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兩錢是什麼朝代的哪位君主統治時期開始

2021-03-03 20:53:29 字數 3848 閱讀 5431

1樓:毗沙王

戰國末期,秦惠文王二年(前 336)「初行錢」,即指秦國開始由王室鑄造貨幣的流行,標明回秦國王室專鑄貨幣制度的確答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除戰國時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貝幣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貨值不一的龐雜混亂的六國貨幣,把秦統一貨幣的政策和圓形方孔的半兩錢在全國範圍內推行.

半兩錢和五銖錢分別是什麼朝代的那位君主統治時期開始

2樓:張為臻老師

半兩錢形制為圓形方孔,重12銖(中國古代規定1兩為24銖),有錢文曰「半兩」。「半兩」二字分列方好(即方孔)左右,通常是右「半」左「兩」。戰國末期,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初行錢」,即指秦國開始由王室鑄造貨幣的流行,標明秦國王室專鑄貨幣制度的確立。

漢武帝初鑄三銖錢,元狩五年(前118)廢除半兩錢,始鑄五銖錢。——常識歷史篇。

3樓:

半兩錢是

戰國末期,秦惠文王二年(前 336)「初行錢」,即指秦國開始由王室鑄造貨幣的流行,標明秦國王室專鑄貨幣制度的確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除戰國時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貝幣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貨值不一的龐雜混亂的六國貨幣,把秦統一貨幣的政策和圓形方孔的半兩錢在全國範圍內推行。

五銖錢是漢代

漢武帝時停鑄半兩,改鑄三銖錢。三銖錢重8銖,銖字金旁從王,背無輪廓。三銖錢剛鑄一年,武帝又令停鑄三銖,改鑄五銖,錢背增加了輪廓,重5蛛,「因郡國共銖株,又稱郡國錢。

又過三年,制赤厭錢(厭指邊緣),輪廓上帶赤色,以一當五,但幣值不足。到了西元前113年,武帝將鑄錢權收歸**,由上林三官統一鑄造,鑄工精美,以一當一,由於私人仿製費銅費工,無利可圖,民間盜鑄絕跡,五銖錢使用至東漢,鑄數極大,使用極廣,流行時間很長。因前代的銅範常為後代使用,所以要斷代事實上不可能,到東漢和帝(89一105年),五銑」質量逐漸下降,重則只有2~3克、東漢未靈帝時有了四出五銖,即方、孔的四角突出,碰到了錢的外輪。

(四出五株錢形常見於西南地區的銅鼓紋節,亦成為反映銅鼓時代的標誌之一。歷代收藏家喜收當時誤鑄、戲製的傳形五銖(五銖兩字倒排)疊字五銖(五

五、銖銖),舍背五株(兩面有字,或兩面無字)。另有作為壓勝錢的吉語、圖案、人名五銑。五株錢是我國古代很有影響的一種貨幣,存世較多。

與後代方孔圓錢比較,五銖錢方孔較大,字型較大,外輪較狹,文字較峻深。存世的五銖錢一般均為真品,有些作偽者往往用真錢改刻或用廢品翻砂,鑄造「五五」、「銖銖」錢,以為奇貨可居,謀取暴利,應注意察別其真偽。

4樓:李小囡愛

是秦朝的。漢武帝之前西漢曾經使用。

半兩錢和五銖錢分別是什麼朝代的那位君主統治時期開始鑄造的貨幣

5樓:

半兩錢是

戰國末期,秦惠文王二年(前 336)「初行錢」,即指秦國開始由王室鑄造貨幣的流行,標明秦國王室專鑄貨幣制度的確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除戰國時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貝幣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貨值不一的龐雜混亂的六國貨幣,把秦統一貨幣的政策和圓形方孔的半兩錢在全國範圍內推行。

五銖錢是漢代

漢武帝時停鑄半兩,改鑄三銖錢。三銖錢重8銖,銖字金旁從王,背無輪廓。三銖錢剛鑄一年,武帝又令停鑄三銖,改鑄五銖,錢背增加了輪廓,重5蛛,「因郡國共銖株,又稱郡國錢。

又過三年,制赤厭錢(厭指邊緣),輪廓上帶赤色,以一當五,但幣值不足。到了西元前113年,武帝將鑄錢權收歸**,由上林三官統一鑄造,鑄工精美,以一當一,由於私人仿製費銅費工,無利可圖,民間盜鑄絕跡,五銖錢使用至東漢,鑄數極大,使用極廣,流行時間很長。因前代的銅範常為後代使用,所以要斷代事實上不可能,到東漢和帝(89一105年),五銑」質量逐漸下降,重則只有2~3克、東漢未靈帝時有了四出五銖,即方、孔的四角突出,碰到了錢的外輪。

(四出五株錢形常見於西南地區的銅鼓紋節,亦成為反映銅鼓時代的標誌之一。歷代收藏家喜收當時誤鑄、戲製的傳形五銖(五銖兩字倒排)疊字五銖(五

五、銖銖),舍背五株(兩面有字,或兩面無字)。另有作為壓勝錢的吉語、圖案、人名五銑。五株錢是我國古代很有影響的一種貨幣,存世較多。

與後代方孔圓錢比較,五銖錢方孔較大,字型較大,外輪較狹,文字較峻深。存世的五銖錢一般均為真品,有些作偽者往往用真錢改刻或用廢品翻砂,鑄造「五五」、「銖銖」錢,以為奇貨可居,謀取暴利,應注意察別其真偽。

半兩錢 是什麼朝代的?

