要成礦帶找礦勘查應用研究;編制全球和我國重要成礦帶系列圖件。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怎麼樣?

2樓:天眼查

簡介: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成立於2023年,地處北京市,是中國專門從事礦產資源研究的社會公益類科研機構。2023年,更名為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研究所主要開展區域成礦規律與礦產勘查新理論新方法研究、礦產資源潛力調查評價和成礦遠景區劃,以及重大資源科學問題研究。主要研究領域:成礦過程與區域成礦規律研究、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成礦遠景區劃研究、有色、黑色金屬、稀有、稀土、***、非金屬礦產研究、鹽湖與鹽類資源研究、礦物學岩石學研究、勘查技術方法研究、同位素技術研究、礦床環境評價研究和礦產資源戰略與可持續發展研究。

根據2023年1月該機構官網資訊,研究所有6個職能處室、12個專業研究室、1個成果轉化中心,2個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有學術學科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學術學科二級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學術學科二級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有博士研究生123人,碩士研究生43人。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的輝煌過去

3樓:superman丿蟧

北大的地球與空間科學的教學和研究有著輝煌的歷史。 地球物理學博士後流動站地球物理

學是一門介於物理學、地質學、天文學和大氣科學之間的新興的交叉學科。它包括固體地球物理學和空間物理學兩個二級學科。 固體地球物理學應用力學、電磁學、熱學以及核物理學等物理學方法研究地球內部的結構、以及與固體地球相關的各種物理場(如電磁場、重力場等)的演化與運動規律,並認識與其相關的各種自然現象的物理過程及變化規律。

它包括:**學、地磁學、重力學、地熱學、大地測量學、地球內部物理學、地球動力學、大地構造物理學、勘探地球物理學、與環境地球物理學等研究領域。近四十年來地球物理學取得了長足進展,其研究成果不僅改變了人類對地球內部物理過程及其演化規律的認識,也為人類開發自然資源、抵禦自然災害作出了巨大貢獻。

空間物理學是近幾十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應用基礎學科,它包括中高層大氣物理學、電離層物理學、磁層物理學、行星際物理學、空間探測和空間環境學等學科分支。日地空間是人類航天活動的主要區域,太陽活動和空間環境的對大氣和氣候變化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研究空間物理的基本規律不僅對人類認識宇宙有著重要的科學意義,而且關係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和航天事業的發展。

今天,地球物理學巳成為地球科學中最具活力的學科之一,其研究成果將直接影響著21世紀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北京大學地球物理學教學與科研基地(包括固體地球物理學和空間物理學兩個專業)成立於2023年,目前除培養本科生外,還設有碩士點、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本基地師資力量雄厚,研究方向廣泛。現有中科院院士1人,教授8人。

多年以來承擔了國家**委、國家科委、國防科工委、航天部門、電訊部門、**部門及石油勘探部門的多項科研任務,如:國家重點基礎研究專案(「973」專案:大陸強震機理與**),**委重大專案(日地系統能量傳輸過程研究),科委重大科學工程(東亞空間環境監測系統、東亞大陸地球動力學),「921」專案(電離層環境監測),中巴合作資源衛星專案(星內粒子輻射探測器研製)及自然科學**專案近50項,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中很多任務作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

此外,我們擁有良好的實驗、觀測與計算裝置,並與美國,德國,日本,瑞典等國家的相關教學單位和科研機構及科學家有長期的良好的合作關係,可以為博士後的研究工作提供良好的條件。 固體地球物理學:**學、地球內部物理學、地球動力學、地球重力學、地球電磁學、應用地球物理學;

空間物理學:太陽外層大氣物理學、行星際物理學、磁層物理學、電離層物理學、高中層大氣物理學、空間探測、空間環境與空間天氣學。

北京大學地球物理學教授名單:

