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起》黃遵憲全文翻譯,黃遵憲《今別離其一》翻譯

2021-03-03 21:17:05 字數 1568 閱讀 2838

1樓:匿名使用者

月公升岩石巔,下照一溪煙。

煙色如雲白,流來野寺前。

開門惜夜景,矯首看霜天。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1313364

誰見無家客,山中獨不眠。

譯文月亮從山石處公升起,揮灑下來的光輝照得滿溪煙霧騰繞。

那煙的顏色像雲那樣白,溪水潺潺流到了這荒野裡的寺廟前。

開啟門,欣賞這夜景,抬頭看那深寒的夜空。

有誰見過我這等沒有家的流浪者,在這深山中孤獨的難以成眠。

鑑賞這是一首描寫羈旅行愁的詩作。當時作者遭遇離亂,漂泊他鄉,心情孤獨愁苦。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裡,孤獨一人,對月思鄉,感慨身世浮沉。

首聯「月公升岩石巔,下照一溪煙」描寫月亮從高高的岩石之巔公升起來,月光普照大地,為全詩鋪設了思鄉的氛圍,奠定了思鄉的基調。接著詩歌轉向對月光下一溪水霧的描寫。由於月光如水,澄澈明亮,所以,本來就潔白的雲氣更顯潔淨飄渺。

首聯描寫符合山中晚景特點,月光的襯托使得景物更加美好。

頷聯緊承首聯,寫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氣如雲樣潔白,飄飄漾漾,散流在寺前。表面看起來,這不過是自然現象,並無妙處可言。但比起首聯,卻寫出了水氣的自然飄動的動態之美。

而且,潔白的水氣飄渺輕盈、流落無定,不禁讓作者聯想到自己漂泊無依的生活。這一聯的描寫除了用雲氣暗喻作者羈旅生活的特點,也是以樂景寫哀情的重重一筆,妙不可言。

頸聯寫無法入睡的自己開啟寺門,站在寺外觀賞美景。眼前美景,讓作者感慨萬千,不禁憐惜起來。這乙份憐惜,暗含著深沉的身世漂泊之感。

詩人抬頭看天,卻感覺到霜重氣寒,心中難免淒涼孤獨。「霜天」二字,緊扣心情,間接表達了漂泊在外的孤寂淒冷的心境,可謂傳神之筆。

尾聯直抒胸臆,用反問的形式寫到:誰看到無家可歸的客居他鄉的人,在這荒郊野外,月下思鄉,山中嘆惋,獨自一人深夜不眠呢?反問加強了抒情效果,與前面的景物描寫遙相映襯,更寫出乙份愁絕傷絕的自傷之境,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整首詩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抓住富有特徵的景物來描寫孤獨淒涼的身世之慨,以樂景寫哀情,更見其哀;以月色鋪設情境,則無一處不孤寂愁苦。此詩大有杜甫詩歌沉鬱蒼涼之感,但多出了乙份輕巧和淡靜,可為上乘之作。

黃遵憲《今別離(其一)》翻譯

2樓:匿名使用者

離情別思就像那輪船的雙輪一樣飛轉,頃刻間已經繞了千萬圈。

目睹飛馳的雙輪,眼見時空的快速變換,我內心的憂愁在滋長。

古代也有山川,古代也有孤舟。

古代的車舟同樣「載離別」,(但畢竟速度有限,從而時空轉換也有限)讓人感受到行動舉止的「自由」。

現代火車和輪船具有古時不可能有的快速度,因此會加倍增生人的離愁別緒。

明明知道人們分手的時刻那麼短暫、寶貴,卻不讓人們有纏綿之意。

火車或輪船長鳴後,一刻都不多停留。

即使有幾千斤重的船舵,行船仍然迅速靈活。

怎能沒有逆風吹來,但也不畏懼逆風。

送行的人還沒來得及返回,行者就已到達天的盡頭(這裡是指船行得快)望著遠處船忽然就不見了,只有煙波蕩漾(這裡形容船急速,讓人望洋興嘆)去的時候如此速度,回來路途會堵塞麼?

但願你回來時,能夠乘快艇速歸~

這是自己翻譯的,湊合看吧,大意應該就是這樣.

今別離其一黃遵憲《今別離其一》翻譯

標準答案 1 這是一首近代詩歌,在表現離情別緒方面與古代詩歌有什麼不同?古人寫離別常用 斷腸 一語。像柳永的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宵風殘月 常用極哀的景,渲染極淒清的意境。而這首詩卻選用輪船和火車為意象,給人新奇的感覺。而且,裡面有大段的篇幅讚賞新式交通工具 雖有萬鈞柁,動如繞指柔。豈無打頭風?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