6樓:解剖主任

《史記·六國年表》中記載:「惠文王二年,天子賀。行錢。」 「始皇三十七年,復行錢。」,所以最早是戰國秦惠王二年開始發行,始皇在為最後一年又發行一次,可見規模不大

西漢初復行半兩錢,可是輕重無常,民苦之,到漢武帝發行五銖錢,幣值才開始穩定,半兩錢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綜上所述,半兩錢字早行了戰國秦惠文二年,始皇末又行,兩次規模都不大,西漢初年同樣發行,漢武帝鑄五銖錢後逐漸消失

7樓:匿名使用者

西漢.半刃,西元前206年.

8樓:匿名使用者

半兩錢應該是從王莽改制時期開始實行的一種新貨幣,當時王莽新朝承受的財政壓力比較大,所以才決定在鑄造貨幣的時候,減半兩而成!

9樓:我想去闖蕩世界

半兩錢幣最早出現在秦惠文王二年(戰國),漢武帝元狩五年半兩錢停止鑄造。半兩錢幣經歷了戰國、秦朝、漢朝,歷時218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改革錢幣制度,將秦國原有的外圓內方的半兩錢推行於天下。

錢幣以重量為名稱的方法,一直延續至唐朝初期。而方孔圓錢的貨幣制度沿襲了兩千年,直至**初年才被無孔機制銅幣取代,成為了中國貨幣形態的主流。

西漢初期,沿襲秦制,仍然使用半兩銅錢,但是名稱和實重脫離了半兩銅錢。呂后二年鑄造了八銖半兩的錢幣,至呂后六年又減重,鑄造五分錢。武帝建元元年鑄造三銖錢,武帝建元五年推出郭半兩。

武帝元年狩五年改鑄五銖錢。由於五銖錢的大小輕重適宜,所以深受當時人民的喜愛,一直沿用七百餘年,成為我國歷史上最長壽的貨幣。

我國是世界上使用錢幣最早的國家,錢幣品種浩如煙海,錢幣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國的錢幣歷史中,可以將錢幣的主要單位分為三類,即計數單位(如貫、文)、計重單位(如兩、銖)和計值單位。

半兩錢是那個朝代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每枚重量為當時的半兩(十二銖)而得名。在此之前,戰國時各國發行有刀、布、貝等貨幣,種類雜亂,不便流通。秦始皇廢除各國貨幣,發行半兩錢統一貨幣,是鞏固國家統一的一項重要舉措。

漢初所鑄的錢雖重量逐漸減輕,但仍稱為半兩錢。

11樓:匿名使用者

半兩錢形制為圓形方孔,重 12 銖(我國古代規定 1 兩為 24銖),有錢文曰「半兩」。「半兩」二字分列方好(即方孔)左右,通常是右「半」左「兩」。戰國末期,秦惠文王二年(前 336)「初行錢」,即指秦國開始由王室鑄造貨幣的流行,標明秦國王室專鑄貨幣制度的確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除戰國時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貝幣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貨值不一的龐雜混亂的六國貨幣,把秦統一貨幣的政策和圓形方孔的半兩錢在全國範圍內推行。西漢初年所鑄的錢,雖陸續減輕重量,仍稱「半兩」。如呂後二年(前 186)減為八銖,文帝五年(前 175)減為四銖,民間私鑄的半兩,有輕不足一銖的,因其輕薄如榆莢,故稱「榆莢半兩」。

漢武帝初鑄三銖錢,元狩五年(前 118)廢除半兩錢,始鑄五銖錢。

12樓:匿名使用者

「半兩」大都是秦朝的,漢朝也有。

半兩錢是哪個朝代的錢

13樓:匿名使用者

半兩錢 bai

形制為圓形方孔,重du 12 銖(我國古代規定 1 兩為zhi 24銖dao),有錢文曰「半兩」專。「半兩」二字屬

分列方好(即方孔)左右,通常是右「半.

《史記·六國年表》中記載:「惠文王二年,天子賀。行錢。」「始皇三十七年,復行錢。」,所以最早是戰國秦惠王二年開始發行,始皇在為最後一年又發行一次.

秦朝鑄造的半兩錢為什麼形制是圓形方孔呢

兩個方面,乙個bai是蘊含了中國古 du人的哲學思想和世zhi界觀,dao 認為天圓地方,外輪代表 回天,內郭代表地 答乙個是,古時候用砂模鑄錢,錢幣鑄造出來以後外圈會有流銅和銅刺,這時用方形木條穿在一大串錢的中間進行打磨,省時省工。如果是圓形孔,打磨時就容易打滑。三個方面 自 1 是蘊含了中bai...

5故宮是哪兩個朝代的皇家宮殿別稱是什麼

明朝和清朝,別稱紫禁城。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面積72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公尺,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 儲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北京故宮於明成祖...

有銅錢有兩個字好像是貨泉,它是什麼朝代的值多少錢

貨泉。新莽 王莽 貨幣 8年 23年 鑄幣,普品10元左右。我有乙個銅錢,背面沒字,正面有兩個字,好像是甲骨文,能幫我鑑定一下值多少錢嗎?是哪個朝代的?謝謝 估計是 貨泉 或者 半兩 或者 五銖 秦漢時期的吧。價值幾元到幾十元。沒有 怎麼知道是什麼字?漢五銖不值錢,如果你拿到一枚秦五銖的話可就十分幸...