王 仁教授(院士、博導) 地球動力學

臧紹先教授(博導) 地球動力學地球內部物理學

陳曉非教授(博導) **學與地球內部物理學

蔡永恩教授(博導) 地球動力學、工程地球物理學

孫荀英教授 地球動力學

肖 佐教授(博導) 電離層物理學、高中層大氣物理學、空間探測

濮祖蔭教授(博導) 磁層物理學與空間環境學

塗傳詒教授(博導) 行星際物理學與太陽外層大氣物理學

宋禮庭教授 行星際物理學與磁層物理學

地質學博士後流動站北京大學地質學系成立於2023年,是中國最早的高等地質教育、研究單位。經過以翁文灝、李四光等為代表的數代地質大師及一大批學術造詣精湛、富於創造精神的北大地質人的艱苦創業,現今的北大地質學系已經成為我國一流地質科技和教育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迄今,已培養出50名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在系級單位中冠全國之首。

2023年本系地質學專業被國家教委確立為首批國家理科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本系匯集了眾多的著名地質學家,師資力量雄厚。現有院士2人,教授27人(其中22人為博士生導師),副教授32人,還有一大批高階實驗及管理人員。

系內設有各類實驗室12個,擁有價值1500多萬元的先進的儀器裝置;具有八十多年歷史的專業圖書館、收藏豐富的地質陳列館和世界一流的地質檔案館;91年投入使用的新地學大樓等,為本系提供了優良的教學、科研環境。本系與國外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地質院校和研究建立有長期的學術聯絡,為廣泛開展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提供了重要途徑。

本系現有四個碩士和博士生專業:構造地質學專業、古生物學及地層學專業、岩石學、礦物學及礦床學專業和地球化學專業,設有多種研究方向,可接受不同領域的博士後研究人員。 (1)構造地質學專業

研究方向主要有前寒武紀地質學,區域大地構造,大陸地球動力學,岩石圈地質學,大、中、小和顯微構造地質學,石油地質學,環境地質學,災害地質學和資訊地質學,盆地分析,造山帶地質學等。

代表性研究領域及專家有:

錢祥磷教授(博導) 前寒武紀地質學,石油地質學,區域大地構造。

何國琦教授(博導) 區域大地構造,陸內造山帶地質學。

鄭亞東教授(博導) 構造地質學,推覆構造,變質核雜岩。

劉瑞詢教授(博導) 中小尺度構造地質學,顯微構造地質學。

李茂松教授(博導) 區域大地構造,造山帶地質學,大陸邊緣地質。

潘 懋教授(博導) 資訊地質學,環境地質學,災害地質學、石油地質學。

史 哥教授(博導) 勘探地球物理,岩石物理學。

徐 備教授 盆地分析,造山帶地質學。

蔡永恩教授(博導) 地球動力學與數值模擬。

孫荀英教授 地幔流動與板塊構造運動,岩漿洋固化數值模擬。

(2)古生物及地層學專業

研究方向主要有門類古生物學,微體古生物學,古生態及理論生物學,古環境及古地理分析,層序和事件地層學等。

代表性研究領域及專家有:

白順良教授(博導) 泥盆紀生物地層學,化學-地層學。

王新平教授(博導) 微體古生物學,石炭一三疊紀生物地層學。

郝守剛教授(博導) 植物化石比較形態學,陸生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齊文同教授(博導) 門類古生物學(珊瑚),中生代地層學,淺海環境分析。

董熙平教授(博導) 微體古生物學和現代古生物學

白志強教授 事件地層學,層序地層學。

(3)岩石學、礦物學、礦床學專業

研究方向包括岩石學、礦物學和礦床學等,領域涉及岩類學、岩石成因學,岩石地球化學,構造環境分析,變質作用,變質地質學等;礦床學,經濟地質學,區域成礦規律,岩漿-熱液礦床,成礦作用,交代作用等;結晶學與礦物學,成因礦物學,間層礦物學,電鏡礦物學,結構礦物學等。

代表性研究領域及專家有:

董申保教授(院士、博導) 結晶岩石學,區域變質作用,變質地質學。

王仁民教授(博導) 變質岩石學,前寒武紀地質,變質地質學。

崔文元教授(博導) 成因礦物學,區域變質作用,變質地質學。

閻國翰教授(博導) 岩漿岩石學,岩石地球化學。

許保良教授(博導) 岩石地球化學及資訊處理。

楊承運教授 沉積岩石學,成岩作用,沉積相分析,油氣資源。

鄭 轍教授(博導) 結晶學與礦物學,結構礦物學,電鏡礦物學。

艾永富教授(博導) 礦床學,經濟地質學,熱液礦床,交代作用。

王時麟教授 礦床學,經濟地質學,區域成礦規律,變質礦床。

(4)地球化學專業

研究方向主要有:地球化學,成礦作用地球化學,實驗地球化學,同位素地球化學,環境地球化學,地球物質的化學演化等。

代表性研究領域及專家有:

曾貽善教授(博導) 地球化學,成礦作用地球化學,實驗地球化學。

穆治國教授(博導) 地質年代學和同位素地球化學,全球變化。

(5)石油天然氣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主要有:含油氣盆地構造,儲層地質,油氣地球物理,油氣田勘探與開發等。

代表性研究領域及專家有:

師永民(研究員,博導):油氣田開發,火山岩油藏。

何川(研究員):**資料,石油機械。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學院遙感與地理資訊系統研究所建立於2023年,是我國最早從事遙感、地理資訊系統的科研與教學單位之一,分別於2023年、2023年開始招收地圖學與遙感專業碩士、博士研究生。

2023年教育部進行專業調整,地圖學與遙感專業轉為地圖學與地理資訊系統專業,2023年、2023年分別開始招收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在遙感、gis、衛星導航方面先後有80餘人獲博士學位,200餘人獲碩士學位,出站博士後42人。2023年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工學)博士學位授予權獲得批准,博士後流動站於2023年正式設立。

攝影測量與遙感學科一直處於國內前列,尤其在遙感學科發展方面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的影響力, 在航空遙感系統、無人機載荷驗證、定量遙感、微波遙感、遙感資訊處理與分析、數字成像系統等方面形成了特色。

衛星導航是大地測量學的主要基礎支撐,目前在國內有一席之地,是科技部中歐衛星導航合作培訓中心、教育部衛星導航聯合研究中心、國防科工局衛星導航應用論證平台依託單位;固體地球物理學專業是我國重點學科,其一級學科在國家學科評估中排名第一,其學科應用部分屬於大地測量學,近年有相當的研究與大地工程測量相關,與衛星導航部分教師一道,在我國大地測量方面形成區域性優勢。

地圖學與gis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其所屬地理學一級學科在國家學科評估中排名第一。其中的gis學科工程能力已經形成,如重大國防專案、數字城市重大專案等,成為地圖製圖學與地理資訊工程的主體力量。

上述3個學科(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製圖學與地理資訊工程)目前掛靠的國家、省部委級機構有:國家遙感中心技術培訓部,高校遙感技術與應用聯合中心(教育部批准正處級),北京市空間資訊整合與3s工程應用重點實驗室(北京市批准)、教育部地球觀測與導航工程中心(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等。

「十一五」期間,本學科平均經費每年超過1500萬元教師人均超過60萬元,且80%以上專案是國家或國際合作專案。住房等後勤保障條件具備。 童慶禧 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高光譜遙感、定量遙感與應用 晏 磊 教授 高解析度遙感成像技術、遙感定標與偏振遙感技術、地學特徵導航與lbs應用技術 陳秀萬 教授 室內外無縫導航、數字減災與應急管理、gnss遙感 郭仕德 教授級高工 3s+c(遙感、地理資訊系統、全球定位+通訊)技術整合與應用工程 曾琪明 教授 微波遙感、定量遙感 李培軍 教授 遙感資訊處理與應用、高解析度遙感

靈翼龍卵哪塊區域最多啊 刷的有規律麼?

基本沒有規律的之所以3天能完成是因為當時伺服器剛開70級公升級快且提前買了280 的飛機 就能先去做虛空龍的任務 那個時候知道任務的人不是很多 而且涉足那快地圖的人很少 基本就乙個人在那挖礦 採藥 和挖龍卵 伺服器到後期人多了 所以不可能有剛開始的那個速度 除非你 每天都不睡覺 一般3 5點的時候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